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十二因緣▪P2

  ..續本文上一頁子從「愛」就滾落到「取」、「有」這裏,最後就是要占有,一占有以後,就落到下面憂悲苦惱、生老病死這裏來了。

  

此外,一般人會分不清楚,常常把「愛(惡)」當作心靈。事實上在「十二因緣」裏,「愛(惡)」不屬心靈層面,「六入」以上才算心靈,「六入」以下屬于感官和現象,所以在這個地方有混淆之處——也就是真正身心分界的地方是「名色」和「六入」。「六入」以下都屬身體,以上才是心靈。

  

我們再來談一些心靈上的情況。有些人有靈魂出竅的經驗,靈魂離開身體以後,看到自己的身體躺在那裏——這種經驗似乎很神秘,其實只是「名色」及其以上的部分離開了「六入」,如此而已。而「死」是什麼狀況呢?「死」就是「六入」以下的東西壞掉了,可是「名色」以上的東西還存在。所以一個人去世了,也就是「六入」這一部分他不要了或不能用了。

  

大家也許曾在電視上看過一些人敘述曾經短暫死亡的經驗:醫生忙著爲他的身體做電擊或是人工呼吸,而他卻沒感覺,因爲他的靈魂飄在天花板上看他們在下面忙來忙去。這就是「六入」以上的部份離開了他的「六入」,但他照樣有認知,所以他不覺得自己有什麼不一樣,因爲他照樣有他的世界。

  

我再舉個例子,有些人會看到或夢到 華藏祖師來了,跟他講話或做什麼。 華藏祖師讓你看到了,那是屬于他的「名色」部分。你在夢中看到,是不用透過「六入」,直接就認識到了,這是我們很多人都有過的經驗。

  

再者,大家修行的時候,比如說「觀想」,常常會有一種經驗:能看見一些東西,什麼光啦!或者明點啦!但又好像不是透過眼睛看見的,可是又覺得和透過肉眼來看沒有什麼不一樣。其實觀想並不是用肉眼去看,而是「識」在看「名色」的變化。

  

所以 諾那祖師說:「觀想要心中有相」。所謂「心中有相」就是心中要有「名色」,要觀就容易了,你一觀,就出來了。這種由眼識的看和透過肉眼的看是不太一樣的,很多人都可以體會。

  

一旦了解了「名色」以後,你要觀想的話,怎麼觀呢?就是把習慣用肉眼看東西的這份執著放棄。若要觀想成功,對于眼睛不要那麼執著!要放松!也就是不用肉眼看,只在「眼識」上努力,如此另外一種看的能力會出來,能看的東西就是「名色」。所以對于六根不要那麼固執,一旦不那麼固執的時候,觀想就容易成功了。

  

因此,我們看東西、聽聲音,或是觸、受,都可能有「名色」這個層次的景象會被你認識、被你知道。如果你堅持一定要透過眼睛看到,或者透過耳朵聽見,才算觀出來,觀想就會變得很困難了。因爲這個時候一定要在「六入」這邊起了變化,才能生出來。但如果你能跳過「六入」,就很容易觀想。

  

而這時候的看是什麼呢?就是「識」在看,也就是「識」在認知,並沒有透過六根。當然你也可以透過六根來看,讓它們兩個不二,也就是「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使兩種情形一致。能做到這一步,你的現實世界,也就是透過六根所認識的世界,就會隨著你的觀想起變化,別人也就會認爲你有法力。所以有法力也沒什麼稀奇,只不過是發揮了這種作用而已。

  

由于科學家對「名色」與「六入」和「識」的關系不了解,所以會堅持透過「六入」所看到的東西才是真的,沒有透過「六入」的認識與觀察,就認爲是超感覺,因爲它超出「六入」的感覺。如果做了這樣的限製,這「名色」部分就會被否定,當然就會産生現在所謂的「物質文明」。其實物質文明的形成就是堅持「六入」所觀察到的才算。

  

關于這一點,在東方文化裏並不是問題,像中國的神仙術,教人怎樣修成神仙,就是懂得「名色」的特質。因爲現在的科學堅持認爲「六入」所能接觸的東西才是真的,所以一旦發現了幽浮或飛碟,就幻想有所謂的「外星人」,所以我們在電影裏就會看到ET那種怪樣子。因爲他們要的外星人,一定是透過「六入」所觀察到的。事實上,我們所知道的神仙就是外星人,只是不是透過「六入」而認知的。

  

科學家在「六入」這個地方,就幻想出ET那種怪樣子。其實我們東方的神仙早就有啦,一點也不稀奇。像現在幻想出的ET,西方人也知道那叫做「科幻」。如果你懂得「名色」,就會覺得那樣做實在是幼稚無聊,但科學不知要過多少年才曉得自己幼稚!

  

如果和叁界來對照,「六入」以下,就是「欲界」;「名色」與「識」算「色界」;而一部分的「行」和「無明」,就在「無色界」。大家聽到這裏,也就不用擔心死亡,因爲所謂的死亡就是「六入」以下這些虛假的部分沒有了;而成道的話,是連「六入」以上到「無明」這些虛假的部分也都不存在了。所以如果死亡很可怕,那麼成道更可怕。

  

再說西方極樂世界,它不是用六根可以觀察到的世界,如果你堅持要用肉眼去看、耳朵去聽、手去接觸極樂世界,那是不可能的,因爲它在「名色」的層面,已經不是「六入」的世界了。

  

一般說來,這一部分(指「名色」以上)就是所謂的「靈魂」。投胎的話,就是這個靈魂找到了新的六根,鑽進去坐在裏面。剛剛入胎的時候還是一個受精卵,「名色」就住進來了。住進來以後,這個身體怎麼發展,和他原先具有的「名色」——也就是靈魂原先的樣子——是有關系的。

  

如果他的「名色」是比較有福慧的,以後發展出來的身體就比較有福慧;原先比較苦惱的,那發展出來的也會比較苦惱。以前我師父 華藏祖師曾在某次法會中突然冒出一句話:「夫婦在和合的時候不可以從背面來喔,從背面來以後生出來的小孩子是啞巴。」

  

我 師父的意思是說:如果夫婦和合的狀況是從背面來,一些豬狗的靈魂就以爲找到自己投胎的地方了,所以可能就投胎進來。一進來以後,雖然以後生出來還像一個人樣,可是就不會講話了,會發生這種問題。原因是他的靈魂仍然是一個畜生的靈魂,他的「名色」是一個畜生,所以先天就受到了這個限製。因此夫婦和合的時候不能做獸形,如果做了獸形,那個投胎的靈魂就會分不清楚,它以爲找對了地方,就投胎進來了;一投胎進來,因爲它的「名色」是畜生,所以那個小孩就不會講話。

  

好!我們再回頭來看看科學。科學的本事在哪裏?它就是在「六入」的前面加裝了一些東西。比如說在眼根加裝一個顯微鏡或是望遠鏡,這就是科學。加裝一個東西以後,所看見的景象就變了:本來看不到的,變成看得到;本來沒有的,也就有了。

  

如果加裝一個電腦,就是六根中「意根」的延伸,于是就有很多其他的東西也跟著做出來了。在「六入」加裝東西,最多的大概是眼睛、耳朵和意根,而鼻根、舌根、身根則較少,眼根這部分加裝得最發達;如此生出來的世界就改變了,會換成不一樣的世界,這是當前科學的發展方向。

  

然而佛法的解脫方向則完全相反,是由下而上歸過來,即不執著「塵相」,把「六入」看空、看假,然後一層一層歸回來,歸到最後要破「無明」,這是我們修行最終的目的——這種方法就是「歸元」。

  

原先由「本明」一念糊塗而有「無明」,繼又生出「行」,然後又生出「識」,「識」又生出「名色」……,最後緣出「生」,「生」又緣出「老死」,這個由「本明」一路滾下來,最後落到「生」、「老死」的輪回曆程,就是「流轉門」。而想要解脫就得從「老死」這裏一直往上修到「名色」,就可超出身體而進入心靈的層面;進入心靈以後還不夠,還要往上修,要突破「識」、「行」,最後要突破「無明」,然後才到「本明」(即「庵摩羅識」或是「本來面目」)。

  

這個由「老死」、「生」、「有」、「取」……,一直往上歸,最後破「無明」、回到「本明」的修行曆程就是所謂的「歸性門」或「還滅門」。

  

假如還沒有到破「無明」,最常做的是什麼呢?就是要努力把下面這些東西歸、歸、歸。所謂的「歸」,並不是將這邊(指「名色」以下)的舍棄,而是把這邊「有」的東西,融會回到「取」,再融會回到「愛」,又再融會回到「受」這裏,一直回歸……,然後融會到「六入」,再回到「名色」這裏來。所以修行並不是在這些上面加裝東西,這和科學發展的方向完全相反!

  

一旦回到「名色」以後,上面這裏的世界就海闊天空,因爲已經不受「六入」的限製。像「名色」以下的世界是受「六入」限製的;而一到「名色」,「六入」就沒有辦法限製它了,莊嚴的佛世界就在這裏!華嚴世界、《法華經》的世界和阿彌陀佛的世界,全在這個層面。這裏的時空與「名色」以下所形成的時空不是一回事。當然,很多修仙、修道、或有神通的,也在這個地方,寬廣度不一樣就是了,層面是在這裏。

  

那麼,我常講的「知覺者」與「被知的範疇」在哪裏?「本明」就是「知覺者」,從「無明」以下全都是「被知的範疇」。當然,「本明」這裏是最高了,是十二…

《十二因緣》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皈依的真義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