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入世,也就会脱离这个世界。
问:经验的累积是不是feeling?和feeling有没有直接的关系?
答:没有关系,经验的累积是用脑的,用心的东西则是无学的,不是经验,只是恢复本性。
问:我曾经在「牛顿杂志」上面看到一小块文章,讲人工智慧在发展的过程中,到最近碰到的一些问题。
比如说一只很小的蚊虫,在丛林里穿梭,很快的就可以把一些东西闪过去,然后继续飞行。但是到目前为止,再高速的电脑都无法办到。
作者探讨这个问题,也观察到人的一些动作,比如开车开了很久的人,因为经验很多,技术熟练,所以在开车时都不太注意,几乎都是边开车边谈话。而且他们会注意谈话的内容,甚至还会思考和这内容相关的事情——这种不专注但却又能操作的本事,是电脑很难做到的。我不晓得人工智慧碰到这样的问题,跟您刚刚所讲的用心与用脑有什么样的关联?
答:很好。这是有关联的,这表示小昆虫有灵魂,也就是说它也有本心,可以用心。而电脑没有灵魂,只能用脑。
蚊子是很会学习的,比如有只蚊子在飞,你要打它,没有打到,第二次要打它就难了,它很快就学会怎么逃避了。你第一次打比较容易,它会傻傻地被你打到;但是如果第一次没打到,而第二次想要再打它时,它就精得不得了,你一靠近,它就「咻」地飞掉了,这都表示它有心,比电脑聪明。
我以前一直想要告诉人家,电脑是没有灵魂的,但一直找不到证据来说明,你今天提的是一个很好的证据,证明电脑是没有灵魂的,也就是没有心。我以前讲到电脑的时候,说它是人意识心的一种模拟,而且一定要有人去用它,如果没有人去用,它自己不具备像人这样的独立能力。
所以人类不用害怕电脑,像科幻小说常有装了电脑的机器人把真的人都打败了,这种事情是想象的,并不会发生,因为没有灵魂住在电脑里面。当然如果有一天电脑做得够好,灵魂可以住进去了,那就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了!
像我的小孩买了漫画书,其中有关于生物科技人的故事,如果科技再进步,有可能把人的基因弄出来,然后发展成另外一种人,现在的科幻卡通就画这些东西。这些东西想要真做成功,一定要做到灵魂愿意住进去,灵魂一旦住进去以后,就真的弄出一个生化科技人来了。
问:我现在对人慢慢有感觉,比如有一次看到一个女孩子在做事,可以感觉到她的心很柔顺,只是经过看一下,就有这种感觉。又有一次碰到一个酒鬼,他的心好像很邪恶,很贪婪、很吝啬、也很愚痴,这些我也感觉到了——也就是好的和坏的我都能感觉得到。
我现在想请教的是:如果碰到坏的,自己好像有被拖去的感觉,比如说酒鬼来跟我说话的时候,我感觉自己有被他的习气沾到一点,大概要经过一、两天才能把这些东西消除掉。我想请教您像这种感觉太多是不是不好?
答:并不是说你感觉到了才被沾到,就算没感觉也会被沾到。
问:对!对!我以前被沾到的时间更久。
答:并不是你有感觉才被沾到,你没感觉一样被沾,而且沾的时间更久。
问:有感觉才能看得更清楚?
答:对!你这种情形就是有 feeling,我自己也有类似的状况。我常常跟人家谈话,当下观察自己,发现和高明的人谈话,自己也会变得高明起来;遇到昏头昏脑的,我也昏头昏脑,一点也不高明,怎么是这样的呢?我现在才了解这就是 feeling。
因为我在跟一个人、一个对象谈话时,我想要他懂,希望能与他沟通,就要去感觉他的状况,如果他的心很钝、很乱,我也跟着混乱,有点糊里糊涂——其实这就是那个对象心里的状况。
以前我搞不清楚自己怎么会变得这样,现在晓得这是 feeling的关系。一旦晓得这是feeling的时候,就知道如何去用它了,不然会以为自己有毛病。
Feeling 到后来会变得非常灵敏,比如说我本来要和人谈一件事,而那个人打心里就不想听我讲那一类的事情,此时就有一个状况:我一想到那件事情时脑筋会突然停顿,想不动。其实这件事我早已想好了,但是要面对的这个人,他正好不要听,我就觉得自己的心被卡住了,要去想这件事情就转不动。
现在我知道了,脑筋会变钝、想事情想得不灵光的原因是对方不想听,所以自然讲不出话来;如果碰到一个人很想听,我心里就会自动浮出一些话讲给他听。
所以在座也有些同修曾经问我是不是有「他心通」,好像每次他想要听的话,我就会讲,可是我不觉得自己有这种能力啊!经过一番审查,就发现我自动会讲的东西就是有人想听,我才会讲——这种应对方式本身就是顺着feeling在做;若讲深一点,就是顺着「菩提心」在做,并没有刻意设计好要这样做或那样做,所以是没有准备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家问我问题,我临时随机的回答会比较好的缘故,因为此时是顺着「菩提心」在做。举这些实例是给大家做参考,藉此可以了解各位自己的心性和烦恼。
问:请问您一个问题,最近我在写博士论文,我都是先知道答案,然后再找理由,编出一个合逻辑的程序。因为写论文,整个过程要很严格,一般人都是从假设开始一步一步往下推,经过严格的过程,然后才得到答案。
可是我发觉自己的过程不是如此,我是先知道答案,然后把假设做好一点,应该说是倒回去找理由。我问自己为什么会知道答案,我想不出真正的原因,就是有这种问题存在。
答:很好,很好,这个例子太好了!用心做事就是这样,不需要辛苦地思索,答案一下子就出来了。事实上其他人也是如此,你看很多人在辩论的时候,他其实已经先认定是什么结果了,他所讲的那一大堆道理,都是后来找的。
科学家做研究是否仍是如此?还是一样的,其实他们心里面早已有答案,也有认定,但是不认为这样算数,一定要整个按逻辑的方式推衍下来,才算得到真正的结果——这是科学的理论部份,假如实验也能做出同样的结果,那么整体才可说是对的。
各位也许会想这样推出来的东西,不是在凑答案吗?因为是先知道结果,然后再凑成符合答案的过程!其中逻辑的推演是不变的,但是假设的部份是可以调整的,那岂不是自己造的结果吗?其实要造什么结果都可以造得出来,但是科学还有另一个把关的层次——实验,如果没有实验,就根本搞不清楚答案是对是错。
未经逻辑推演,事先就得到答案,那是心给你的。因为心是空的,会无中生有。不过你所做的研究能自己先得出答案,事前多多少少要用过一点脑,不能完全排除用脑。至于这样的答案要电脑弄出来,门儿都没有。现在有人相信,用电脑来推算,可以把所有的答案推演出来,若用佛法的观点来看,这种想法就是「痴」。
王守益教授:
刚才谈到科学,我做科学做了几十年,应该有一点意见。科学家中重要的有两位先生,一位是爱因斯坦,这是大家所公认的;还有一位是俄国人蓝道(L.D.Landau)。他们最成功的地方是用猜的,其实「猜」就是用心,用心最好的法子就是猜。猜出答案后,再从前面推导出来,最后用实验来证明。
蓝道有一套书《理论物理》(Theoretical Physics),非常好,也很完整,不过那不是他自己写的,而是由他提供观念,再由另外一位科学家Lifsitz 帮他写的。他有的文章答案是对的,理论推导则是错的。
所以第一流的物理学家是猜的,第二流是用思维的,第三流是用数学推演的,那就很差了,做起来很辛苦,只能保持饭碗。
另外我想补充「心」和「脑」的部份,当然这是用现代的语词来讲,现在我想回归到佛学的术语。《六祖坛经》里有一句话:「常应诸根用,而不起用想;分别一切法,不起分别想」。要分别一切法,基本上要用到「心」,但不起分别想,就是要少用分别意识(脑)。也就是「直心是道场」,这点华藏上师曾经讲得很深入。
若要用意识时,最好是和本心连起来。圆瑛法师也曾讲过「用根不用识」,也就是不要用识心。从根、尘、识来看,识心多的话,自性本心就给障住了。用根就是不起分别想。我就补充这些。
答:王教授刚才举爱因斯坦及蓝道这两位大科学家为例,蓝道那套书的确是如此,意见是他的,但字是别人的,里面的结果有许多不知是怎么推的。到现在还没推出来的都有,但是它的结果是对的,所以蓝道也跟你一样,是用心的。这也显示要做出真正精采的东西都是用心的,用脑做不出来,用电脑更做不出来。
王守益教授:
蓝道后来出了车祸,大概脑筋受伤了,回头再看自己的书都看不懂,心已经受到阻碍了。
问:禅宗说要「离心意识参」,是不是要人用心的意思?
答:要离开意识心参,就是用心参的意思。好!我们今天就到此结束,谢谢各位。
——梁慧伊居士记录
《多用心,少用脑》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