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學習即修心

  

學習即修心

  

  

梁乃崇教授

  

  

時間:92年3月3日

  

地點:廈門精舍

  

記錄:蔡素媛、葉國瑞

  

整理:羊憶玫、梁玉明

  

  

昨天我們講到兩本書,一本是《夏山學校》另一本是《瑟谷傳奇》,都是講有關兒童、青少年教育的書,書裏提出來的都是很新的教育理念。《瑟谷傳奇》裏面提到說:到目前爲止,人類還不了解自己是怎麼學的?尤其是兒童,他們到底是怎麼學的?也就是大家對于學習的了解還是很模糊的。當然,這是教育學裏面的問題,就是學習到底是怎麼一回事?現在雖然有很多人在探討這個問題,但還是不清楚學習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或許有人會覺得自己清楚,不過有些要求比較嚴格的人就會認爲不清楚。

  

  

我也認爲大家對學習到底是怎麼回事情還不清楚,這本書裏就提出了這個問題,使我想起在大學時我就探討過這個問題,離現在應該有四十年了吧!當時我認爲我已經把它弄清楚了。四十年前我跟我一個同學在談,主要是我自己在談,但是我需要找一個對象來跟我對話,那時我得到的了解是這樣的:我覺得任何一個人學會東西,事實上不是學會,而是在他心裏面已經有了,如果他心裏面原來沒有這個東西,他怎麼學都學不會的。那時我主要就是回想我到底是怎麼懂的,事實上這個問題,我小學時就在想了。

  

  

小學時我就在想「加、減、乘、除」到底是什麼東西?雖然我已經學會加、減、乘、除,但是我覺得我不懂,後來我自己去弄就弄懂了。第一個先弄懂「加」是什麼意思,後來很快也懂了「減」是什麼意思,然後再花了一陣功夫之後,才弄清楚「乘」是什麼意思,至于「除」是什麼意思?搞了好久以後才清楚,所以我小學就在想這一個問題。我拿這個例子來做觀察實例,來做檢討,我認爲:如果我心裏本來就沒有加、減、乘、除的話,我怎麼學都不會懂的,我可能會懂得怎麼去做,但是我不懂那個意思,當我弄懂那個意思以後,有關四則應用題、雞兔同籠問題、奇奇怪怪的應用題,我全都會解了,當時有些題目老師都解不出來,我一看,就都把它解了,就是因爲我已經抓到、已經懂得那個精髓是什麼?所以根本就不是問題。

  

  

  

學習是翻譯與連結的工作

  

  

我那時得到一個觀點:如果心裏沒有那個東西,你就沒有辦法學會;如果你學會什麼,是你心裏早已經有了這個東西,所以才有機會學會。這樣說來,學習代表什麼意思呢?學習的意思就是老師在講那個東西,學生在學,學生怎樣叫做學懂了?就是學生把老師講的那些東西,跟自己心裏面懂的那部份連起來了。喔!原來你講的這個東西就是我心裏的這個東西,一連起來就懂了。如果學生心裏面根本沒有這個東西,是怎麼學都不會懂的,因爲連不到,如果學生心裏有這個東西,可是他不曉的老師講的那個東西就是他心裏有的那個東西,沒有連起來,那還是不會懂,唯有當他一連起來的時候,就是他學會的時候。

  

  

所以那時覺得學習其實就是一個翻譯工作,連起來了就懂了。這是就學生方面來講的;而老師也很重要,有的老師他一直在教,但是他自己也不懂,學生跟這樣的老師學是很困難的,因爲做學生的想要和老師講的東西連起來,但是如果老師自己的心裏都還沒有和他要講的東西連起來,那麼學生的心就很難跟老師講的東西連起來,所以這時學生學這個東西就會像學無字天書一樣,怎麼學都學不懂。

  

  

  

學習遇到佛法就是修心

  

  

大學我們學物理時,很多物理老師、教授他們自己都不太懂,我們根本無法透過老師學習,都是透過書本或透過發明這個定律的科學家,去猜這個科學家心裏在想什麼?只有自己想通了才會懂,所以我們那時候學物理好痛苦!如果老師是真懂,那麼學生一連就連上了,學習就比較容易。學物理有的時候很好玩,老師不懂但是我們懂,我們爲什麼會懂,就是已經跟科學家那個部份連起來了。我們還沒弄懂的時候,會覺得這個東西不知所雲,太難了;但是只要背起來我們就曉得怎麼去考試,怎麼去答題,可是心裏還是不懂的,所以嚴格講起來,我認爲學習其實就是一個「心連心」的問題。

  

  

如果我們了解學習是「心連心」的問題,那麼就會更懂得怎麼去學習,怎麼去教人,我常常會把大家都聽不懂的佛法,講得很簡單讓大家都聽得懂,原因就在這裏。所以,以佛法來講學習就是修心,是心靈的檢討、反省。

  

  

今天把這一點特別提出來跟大家談,對大家將來要學東西是有幫助的,像我開始在檢討這個問題時,也會誤以爲學東西是把一個不懂的東西種進去,因爲我不會就以爲我本來沒有,但是外面有、老師那裏有,所以要把它種進去,種進去以後我就有了。但是我檢討下來,根本不是這樣,其實是心裏面早就有了,只是你沒有把它連起來。

  

  

事實上每一個東西都是你心裏早就有的,所以你自己要能夠把你心裏面的這個東西,和老師講的、你要學的東西連起來。老師在教授的時候,都是用文字、用語言、用各種方式來表達,所表達的都是有定義的。譬如說:每個字都有它的定義,語言也是一樣,都是有定義的,我們學習的時候,只不過是去了解它的定義,了解了它的定義以後,再跟我們心裏面已經有的那個部份配合起來,喔!原來就是這個,這樣一配合上你就有feeling了。

  

  

  

學習要和心裏的feeling連起來

  

  

我們說的每一個文字,我們就會有一個feeling,那個feeling就是我們心裏的那個部份,當那個文字跟我們心裏的部份連起來的時候,我們就會覺得對這個文字有feeling了。當你對這些要學的東西有了feeling,學習就變得很容易,如果說學來學去文字還是文字,就是和你的feeling沒有連起來,和你的內心沒有連起來,那麼學習就變得好困難。

  

  

還有一點,如果想要把自己心的那個部份,能夠跟要學習的部份連起來,你對自己的內心還要下一個功夫:要讓它清楚明白。我們的心是很複雜的,如果對自己內心清楚明白,而且是很精細的清楚明白,那個時候才容易連;如果是混混沌沌不清楚也不明白的話,那你也不曉得怎麼連;當然這並不表示你心裏面沒有,而是你沒有把它厘清啊!講到這裏,學習好像是在修行!

  

  

問:我讀研究所時碰到兩位老師,我覺得他們是真懂的、是很清楚的人,所以上他的課很輕松,上完課就學會了,課本就不用再讀了。講到這裏我也想到,前陣子我翻了一下柏拉圖的書,他也講到有關學習這個問題,他認爲學習是很神秘的,他說:小孩怎麼這麼厲害,你告訴他這是一只牛,等一下他看到另外一只,他就知道那也是牛,但是世界上並沒有兩只一模一樣的牛,所以他認爲學習是很神秘的,不然的話怎麼會看到一個不同的東西,小孩就知道那叫做牛,所以他認爲學習是你本來就懂的,只是回憶出來而已。

  

  

答:我們反而覺得奇怪,牛當然是一樣,怎麼會不一樣?

  

  

問:我想柏拉圖是在反省認爲:怎麼一個小孩子你只告訴他這是一只牛,以後一頭油畫上的牛或者任何一個地方不同的牛,他會把它歸類叫做牛,他覺得這一點很神秘。我們如果從影像分析的角度,你真的要告訴電腦分析這是一只牛,這很難的,你要寫很多程式。

  

  

答:希望大家明白今天講的東西,對修行是有幫助的,尤其對修心有幫助。

  

  

問:請問是不是要把那些雜七雜八的妄念給清理幹淨。

  

答:清理幹淨也是厘清楚的一部份。

  

  

問:妄念越少就越清楚,不…

《學習即修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耳聞聲心中無聲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