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教的未来▪P2

  ..续本文上一页他们,这样挑剔是因为我们对做到那样子不够满足。如果要我们做,我们希望在修行的层次上,能够更加提升,但是我们这些人的气质较倾向罗汉乘,若要把企业做好,是有它的困难。

  

我们要注意,如果是罗汉乘根器者,就不要勉强他去做企业丛林,要挑选菩萨乘根器的人,才鼓励他做,倘若是罗汉乘的人,勉强他去做,当然会做不好的。

  

至于我们里面有没有菩萨乘的人?还是有,我们把那些人挑选出来,还是可以做。当然这件事情到目前为止,我算是清楚的。

  

如何经营企业丛林?

  

团队里面最重要的就是权力核心,如果权力核心组织不起来,这个企业是不会成功的。所有的组织都有三个问题:

  

第一、要先建立权力核心,权力核心建立了以后;第二、要监督这个权力核心,权力核心谁来监督?监督的机制一定要健全;第三、这个权力核心的继承问题。以上的问题做好以后,接着才是管理上的技巧、经营的技巧、制度的改进等等这些问题。这三个问题如果没有做好,根本谈不上什么经营、管理、制度。

  

我认为经营一个企业丛林,首先要建立一个核心,这个核心是一个团队。如果是单一个人,那是不可以的。现代的社会太复杂了,单一个人想要独当一面,做一个权力核心,是非常困难的。现在的社会不像过去那么单纯,所以需要是一个团队当权力核心。

  

权力核心者的特质

  

每一个人都有他的功劳、特长,几个人要组成一体的团队,是很难的。要组成一体,团队成员必须具备:第一、要有很强的沟通能力,互相有很深的沟通。如果这几个人没有沟通的能力,在沟通上面做得不够好的话,这个团队是无法生存的。第二、要一心一德,如何让这几个老板做到一心一德,就要让他们的生涯规划,以及这个企业未来的发展完全一致,如果是我们圆觉宗的企业丛林,还要要求与个人的修行成道的规划,也要完全一致,这三个规划要一致。第三、要忠心不二,所谓的忠心不二指的是什么?不能够有另外的公司要做,当然我们无法立刻要求,要把这些部分统统放下,虽然一时做不到,但至少要有这个目标,可以是一个缓慢放掉的过程,全部要回归到这一个企业,如果一个老板有二心的话,这个企业是无法发展的。第四、要有老板的能力。老板首先必须要有决断的能力,而且遇到困难、危险的时候,他会做最坏的打算,把那个最坏的打算摆在心里,然后再去处理那个危机。可以处理到什么程度,就改进到什么程度。

  

像P公司前一阵子,我就做了最坏的打算──把它关了。这个最坏的打算已经准备在那里。在做一些改革措施的时候,遇到了问题,有一些人会要胁你的,如果你没有做最坏的打算,会被人家要胁。我已经准备要关闭了,你会得到什么好处?这个决心一亮出来,他觉得没有什么好要胁,要胁就自动不见了。同时他觉得没有什么好要胁,就会佩服你。如果不敢做,拿捏不定,人家看出破绽,就会一直要胁。所以做老板的人,一定要有这个特质,否则做不了老板的。

  

其次,做老板的人要会用人,能够叫人做事,而且能够教人做干部。所谓的干部就是经理人员,可以教人成为经理人。如果员工有什么问题来向老板求救的时后,老板的反应如果是跳进去做,把这个问题解决,这样子的人不是老板,他是员工。我是这样子定义:员工就是能够做事、能解决事情的人;干部就是能够叫员工做事的人;老板就是能够叫干部做事情的人。所以如果你当老板,不会用人,不会叫干部做事,不会叫员工做事,事情来的时候,你自己就跳进去做,那你是员工,不是老板。当然要成为一个老板是很不容易。第一,他已经是一个成功的员工,然后升级成为一个干部;已经成为一个成功的干部,此时才有机会升级成为老板,无法一步登天!

  

这个部分,因为我最近的历练,让我学到了很多,我知道怎么去做。我觉得最近这部分,我学得最多的不是制度、经营的技巧或管理的方法,而是了解权力的本质,和真正的知道一个组织、团体,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权力」,而老板就是掌握权力、运用权力的人。现有的经营学、管理学,都没有谈到这部分,从书里看不到这个部分。这部分我现在还不知道有什么地方讲过。

  

问:我们精舍在人才方面,菩萨乘的人才比较少。现在,在工商企业界,如果要成功,人才是很重要的。如何培养人才、吸收人才?请老师指点。

  

答:自己对权力的本质清楚到这样的程度,就会看到有这样本质的菩萨乘的人,对这样子的人就会有吸引力;自己没有清楚到这个程度,就根本看不见这样的人才。你能够看得见的时候,那就会不一样,状况就会改变,现状就不是现状了!所以我不会担心找不到人才的问题。萧先生你有什么意见吗?

  

萧:佛教从印度过来,到现在为止,它产生了一些问题。如果我们是要来拯救佛教的话,我觉得很难。怎么讲呢?佛教好像是一棵大树,而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枝叶。还不如依老师讲的,把握佛法的要点,从要点去下手。我的感觉是,如果把握要点,然后去培养一棵树苗,这样比较容易。现在我们该做的事情是去培养这棵树苗,让它具备佛法对人类有贡献的特质,而且它有它的生命力,将来可以长大成一棵更完整、更大的树。刚好老师所讲的后半段,就是在讲这个理念。

  

答:对!我就是在讲这个理念。

  

(梁乃崇教授于90年4月1日上午,假新竹明星诺那精舍讲述<佛教的未来>此一主题。)

  

记录:张嘉发;整理:胡祖樱、吕秀玉。

  

《佛教的未来》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教育的问题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