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組織是可以自行運轉的。以前,我不知道這就是「衆生相」的事,經過師父開示,我更知道自己以後要努力的方向了。
梁師:聽你講這個,我就要補充一些東西。有些人擔任主管,是有能力解決問題,但他的解決之道是短暫的──一個動作做了之後,是否會有後遺症、是否後續會長出別的東西來,他看不見。表面上看起來,他好像解決了大問題,但事實上,他也爲未來種下更大的危機。「連結」斷裂之後,隨著時間的演變,會長出什麼東西來,他看不見的。也許有人已經注意到「連結」,但無法預測它的演變,這是因爲他還沒有進入「壽者相」的原因。
梅建中:我再補充一點。上次蕭莉君師兄回來,爲大家上了一些課,使我注意到,其實生活中有一些事情,若能去思考、分析,其實是有助于我們修行不斷地深入的。
※※※※※※※※
邱瑞旭:師父今天所講的,打通我一個地方。以前聽您說要健全成熟「四相」,但我心裏有疑問:佛法不是教人要離相嗎?那爲什麼還要進入這些相去成熟它們?在公司裏我非常用心地注意我們部門的運作,使大家都能彼此信任、分享,進而培養出默契來。到了這個階段,我發現組織中原有的規則、框架竟然自動消失了,因爲我們的溝通都是用「直心」,所以事情進行得就會很有效率,而且問題很少。當我們能夠使「衆生相」健全成熟,屆時自然就能夠離相了,此時,主管就是「無爲而治」、「管就是不管」。因此,我明白了:「相」是重要的,我們就是要進入它、成熟它;而後,框框會不見,如此,自然就會離相了。當「衆生相」成熟後,所有的框框和規定會消失;而無形的線會連起來,如此一來,團體自然就會進入自動運作。
王能平:中坜有一家發廊,在短短幾年之中,就開了七家分店。我觀察這位經營者,他好珍惜每個員工哦:當設計師的成品要發表時,每個人都好像走在星光大道上。這位老板,是以尊重、欣賞的心來爲組織做連結,也因此,這家公司十分活潑、有創意,且向心力十足。
彼得˙杜拉克談管理的定義:企業中從靜態的活動到動態的活動,都必須透過資源的整合。我以爲,他所說的「整合」,就是師父所說的「連結」。依此「連結」,組織才能創造績效、達成目標、追求幸福。
臺塑、南亞這些企業能夠這麼成功,就是「連結」的功夫做得很徹底。他們是怎麼做到的呢?叁年前,遠見雜志訪問王永慶,他說,關鍵就是兩個字:「製度」。企業必須建立一套活的機製;並且不斷地追根究柢,改善所有的環節。午餐會報,就是在照顧這些「連結」。而他們對于人才的培育也是十分地重視且紮實:一名員工,從基礎的技工,一步步地訓練,到種種升遷管道的安排,都有細密的考量。因此,有效的管理,會使企業變成一個有機體,使之不斷地成長、茁壯。
而師父也談到「壽者相」,像施振榮的宏棋企業,從原本只有六、七人的股東,到今天成爲跨國性的企業,其發展就是有一個很重要的特色──很會描繪未來,于是他帶領出許多將領人才,開創出許多實力雄厚的子公司來。
葉永生:師父您提到大姐頭的那個例子,使我想到最近我公司所發生的狀況。自從進圓覺宗以後,我開始學習釋出權力,現在,就變得愈來愈閑,而這些空閑時間,我是拿來發展人際「連結」的。
有一天中午,我回到公司,發現已經過了中午休息時間,可是卻不見一個員工回來上班。我忍了二十分鍾,最後打個員工中的一位大姐頭,問他們在那裏?她說他們在聚餐。在他們回來之前,我一直在思索該如何處理這件事:是發火呢?還是集合全體員工訓話?還是找所有的高階管理人員來指責?最後,我覺得自己可以試著用新的方式。
等他們回來,坐定之後五分鍾,我找了兩位大姐頭進我辦公室。我想,只找一位太犀利了;找兩個人比較和緩。我表達了我的感受,也聽她們的想法,她們也將前因後果回報給我知道。我並沒有指示她們該怎麼做,而是問她們,她們覺得應該如何處理;她們互看了對方一眼,很有默契地跟我說她們的想法。之後,我沒有出面,而是由她們去協調,以私下運作的方式,取得大家的共識。
我想,這次我所采用的方法,是bottom up而不是top down,這個方法非常柔性,不僅顧及了大家的顔面,也達到了管理的效果。原來,我不知不覺中,也在用「衆生相」的能力了。
邱瑞旭:我也補充一個心得。我在組織中,設計了一個行銷代理製度,經過十幾年的實行與修正,已經形成一個非常不錯的製度。其它公司來向我copy,我亳無藏私地開放所有文件讓他們帶回去。可是,他們卻做不起來。有位主管跑來問我到底爲什麼?
其實,製度是文字化了,但其中有很多「連結」,是發生于人心之間的,光有製度是不夠的。製度中,需要有「四相」融合其中,才能發揮生命力;否則,力量就是出不來。製度好,也要有好的操盤手來運作;一個好的操盤手,會將所有的資源和人力「連結」起來,並且使之運轉。
鴻海的郭臺銘說:「魔鬼都在細節裏。」Seven-Eleven的徐重仁說:「聖人都在細節裏。」我以爲,細節就是「連結」;所有的「連結」連起來,就是一張細密的網絡。
王能平:我訪問過聯強的總裁杜書伍先生,他說,他不怕別人來copy聯強的製度。縱使他們可以完全抄襲聯強的硬體、規則、製度...,但是,他們是無法達成像聯強一樣的運轉績效。因爲企業經營最難的,是人心間的「連結」,具體而言,那就是企業中的文化。一個好的領導者,一定會懂這句話:「帶人要帶心。」
蔡崇祿:我所服務的單位,原本是公家機構,後來在八十八年時轉成民營。我觀察組織中的「連結」,覺得其中很重要的部分,就是領導人如何培訓下面的人才。Jack Welch說:主管要很嚴厲,才能將屬下的工作效率激發出來。我想,這對「連結」是否有強化的作用?
黃泓富:我是在一家建設公司服務。每次,只要有一個案子結束,公司就會安排員工到國外旅遊。而旅遊回來之後的幾個月,同事之間的工作效率總是特別好。以前,我以爲那是因爲大家放松過後,心情比較好的緣故;現在聽師父談過這番話,才明白原來那是因爲員工彼此間的「連結」被強化了,所以組織的運轉變得順暢了。
我經曆過兩個不同老板的領導方式:前任老板,一天到晚好像沒事做似的,東哈啦西哈啦的,也許是人家所說的「走動式管理」。現任老板,就很辛苦地工作,他抓很多事在手上;對下屬主管也不怎麼信任,總是否定他們的決定,于是,再也沒有人想要做決定了,因爲最後一定會被更改。現在,這家公司的規模總是開展不起來。這兩任老板是親兄弟,但他們做事的態度可能是屬于不同的層次,所以各自的發展便截然不同。
我現在也是一個主管,聽師父的開示後,知道組織的核心是「連結」,唯有「連結」,組織才能動起來;但是,最上面的老板並沒有這個觀念和能力,在下面的人應該如何來推動呢?
梁師:那就複雜了!領導人一定要懂「連結」;如果層次不到,別人再怎麼講,他也聽不懂,不然就是聽不進去。那是沒有辦法的事!
黃泓富:那我是不是要換公司?
梁師:這樣也許快一點。
蘇莉華:星期六,我聽完師父談您在P公司的那段經曆後,心裏就浮現以前念書時讀《史記》〈五帝本紀〉,司馬遷對堯的一段描述,他說堯這個人呢,「望之如日,就之如雲」──你看著他,就像太陽一樣溫暖;你靠近他,就好像依著雲朵一樣地舒服。接著我又想起來古書對君子的定義:「君者,群也。」──一個君子,就是會讓人們自動歸往,願意在他身邊生活。
而後,我心裏又浮現一個問題:「是什麼樣的心,會讓組織中的『連結』發生?又是什麼樣的心,會使組織中的『連結』斷滅呢?」我想了想:哦!是「養育的心」會讓「連結」如土長苗。「養育的心」就是「母親的心」,這心,會呵護一切的生命。然而,一個尚未超越「我相」的人,縱使他有「養育的心」,但他也會以「我」的價值判斷,來衡量所有人事物,並決定什麼該存、什麼不該存。于是,他就會對「我」的「界線」之外的存在進行砍伐。修行,就是在修這個「界線」,使「母親的心」擴展成無量無邊。
梁師:你自己有答案就好。
汪滿妹:請問師父,有一些老師總是很威嚴地站在臺上;也有一些老師,會很親切地走下臺與學生打成一片。後者這種「走動式管理」,是不是進入了「衆生相」了呢?
梁師:「走動式管理」只是一個名詞,看不出來是否有進入「衆生相」。而教師的工作很單純,不像企業經營者所會遭遇到的各種豐富的狀況,以助之進入「衆生相」。
汪滿妹:那麼,像歌手與歌迷之間的「連結」算不算是「衆生相」呢?
梁師:那頂多是「人相」層次的「連結」,不是「衆生相」層次的。
吳賓求:要使公務人員創造像私人機構一樣的績效,一直是公家單位的大課題。我在公家單位擔任主管職務,總是要想一些辦法來激發部屬。像最近,我就邀請外面的公司到我的單位來參訪,對象是一家航空公司,他說要爲我們上課;我說:「各上一半一半」。結果,對方對于我們的表現,就表達了欣賞之意,他們覺得我們十分地靈活且豐富。有了這麼一個刺激,同仁們的榮譽感就出來了,使原本貧乏的工作氣氛,注入了一股生命力。所以,人們是需要激勵的。
「連結」是一個大課題,有些地方「連結」不夠,我們就要想辦法,使它能夠長出來;又有些「連結」太過具相了,形成很大的束縛,鉗製了人們的創造力。所以,照顧「連結」,使它們若有似無,這樣才能讓組織可以像有機體一樣,真正發揮它的生命力。
楊惠芬:師父講照顧人與人之間的「連結」,這個我也會啊,本以爲那和修行有什麼關系呢?無形的「連結」,我想那才是最深的、最無拘無束的、最自由的,也是最可貴的,它可以讓每個人的潛力發揮出來。照顧人與人之間的「連結」,我覺得受益最多的是自己,就像師父曾談過的「交易原理」,在無形中,就會有很大的滋養發生,不僅是團體會獲得滋養,個人也會得到。這應該是建立淨土必經的路程吧!
梁師:很好!
秘書長:「連結」有有形的,也有無形的,前者就像人體的神經系統,後者就像是經絡系統。陳國鎮老師曾講過胚胎發育是先從無形的經絡連結開始,然後才發展成有形的神經系統。事實上,最有生機的,應該是無形的「連結」。其中最重要的是「信任感」,那種大家在一起共事、成長所産生的革命情感,不是把一堆人放在一起就可以産生的;那是需要經過長期的孕育。
像我們基金會,從無到有也經曆類似的過程;在它成立之前,就有許多無形的連結關系在醞釀,這些連結已經蘊釀了很長的一段時間,而它乃是我們組織得以有效運作的根源。今天談這個,我心是很有感觸的。
《關於「四相」之10:「衆生相」的核心是「連結」》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