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感,但又会采取机会主义的摸索与实验,他们会把这两个矛盾融合在一起。
他们有胆大包天的目标,但也有渐进式的演化进步。
他们就好像是一个宗教团体,选人都要选气味跟他们一样的,个性气质都要相同,你不同也要把你训练到相同,这样不是很僵化?不是!因为这样他们才能变化、能调整改变,如果没有像教派化般的愿景文化,他们若要管理员工,就要定下很多规则和监视系统,但因为教派化的文化,他们的理念、想法、举止、价值观、道德标准都一样,所以根本不需要管理,他们会信任里面每个人做的事情,因此随机应变的都会做对,而不需要靠监视的制度来管理。
他们非常的严谨,又非常的灵活应变,这不是两个矛盾吗?但又合在一起。这种情况就像宗教,我们知道很多人做不好时,就像呆瓜似的,一点灵活度都没有了,但他们做到了「文与质」「理念与实践」完全贯彻一致,是六度万行彻底实践的结果。
经过这样的讨论检查,根据以上的六点特征,我觉得我可以证明这些公司就是净土,我可以得到一个结论:企业可以是净土。我以前还不能确定企业可以是净土,但是经过这两本书的帮助,我可以大胆的讲:企业是菩萨净土,端看你可不可以做到。大家会问:这些公司都是日本、美国的,台湾有净土级的企业吗?目前我还没找到,希望大家来创造。
要建立企业净土的修行者,需具备哪些条件?怎样的条件才够格把企业建成净土?我归纳出以下五点:
第一、你要了解权力。你不了解权力是没办法的,因为要让一个团体组织达成任务目标,用的是权力,领导者要懂得运用权力,这个团体才可能完成任务。一般人认为要完成任务或做事情,不是靠权力而是靠个人能力,所以我们着重个人能力,这个状况是对个人而言,但是对一个团体组织要发挥力量、完成任务,是要用权力的。一个公司企业是团体组织不是个人,所以对一个不懂权力、不会用权力去完成任务的人,就不能把企业建立成净土。
第二、你要同时具备整体系统观及局部细节。很多人生活在局部细节当中,而且局部细节是零零碎碎的,所以做事情都是掉东掉西的,因为没有整体系统观;有的人光说不做,因为局部细节他注意不到,所以你自己检查一下,是不是同时具备整体系统观及局部细节,如果不是就无法实践。
第三、要有演化力。也就是你有「三摩钵提」的能力,你心里能「演」,一件事情还没做,你就在心里演几遍,就像沙盘推演,每一个细节在心里面都可以演,这就是观想的能力,这样你才能做。
第四、是执行力。有一本书叫《执行力》,里面提到经营企业一定要解决三个问题:一个是人员流程,一个是策略流程,还有一个营运流程。最重要是人员流程,我知道很多人在中国的文化里面光说不练,尤其是知识份子,只会说不会执行,中国有「立功、立言、立德」的三不朽,立言也算三不朽之一,所以造就很多光说不练、没有执行力的人,企业净土一定要有执行力,没有执行力是空话。
第五、一定要是菩萨乘。你是罗汉乘或辟支佛乘做起来会痛苦,你是菩萨乘就要有净土的想法,所以第五点是最重要的。
菩萨在企业净土中的修练。他修什么东西?「乘无始清净大愿入世间」,菩萨的内在有一个说不出来的愿,没有来由的就是有那样的愿,是无始清净大愿。事实上每个人都有,菩萨的清净大愿是已经清楚,所以会乘无始清净大愿来入世间,就在每一个菩萨自己心中,而不是在佛经里面的。譬如我们投胎做人,他先要了解人间真相,了解得很彻底深入,于是就有改造世间为净土的行动,他的行动要有结果,使净土永续发挥度化众生、觉悟众生、饶益众生的功能,他把净土造成功了,就好像造一个很好的学校出来,把平常人培养成优秀有能力的菩萨,就是度化、觉悟、饶益了众生。
最后说到结论,我们从历史看,我认为释迦摩尼佛到阿育王这一段,建立了原始佛教的人间净土,另外在莲花生大士和藏王赤松德真,他们这一个组合创造了密教的人间净土,现在我们希望企业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一切能作贡献,创造价值,成就功德之众生,来生其国」。当然这样的企业一个一个还是小的,要变成一个国,要有很多企业都变成菩萨净土,这段做得够好就有机会。虽然单独知道有些企业已经是净土,但数量还很少,如果做得够好可以把它扩大,促使每个企业都成为菩萨净土,就可以有全球的人间净土。这样就是菩萨大乘的全球人间净土,这样的人间净土比前面说的人间净土范围都还要大。阿育王是在印度那一带,莲花生大士是在西藏那一带,现在这样做下去就有机会整个地球、全世界都可以成为人间净土,这是我们的理想,希望将来有一天能做到。
《企业是菩萨净土》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