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關於「四相」之10:「衆生相」的核心是「連結」▪P2

  ..續本文上一頁"left">「衆生相」的核心就是「連結」,各類、各種層次的「連結」。而一個進入「衆生相」的人,就是能夠對這些衆多的「連結」,進行細膩而周詳的關護。

  

  

組織生死之關鍵,端視「連結」之護

  

  

  

因爲有了這個新發現,使我終于明白一件我一直覺得奇怪的事。

  

  

當初P公司要成立之初,我只是表達贊成,沒想到別人就認爲我同意經營它,可是,我並沒有這個意願,所以也就沒有答應。在它營運一段時間之後,幾乎就要倒閉了,我應衆人要求,只好答應接管它。叁、四個月之後,竟然開始小有盈余了,但我什麼事也沒做呀,心想,它應該沒什麼問題,便又把它交出去;不到兩個月,它又開始搖搖欲墜,我只得再度承接。

  

  

我始終不明白,爲什麼我跳進去,它就活起來;跳出來,它便奄奄一息?我真的沒做什麼呀!有人說,因爲這家企業沒老板才會這樣。而今我看,這家公司是死是活,端視于經營者有沒有進入「衆生相」。

  

  

很多經營者,是停留在「我相」或「人相」階段的,所以,根本沒看見組織中的「連結」。多年前,我也是沒看見,但我無意識地,就自動會照顧那些「連結」。當時,我並不懂今天所講的這些,所以,就找了一些看起來精明能幹的人來擔任主管;在他們任職之後,無意識中,他們就會把組織中的「連結」砍掉,這麼一砍,公司就完了。

  

  

組織中所有功能的發生,都是因爲「連結」所産生的力量,這些力量,會使組織的運作十分具有效率;反之,如果沒有了「連結」,一切效率就會歸零。光從表面看,都是同樣一批人在工作啊,怎麼換人管理,公司就會有生死之別?其中的蹊跷,就是「連結」啊!「連結」是看不見的,只要沒注意到,就會被砍掉的。

  

  

上星期六,我在談這個主題,有個同修就舉了一個實例:他的公司,有一個部門,連續五年都是全省第一名;最近,部門換了一個新的主管,才叁個月,業績就掉到第四名。以前那位主管,總是晃來晃去,好像涼快得很;而現任主管,則是忙得焦頭爛額。爲什麼愈辛勞的人反而成果愈差呢?他究竟做了什麼事?原來,他把底下兩個重要幹部的職務對調,這一對調,其原本經營的內外的人脈關系,就全部斷掉了。這麼重要的事,他全都沒有看見。

  

  

爲什麼他會看不見「連結」呢?因爲他們都還在「我相」層次。而爲什麼我一跳進去那家公司,它就活起來;一跳出來,它就會死呢?因爲我自動在修補那些「連結」啊!而別人,無意間就會將「連結」砍斷。

  

  

人與人之間諸多的「連結」,最重要的,就是信任,如果底下的人對主管不信任,那他就完蛋了,將無法成事。

  

  

一個人可否做爲一個經理人或老板,只要看他懂不懂「連結」。也許,他不懂,但他無意識中就會照顧這些「連結」,那就算OK了;如果,他是有意識的照顧,那更好。

  

  

現在,要看一個人「法性廣度」有沒有修到「衆生相」,很容易看的,不能只看他懂不懂「權力」,還要看他懂不懂「連結」。

  

  

考量長遠之「連結」,即是進入「壽者相」

  

  

如果一個人做事,都是在考量長遠的「連結」,那他就進入了「壽者相」;如果只是考量到短期的「連結」,那就還在「衆生相」。進入「壽者相」的人會有什麼特色呢?你看他談事情,好像都在敘述曆史故事,以及未來的發展藍圖、遠景、夢想...,那就是進入「壽者相」的人。

  

  

有些人很會照顧這些「連結」的,我們基金會裏,有人是這樣的:你看他,當活動進行中有缺口發生時,他就會跳進去把它銜接起來,因爲他在照顧這些連結。當組織中有這樣的人出現時,這個團體便開始形成「衆生相」;如果人們都不會去照顧這些「連結」,甚而切斷、破壞「連結」,那麼這個團體組織便會變得僵化、使人不舒服。

  

  

組織衆人之目光,即是「衆生相」威力

  

  

「連結」是很有力量的,我一教別人這個新發現,他馬上就在公司裏看見它的影響力。他的公司裏有一、兩個女性員工喜歡打扮得很暴露,而且到處招蜂引蝶。有些人很喜歡她們;有些人則是覺得這樣很不好。這公司的主管正發愁不知如何處理,很想懲戒她們,我說:「不用如此,你只要把女性員工中的大姐頭找來,請她們跟你談一談,要她們以委婉的方式,對當事人告誡一番就可以了。」後來,大姐頭們果然是有威力的,當事人立即不再有不當的穿著和行爲。

  

  

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此事,其實早就有人看不慣了,但因爲不知上層主管的態度,所以就閉嘴不談以免惹麻煩;後來,主管表明態度了,正好符合她們心中的想法,她們的正義感即刻就發揮出來,勸阻那些行爲不當的員工。團體中衆人的目光,就是「衆生相」的力量。員工之間是有「連結」的,主管只要看到那些關鍵點,稍微引動一下,自己也不必出面,這群人自然就會有集體力量産生出來;個人若是與之抵觸,立刻就會發現自己的微不足道而馬上修正行爲的。所以,只要看得懂「衆生相」,就能運用它的大力量。

  

  

對于「連結」,一個最重要的要點就是:它是如土長苗的,要等待它慢慢長出來的。

  

  

初有感覺到能說,需要一段蘊釀期

  

  

這事,早在四、五年前我就開始注意到它了,但當時還是很難說得出來那是什麼。後來,第一次能夠有清楚的意識,是2004年美國的修行班,那次,所有的學員都一起上課、一起生活,而整體的學習效果也很好。回國以後,我們也在花蓮南安試辦一次密集修行班,安排大家居住在一塊,那感覺就好像回到學生時代,同學們在郊外露營、野炊、遊玩。經過這樣一次共遊,彼此間的感情就變得很好。這種共同生活的環境,使得人們之間的「連結」自然而然地就産生出來。

  

  

起初,我開始注意到這種細微的現象時,只有感覺,但是,卻無法用具體的言詞形容;而今,我已經可以明確地陳述與傳達了。所以,一件事,從一開始注意,發展到可以清楚地陳述,是需要一段時間孕育的。我對「衆生相」了解的這個經曆,就像《維摩诘經》〈佛國品第一〉建立淨土的流程,已經發展到「說法淨」階段。因爲對「連結」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所以,日後要如何安排組織發展,就更知道要怎麼做,如此一來,進步就可以很快了。

  

  

用字精准是功夫,科學研究助心練

  

  

能夠運用精確的語言文字來表達,是一種功夫。有人對于我用字精准清楚的能力,深感佩服。爲什麼我有這個能力呢?經過反省,我覺得是因爲受過科學教育的訓練。如果沒有曆經數十年科學研究、實驗、分析、報告的曆練,我對文字的掌握能力可能無法這麼好。

  

  

如果我是學文的,不見得會發展出這樣的能力。因爲,用字精准,是思惟清晰、細膩、嚴謹的心靈展現,它是因科學研究的磨煉而逐漸形成,並非沈浸于研究文字所能發展出來的。當然,這是我個人的看法,不見得百分之百正確。

  

  

以上,是我最近的發現,不知道各位有沒有什麼心得?

  

  

撲滅火災不是救,探究根源方得解

  

  

梅建中:對于人事管理,我是有些感覺,但說不上來。工作中,我是不太喜歡盯人,多半是讓員工自主管理,而絕大部份的情況,也是井然有序的。組織中有狀況時,我一直試著在做重要而不緊急的事;並且花比較多的心思,在作業環節的相互關系;當有問題發生時,也是把精力花在尋找問題的根源,而不是一直在滅火。所以,目前來看,…

《關於「四相」之10:「衆生相」的核心是「連結」》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