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師開示即時摘要稿/周一共修/20060327
主題:「衆生相」的核心是「連結」;
能看見、照顧由「連結」所構成的「立體性網絡」才算進入「衆生相」。
初稿完成日:2006.03.29. 執行者:蘇莉華
潤稿完成日: 執行者:汪滿妹
秘書長審稿日:2006.03.31. 秘書長裁示公告與否:是□;否□
梁師審稿日:2006.04.06. 梁師裁示公告與否:是■;否□
公告日期:2006.04.07.
【摘要前言】
法會中,梁師與諸位師兄們有著精彩的問答,實況無法于摘要稿中盡然呈現,敬請各位期待編輯小組將全文整理出來。
【法會內容】
※個體之間有「連結」,才能形成「衆生相」
梁師:最近幾天,我有一個心得,是有關于「法性」廣度的「衆生相」的認識。大家聽完之後,必然對它,會有更加清楚的了解。
各位來圓覺宗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對于「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的定義,應該是清楚的,至少是有所理解。「人相」,其實也是一個個各別的「我相」,仍然在個體的層次。而「衆生相」,乃是由一個個的「我相」所組成的團體組織,但是,將其中所有各別的個人全部加起來,並不會等于「衆生相」,在這些人之外,還要加上一些東西,才能算是「衆生相」。
以前,我只講到「在全部的人之外,還有別的東西」;然而,那多出來的部分是什麼呢,我只是約略地知道,但無法講清楚。今天,我可以明確地指出來,那是什麼了。
那多出來的部份,就是「連結」。這些「連結」,發生于人與人之間、人與物、物與物、以及人與宇宙自然等等之間。由于層面太多太廣,今天我們主要只談人與人之間的「連結」。
※「連結」層次無限多,「連結」培養如長苗
個人與個人之間「連結」的層次是非常多的:理性、感性、feeling、興趣、靈感、智慧、創造、心靈深處、信任、利益、權力、技術性事務的作業程序....各種「連結」都有。而「連結」的形式,有有形的,也有無形的:有形的,像是組織中的位階、職務關系;無形的,像是情感、共同的理想...等等;而心靈深處最深的「連結」則是生死與共。「連結」的發生,可以在一定的空間內,也可以超越空間。
「連結」的發生非常複雜,它需要一段時間慢慢的培養,並非短時間之內就可以長出來,也不是像插頭插到插座,一接上去就會來電的。若將一堆人放在一起,其間卻沒有「連結」産生,那麼,這群人,是不能名之爲團體組織的。
當一群人之間有「連結」時,他們做事會非常有默契;因此,這個團體便像個有機體一樣,會持續不斷地成長,而非僵化固著的。
※以「線式連結」爲基礎,方能進入「立體連結」
而一個人是否進入「衆生相」,不能只單看他會不會與別人産生「連結」;除了個體與他人之間的「連結」、他人與他人之間的「連結」,以及所有的「連結」究竟構成了一個什麼樣的系統──這些一層層的「連結」,以及層層「連結」所構成的「連結系統」,都要能夠看清楚了,才能稱得上進入了「衆生相」。
換言之,個人與個人之間,那種「點」對「點」的「線式連結」,只是「人相」層次的「連結」;而結構性的、立體性的、整體性的「網絡系統」才是「衆生相」層次的「連結」。而「人相」層次的「連結」,乃是「衆生相」層次的基礎與入門之階。四相的修行進階,都必須有前一階爲基礎;修行之所以能夠前進,是健全、成熟、超越,而不是
壞或跳脫。
要更具體地描述「連結」,那會是什麼呢?就是「人脈關系」。把兩個陌生人擺在一起;與兩個生死之交的知心好友擺在一起,你一看,就會知道有無「連結」的差別是什麼了。像知心好友的連結,是可以超越空間的,他們雖然沒有時常在一起,但一有什麼事情,必然互通消息;或者想要完成什麼,一吆喝,一夥人就從八方而來聚在一起,這就是「連結」的力量。
※企業管理顧「連結」,流程順暢便成功
從這個角度,我看一家公司或企業的經營管理,其重點,完全就是在經營「連結」。
舉例來說:有一張訂單進來了,它會在不同的部門間傳遞,直到最後貨品生産出來,並得以出售。這整個流程,每一個部門之間,都要有「連結」的。如果,各部門之間的「連結」,是精簡的、容易的、清楚的,那麼,整個運作的流程,必然會是有效率的;反之,各部門之間的「連結」是混亂的、不明的、有障礙的,那麼,這張訂單就可能會到處亂撞,最後跑出什麼來也不知道。所有的管理學在處理的,都是這些「連結」,也可以說,管理學就是在經營「衆生相」。
那麼,一個企業,要如何經營才能成功呢?
一家公司剛開始的時候,因爲「連結」尚未成熟,所以,其發展必然得經過一段顛簸崎岖的路;等到後來,草創的這批人之間慢慢培養出成熟的「連結」,其運作流程也逐漸順暢,此時,便能營造出有品質的成果出來。
※心中「連結」書面化,建立製度利傳承
這些「連結」,起初都只是在草創成員的心裏,他們的合作,都是靠彼此間的默契;然而,企業若想變大,一定要將這些「連結」書面化,這就是所謂的SOP(標准作業書)。SOP寫出來之後,再經過檢討、精煉、簡化,便日趨完整,這樣子,一個好的SOP製度就建構出來了,作業流程也就會變得明確、順暢、透明。
一個好的製度,必需是活的、不是死的,它可以繼續演化、成長、改進。此外,它還能夠教導新進人員,使之能夠在短時間內就學會既有的作業流程,並且還可以進一步參與改進流程的工作。
當新人可以很快地進入狀況、融入環境,那代表什麼意義呢?它意味著流程可以傳遞了,它不再是僅限于幾個人之間的遊戲,如此一來,組織就可以讓生命力持續不斷地注入了。
※「連結系統」能複製,企業擴展方得行
生命有一個特質,它要能夠COPY;一個組織的「連結系統」可以COPY,即表示它可以擴張、變大了。當作業流程進入複製程序時,速度是很快的、所需時間是很短的;但它從無到有的過程,則是需要很長時間的培養。
現在我國的企業,大部分都是歐美國家所移植複製,或是我們主動去模仿,缺少自我養成的過程、經驗、機能和因子。如果一個人能夠掌握到企業中作業流程的養成機能,那就代表他能將「衆生相」玩得很熟練了。依我遠距離的觀察,我猜想,郭臺銘的鴻海企業,應該已經做到了──他的公司起初規模是很小的;後來愈搞愈大,到現在,則像個軍團一樣。這整個過程,其實就是在玩「衆生相」。
《關於「四相」之10:「衆生相」的核心是「連結」》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