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之九▪P2

  ..續本文上一頁時間,不過這邊講的壽命相,還有另一個意思,就是很長命的。命很長的才叫壽命,短命的話就是短命相;不管壽命相也好、短命相也好,都是時間相。我們人當然喜歡長命,所以就叫壽命相。事實上壽命相也包含了短命相,短命、長命都在裏頭,這就是我們的壽命相。

  

  要怎麼樣才可以沒有相呢?《金剛經》講要離四相,連這個壽命相都要離掉,那就要到本明,才離了四相。也就是要破無明,超越、突破了這個阿賴耶識,進到本明,這個時候才離四相。《金剛經》說有四相就不是菩薩;意思就是菩薩要到本明那裏,要進入本明才是菩薩。

  

  《圓覺經》講的四相,從頭到尾全部都是自己一個人,沒有別的人,也沒有衆生,而到了本明這裏,就是最真實的自己。前面我相、人相、衆生相、壽命相都是假我;愈離四相、愈靠近本明,就是愈真實的自我;到了本明,那就是完全的真我了。所以四相依《圓覺經》的定義來說明的話,原來只有一個人。這樣的四相,我把它叫做「自性深度」的四相。因爲是由我相而後人相、衆生相、壽者相到本明(自性),是往自性深度這邊走下去的,走到最後就是離四相。

  

  接下來我要講另外一個四相的定義。這個定義,經典裏面找不到;但是四相的名稱本身就是一個簡單的定義,因此根據它的名稱就可以發展出另外一套解說。我稱它爲「法性廣度」的四相。這四相怎麼定義?我相就是以我的立場爲基礎,所看見的一切相都是我相,這個我相跟自性深度的那個我相可以合一。再來人相,是以別人的立場爲基礎,所看到的一切相。這個地方就有別人了,因爲剛才自性深度的人相還是自己,這裏才有別人,把別人包含進來了。但是別人的立場,其實是別人的我相;對我而言是別人,對那個別人來講就是他的我相。所以我相和人相都在講個人。

  

  再來衆生相,衆生相是以團體組織的立場爲基礎,所看到的一切相。比如臺大的學生,他們就會自稱是「臺大人」,開口就說「我們臺大人怎麼樣、怎麼樣」,那就是衆生相。當然我們也會用「臺灣人」的觀點看事情,那也是衆生相,是團體組織的立場;我們用「人類」的觀點看出去,看見的一切相也是衆生相;當然我們也可以用「黃種人」的立場來看事情,或用「白種人」的角度來看事情,不同的立場看到的都不一樣。我們經常會用不同的團體組織的立場來看事情,所看見的一切的相就是衆生相。

  

  壽者相是以一切生命、或時間的立場爲基礎,所看到的一切相。這樣的定義完全是從名稱推衍出來的。這樣的四相跟剛才講的「自性深度」的四相就不一樣了,我稱它爲「法性廣度」的四相。到最後,像修「自性深度」是要離四相;而「法性廣度」到最後不是離四相,是要進入四相。

  

  我們有一個修行座標圖,也可以把它叫做四相座標圖。因爲我們有兩套四相,第一套四相,是自性深度的四相,是垂直的Y軸。什麼是我相?這個肉體就是我相,從我相一直到離四相,就進入本明、自性──真正的自我那裏去了;到這裏就沒有相了,一離四相以後,就是完全沒有相了。所有的相都是可以被你知道、被你覺察的,到離四相,被你覺察的東西沒有了,就進入空無,這就是離四相。佛法,像《金剛經》要我們達到是名狀態,那就是要離四相,到達本明、自性這裏。

  

  水平的X軸線是法性廣度的四相。也有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到最後入四相。這是入四相,並不是離四相。爲什麼呢?因爲法性廣度的四相一直都有相。我們要特別說明,這是入世間來修行的。這樣的修行,跟菩薩要離四相的修行,互相之間有關連、有相通嗎?這就是我以下要作的說明。

  

  事實上,法性廣度的四相還比較好用,做的時候還是《金剛經》;但不是離相的《金剛經》,是入相的《金剛經》。入相的《金剛經》是什麼呢?就是我們前面講過的正反合辯證法。辯證法的合是有相的,《金剛經》講的是離相的;但是入到世間是無法離相的,你如果離相,也就離開了世間,不在這個世間了。所以你還在這個世間的話,那是有相的,一直都有相。正反合就是《金剛經》的有相部分,就在法性廣度的四相這裏,因爲在世間從頭到尾一直都是有相的。

  

  現在我們來舉一個例子,這個四相我們要怎麼做,怎麼做《金剛經》的修練?我相這個地方,我們怎麼樣把它做到是修行?我們做的時候,是先讓我相健全、成熟,然後再超越之。超越並不是把它消除掉,沒有消除,只是超越。超越了我相以後,就進入人相;進入人相以後,又把人相健全成熟,然後再超越人相;超越了人相以後,就是進入衆生相,也就是進入團體組織;進入團體組織的時候,又讓團體組織健全成熟,然後再超越團體組織;超越團體組織以後就進入壽命相,又把壽命相健全成熟,然後超越。

  

  進入「壽命相」的時候,就是進入一切生命的基礎;進到那個基礎,讓一切生命都健全成熟,然後再超越,這樣的超越就是「入四相」。超越以後不是沒有相,這中間的每一個超越都是把這個相的範圍擴大;每做一個超越都擴大,涵蓋所有的相,而不是沒有相。涵蓋的範圍就愈來愈大,把一切的相都含攝了。所以達到「入四相」的時候,是把所有一切相全部都包含了,不會局限在「我相」的小範圍。這樣愈到後面,尤其到「入四相」的時候,那個相也變得非常的廣大,不著邊際。跟無相有一點接近,但是它包含了這一切,它還是有相,並不是沒有相。所以《金剛經》的是名狀態有兩個部分,有一部分是離相的,還一部份是有相的。

  

  怎麼運用正反合來達到入四相?怎麼一步一步做?舉個例子,譬如在「我相」這個地方,有兩兄弟,他們本來是沒問題的,可是長大了父親過世後,他們爲了爭財産吵了起來。他們一爭吵就變成對立、起沖突,有矛盾了,當然兩兄弟就變成一正一反了。後來他們把問題解決了,那就是合起來。怎麼合呢?我這是純粹舉例,他們覺得不能讓老母親傷心,對母親要孝順,要以母親的幸福爲他們的目標,所以他們就以孝順把沖突化掉了,「合」成孝順。那個孝順就是把他們的沖突、正反合起來的地方。考慮到母親,對他們來講,就是以別人的立場來考慮事情;所以他們就從我相超越了,進入人相。這是一個正反合的過程。

  

  再來我們還是可以用這樣的例子。假如這兩兄弟已經不是個人了,而是有兒子、孫子、媳婦等等,已經各有一大家族了。他們爲了遺産的事情爭吵了起來。這個時候他們這一群人,我們不能說它是我相,就算是人相了。這兩組人相現在起沖突了、爭執不休,有一種調解的方式,就是:「我們自己的這些沖突要放下,要以整個家族的利益爲依歸。」他們接受了,就不爭了。以整個家族的利益爲依歸,就又統一、又合起來了。這一合就合到「衆生相」了。

  

  合到衆生相以後,我們來看看,這個衆生相又會是什麼狀況?國家裏每一個不同的派系、不同的黨派都是衆生相,都是一個個的衆生相;我們常常會說:「國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當國家裏面有很多不同的黨派,就會在那裏鬥爭──那就是兩個正反在矛盾、沖突不休。這個時候外面有敵人的軍隊攻打過來了,他們就會放下爭執,團結起來共同對外。這個團結恐怕不能這樣講,我們這麼說還太小了,這樣弄來弄去,還是衆生相又上一層而已。

  

  我把這個問題擴大一點:我們人類在地球上面爭來爭去、打來打去。現在發現有外星人要來進攻地球了,于是地球上的人類就會團結一致,來抵抗外星人。假如外星人不代表生命,外星的機器人來攻打地球時,我們有生命的人類,本來是在那裏鬥來鬥去的,就會進到一個更高一層的「合」,共同抵禦外星機器人的侵犯。這樣我們就進入壽命相。──整個過程可以說就是正反合的運用。

  

  這樣子的運用,在我們這個世間很多人在用;但是這樣子用,如果只是到正反合,這樣子是不行的,以前我也講過這是很危險的。用這樣子的正反合,在法性廣度的四相裏面,最後達到入四相,是很危險的。是很有效,從剛才所舉的例子就可以知道很有效。在我們人類生活的狀況裏面都是很有效、很有用的。這個方法可以解決沖突,但是它有問題。所以到最後,我們又要再來一次《金剛經》,來一次「離四相即入四相,是名離四相」;再來一次《金剛經》,那就萬事OK了。

  

  如果做到這樣的話,就做到了把自性的四相與法性的四相全部都整合爲是名狀態。這樣的話,這個菩薩的修行可以算是功德圓滿,這樣的《金剛經》也就是功德圓滿了。如果只做自性深度的離四相是不夠的;只做法性廣度的入四相又很危險,如果能夠把這兩個都做──當然,如果要講先後次序的話,應該是要先做自性深度的離四相,之後才能夠做法性廣度的入四相;當你做到入四相的時候,你才有能力做「離四相即入四相,是名離四相」。這個時候的是名離四相,應該是說《金剛經》的功德已經圓滿了。

  

  我今天要講的內容就到這裏。謝謝各位。

  

  

  【現場問答】

  

  問:請問今天講的「法性廣度」,是指有相的部分;當有相範圍廣大到無邊無際,是否就接近無相?

  

  師:是跟無相有點相似,而不是接近,因爲它還是有相。

  

  

  問:這是否也與大方無隅相同?

  

  師:有這個意思。有相的大方,大到無邊際,就會有無邊的感覺,這是對的。

  

  

  問:你提到法性廣度的四相,在佛經中未曾被講過。請問所謂法性廣度的入四相,是你自悟的,或是從何處得來的?《金剛經》或其它經典,是否有哪些經文是在闡述入四相?

  

  師:入四相是沒有,完全沒有。法性廣度的四相,其實在它的名稱上就已經可以看出它的涵意了;但是把這個說成是入四相,是我說的。

  

  

  問:利用十二因緣,來說…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之九》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