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之九▪P2

  ..续本文上一页时间,不过这边讲的寿命相,还有另一个意思,就是很长命的。命很长的才叫寿命,短命的话就是短命相;不管寿命相也好、短命相也好,都是时间相。我们人当然喜欢长命,所以就叫寿命相。事实上寿命相也包含了短命相,短命、长命都在里头,这就是我们的寿命相。

  

  要怎么样才可以没有相呢?《金刚经》讲要离四相,连这个寿命相都要离掉,那就要到本明,才离了四相。也就是要破无明,超越、突破了这个阿赖耶识,进到本明,这个时候才离四相。《金刚经》说有四相就不是菩萨;意思就是菩萨要到本明那里,要进入本明才是菩萨。

  

  《圆觉经》讲的四相,从头到尾全部都是自己一个人,没有别的人,也没有众生,而到了本明这里,就是最真实的自己。前面我相、人相、众生相、寿命相都是假我;愈离四相、愈靠近本明,就是愈真实的自我;到了本明,那就是完全的真我了。所以四相依《圆觉经》的定义来说明的话,原来只有一个人。这样的四相,我把它叫做「自性深度」的四相。因为是由我相而后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到本明(自性),是往自性深度这边走下去的,走到最后就是离四相。

  

  接下来我要讲另外一个四相的定义。这个定义,经典里面找不到;但是四相的名称本身就是一个简单的定义,因此根据它的名称就可以发展出另外一套解说。我称它为「法性广度」的四相。这四相怎么定义?我相就是以我的立场为基础,所看见的一切相都是我相,这个我相跟自性深度的那个我相可以合一。再来人相,是以别人的立场为基础,所看到的一切相。这个地方就有别人了,因为刚才自性深度的人相还是自己,这里才有别人,把别人包含进来了。但是别人的立场,其实是别人的我相;对我而言是别人,对那个别人来讲就是他的我相。所以我相和人相都在讲个人。

  

  再来众生相,众生相是以团体组织的立场为基础,所看到的一切相。比如台大的学生,他们就会自称是「台大人」,开口就说「我们台大人怎么样、怎么样」,那就是众生相。当然我们也会用「台湾人」的观点看事情,那也是众生相,是团体组织的立场;我们用「人类」的观点看出去,看见的一切相也是众生相;当然我们也可以用「黄种人」的立场来看事情,或用「白种人」的角度来看事情,不同的立场看到的都不一样。我们经常会用不同的团体组织的立场来看事情,所看见的一切的相就是众生相。

  

  寿者相是以一切生命、或时间的立场为基础,所看到的一切相。这样的定义完全是从名称推衍出来的。这样的四相跟刚才讲的「自性深度」的四相就不一样了,我称它为「法性广度」的四相。到最后,像修「自性深度」是要离四相;而「法性广度」到最后不是离四相,是要进入四相。

  

  我们有一个修行座标图,也可以把它叫做四相座标图。因为我们有两套四相,第一套四相,是自性深度的四相,是垂直的Y轴。什么是我相?这个肉体就是我相,从我相一直到离四相,就进入本明、自性──真正的自我那里去了;到这里就没有相了,一离四相以后,就是完全没有相了。所有的相都是可以被你知道、被你觉察的,到离四相,被你觉察的东西没有了,就进入空无,这就是离四相。佛法,像《金刚经》要我们达到是名状态,那就是要离四相,到达本明、自性这里。

  

  水平的X轴线是法性广度的四相。也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到最后入四相。这是入四相,并不是离四相。为什么呢?因为法性广度的四相一直都有相。我们要特别说明,这是入世间来修行的。这样的修行,跟菩萨要离四相的修行,互相之间有关连、有相通吗?这就是我以下要作的说明。

  

  事实上,法性广度的四相还比较好用,做的时候还是《金刚经》;但不是离相的《金刚经》,是入相的《金刚经》。入相的《金刚经》是什么呢?就是我们前面讲过的正反合辩证法。辩证法的合是有相的,《金刚经》讲的是离相的;但是入到世间是无法离相的,你如果离相,也就离开了世间,不在这个世间了。所以你还在这个世间的话,那是有相的,一直都有相。正反合就是《金刚经》的有相部分,就在法性广度的四相这里,因为在世间从头到尾一直都是有相的。

  

  现在我们来举一个例子,这个四相我们要怎么做,怎么做《金刚经》的修练?我相这个地方,我们怎么样把它做到是修行?我们做的时候,是先让我相健全、成熟,然后再超越之。超越并不是把它消除掉,没有消除,只是超越。超越了我相以后,就进入人相;进入人相以后,又把人相健全成熟,然后再超越人相;超越了人相以后,就是进入众生相,也就是进入团体组织;进入团体组织的时候,又让团体组织健全成熟,然后再超越团体组织;超越团体组织以后就进入寿命相,又把寿命相健全成熟,然后超越。

  

  进入「寿命相」的时候,就是进入一切生命的基础;进到那个基础,让一切生命都健全成熟,然后再超越,这样的超越就是「入四相」。超越以后不是没有相,这中间的每一个超越都是把这个相的范围扩大;每做一个超越都扩大,涵盖所有的相,而不是没有相。涵盖的范围就愈来愈大,把一切的相都含摄了。所以达到「入四相」的时候,是把所有一切相全部都包含了,不会局限在「我相」的小范围。这样愈到后面,尤其到「入四相」的时候,那个相也变得非常的广大,不着边际。跟无相有一点接近,但是它包含了这一切,它还是有相,并不是没有相。所以《金刚经》的是名状态有两个部分,有一部分是离相的,还一部份是有相的。

  

  怎么运用正反合来达到入四相?怎么一步一步做?举个例子,譬如在「我相」这个地方,有两兄弟,他们本来是没问题的,可是长大了父亲过世后,他们为了争财产吵了起来。他们一争吵就变成对立、起冲突,有矛盾了,当然两兄弟就变成一正一反了。后来他们把问题解决了,那就是合起来。怎么合呢?我这是纯粹举例,他们觉得不能让老母亲伤心,对母亲要孝顺,要以母亲的幸福为他们的目标,所以他们就以孝顺把冲突化掉了,「合」成孝顺。那个孝顺就是把他们的冲突、正反合起来的地方。考虑到母亲,对他们来讲,就是以别人的立场来考虑事情;所以他们就从我相超越了,进入人相。这是一个正反合的过程。

  

  再来我们还是可以用这样的例子。假如这两兄弟已经不是个人了,而是有儿子、孙子、媳妇等等,已经各有一大家族了。他们为了遗产的事情争吵了起来。这个时候他们这一群人,我们不能说它是我相,就算是人相了。这两组人相现在起冲突了、争执不休,有一种调解的方式,就是:「我们自己的这些冲突要放下,要以整个家族的利益为依归。」他们接受了,就不争了。以整个家族的利益为依归,就又统一、又合起来了。这一合就合到「众生相」了。

  

  合到众生相以后,我们来看看,这个众生相又会是什么状况?国家里每一个不同的派系、不同的党派都是众生相,都是一个个的众生相;我们常常会说:「国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当国家里面有很多不同的党派,就会在那里斗争──那就是两个正反在矛盾、冲突不休。这个时候外面有敌人的军队攻打过来了,他们就会放下争执,团结起来共同对外。这个团结恐怕不能这样讲,我们这么说还太小了,这样弄来弄去,还是众生相又上一层而已。

  

  我把这个问题扩大一点:我们人类在地球上面争来争去、打来打去。现在发现有外星人要来进攻地球了,于是地球上的人类就会团结一致,来抵抗外星人。假如外星人不代表生命,外星的机器人来攻打地球时,我们有生命的人类,本来是在那里斗来斗去的,就会进到一个更高一层的「合」,共同抵御外星机器人的侵犯。这样我们就进入寿命相。──整个过程可以说就是正反合的运用。

  

  这样子的运用,在我们这个世间很多人在用;但是这样子用,如果只是到正反合,这样子是不行的,以前我也讲过这是很危险的。用这样子的正反合,在法性广度的四相里面,最后达到入四相,是很危险的。是很有效,从刚才所举的例子就可以知道很有效。在我们人类生活的状况里面都是很有效、很有用的。这个方法可以解决冲突,但是它有问题。所以到最后,我们又要再来一次《金刚经》,来一次「离四相即入四相,是名离四相」;再来一次《金刚经》,那就万事OK了。

  

  如果做到这样的话,就做到了把自性的四相与法性的四相全部都整合为是名状态。这样的话,这个菩萨的修行可以算是功德圆满,这样的《金刚经》也就是功德圆满了。如果只做自性深度的离四相是不够的;只做法性广度的入四相又很危险,如果能够把这两个都做──当然,如果要讲先后次序的话,应该是要先做自性深度的离四相,之后才能够做法性广度的入四相;当你做到入四相的时候,你才有能力做「离四相即入四相,是名离四相」。这个时候的是名离四相,应该是说《金刚经》的功德已经圆满了。

  

  我今天要讲的内容就到这里。谢谢各位。

  

  

  【现场问答】

  

  问:请问今天讲的「法性广度」,是指有相的部分;当有相范围广大到无边无际,是否就接近无相?

  

  师:是跟无相有点相似,而不是接近,因为它还是有相。

  

  

  问:这是否也与大方无隅相同?

  

  师:有这个意思。有相的大方,大到无边际,就会有无边的感觉,这是对的。

  

  

  问:你提到法性广度的四相,在佛经中未曾被讲过。请问所谓法性广度的入四相,是你自悟的,或是从何处得来的?《金刚经》或其它经典,是否有哪些经文是在阐述入四相?

  

  师:入四相是没有,完全没有。法性广度的四相,其实在它的名称上就已经可以看出它的涵意了;但是把这个说成是入四相,是我说的。

  

  

  问:利用十二因缘,来说…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之九》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