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企业是菩萨净土

  

企业是菩萨净土

  

  时间:92年7月13日

  地点:崇友人文讲堂

  讲者:梁乃崇教授

  纪录:黄惠芬

  整理:羊忆玫、梁玉明

  

  今天我要讲「企业是菩萨净土」,这个题目是我订的,不在佛教经典里。演讲的大部分时间会用在证明企业可以是菩萨净土,内容大致分成:

  

  第一、佛经中的净土。

  第二、菩萨如何建立净土。

  第三、企业可以是净土吗?

  第四、欲建企业净土的修行者需具备怎样的条件。

  第五、菩萨在企业净土中的修练。

  第六、结论

  

  首先讲佛经中的净土,佛经中的净土很多,像阿弥陀经的世界就是佛净土,我现在引用《维摩诘经》里面一段释迦摩尼佛讲的话来说明:「布施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一切能舍众生来生其国。」这样的净土在经典里很多,六度都可以是菩萨的净土,我只是引用其中一个而已。譬如说「直心是菩萨净土」、「深心是菩萨净土」、「布施是菩萨净土」、「忍辱是菩萨净土」、「精进是菩萨净土」、「禅定是菩萨净土」、「智慧是菩萨净土」、「四无量心是菩萨净土」等等。

  菩萨净土在佛教经典里讲的很多,但是没有讲到企业是菩萨净土,在《维摩诘经》里也没有。但是我在《华严经》〈华藏世界品第五之二〉看到两句经文:「有世界名普光明庄严,胜智大商主」,佛的名字叫「胜智大商主」,这位商主当然是企业家。还有「有世界名妙轮藏,佛号大力善商主」,我看到这两句就视为至宝。原来有两个世界,还不是一个小小的世界,在《华严经》里面讲的世界多得数不清,我们住的娑婆世界也是其中之一。《华严经》里面说的内容大部分是娑婆世界的事情,「普光明庄严」这样的一个世界,也等同于我们娑婆世界一样的世界,只是没有详细说明。只有一句话,但是这句话就代表那里的佛是「商主」,是企业家,所以企业家是可以成佛的,在经典里面是有证据的。

  

  《华严经》里面说有企业家成佛了,在这样的前提之下,我就要说:「企业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一切能作贡献,创造价值,成就功德之众生来生其国。」到这个企业里来当员工,或是当股东,或是企业的顾客,就叫作「来生其国」,像前面布施的净土,是能舍的众生来生其国,企业净土是能贡献、创造价值、成就功德,喜欢做这种事情的众生来生其国。这还是我想的,接下来我要在佛经里找证据,证明这是真的。

  

  

先要定义「企业」,企业是团体组织,包括营利与非营利组织,我把企业的含意再放宽广一点,把企业改成事业也可以。所以像基金会、协会,也是属于企业,当然营利的也是企业。我们来看,在《维摩诘经》里面菩萨如何建立净土?释迦摩尼佛说:「如是宝积,菩萨随其直心则能发行;随其发行,则得深心;随其深心,则意调伏;随其调伏,则如说行;随如说行,则能回向;随其回向,则有方便;随其方便,则成就众生;随成就众生,则佛土净;」这个地方已经是佛土净了。「随佛土净,则说法净;随说法净,则智慧净;随智慧净,则其心净;随其心净,则一切功德净。是故宝积: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这段经文我大概解说一下:直心、发行、深心、意调伏、如说行、回向、方便、成就众生,然后佛土净,这一段已经是佛土净了,为什么还要加下面这一段,还要一切功德净才能佛土净呢?这里是有阶段性的。其实直心、发行这里的「行」不是行动的行,然后到深心再到意调伏,这都还是菩萨内心里的事情;然后如说行、回向、方便、成就众生、佛土净,才是菩萨已经向外去实践了,但还是小范围的。接下去说法净、智慧净、心净、一切功德净,这才是面对大范围整个世界的实践。所以这里面是有层次的,由内向外,有点像「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次序。

  

  我们先来解释「直心、发行、深心、意调伏」,这些都是菩萨内心里的事。「直心」讲的就是真心诚意,这是最浅的讲法,而最彻底的直心,我的解释是要悟了本来面目,以本来面目来面对事情,从本来面目出发,这样就是最直的直心了。这样的直心在经典里有另外的说法,就是「直觉」!大家修到直觉了,就是以本来面目来面对所有的事情。不是根据什么道理或什么想法,而是从你的能知能觉直接出来,那样就是最直的直心。所以能做到这样,就是已经修的很不错了。

  

  再来是「发行、深心」,我们以为要采取行动、要去做事了就叫发行;其实这还在心里面,只是发实行之愿,我心里有实行的愿望,但还没有实行。因为心已经在本来面目的直觉状态,所以起一个要去做的愿望,就会做得很彻底,每一件事情都会追根究柢、实实在在的弄清楚,这样彻底的、追根究柢的把心里想的事弄清楚就是深心。如果心不够深,只是在表面上想想,不能解决问题,深心是非常彻底的。

  

  再来「意调伏」,大家一看到意调伏,就以为是要把心念歇下来、不乱想、把心空掉。这样解释不对!前面已经做到直心了,为什么还要做意调伏?如果还在把紊乱的心净下来,你就不可能有直心,所以这个地方应该是把自己的思想整理清楚,把自己所有的思想、理论,整理的有条有理,而且是非常深入的。虽然你的念头很多,但要整理得清清楚楚、有条有理,这样你才具备了菩萨的资格。

  

  所以这边的意调伏,已经不是要把心净下来,很多人还停留在怎么达到直心,还不够资格作菩萨;菩萨是已经把罗汉乘、辟支佛乘都已经做成功了,现在升级要做菩萨的事情,用直觉来面对他心里的意识心,把意识心整理得清清楚楚、有条有理,这就是意调伏。

  

  做到了以后才要「如说行」,因为他的意已经调伏,思想已经整理完毕了,所以会发展出一套理论出来,自己有一套想法了,那套想法说得出也写得出,所以「如说行」是照他的理论、思想、计画去实行,照他所想所说的去做、去实践。这个如说行不是佛说的,而是这位菩萨自己说的,所以这样实践后就会有成果,有了成果之后,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就是「回向」。菩萨是非常实际的,不会说念念有词地回向一下就算了,对菩萨来讲那种回向是不实在的,他的回向是与大家分享成果。

  

  分享是依据众生的需求来分享,所以要讲求「方便」。譬如这个众生是吃素的,那个众生是吃荤的,你分享的时候就要分开,吃素的就给他素的食物,吃荤的就给他荤的,否则你就不方便了。如果你不懂得方便,分享成果时人家还会讨厌你,有了方便以后才能「成就众生」,所谓「成就众生」就是帮助众生成长。能这样成就众生,佛土就清净了,这是小范围的「佛土净」。

  

  

「如说行、回向、方便、成就众生、佛土净」这一段是菩萨在小范围内初步建立净土,我们今天讲的「企业是菩萨净土」,所以如果你把一个企业做成净土,就是这种小范围的、初步的净土。

  

  接下来「说法净、智慧净、心净、一切功德净」这一段是小范围净土做好后,再把它扩大至整个世界,使整个世界成为净土,就像齐家以后要治国、平天下一样。这里的「说法净」,是表示菩萨已成一家之言,得治国平天下之法,他在一个小范围里面已经做成功,他有扩大实践到整个世界的能力,这就是说法净。菩萨把整套治国平天下之法及一家之言推广出去以后,使大家明白了大道理,大家的疑惑也都消除了,因此大家都有了智慧,就是「智慧净」。整个世界智慧清净之后,这个世界众生的烦恼、困惑也就清除了,心清净了,这就是「心净」。整个世界大家的心清净之后,大家会做对的事好的事,因此这个世界一切的功德就开始清净,这就是「一切功德净」。这个世界的净土就建立成功了。释迦摩尼佛在《维摩诘经》的这一段,把建立净土的流程列出来了。虽然经文写得非常清楚,可是我以前都看不懂,最近才看懂,原来在佛经有这么一个流程。

  

  我现在要确认一下:企业可以是净土吗?在营利事业和非营利事业中,是不是可以找到净土的证据呢?所以我就近距离的观察一个企业,看看企业是不是适合成为一个净土,可是观察不出什么名堂,甚至觉得是不可能的!十多年来得到的结果是负面的。最近这两年才觉得企业有机会成为净土,最后是从《从A到A+》和《基业长青》这两本书得到结论,企业可以成为净土。

  

  这两本书的作者把全世界的企业,挑出最优秀的企业,像《从A到A+》就找了十一家这样的公司,从A级转折到A+级,而且还保持A+级十五年以上,其获利与整个股市大盘指数相比,最高达到十八倍,所以作者就研究:从A级转折到A+级的时候,在这个转折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进而找出其中的秘密,这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基业长青》找了十八家A+级的公司,另外找了规模性质相当的A级公司作对照,由于这些公司成立至少五十年,所以叫基业长青,说他们像长青树一样。作者研究的A+级公司中,唯一一家日本SONY不是美国的公司,作者的重点并不是看它是什么公司,而是看公司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才能长期保持A+?而我的目的又不一样,我要看他们是不是净土?他们是A+的公司没错,但他们是不是净土呢?

  

  作者归纳出来:这些公司从A到A+的转折期间,一定会出现一个领导人叫做第五级领导人。为何叫第五级?因为领导人只有四级,作者发现有一种领导人不在这四级里面,所以就叫第五级。第一级到第四级在企业管理里面已经有了,所以最好的就是第四级,可是作者发觉有一个第五级领导者在转折点出现。这个第五级的领导者都有一个性质,在我的…

《企业是菩萨净土》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 继续阅读 ▪ 自性与庄严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