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的未來▪P2

  ..續本文上一頁他們,這樣挑剔是因爲我們對做到那樣子不夠滿足。如果要我們做,我們希望在修行的層次上,能夠更加提升,但是我們這些人的氣質較傾向羅漢乘,若要把企業做好,是有它的困難。

  

我們要注意,如果是羅漢乘根器者,就不要勉強他去做企業叢林,要挑選菩薩乘根器的人,才鼓勵他做,倘若是羅漢乘的人,勉強他去做,當然會做不好的。

  

至于我們裏面有沒有菩薩乘的人?還是有,我們把那些人挑選出來,還是可以做。當然這件事情到目前爲止,我算是清楚的。

  

如何經營企業叢林?

  

團隊裏面最重要的就是權力核心,如果權力核心組織不起來,這個企業是不會成功的。所有的組織都有叁個問題:

  

第一、要先建立權力核心,權力核心建立了以後;第二、要監督這個權力核心,權力核心誰來監督?監督的機製一定要健全;第叁、這個權力核心的繼承問題。以上的問題做好以後,接著才是管理上的技巧、經營的技巧、製度的改進等等這些問題。這叁個問題如果沒有做好,根本談不上什麼經營、管理、製度。

  

我認爲經營一個企業叢林,首先要建立一個核心,這個核心是一個團隊。如果是單一個人,那是不可以的。現代的社會太複雜了,單一個人想要獨當一面,做一個權力核心,是非常困難的。現在的社會不像過去那麼單純,所以需要是一個團隊當權力核心。

  

權力核心者的特質

  

每一個人都有他的功勞、特長,幾個人要組成一體的團隊,是很難的。要組成一體,團隊成員必須具備:第一、要有很強的溝通能力,互相有很深的溝通。如果這幾個人沒有溝通的能力,在溝通上面做得不夠好的話,這個團隊是無法生存的。第二、要一心一德,如何讓這幾個老板做到一心一德,就要讓他們的生涯規劃,以及這個企業未來的發展完全一致,如果是我們圓覺宗的企業叢林,還要要求與個人的修行成道的規劃,也要完全一致,這叁個規劃要一致。第叁、要忠心不二,所謂的忠心不二指的是什麼?不能夠有另外的公司要做,當然我們無法立刻要求,要把這些部分統統放下,雖然一時做不到,但至少要有這個目標,可以是一個緩慢放掉的過程,全部要回歸到這一個企業,如果一個老板有二心的話,這個企業是無法發展的。第四、要有老板的能力。老板首先必須要有決斷的能力,而且遇到困難、危險的時候,他會做最壞的打算,把那個最壞的打算擺在心裏,然後再去處理那個危機。可以處理到什麼程度,就改進到什麼程度。

  

像P公司前一陣子,我就做了最壞的打算──把它關了。這個最壞的打算已經准備在那裏。在做一些改革措施的時候,遇到了問題,有一些人會要脅你的,如果你沒有做最壞的打算,會被人家要脅。我已經准備要關閉了,你會得到什麼好處?這個決心一亮出來,他覺得沒有什麼好要脅,要脅就自動不見了。同時他覺得沒有什麼好要脅,就會佩服你。如果不敢做,拿捏不定,人家看出破綻,就會一直要脅。所以做老板的人,一定要有這個特質,否則做不了老板的。

  

其次,做老板的人要會用人,能夠叫人做事,而且能夠教人做幹部。所謂的幹部就是經理人員,可以教人成爲經理人。如果員工有什麼問題來向老板求救的時後,老板的反應如果是跳進去做,把這個問題解決,這樣子的人不是老板,他是員工。我是這樣子定義:員工就是能夠做事、能解決事情的人;幹部就是能夠叫員工做事的人;老板就是能夠叫幹部做事情的人。所以如果你當老板,不會用人,不會叫幹部做事,不會叫員工做事,事情來的時候,你自己就跳進去做,那你是員工,不是老板。當然要成爲一個老板是很不容易。第一,他已經是一個成功的員工,然後升級成爲一個幹部;已經成爲一個成功的幹部,此時才有機會升級成爲老板,無法一步登天!

  

這個部分,因爲我最近的曆練,讓我學到了很多,我知道怎麼去做。我覺得最近這部分,我學得最多的不是製度、經營的技巧或管理的方法,而是了解權力的本質,和真正的知道一個組織、團體,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權力」,而老板就是掌握權力、運用權力的人。現有的經營學、管理學,都沒有談到這部分,從書裏看不到這個部分。這部分我現在還不知道有什麼地方講過。

  

問:我們精舍在人才方面,菩薩乘的人才比較少。現在,在工商企業界,如果要成功,人才是很重要的。如何培養人才、吸收人才?請老師指點。

  

答:自己對權力的本質清楚到這樣的程度,就會看到有這樣本質的菩薩乘的人,對這樣子的人就會有吸引力;自己沒有清楚到這個程度,就根本看不見這樣的人才。你能夠看得見的時候,那就會不一樣,狀況就會改變,現狀就不是現狀了!所以我不會擔心找不到人才的問題。蕭先生你有什麼意見嗎?

  

蕭:佛教從印度過來,到現在爲止,它産生了一些問題。如果我們是要來拯救佛教的話,我覺得很難。怎麼講呢?佛教好像是一棵大樹,而我們現在看到的是枝葉。還不如依老師講的,把握佛法的要點,從要點去下手。我的感覺是,如果把握要點,然後去培養一棵樹苗,這樣比較容易。現在我們該做的事情是去培養這棵樹苗,讓它具備佛法對人類有貢獻的特質,而且它有它的生命力,將來可以長大成一棵更完整、更大的樹。剛好老師所講的後半段,就是在講這個理念。

  

答:對!我就是在講這個理念。

  

(梁乃崇教授于90年4月1日上午,假新竹明星諾那精舍講述<佛教的未來>此一主題。)

  

記錄:張嘉發;整理:胡祖櫻、呂秀玉。

  

《佛教的未來》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教育的問題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