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華嚴經》〈世主妙嚴品第一〉之一▪P2

  ..續本文上一頁校」,用各種珍貴的花朵裝飾。「諸莊嚴具,流光如雲」,一切莊嚴具足,流出來的光像雲一樣。「從宮殿間,萃影成幢」,在那些宮殿之間流出來的光,像雲一樣的聚集,成爲一個圓柱的形狀。「無邊菩薩道場衆會鹹集其所」,有無量無邊的菩薩,都聚集到這道場來了。

  

以能出現諸佛光明,不思議音,

  

以希望能出現佛的光明,和不可思議的聲音。

  

摩尼寶王而爲其網,如來自在神通之力,所有境界皆從中出。

  

「摩尼寶王而爲其網」,以比較大顆的摩尼珠寶作爲網子。「如來自在神通之力,所有境界皆從中出」,如來自在神通的力量,所有的境界都從這當中呈現出來。

  

一切衆生居處屋宅,皆從其中現其影像。

  

一切衆生的居處房屋、所有的境界,都在摩尼寶王做成的網中間,現出它們的影像。

  

又以諸佛神力所加,一念之間悉包法界。

  

又因爲諸佛神力的加持,一念之間,這個摩尼寶王所形成的網,能夠把整個法界一下子都含攝起來。

  

其獅子座,高廣妙好,摩尼爲臺,蓮華爲網。

  

「 獅子座」,就是他的座位。「高廣妙好」,又高大、又美好;他的座臺是摩尼珠寶做成的。「蓮華爲網」,蓮華織成爲網。

  

清淨妙寶以爲其輪;

  

他座位的輪子是用清淨妙寶做成的。

  

衆色雜華而爲璎珞。

  

以衆多五顔六色的花朵作爲垂挂的飾物,

  

堂榭樓閣階砌戶牖 ,凡諸物像備體莊嚴。

  

廳堂、臺榭、樓閣、階砌、窗戶,這些建築物的形象都完備莊嚴。

  

寶樹枝果,周回間列。

  

「寶樹枝果」,這些長滿了枝葉和果實的寶樹,間雜排列環繞在四周。

  

摩尼光雲,互相照耀。

  

所有的摩尼珠寶流出像雲一樣的光,互相照耀著。

  

十方諸佛化現珠王,

  

十方諸佛都變現成摩尼珠寶王,也就是大顆的摩尼珠寶。

  

一切菩薩髻中妙寶,悉放光明而來瑩燭;

  

所有菩薩頂上的那顆寶珠,也放出光明。但放出來的光明,比摩尼珠寶弱,所以就來「瑩燭」──以燭光回應。

  

複以諸佛威神所持,演說如來廣大境界,妙音遐暢,無處不及。

  

再以諸佛所加持的威神力,這些放光的珠寶,都在演說如來的廣大境界。他美妙的聲音,非常流暢地傳播出去,遍及每一個地方。

  

爾時世尊處于此座,于一切法成最正覺。

  

世尊就在這個獅子座上面、在一切法中──這麼莊嚴、豐富、神奇的環境背景之下,成了無上正等正覺。

  

智入叁世悉皆平等

  

他的智慧能夠進入叁世,沒有差異(「叁世」就是「過去」、「現在」、「未來」)──也就是進入「現在」和進入「過去」,或進入「現在」和進入「未來」是一樣的,並沒有甚麼不同。像我們會進入「現在」,若要進入「過去」或「未來」就有困難,這樣就不平等、有差異,他能「智入叁世悉皆平等」。

  

其身充滿一切世間;

  

「其身」,也就是他的法身。他的身體充滿在這個世間。

  

其音普順十方國土。

  

他的聲音傳遍了所有的國土,沒有時間和空間的限製。

  

譬如虛空具含衆像,于諸境界無所分別;

  

這個情況好像虛空含攝所有的物像,就像我們現在的天空,把整個宇宙都含攝了。「于諸境界無所分別」,對于這個宇宙不同的星球、銀河系,他是沒有分別的。

  

又如虛空普遍一切,于諸國土平等隨入。

  

又好像虛空滲透進入所有的國家,一律平等的進入,沒有一個國家虛空進不去的。

  

身恒遍坐一切道場。

  

他的身永遠在一切的道場中運作。

  

菩薩衆中威光赫奕,

  

他在菩薩衆當中,特別光亮耀眼。

  

如日輪出照明世界,

  

就好像太陽出來的時候,衆生的光都被他遮蓋了,他把整個世界照亮了。

  

叁世所行衆福大海,悉已清淨。

  

「叁世」,就是「過去」、「現在」、「未來」。「所行衆福大海,悉已清淨」,他所做的福德全都清淨了。

  

而恒示生諸佛國土

  

而經常示現生在各佛國中。

  

無邊色相圓滿光明,遍周法界等無差別。

  

「無邊色相圓滿光明」,所有的景象都是圓滿光明的,「遍周法界等無差別」,布滿整個法界,沒有甚麼分別。

  

演一切法,如布大雲

  

他演法的時候,好樣布雲一樣,是一大整片的。

  

一一毛端,悉能容受一切世界而無障礙。

  

需在心中探索何以釋迦佛一一毛端,悉能容受一切世界而無障礙?毛的尖端是很小的,他每一個毛尖能含攝一切世界,沒有一點困難。

  

好,我們到這裏。他在這個獅子座上成無上正等正覺,以後他的智慧「入叁世悉皆平等」,他的身是充滿一切世間,他的音聲「普順十方國土」,就好像虛空含攝了整個宇宙,「具含衆像」,應該就是整個宇宙。「于諸境界無所分別,又如虛空普遍一切,于諸國土平等隨入」,又好像虛空一樣,他能夠進入所有的國家國土,所有的國家國土都有虛空,他的身永遠坐在一切道場中,他在菩薩當中是威光赫奕,是最閃亮的。就好像日輪一出來,所有星辰的光輝都不見、都被蓋過,他把整個世界照亮了,他叁世所行如大海一樣的福德全都清淨了,他又經常出現在所有佛的國土。他「無邊色相圓滿光明,遍周法界等無差別」。演一切法如布大雲,他演法的時候聲勢浩大,好像一下子天空就布滿了雲。「一一毛端,悉能容受一切世界而無障礙」,在一個毛尖上面,能夠把一切世界裝入毛尖上面,毫無困難──這就是在描繪成無上正等正覺的狀況。

  

我們看到這些文字所描繪的景象時,當從何去了解呢?「一一毛端悉能容受一切世界」,我們會想不通,當你想不通的時候,不要勉強;你要去了解爲什麼他的一一毛端,能夠含攝整個世界?你要從這個地方去想,而不是想這個毛端怎麼能夠含攝一切世界?否則你會打結,你會覺得毛尖這麼小,世界那麼大,怎麼可能裝進去呢?我們讀這樣的經典,讀到這裏不容易懂,看到這樣子的景象,也是匪夷所思,那麼我們怎麼去理解它呢?我們要去理解釋迦牟尼佛成道的時候,他的景象爲甚麼是這樣?爲甚麼他能夠做到?要在自己的心中探索爲何沒有辦法把一個世界塞在一個毛尖上?

  

因爲我們有大小的觀念、執著。當我們對大小有一個固定的看法,就做不到了!他爲什麼能做到?因爲他的心已清淨。所謂清淨就是「法」,他心中沒有大小的觀念,所以他能做到。我們心中大小的觀念是很複雜的,你要檢查自己的觀念,檢查透徹清楚了,然後再把它抽離掉,這個就不是很困難。「一一毛端悉能容受一切世界」非常簡單,像「智入叁世悉皆平等」也是一樣的。我們有過去、未來、現在這樣的時間觀念,這個時間觀念,就是我們心中的認知結構,可以說是執著,也可以說是認知,當你有這樣的認知時,你的過去和現在是不一樣的,你的現在和未來也是不一樣的,這個時候,你就沒有辦法進入平等的境界;如果你能夠把時間的觀念、障礙抽離掉,把它清淨了,你要進入過去現在未來,一點也不困難。

  

以人的立場讀《華嚴經》

  

《《華嚴經》〈世主妙嚴品第一〉之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一心多用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