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耳聞聲心中無聲

  

耳聞聲心中無聲

  

  

梁乃崇教授

  

  

日期:91年12月23日

  

地點:廈門精舍

  

紀錄:邱慧玲

  

整理:王聖宗、汪滿妹

  

  

問:老師您上星期提到:自性並不是遠在天邊,得去挖的寶藏;它是作用在我們身上的。老師還舉一個例子說,它是具有主權的,當我們在做決定時,「選擇」這個動作,其實也是它的一個作用,不管是接受或是拒絕,都是它的作用。我的問題是:我們的識心也會作用,譬如有一個女孩去相親,她的直覺說該選擇這個,可是她的識心作用以後,卻選了另一個——如此當真心的作用被識心扭曲後所做的決定,也算是具有主權嗎?

  

  

答:你是說,當我們直覺選擇答,而我們的識心卻從中七搞八搞,最後選擇了B,那我們是不是還有主權?

  

  

問:感覺好像被識心篡位了。

  

答:那個時候主權還是在,只是已經不發揮作用了,雖然識心選擇了B,那還是主權允許它這樣做,它才能這樣做,就是你的自性還是允許它這樣做,因爲你的自性相信你的識心做得比較對。

  

  

問:可是結果是糟糕的、錯誤的選擇呢?

  

答:即使是糟糕的,也是它所允許的,只好認了。即使識心作了選擇,而這個選擇並不好,但也是你的自性主權允許的;如果你的真心或本來面目,不允許識心作這個決定,那麼它就沒有辦法這麼做。所以即使他亂搞,也是你的主權所允許的。

  

  

問:那反省就是要觀察自己的行爲、言語、思維、念頭,那觀察者就是……

  

答:就是本來面目。

  

  

問:我們練習回頭,問是誰去做那個動作,問的那個也是他?

  

答:就是他在問。

  

  

問:就是那麼近?

  

答:對,就是這麼近。

  

  

  

問:上次老師提到當局者與旁觀者,我回去想了想,是不是當局者分兩種,一種是自己知道自己是演員;另一種是自己不知道自己是演員,我的意思是說……

  

答:知道(或不知道)自己有主權?

  

  

問:我的意思是說,那種迷糊的,會有這兩種情形?

  

答:對,會的。

  

  

問:然後旁觀者也是這樣子?

  

答:對。就是有清楚與不清楚。

  

  

  

問:我們無心的時候是最真心的,是不是這樣?

  

答:那要看你對無心的定義如何了。

  

  

問:那反聞聞自性的時候,爲什麼我們要用我們的聽覺去攀緣?比如說去聽我們的能知,能知是不能被聽的,那爲什麼要用我們的聽覺去聽?

  

答:就是用我們的能聽去體悟。

  

  

問:爲什麼要用能聽去體悟?

  

答:不是爲什麼,因爲能聽有這個習慣功能嘛!

  

  

問:用能聽去聽聲音的習慣?

  

答:我們一直在想聽東西,我們有這個習慣嘛!

  

  

問:可是有時也是從識心上去聽的,是不是?

  

答:這個識心一定要和本明合在一起時,才能作用的,單獨的識心是不能作用的。

  

  

問:那我們一直用耳朵去聽,是不是比較難發現我們的本來面目?

  

答:用你的耳朵去聽,怎麼聽都聽不到本來面目。

  

  

問:怎麼聽都聽不到,爲什麼我們要一直在那個動作上?

  

答:我們就是告訴你聽不到,你去這樣聽,你一定聽不到;一聽不到,你就會放棄聽,這時就體悟了。

  

  

問:那就直接放棄聽好了,爲什麼要去聽了再放棄?

  

答:如果你能放棄聽就對了,巧妙就在這裏,如果你放棄不了,你就沒有辦法。

  

  

問:是不是不要聽就好了?

  

答:不要聽,不行,巧妙不會産生。

  

  

問:那我們要聽的那個動作就是找到本來面目,是不是?

  

答:我們要聽的時候,是向外馳求的,是追求那個被聽的東西,這樣子是不對的,這樣子就是顛倒;那我們現在要聽,但又聽不到東西,要聽的功能又在,但是沒有東西被聽到,這就對了。

  

  

問:那入定就是這樣子嗎?

  

答:對,就這樣。不是說我們不聽,我們是要聽,但沒有被聽到的東西。你能做到這樣,你就會聽到一個空空蕩蕩,沒有東西,但你的「能聽」還在,但被聽就是沒有了。這時,如果你一旦跨過去,巧妙就發生了,你就聽到所有一切的聲音等于沒有聲音。

  

  

問:聲音是指所有的東西嗎?

  

答:對,是被聽的東西,所有被聽的聲音都會被你聽到,但是又沒有聲音。

  

  

問:您指的是神通嗎?

  

答:那不是神通,那就是跨越過去,當你做到的話,就能像觀音菩薩那樣可以聽到所有求救的聲音。不然的話,如果你要聽,只能聽到局部的,不可能聽到所有的,是要透過「不聽」,但是能聽還是在,如果說你的能聽也不要了,那怎麼會聽到所有的聲音呢?

  

  

問:法本上說:「明了因果順法性」,那「法性」是「空性」嗎?

  

答:因果也是法性之一,「空性」是「法性」之一。

  

  

問:「罪性本空」爲什麼會這樣?

  

答:什麼叫「罪性本空」?我聽不懂。

  

  

問:那我再查查看。

  

答:你在別地方查來的,我可不管。

  

  

問:六祖壇經講「心平何勞持戒」,意思叫我們不要持戒,那爲什麼又叫我們持戒?

  

答:因爲你心還不平!心平就不用持戒了。

  

  

問:請問「聽而不聞」是不是就是「能聽」?

  

答:差不多。

  

  

問:在「能聽」的狀態下,整個脈都是開的嗎?

  

答:對的。

  

  

問:你跟它在一起,但它不駐留?

  

答:對的,這樣就不執著啦。

  

  

問:法本中提到本尊時,都有千葉蓮花寶座。觀想時,沒有蓮花寶座,有沒有關系?

  

答:沒有關系。

  

  

問:請教老師,爲什麼我很難以觀想?

  

答:如不容易觀想,就不觀想,沒有關系,持咒也可以。

  

  

問:爲什麼我會沒辦法做?是不是別人都可以做?

  

《耳聞聲心中無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 继续阅读 ▪ 活在當下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