..续本文上一页结论中把他们看成是菩萨,就是已经到菩萨等级了,已经是用直心来面对事情了。
第五级领导者是一个有效的领导者,能激发下属的热情,追求清楚而动人的愿景和更高的绩效标准,这是企业最高的,我们看第五级领导者是藉由谦虚的个性和专业的坚持,建立起持久的卓越绩效。作者也特别提出来,第五级领导人不是一级一级升到第四级以后才成长到第五级的,这种领导人都是空降的,他从第一级到第四级的东西可能都还不会,而是因缘际会做到领导人以后才学会的。
书中总结第五级领导人的性质有两个:一个是专业的坚持,另一个是谦虚的个性。第四级以下的领导人,多半会有专业的坚持,如创造非凡的绩效、促成企业从优秀迈向卓越,但是第五级还能谦冲为怀、不爱出风头、从不自吹自擂,最重要的是他不会抢功劳,而且也不引起别人注意。所以他不是明星级的人,也没有魅力,穿着打扮也不怎么样。还有,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屈不挠、坚持到底,尽一切努力追求长期最佳的绩效。另外,他们冷静沈着而坚定,能透过追求高标准来激励员工,而非藉领袖魅力来鼓舞员工,这点非常不同。再来,以建立持久不坠的卓越公司为目标,绝不妥协,一切雄心壮志都是为了公司而不是为自己,尤其是选择接班人的时候,着眼于公司世代交接后会再创高峰,这点是第四级领导人常常做不到的。第四级以下的领导人会希望把公司做好,但挑选接班人时会喜欢选烂的,然后公司就被烂的领导人做垮了,证明:「我才有本事把公司带好,别人都不行!」第五级的领导人绝不会这样,他会挑比他更好的,他做所有的事情都是为了这个公司、这个团体组织,不是为他自己,这不是已经超越「我相」了吗?
还有一个很特别的事情:当他遇到横逆时不会往窗外看、指责别人、怨叹运气不好,反而反躬自省、承担所有的责任;遇到顺境的时候则会往窗外看,把公司的成就归功于其他同事或外在因素。作者亲自去访问还活在世上的第五级领导人,问他们怎么把公司做得这么好?那些领导人的表现都是意料之外的说「没有啦!公司本来就很好。」「是我的前任领导人很好!」「我的部属太优秀了!」如果找不到理由推让,他会说运气好,绝不会说自己多厉害。如果公司遇到困难、挫折,他绝不会说是前面人留下来的包袱,而会说都是自己没做好。A+公司不是有对照的A公司吗?A公司正好反过来,遇到问公司怎么做的这么好,领导人一定说是自己的本事好、领导有方,如果公司做不好,会说是别人做不好害了公司。如果找不到顶罪的人,就说运气不好、景气不好。看了这两者有那么大的差异,我只能得到一个结论:第五级领导人他们就是菩萨。
我把老子的《道德经》第二章:「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拿来对照。圣人不居功,人家说他是第五级领导人,他还拼命往外推,对照的A公司则是第四级以下的领导人,就会居功推责。为什么会这样?主要是没有超越我相,就会变成四级以下的领导人。第五级领导人都是为了建立公司,重点是把公司做好,不是为了个人,同时也不是为了创造产品绩效利润等等。因为对照的A公司也在创造产品绩效利润,但是对照公司重点在利润,基业长青的领导人则把主要精力放在建立公司上。
我举一个例子给大家听:以前有一个乞丐拿一个破碗要饭,吕洞宾看到觉得很可怜,就把手一指,碗变黄金了,我们以为乞丐看到黄金的碗会很高兴,结果他不高兴,指指吕洞宾的手,想要他的手指。我把这件事再提升一下,如果这个乞丐不要这黄金碗,而是要吕洞宾教他法术,这就升一级了,如果乞丐想到,让吕洞宾教会他,他就可以办一个学校,把学生都教会指碗成金,那这个想法又更高一级了。那些产品就是黄金碗,建造公司就是办学校,可以源源不断的把普通人变成有吕洞宾的本事,这就是建造公司。对照的A公司重点都放在产品绩效利润策略上,可是这些A+公司的重点都是创造一个环境、制度、机能,可以让进来的员工每个人都变得非常有潜力,而且发挥出来,创造很多有价值的事物,第五级的领导人能在这个公司里面,被培养创造出来,所以公司可以保持长期的优秀,这不就是人间净土吗?公司会变成这么优秀,因为重点在建立一个公司,而这个公司是人间的净土。
《基业长青》特别强调,平常人的思考模式、做事方式,是要这个就不能要另一个。我们是二选一,但这些A+公司不是这样,他们两个都要,尤其是两个矛盾的都要。一般的观念是要了熊掌就不能要鱼,他们是要鱼也要熊掌。这样看起来这个情况就是实践《金刚经》,就是要做到「佛法即非佛法」,佛法要等于非佛法,佛法也要、非佛法也要,全部都要!在A+公司里有很多这种作法,这就是实践《金刚经》。这些公司都是有理想的,或者说有他们的核心意识型态,但他们也要赚钱,他们是两个都要。还因为两个都要了以后,所以钱赚得更多,不会因为要了理想所以没赚钱,或为了赚钱而放弃理想,反而是理想做的更好,钱赚得更多,结局就是这样。
书里用太极图来做说明,太极图里一个白的一个黑的,白的是理想,利润是黑的,组合起来就是太极。这个东西如果不会做,这两个是分离的,会做的话,不但是有理想,钱还赚得更多,这是要去实践的,是要真的做到。
固守理想是一个什么状况?固守理想是百年不变的,而赚钱是要创新、要改善,所以是不断变化的,他是组合了变与不变,这又是《金刚经》,因为固守理想所以才变得成功、变得更好。大家想,固守不变怎么又会变?真的是这样,因为有不变的理想,所以创新改善变得非常好;也因为变得非常好,所以理想越来越发扬光大,而变与不变这两个是相辅相成的,他们做到了。我们知道很多人坚持一个理想,所以完全不能适应环境,事情也都做不好,但是他们不是这样,这个状况不就是「定慧均等」吗?变就是慧,不变就是定,所以他们真正实践了《金刚经》。
书里面提到「核心意识型态」是一个价值观和一个目的组成的,价值观是组织持久不坠的性格,是一个信念,至多不能超过五项,都是很简单明了的,不能是特定的文化、作业方法、或短期的财物利益,不是一些权宜措施可以摧毁的价值观,而是不可动摇的目的,是一个恒久指引的方向,就像北极星,永远达不到的,但它是一个方向。所以不是目标、策略,不要把一个指引的方向当作目标,所以整个合起来,我叫它作「理想」。这个理想是不会变,而且没有什么理由的,你选择了某一个理想,它是发自你们这一群人的内心,我就是要这个!没什么理由!如果是因为什么原因才选择了这个理想,当这个原因出了问题,你的理想就会动摇,所以完全没有理由,就是发自内心的一个愿望,这就是理想。
他的核心意识型态有很多种,还有提供一贯性和稳定性等等,这是他们有变化的方便法,而理想是不变的,这两个要相辅相成,所以一定要做到不变和变相等。据我所知,很多人一变就忘掉理想是不可以变的,譬如我们圆觉文教基金会以「修行成道」为我们的核心理想,但做起来很难,那我们就改做慈善事业、不要成道好了!这就是把不可变的地方变了;也有人把可变化的地方弄成不变,弄颠倒的公司很多。
我们在做的时候不止这些,还有理念和执行细节之间的矛盾,理念是很大的、是笼统的,但执行的时候是非常细节、非常局部的,事情要做成功,这两个部分都要。如果只有理念,说的很远大,听起来很好听,那只是说空话,不会有成果的;执行时太注意局部细节,又容易钻牛角尖出不来,事情也会搞得一塌糊涂。但A+级的公司两个都会,他在执行细节时,理念还是存在而且很清楚,他在大范围的、抽象的理念阶段,对执行细节一样了若指掌,才能把事情实践成功。
他们都会定下胆大包天的目标,像波音公司他们本来只会做B17轰炸机,后来做商业用的波音707,后来又做到747,对他们来讲都是胆大包天,因为一旦做不好公司就会整个垮掉。像IBM360系列的大电脑,当时花的钱是50亿美金,一旦投资下去,会把以前的产品都淘汰成垃圾,360电脑所花的钱比美国当时发展原子弹的曼哈顿计画还要多,我们看一个公司这样搞是胆大包天;事实上他的目标是非常简单清楚。像美国当时要登陆月球的计画,甘乃迪宣布:「1960年我们要派人登陆月球成功,还要安全的回来。」就定下这么一个目标,集全国人力朝这个目标完成,这个目标可以刺激进步,领导层的潜力才能全部发挥出来。
此外,还有随机演化的改进,像3M在这方面就很会作,他也没有什么计画,我们知道「随意贴纸」就是他们发明的,一个不起眼的小事,随机的演化一下就弄出来了,看起来似乎很莽撞、没有计画,但公司都能一步一步的改变,把这两个矛盾的改进方法融合在一起,他们叫作「实用的机会主义计画」。这一点是奇异公司最会做的,他把这两个完全融在一起,有胆大包天的计画又采用随机演化的机能。所以把可以变的和不能变的合在一起,每个公司都有他们自己的东西。
综合起来,
卓越的公司都是赚钱的,而且可以保有理想,保有固定核心的价值观,又很勇猛的采取改变的行动。
他们的核心基础是保守的,但做的事情却是大胆、冒险、果断的。
有一个很清楚的愿景方向…
《企业是菩萨净土》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