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從亞洲金融風暴談返璞歸真的生活方式(上)▪P2

  ..續本文上一頁gn="left">最近在看行銷方面的書,其中有本書提到:人爲什麼要去消費産品和服務?真正的動機是什麼?真正的動機是滿足心靈的感覺,而不是消費物質。

  

書上舉了個例子:有一個賣電腦的廣告,整個廣告中沒有突顯所要賣的電腦,而是在講有個人因爲用了電腦,工作很快就完成,所以很早下班,輕輕松松地回家休閑。因爲電腦可以替我們處理一些繁雜的資料,所以買電腦的人原本希望自己的休閑時間能多一點——這是買電腦的原始動機。可是後來卻忘記了,電腦反而把自己弄得更累,不得休息。

  

這次我到美國,有位接待我的朋友是從事電腦工作的。他是某公司電腦部門的負責人,爲公司設計了一套非常完善的internet售貨系統,可以讓産品在網路上二十四小時銷售;顧客有任何問題,只要在系統上查詢即可,所以不需要請任何員工。

  

不過因爲這個系統是他創造出來的,很多技術很尖端;而且任何系統在開始使用以後,需要依實際顧客使用情況做調整、改進,因此他還需要照顧、維護這個系統,結果他變成一天二十四小時都得工作!

  

平日他可以不到辦公室上班,但是大哥大一直跟著,逃都逃不了,隨時都會有問題要他解決,弄得他根本沒有時間休息。以前他到了辦公室,才是工作時間;離開辦公室,時間就是自己的。現在隨時隨地都會有問題追過來。原本上班時間只有八小時,現在則是一天二十四小時都得工作。

  

人真是愚蠢可憐,把原始的願望遺忘了。本來爲了節省時間、精力,結果更忙碌!人生弄成這樣,自忙忙人,大家一起忙!忙什麼?忙著製造垃圾!全世界的人都在努力做這些事,這就叫做經濟發展?這就是富裕?

  

貧窮的國家也拼命朝這個方向學習,學製造垃圾,深怕自己趕不上!其實我們在消費産品的時候,也在消費自己!這樣實在很累!像我每天吃那麼多食物,腸胃變得好累;看那麼多電視,眼睛折磨得好累;思考很多問題,讀很多書,頭腦也不得休息——我們都在過度消費自己!這就叫做繁榮?叫做富裕?

  

人類真是到了需要好好徹底檢討的時候了!清貧而有品質的生活才能把尊嚴找回來,否則只會做富國的奴才。

  

譬如說,現在有很多小孩,如果父母沒有錢買玩具,他就會自卑。大人也是,看到別人可以買很多東西,穿名牌的衣服,戴名貴的手表,吃山珍海味,常常搭飛機出國旅行,就羨慕得不得了,開始自卑,覺得自己很差——其實,那是做了西方資本主義價值觀的奴才。我們若能把清貧的思想、清淨的生活找回來,把真正的自己找回來,人才有自尊。此時,就不會羨慕別人揮霍浪費、亂買東西的生活方式,也就不會做奴才。

  

其實資本主義,知道大家羨慕他們的生活方式,于是引誘大家上當。像韓國因爲羨慕,所以努力發展經濟,實際上只是替資本主義做奴工而已!他們拼死拼活,生産出來的産品便宜地賣到外國,給外國人享用,還欠上一大筆債,這是什麼緣故?因爲羨慕,才會上當;如果不羨慕,何致于此?

  

像有些國家的人民,看到外國有錢大爺來的時候,什麼都肯出賣,把青春、美貌和尊嚴都賤賣,爲的就是去學製造垃圾!大家都認爲美國是世界的領導者,其實它在領導什麼?領導全球人類做消費的奴才!好來塢製作許多影片做什麼?就是在引誘大家上當!因爲大家愛看嘛!如果不愛看,那些片子怎麼會有吸引力?已經上鈎了,何能自主?只有去做資本主義的奴才了!

  

同時,這些國家也上了另一個當,就是以經濟成長率來界定「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也就是采用了西方價值觀的計算法。一旦相信西方的計算法,就掉進西方價值觀的圈套。現在國防已經自主了,但在文化、在財富觀念以及經濟思想上,仍都不知道要自主。其他亞洲國家,在這些方面也都不能自主。

  

這回我看韓國最慘。韓國給人的感覺,好像再怎麼樣,也不該落到跟泰國一樣,可是結果卻是如此。原因是以前大家都不知道韓國背負的外債這麼重,這種經濟發展,真是上了大當。

  

如果有一點警覺,知道反省,我們可以發展一套清貧的生活方式,讓世人活得更愉快、更舒服。因爲目前這種消費方式,只讓肉體消費,並沒有進入精神領域,更沒有進入與我們內在清淨心相應的部份。我們的清淨心也要生活,它有它的標准,有它的需要。然而現在清淨心的需要並沒有得到滿足,而是被忽視,但是清淨心才是我們真正的自己啊!如今它卻徹徹底底地被世人遺忘了,大家只忙著照顧這個身體的需要!

  

所以西方的經濟體系是有問題的,對真正的人是不好的。我們應該要讓自己清淨的心,也就是真正的自己得到滿足,這樣的生活才有意義啊!才是個有價值的人生!我們應該創造出可以幫助我們滿足清淨心的經濟環境,這樣的經濟體系才有意義。

  

這方面,全世界還沒有人做,任何一個國家開始做,就會領先。當我們在這方面做出成果、有了成績、成爲榜樣了,別人就會來學。這時候情勢才會扭轉,否則想扭轉是不可能的。

  

西方目前那種經濟發展的模式,是由貪心和肉體欲望所主導,而不是以清淨心來主導。如果想要從他們那邊改變,是改變不了的。真要改變,就要扭轉過來,讓經濟發展的目標是在滿足每個人的清淨心。這樣的經濟發展方式,才是對人有益的——對「真我」有益,至于身體這個「假我」就屬次要了。西方現有的經濟方式是對「假我」有益,對「真我」不利。

  

事實上,從根本上來改變經濟,也是我希望發展合乎佛法的工商文化的動機。以前我只看到西方資本主義的貪心,所以我就提倡以「貢獻主義」來解決這個問題;但是這個方式還是妥協的,今天講的這個經濟思想不是妥協的,而是從根本上改變。

  

我們可以說,西方現在的經濟思想,是從自私欲望的角度架構而成的;而我目前提出的這個想法,則是以清淨心爲主來構思的。當然我這套思想並不是要讓欲望不得滿足,而是只滿足生存上的基本需要。超過生存的需要,都是浪費;但滿足清淨心的部份,則多多益善。

  

以上是我最近思考的事情,不知道在這方面大家有沒有什麼感想,可以激發出更開闊、更重要的觀點?

  

馮先生:

  

我最近也在思考這些問題,從東南亞金融風暴發生到現在,韓國是最慘的。曾經有人開玩笑說:如果國家破産也可以買的話,韓國現在大概可以被買下來了。

  

就整個世界經濟的發展過程以及師父剛才提到的幾個面,可知現在世界經濟發展最基本的思考點是「成長」,當然企業也在談成長。行銷學中談到企業要成長,是從叁個方面考慮的:一、顧客的基礎群;二、顧客購買頻次;叁、每個産品的價格。

  

顧客基礎群的增加並不是很容易的,譬如臺灣原先每年增加十幾、二十萬人口,顧客群是逐年在增加;但近年來嬰兒出生率降低,顧客群又在減少。想要提升價格,在自由市場競爭下,也不容易。所以大部份企業的發展都在走「增加消費的頻次」,因此都在趕流行,努力更新換代,讓好的産品變舊,引誘消費者去購買新的。

  

順著這樣的思路去做,結果就是鼓勵消費。

  

這個觀念造成了很大的影響:過去從臺灣、日本、到東南亞,總共約有四、五億人口,其所生産的産品,主要消費群在歐美,大約六億人口。現在又加上中國大陸十二億人口,和墨西哥、南美洲各國,印度也逐漸在發展,全部加起來大概有二十五、六億人口——這麼多人在生産,還是供歐美那六億人口消費。這樣一來就産生了一個很大的危機,那就是:生産過剩,過度投資。這個現象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

  

像我七月份到馬來西亞,觀察到他們經濟之所以會出問題,也是過度投資之故。大陸現在很困難的地方,也是緣自過度投資。我在上海時,有人講:上海辦公大樓的面積,現在約有兩千萬平方米,大概夠上海未來五十年的需要。

  

未來五十年所要用的房子,在過去五、六年內全部蓋完了!所以中共從九叁年到九六年,一直在做宏觀調控,一直壓縮投資。大陸在每個層面都過度投資,像上海隔壁的蘇州,人口才七十萬,百貨公司卻比臺北市還多!過度投資的問題,基本思考點是爲了要讓經濟成長,大家覺得那個數字在成長,就表示人民生活有改善,其實這個觀點是錯誤的。

  

梁居士:

  

我補充一個例子。馬來西亞的吉隆坡,以前一個店面都難求。近來大興土木,蓋了很多購物中心、大賣場,全是大樓,都在郊區,也都有停車場。但店全開起來以後,才發現顧客人數還是只有那麼多。如此一來,東西要怎麼賣呢?生意怎麼做呢?情形也一樣。

  

馮先生:

  

相同的問題上海還有個例子。

  

我印象很深刻,上海的百貨公司,從九四年十…

《從亞洲金融風暴談返璞歸真的生活方式(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