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入世,也就會脫離這個世界。
問:經驗的累積是不是feeling?和feeling有沒有直接的關系?
答:沒有關系,經驗的累積是用腦的,用心的東西則是無學的,不是經驗,只是恢複本性。
問:我曾經在「牛頓雜志」上面看到一小塊文章,講人工智慧在發展的過程中,到最近碰到的一些問題。
比如說一只很小的蚊蟲,在叢林裏穿梭,很快的就可以把一些東西閃過去,然後繼續飛行。但是到目前爲止,再高速的電腦都無法辦到。
作者探討這個問題,也觀察到人的一些動作,比如開車開了很久的人,因爲經驗很多,技術熟練,所以在開車時都不太注意,幾乎都是邊開車邊談話。而且他們會注意談話的內容,甚至還會思考和這內容相關的事情——這種不專注但卻又能操作的本事,是電腦很難做到的。我不曉得人工智慧碰到這樣的問題,跟您剛剛所講的用心與用腦有什麼樣的關聯?
答:很好。這是有關聯的,這表示小昆蟲有靈魂,也就是說它也有本心,可以用心。而電腦沒有靈魂,只能用腦。
蚊子是很會學習的,比如有只蚊子在飛,你要打它,沒有打到,第二次要打它就難了,它很快就學會怎麼逃避了。你第一次打比較容易,它會傻傻地被你打到;但是如果第一次沒打到,而第二次想要再打它時,它就精得不得了,你一靠近,它就「咻」地飛掉了,這都表示它有心,比電腦聰明。
我以前一直想要告訴人家,電腦是沒有靈魂的,但一直找不到證據來說明,你今天提的是一個很好的證據,證明電腦是沒有靈魂的,也就是沒有心。我以前講到電腦的時候,說它是人意識心的一種模擬,而且一定要有人去用它,如果沒有人去用,它自己不具備像人這樣的獨立能力。
所以人類不用害怕電腦,像科幻小說常有裝了電腦的機器人把真的人都打敗了,這種事情是想象的,並不會發生,因爲沒有靈魂住在電腦裏面。當然如果有一天電腦做得夠好,靈魂可以住進去了,那就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了!
像我的小孩買了漫畫書,其中有關于生物科技人的故事,如果科技再進步,有可能把人的基因弄出來,然後發展成另外一種人,現在的科幻卡通就畫這些東西。這些東西想要真做成功,一定要做到靈魂願意住進去,靈魂一旦住進去以後,就真的弄出一個生化科技人來了。
問:我現在對人慢慢有感覺,比如有一次看到一個女孩子在做事,可以感覺到她的心很柔順,只是經過看一下,就有這種感覺。又有一次碰到一個酒鬼,他的心好像很邪惡,很貪婪、很吝啬、也很愚癡,這些我也感覺到了——也就是好的和壞的我都能感覺得到。
我現在想請教的是:如果碰到壞的,自己好像有被拖去的感覺,比如說酒鬼來跟我說話的時候,我感覺自己有被他的習氣沾到一點,大概要經過一、兩天才能把這些東西消除掉。我想請教您像這種感覺太多是不是不好?
答:並不是說你感覺到了才被沾到,就算沒感覺也會被沾到。
問:對!對!我以前被沾到的時間更久。
答:並不是你有感覺才被沾到,你沒感覺一樣被沾,而且沾的時間更久。
問:有感覺才能看得更清楚?
答:對!你這種情形就是有 feeling,我自己也有類似的狀況。我常常跟人家談話,當下觀察自己,發現和高明的人談話,自己也會變得高明起來;遇到昏頭昏腦的,我也昏頭昏腦,一點也不高明,怎麼是這樣的呢?我現在才了解這就是 feeling。
因爲我在跟一個人、一個對象談話時,我想要他懂,希望能與他溝通,就要去感覺他的狀況,如果他的心很鈍、很亂,我也跟著混亂,有點糊裏糊塗——其實這就是那個對象心裏的狀況。
以前我搞不清楚自己怎麼會變得這樣,現在曉得這是 feeling的關系。一旦曉得這是feeling的時候,就知道如何去用它了,不然會以爲自己有毛病。
Feeling 到後來會變得非常靈敏,比如說我本來要和人談一件事,而那個人打心裏就不想聽我講那一類的事情,此時就有一個狀況:我一想到那件事情時腦筋會突然停頓,想不動。其實這件事我早已想好了,但是要面對的這個人,他正好不要聽,我就覺得自己的心被卡住了,要去想這件事情就轉不動。
現在我知道了,腦筋會變鈍、想事情想得不靈光的原因是對方不想聽,所以自然講不出話來;如果碰到一個人很想聽,我心裏就會自動浮出一些話講給他聽。
所以在座也有些同修曾經問我是不是有「他心通」,好像每次他想要聽的話,我就會講,可是我不覺得自己有這種能力啊!經過一番審查,就發現我自動會講的東西就是有人想聽,我才會講——這種應對方式本身就是順著feeling在做;若講深一點,就是順著「菩提心」在做,並沒有刻意設計好要這樣做或那樣做,所以是沒有准備的。
這也就是爲什麼大家問我問題,我臨時隨機的回答會比較好的緣故,因爲此時是順著「菩提心」在做。舉這些實例是給大家做參考,藉此可以了解各位自己的心性和煩惱。
問:請問您一個問題,最近我在寫博士論文,我都是先知道答案,然後再找理由,編出一個合邏輯的程序。因爲寫論文,整個過程要很嚴格,一般人都是從假設開始一步一步往下推,經過嚴格的過程,然後才得到答案。
可是我發覺自己的過程不是如此,我是先知道答案,然後把假設做好一點,應該說是倒回去找理由。我問自己爲什麼會知道答案,我想不出真正的原因,就是有這種問題存在。
答:很好,很好,這個例子太好了!用心做事就是這樣,不需要辛苦地思索,答案一下子就出來了。事實上其他人也是如此,你看很多人在辯論的時候,他其實已經先認定是什麼結果了,他所講的那一大堆道理,都是後來找的。
科學家做研究是否仍是如此?還是一樣的,其實他們心裏面早已有答案,也有認定,但是不認爲這樣算數,一定要整個按邏輯的方式推衍下來,才算得到真正的結果——這是科學的理論部份,假如實驗也能做出同樣的結果,那麼整體才可說是對的。
各位也許會想這樣推出來的東西,不是在湊答案嗎?因爲是先知道結果,然後再湊成符合答案的過程!其中邏輯的推演是不變的,但是假設的部份是可以調整的,那豈不是自己造的結果嗎?其實要造什麼結果都可以造得出來,但是科學還有另一個把關的層次——實驗,如果沒有實驗,就根本搞不清楚答案是對是錯。
未經邏輯推演,事先就得到答案,那是心給你的。因爲心是空的,會無中生有。不過你所做的研究能自己先得出答案,事前多多少少要用過一點腦,不能完全排除用腦。至于這樣的答案要電腦弄出來,門兒都沒有。現在有人相信,用電腦來推算,可以把所有的答案推演出來,若用佛法的觀點來看,這種想法就是「癡」。
王守益教授:
剛才談到科學,我做科學做了幾十年,應該有一點意見。科學家中重要的有兩位先生,一位是愛因斯坦,這是大家所公認的;還有一位是俄國人藍道(L.D.Landau)。他們最成功的地方是用猜的,其實「猜」就是用心,用心最好的法子就是猜。猜出答案後,再從前面推導出來,最後用實驗來證明。
藍道有一套書《理論物理》(Theoretical Physics),非常好,也很完整,不過那不是他自己寫的,而是由他提供觀念,再由另外一位科學家Lifsitz 幫他寫的。他有的文章答案是對的,理論推導則是錯的。
所以第一流的物理學家是猜的,第二流是用思維的,第叁流是用數學推演的,那就很差了,做起來很辛苦,只能保持飯碗。
另外我想補充「心」和「腦」的部份,當然這是用現代的語詞來講,現在我想回歸到佛學的術語。《六祖壇經》裏有一句話:「常應諸根用,而不起用想;分別一切法,不起分別想」。要分別一切法,基本上要用到「心」,但不起分別想,就是要少用分別意識(腦)。也就是「直心是道場」,這點華藏上師曾經講得很深入。
若要用意識時,最好是和本心連起來。圓瑛法師也曾講過「用根不用識」,也就是不要用識心。從根、塵、識來看,識心多的話,自性本心就給障住了。用根就是不起分別想。我就補充這些。
答:王教授剛才舉愛因斯坦及藍道這兩位大科學家爲例,藍道那套書的確是如此,意見是他的,但字是別人的,裏面的結果有許多不知是怎麼推的。到現在還沒推出來的都有,但是它的結果是對的,所以藍道也跟你一樣,是用心的。這也顯示要做出真正精采的東西都是用心的,用腦做不出來,用電腦更做不出來。
王守益教授:
藍道後來出了車禍,大概腦筋受傷了,回頭再看自己的書都看不懂,心已經受到阻礙了。
問:禅宗說要「離心意識參」,是不是要人用心的意思?
答:要離開意識心參,就是用心參的意思。好!我們今天就到此結束,謝謝各位。
——梁慧伊居士記錄
《多用心,少用腦》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