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關於「四相」之09:現實社會中的人相與衆生相▪P2

  ..續本文上一頁有客觀的標准?

  

  

老 師:沒有。你面對的那個人,對你來講就是別人、就是人相,那麼就是看那個人怎麼說你了;若你面對的是幾個人,那幾個人就是人相、就是別人,就要知道這幾個人怎麼說你,怎麼看你了。

  

  

朱:那等于標准統統不一樣,有很多很多的標准……

  

老 師:噢!不是!有一個統一的標准:都是別人說你的。這個標准是一樣的,至于他們會說出什麼來,那是不一樣的。

  

  

問:關于人相的問題,因爲老師提到要放棄自己的主動權,然後以對方的主動權來看事情。對這一點,我的體會是用我的主動權去融入別人的主動權,我並沒有放掉我自己的主動權。因爲我融入到對方的主動權裏面,用對方的角度去體會、觀察,其實我還是有我的主動權,這樣我才不會掉入一個陷阱,如果我完全放掉自己的主動權,而以他的主動權來看,有的時候會被對方限製住,變成掉到他的框框裏面。

  

  

老 師:噢!不是放掉主動權,我把它修改一下,就是放掉你的立場,而不是放掉你的主動權。你要放掉你的立場,才能夠了解他的立場。

  

  

問:所以那邊感覺比較像是用我的主動權融到他的主動權裏面去,用他的角度,用他的想法,用他的立場看事情,那等于是用感同身受的方法,感覺到他的feeling,就是說用他的feeling來感覺自己。

  

  

老 師:你若把無明以下東西都放掉的話,你是用了純粹的主動權,也就是你的本來面目、本明這個部份進去,那麼才會真的。不然的話,其實還是帶了「你」進去,你可以不放棄你的主動權,你只想到「主動權」,但是連「我的主動權」的這個「我的」都要沒有。

  

  

問:對,對,所以那裏面還是有深度的問題,這樣我知道了。謝謝老師!

  

  

  

祺:有人說我好或不好,是對方的感覺,不是我真的好或不好。現在還有一個問題,我發現了一個層次:我們知道對方的立場,對方也知道我們的立場,我們發現對方看的角度並不是很寬大,是不是可以跟對方溝通?這樣的話,是不是也不放棄我們的主動權,也融入他的主動權?但是,我們是用溝通的任務去完成一件事情。謝謝!

  

  

老 師:可以!

  

  

祺:假如發現他的角度有點狹隘,而自己的角度比它更寬廣的時候,是不是應該要跟他溝通一下?

  

  

老 師:若是這樣就是去教他了。如果你能進到他內心深處,你就會知道他內心深處有什麼問題,或有什麼偏執了,你就可以想辦法幫他從那個地方走出來,或說把那個地方的結解開,能這樣做,就好像在做心理治療,也就是自度度他,自覺覺他了。如果我們沒有能力進入別人內心深處的話,想要幫助他,也無從下手,所以這個是進入人相的問題。好,大家還有沒有什麼問題?

  

  

  

問:我想人我之間,從小到大都一直是一個很難劃分的情況,最讓我疑惑的一點就是,我常看到一些政治家笑對方說:換了位置就換了腦袋。我自己的體會是說,不同的立場當然會有不同的想法、作法,就像老師您剛剛講人相與個人,面對不同的團體,不同的組織,你幾乎就是不同的一個人,是不是這個意思?

  

  

老 師:差不多!每一個團體組織都會有它的特質,就好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個性一樣。不過,目前我們所看到的團體組織,都不是很成熟的,都是松松散散的。在這種松松散散的團體組織裏,有衆生相的部分,也有我相、人相的部份,可能我相的部分占得還比較多些。如果多數都停留在我相層次的話,他怎麼看,看到的總是我相的問題,至于人相或衆生相的問題,他也有看到,但可能不到百分之十。如果你處在這樣的團體組織裏,你對這種情況了解得越清楚,你在這些人相裏面,才可以活得很好,不然的話,會活得很辛苦,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問:我想老師您講的這個部份,是不是就是我的業?因爲你涉入深,或者是你進行到某一個位置,自然就有一種你也說不出來的東西?

  

  

老 師:我不把它看成一般講的業,我只是描述一個真實的現象罷了。我過去講四相的時候,純講理論,定義簡單明白,你們聽起來也容易懂,但是當你們去面對現實情況的時候,就不是這麼簡單了。今天我只是把這個不簡單的、複雜的情況說出來給大家知道而已。

  

  

  

問:那我想回歸到自己的部份,所謂的家庭就是家業,我的工作就是事業,在過程中它不斷的給我所謂我相、人相、衆生相,然後整個活動一直都是如影隨形(形影不離),而且我意會到,有的人功在國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也許他留給家人的是不好的感覺,那我就會想到我們個人的交代,比如說我個人在人相上做了一些努力,最後可能因爲衆生相的問題,就像衆生相的組員與組織不合,或者是到了連家人都管不上了,你已經在這樣的過程中了,最後就有所謂的犧牲,對很多事情來講,這又不是當初預期的,是不是過程中我們必須有一個基准?比如說不要脫離太遠,對人相、我相或者還是要回應?

  

  

老 師:你是說在整個過程中變得身不由己,被牽著鼻子走了,是不是?那是因爲你沒看懂。如果你能把整個情況看懂了,你不但不會被牽著鼻走,你反而可以掌控事情的發展過程,我今天要講的重點就是這個。因爲你看不懂,你糊裏糊塗,當然只有隨著事情的發展而浮浮沈沈。但是看得懂的人,他事先就站在製高點上,將來會如何發展,都在他的預測當中。他甚至可以在關鍵的時刻,做一個關鍵性的動作,改變事情的發展方向。

  

  

  

問:我們在職場上常常遭遇到:如果你要爭取自己有利的情勢或位置的話,你所做所爲可能就是對你的良知(本性)不合,這個時候我們怎麼樣去面對?

  

  

老 師:好,我了解你所說的情況。你想爭取到比較好的位置,又能夠不違背你的良知(良心),那你的智慧就要再高一等。智慧高的人,是可以做到兩全其美的。在中國古代有很多智者,處亂世,他就隱居了;逢治世,他就出來了。對事情要做出正確的判斷,要靠自己的智慧。

  

好,蘇女士!我今天講的這一段,你聽到了什麼?

  

  

蘇女士:老師提到絕大部份的組織,他的衆生相其實本身是松散的。我的疑問是:每一個個人在他的組織裏面工作的時候,若他本身的「我相」只是修了一部份,他的「人相」也沒有非常的好,再加上他所待的那個環境,那個組織的「衆生相」也不是很健全的情況下,那他應該如何自處?因爲他在組織裏面做事,在某一些層面他是代表組織在運作的,那他又要怎麼樣來執行他的任務?譬如說他有他自己的我相,然後他的公司,他的同事每個人都是各自的我相,那每個人各自的我相都有他們不完整的地方,但是他所執行的工作又是牽涉到組織層面的,他可能面對的是同事,或者是主管,或者是所有的職員,可能有一百個人,那一百個人不可能同聲一氣都說你這樣做是好的,這時候他又要怎麼辦?

  

  

老 師:沒有答案!這個地方我沒有辦法提供答案,因爲沒有一個狀況是相同的。通常在這個時候,分寸的拿捏最重要。這分寸在那裏?就是在我相、人相、衆生相這些層次間,自己處在層次和別人處的層次,你越清楚就越好。如果你的位置,你的權力還只在人相這個階段,或者是還在我相這個階段,但是你看到了衆生相這邊的問題,你要怎麼辦?這個時候,有一個錯誤你不要犯——不要把你的我相放大變成了衆生相!如果把自己的我相放大到衆生相這個階段,這個時候就會變成一個獨裁者,所有的獨裁者都是這樣出現的。

  

  

  

問:老師!其實綜觀很多事件,或者是從曆史上來看,很多的組織它本身的衆生相可能就是中空的,但是事情就是必須要做決定,也沒有時間大家來商量,那這個時候呢?

  

  

老 師:這個時候要退。因爲因緣際會就把你安在那個位置上,你必須做這個決定的時候,你可以扮演這個角色;扮演完了就趕快離開,不要占住那個位置,一直做下去,那就成了獨裁者。這個戲碼一直在我們曆史重演。這種獨裁者不僅出現在國家的事情上,在各種團體組織裏也都有這類情況發生。這是不對的,你任務一完成就要趕快離開。所以我說掌握到衆生相權力的時候,就是要完成任務。任務一完成,就要放下權力,否則就是罪惡。

  

  

好,我們今天就到這裏。

  

《關於「四相」之09:現實社會中的人相與衆生相》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