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競爭與創造

  

競爭與創造

  

  

時間:2009年6月6日上午(對大衆)

  

地點:馬來西亞Selesa Resort Bukit Tinggi

  

紀錄:張春美

  

整理:李明慧、黃甯靜、黃泓富

  

  

  

競爭模式與創造模式完全相反,同時並存于世

  

  各位先生、各位女士!歡迎大家來參加這個演講會。我今天上午要講的題目本來是「叁界唯心與霹雳說」,也准備了豐富的投影片,但是這裏場地的管理單位剛才告訴我們,下午才有投影設備可用,因此我們臨時把下午的講題和上午的講題作了對調。

  

  我們這個世界,有兩種模式,一種就是競爭模式,互相比賽的;另外一種模式,不是互相比賽,而是在創造。這兩種模式同時存在于我們的社會、我們的世界,但是這兩種模式卻是完全相反的。

  

  就學考試、運動比賽彼此競爭,有成有敗,皆是競爭模式

  

  大家比較熟悉的是競爭模式。所謂競爭模式,以學生讀書爲例,當學生,就要接受考試,考試出來的分數,就會有高、有低,對不對?成績有A、有B、有C,甚至還有更差的D。每一個人都想把分數考得比別人高,因爲你分數考得高,才能夠升級,才可能考到好的學校,考大學你才能選到最好的、最理想的科系,然後還可以拿到獎學金,這就是競爭模式。在競爭模式裏,冠軍永遠只有一個,其他都是失敗者。

  

  在運動方面,也一樣。賽跑,誰跑第一,誰就是冠軍,就是第一名,其他人就變成落敗者。而且這樣的競賽,是一層又一層,不斷的在競爭。我們幾乎都生活在這種競爭模式的環境裏面。

  

  競爭模式的特質是什麼呢?在競爭模式裏,大家會認爲資源是有限的。比如說,冠軍永遠只有一個。一百個人參賽,冠軍、第一名,只能有一個,其他九十九個都得不到。這樣子的話,有一個優點,是什麼呢?就是大家都在進步,因爲大家互相競賽嘛!但問題是只有一個人可以獲得滿足,而絕大多數都是失望的。所以這個模式,雖然整體上來講是在進步,但是大家都痛苦,絕大多數人都痛苦。想要得到冠軍的人,一定要想盡辦法,不能讓別人比我強,因爲如果別人比我強,我就得不到冠軍。

  

  所以在臺灣的學校,尤其是好學校,資優班,就可以看到一個現象。什麼現象呢?幾乎沒有學生願意把自己會的東西,和同學分享。自己會的,同學來問,不講,不能告訴別人呀,一告訴別人,別人也會了,那我與冠軍、第一名的機會,豈不是變少了!所以大家都很保護自己,絕對不把自己好的東西與別人分享。那種我會的,我就教你,你會的你也教我,這個事情是不會發生的,甚至有的學生還學會了打擊別人,讓人家考不好,因爲人家考不好,才顯得我考得好。能夠幫助別人的東西,絕對不給、絕對的不提供,非常的自私自利。不但不幫人,還要害,盡量害他,讓別人考不了高分,我才能夠勝出。

  

  權力宰製系統與競爭模式貫通古今,普遍存在。促進發展,卻也帶來痛苦

  

  事實上,像這樣子的競爭模式,根本就普遍存在于我們整個社會裏面。而這種競爭模式又配合了權力宰製系統,形成了金字塔的權力結構。在這種權力結構裏,底層的人、下層的人,都希望爬上最高層;爬上去的過程又都是在競爭。所以,有本事爬到最上面的人,權力最大,同時私心也最大。競爭的本事很大、害人的本事也大,才有辦法踩著別人往上爬,才會勝出。宰製系統就是這樣子。

  

  這樣子的系統,已經存在很久、很久了,自從有人類以來,就已經形成。你去看所有的原始人類部落,一定都有酋長;不止人類啦,你去看猴子,一群猴子關在一起,一定會跑出一個猴王,然後就形成這個系統。猴王怎麼來的?打出來的!也就是競爭出來的!我們可以說這是生物的特質,而人類也是生物之一,所以也具有這個特質。

  

  那麼這個系統有沒有用呢?非常有用。有了這個系統,人類才能把金字塔蓋起來,才能把萬裏長城建築起來。如果沒有這個系統,那是辦不到的。而且,沒有一個國家的軍隊,不是用宰製系統!在人類的曆史上,以前希臘的亞曆山大大帝,他的軍隊就是用宰製系統;中國元朝蒙古人成吉思汗,他的軍隊當然也用這個系統。所有建立帝國霸業的,全部都是靠這個系統。沒有宰製系統就無法成就霸業,做不出來的。

  

  我舉的這些例子都好像是古代的,那麼現代呢?照樣!現在全球所有的國家,都是這個系統在運作。全球所有的企業、公司,有沒有不是這樣一個系統?都是這樣一個系統!我們現代人所說的自由市場、自由經濟,在那裏面競賽的每一個企業,都是這個系統,全部都是。你看!因爲有這個宰製系統,才造就了資本主義的工業發展,人類也才因此而有現代的物質生活水准。

  

  拿現代人類的生活跟兩百年以前的人類生活比較,我們現代人的生活,各方面的物質享受,平均超過過去百倍。因爲消耗得太多了,地球就受不了。這個系統厲害到改變了地球的生態,它的運作模式,爲人類帶來成就,但是也同時帶來很多痛苦。

  

  ※競爭模式的特征:資源有限,競賽爭奪,必分輸贏

  

  這個模式的特征,就是要打擊敵人,要讓敵人失敗。所以我們就看到在自由市場裏競爭的各個企業,都有很多競業條款、專利法等等,而且互相在那裏告來告去,不是你偷我的機密,就是我偷你的機密,這些都是競爭之下的産物。爲什麼會這樣?因爲大家都認爲,資源是有限的,如果讓別人得到了,我就得不到,就像冠軍只有一個,只好大家來搶、來奪標,所以大家不願意幫助別人。

  

  你看!所有人類行爲,都是比賽、激烈爭奪。比如說拳擊,就是要拼得你死我活,就是要搶奪冠軍、爭取勝利。股票市場也是一樣,有所謂的贏家、輸家,而且贏家永遠只有百分之十,輸家是百分之九十,永遠是這樣子,這就是競爭模式!競爭模式的特征就是這樣。

  

  創造模式:無中生有,憑空創造

  

  但是在我們這個世界還有另外一個模式,是創造模式。創造模式情況就不一樣了,它的概念,是認爲所有的東西都是我把它創造出來的。我要得到的東西,我想要的東西,都是我創造出來的,不是競爭來的。這個觀點和佛教的宇宙觀非常吻合。

  

  佛教的宇宙觀認爲,這個世界是由每一個人的覺性,或者能知能覺所創造出來的,也可以說幻化出來的。所以佛教的觀點是,我幻化出來的一切東西都是幻相;又因爲是幻相,所以我可以不斷的創造。也就是說,你想要什麼,你就把它創造出來就是了,而不是有個東西已經現成在那裏,我去競爭,把它搶過來的。你所得到的東西,不是你搶過來的,也不是本來就在那邊,本來根本什麼都沒有,都是你把它創造出來的,這就是創造模式最重要的觀點。關于這個觀點,佛教闡釋得非常徹底。佛教認爲,整個宇宙都是你我創造出來的。有人會想,難到太陽、月亮、地球都是我創造出來的?對,你創造出來的!這些東西不是現成就在那裏,不是!

  

  創造模式之始:宇宙萬物無一不是心性的流露

  

  我們圓覺宗的祖師──蓮師傳下來一本小小的經典《無染覺性》。在這本《無染覺性》裏,蓮師就說整個宇宙萬象都是從我們的《無染覺性》、我們的心性生出來的,全部都是心性流露出來的。你所見到的任何事情、你所享用的、你所以爲得到的任何東西、乃至你所身處的這個世界、宇宙,都是你心性的流露,都是你的心性生出來的。意思是什麼呢?意思是,你的心性創造出你的世界!你若見到天空、天堂,那是你創造出來的;你若見到地獄,那也是你創造出來的。只不過蓮師用的形容詞不是「創造」,蓮師說,那是你「心性的流露」,一切都是你心性的流露。

  

  所以,你上了天堂,那是因爲你的心性流露出了天堂;你下了地獄,那也是因爲你的心性流露出地獄。至于要流露出天堂,還是要流露出地獄?你可以選擇呀!你可以去創造啊!所以,不會因爲別人上了天堂,你就沒天堂可上,沒這回事!你想要上天堂,可以去流露嘛!你從你的心性流露出天堂,你就上了天堂。這個就是創造模式,不是競爭模式。

  

  分享創造模式無損己利

  

  所以說,如果我學會了一套可以創造出天堂、流露出天堂的辦法,我會很高興的跟別人分享呀!爲什麼?因爲不會妨礙我上天堂嘛!不會因爲告訴了別人,讓別人上了天堂,糟糕了,我就下地獄了,沒這回事呀!大家都可以上天堂。所以在創造模式裏,我們會非常願意跟別人分享我們自己的優點和成果;非常願意告訴別人「我們一起來!」。你看!大家都可以上天堂,多爽!只有你一個人上天堂,多無聊!這就是創造模式。

  

  創造模式,是否存在于我們這個世界呢?存在啊!有人就這樣子做的呀!有人不但做到,還教別人做。

  

  我們心裏的創造模式,有時候會被熄火。怎麼熄火呢?當你心裏面接受了競爭模式,你的創造模式就熄掉了。同樣的,如果你本來是競爭模式,當你接受了創造模式,你的競爭模式也就停止了。所以這兩個模式,其實是在我們心裏面攪來攪去,在那裏混戰。我們心裏面常常會天人交戰,其實就是這兩個模式在那裏交戰。

  

  

《競爭與創造》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