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之叁▪P3

  ..續本文上一頁讀誦,廣爲人說,如來都知道、都看得見──現在還是一樣,祂都知道。能夠這樣做的人,他就是能夠挑起如來菩提心的擔子,能夠承擔如來的菩提心。爲什麼呢?如果一個不是大乘者,他喜歡一些小的法,這樣的人會有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會有著了四相的見解,那麼對于像《金剛經》這樣的經典,就聽不進去,沒有辦法接受了。因爲《金剛經》是要我們離相的;要能聽受讀誦,爲人解說,是要真的離了相的人才做得到。

  

  這部經在任何地方出現的時候,天界的、修羅道的都會來供養。你就知道擺了這部經的地方,天人和修羅道他們看到了就像看到佛塔一樣,所以他們就會來這裏供養,他們會繞著佛塔走,而且走的時候還會撒下香花。──這也就是爲什麼這部經出現的地方,那些鬼會怕,因爲這部經一出現,天人修羅都來了,都在那裏供養,那些鬼就嚇跑了。

  

  

  【現場問答】

  

  問:佛在世時,應還無塔廟,而《金剛經》中有如佛塔廟該如何理解?

  

  答:佛在世的時候是不是沒有佛塔廟,可能是定義問題,因爲佛的塔廟並不一定 要像現在的建築樣子才算。大家如果去過西藏,就會知道他們把一些石頭堆起來,那就是塔廟了。所以,不是一定要怎麼樣才叫佛塔廟,這個問題很容易理解。因此,不要那麼著相,執著那個塔廟的相。

  

  問:無所住心固然有別于消極不作爲、無所謂或以拖待變。我自許以無所住心脫離目前職場困頓,然而卻又是一種以拖待變、無所作爲,若真下定決心在50歲退休,則原有敬業熱忱、理想性格都難以發揮,那世上還有正邪可言嗎?請師父慧眼賜教。

  

  答:你把無所住心理解成什麼呢?是消極不作爲或者無所謂、以拖待變?大概是這個情況。但這個還是相,還是一種住。講到這裏,這個經文裏面說應該「不住色聲香味觸法生心」,是吧?我的師父在講解這個地方時還補了「不住非色聲香味觸法生心」,這樣才完整。既要「不住色聲香味觸法生心」,也要「不住非色聲香味觸法生心」,兩個都不能住。所以,這個消極、無所謂、以拖待變,或者失業、無所作爲,那是「非色聲香味觸法」,也不能住的!因爲相也不可以住,非相也不可以住;非相和相是拿來沖銷的,沖銷了以後,那個才是無所住而生其心。

  

  無所住心生出來的是什麼相?它不是相,也不是非相,它是說不出來的、不能說的,它是離了相的。那麼它離了相,應該說什麼呢?就是離了相的菩提心。沒有相了,那麼他有主動權,他有能力。能力做什麼呢?他有能力用一切相,什麼相他都可以用。所以,這個時候這些相就不是你的牢籠了、不是你的枷鎖了;相就變成你做事的工具了,甚至是你的珍寶了。這些相就是被你用的,而不是把你捆綁的東西。

  

  所以,我現在告訴你:你的什麼敬業的熱忱啦、理想性格啦,在無住的狀況生出無所住心的時候,才能夠發揮出來啊!那麼世間的所有的相都變成你的工具、你的寶貝、你的珍寶;如果變不過來,表示你沒有無所住啊!!你還是有所住啊!因爲你是在困頓中,你還在被捆綁中嘛!你遇到那麼多困頓,當你真的脫離的時候,那困頓就都不見了啊!所以你並沒有做到無所住心,而且根本就是有所住,所以才困頓的。你的那些困頓不就是相嗎?你就被那些困頓的相限製住了,這個狀況就是被捆綁中的囚犯。所以,我想你想問的是怎麼做啊?就是你若真的能夠離相,你現在所遇到的那些困難,你會看到那不是困難,而是你可以用的工具,是你的寶貝!看不到,表示你沒有做到;若做到了,就看得到。所以你的狀況就是如人入暗則無所見;如果你把那個相拿掉了,你不住相了,那你馬上就是在大太陽下,什麼都看得清清楚楚,這樣根本就沒有困頓嘛!

  

  問:「如來是如語者」,「如」是什麼?

  

  答:「如」是指真如,如來是如語者,如語者祂講的話是真如之言。

  

  問:有事發生與人爭鬥的時候,如何做到無我相?

  

  答:做得到啊!我相拿掉了,你還是可以跟人家爭鬥啊!這個正如同六祖惠能說的──他掄刀上陣還是在定中啊!大家想:哎

  !這樣真的不是要有我相才會爭鬥,離了我相還是可以跟人家打仗啊?那個根本都不困難啊!大家讀到這個好像要無我相,因爲沒有我,所以我就不會跟人家爭吵。其實這個時候你並沒有無我相,你是把我相躲起來不跟人家沖突,並沒有達到無我相。爭鬥不爭鬥跟有沒有我相一點關系都沒有!

  

  還有一點,你若真的做到無我相,而別人是有我相的,當他要找你爭鬥時,他會找不到著力點。所以,做到的話沒有問題的啦!爭鬥的時候,照樣是可以無我相;大家不要以爲在爭鬥的時候,一定是有我相。

  

  問:看見美如西施的女人,如何做到無人相?

  

  答:其實美如西施的人,沒有人看過。那是曆史上的想象,是一個想象,是吧?那個想象本身就是相。所以你要做到沒有人相,那也是很容易的呀!只要「西施即是醜施」,你就把它沖銷,就沒有了嘛!美的就是醜的,就沖銷了。只要一沖銷了,就沒有相;那就無人相,就沒有西施了。

  

  問:當做到快樂等于痛苦時,是不是符合《金剛經》?

  

  答:做到的話,就是。但是《金剛經》只是這樣念、這樣講沒有用,你要做到真的等于,就是《金剛經》。

  

  問:經中所雲「現在心不可得,過去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那心在何處?是否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清淨心?由不執著及離相修行,而得此心?

  

  答:《金剛經》講的「現在心不可得,過去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這叁個心是被知道的,所以那是相──被你知道就是相。這叁個心不可得的意思,這些相你沒有辦法得到。爲什麼呢?因爲這叁個心,你留不住它,不可得就是因爲留不住。

  

  當你知道留不住的時候,你就能夠生出清淨心,而這個清淨心是不可被知的。我們說出來的這個清淨心,都不是真的;真的是不可被知的,祂的特質是不可被知。所以我們寫出來的、講出來的清淨心、菩提心,都不是真的;真的不能夠被講的。那真的在哪裏?那個能講的就是,所以祂是什麼呢?祂就是能知嘛,祂就是能知、能講;祂不能夠被知、被講。我寫出來這個「能知」二字也是假的,那個能寫出這個「能知」二字的才是真的。

  

  問:在此紅塵濁世中,修行不大容易,許多情境需以智慧去處理。請問我們人類之智慧,是由教育中的知識轉化而成,或由修行之清淨心去得到智慧?人生許多頓悟而來之智慧,似乎是由人生經驗及修行轉化而來。

  

  答:說到我們需要有智慧……我們現在的教育並沒有教給我們智慧;而是教給我們知識!爲什麼會這樣?因爲我們現在一般的文化裏面,大概就以爲知識就是智慧。事實上,知識不是智慧,這個地方弄錯了。所以,我們的教育拼命的讓學生要有知識;以爲知識灌進去,灌多了,就會變得有智慧。事實上這是錯的。那麼,什麼地方在教智慧?我告訴你,《金剛般若波羅密》這個就是智慧,所以《金剛經》就是在教你智慧。

  

  所以,你們真想要有智慧,就是多讀《金剛經》,來聽《金剛經》。這部經就是佛陀在教衆生要有般若智,這就是智慧。

  

  那麼智慧是什麼?智慧就是,當我們遇到困難了,我們想辦法把那個難題解掉、弄懂了──這種能夠解決問題、困難的能力就是智慧。知識是什麼?知識就是,有人遇到了困難,他用智慧去把那個困難解決了以後的結果。那個結果已經定型了,是死的啊!那不是一個能力,那是人家用智慧解決困難,所留下來的一些成果。把那些成果累積起來,就是我們現在所謂的知識。所以知識是什麼呢?是智慧所生出來的成果,這個成果本身不是智慧;而且生出來,那個就定型了,只不過就是那樣而已。

  

  我們去學很多這個東西,結果呢?你會學的話,還可以從這些結果去回溯到他的智慧,那個還是有用、有幫助的。但是我們現在的人大概都不是這樣,都想直接用。哦,他這個成果,我把它記起來,下次遇到相同的狀況,我就套用──那樣子是學不到智慧的。所以,我會認爲知識是智慧的屍體!它是智慧的成果,但它是智慧的屍體。我們拼命吃智慧的屍體,不會有智慧;拼命的吃進去,裝了很多屍體,還是不會有智慧。

  

  這個觀點,只有把《金剛經》弄通了,才會看得出來,不然根本都看不出來。但是你如果會吃屍體,又會回溯;從他的成果,回溯到他的源頭,這麼做你就可以把他的智慧學到了。還是可以學到智慧的,不是從知識那邊就一點都沒用。但是你要會啊,不會的話,還是沒有用的。

  

  問:佛、菩薩頭上的光圈及毫光等叁十二相,似乎是一種磁場,是能量散發出來的,有人看過嗎?

  

  答:當然有人看過啊!不但有人看過,有人他自己就有;但那還是相。你要說它是一種什麼能量、什麼磁場,這只是名詞的問題。

  

  問:我們修行重點,是否是去修這個心,以及修離相而得之清淨智慧,而不必去執著、去念幾百部經?

  

  答:對,主要就是要有這個清淨心。只要你的菩提心活過來了,就是等于讀了所有的經典。

  

  問:佛經中許多說法,是否有些是比喻,而非真有其事?《聖經》中也有不少比喻。

  

  答:佛經所講的東西,我告訴你,全部都是比喻,真正的東西說不出來,所以如來會說祂沒有說。因爲真正的,沒有辦法說出來;只要被說出來的,都是比喻,也就是都是假的。

  

  問:所謂不著相,是不是就是不執著?

  答:對。

  

  問:請問《金剛般若波羅蜜》的意義是指什麼?

  

  答:金剛就是不壞,般若就是指智慧,波羅蜜就是到彼岸;一個不會壞的、金剛不壞的、到彼岸的智慧。所謂彼岸,就是佛世界。什麼樣子就是到了佛世界?菩提心只要一啓發了,就是到了佛世界。

  

  問:以身布施,指的是什麼?

  

  答:這個以身布施,不是指我們人間,指的是像一些極樂世界的人,或者是某一個天界的神;他們會生出無量無邊的化身,這邊講的是這種境界。大家會想,我只有一個身,怎麼有那麼多身可以布施啊?我們人的話,就這麼一個身,布施完就沒了,所以祂講的不是我們人身的狀況。

  

  問:般若波羅蜜,印度文是否爲智慧?

  答:對啊,是智慧。

  

  問:如來的涵意爲何?

  

  答:「如來」是佛的十個尊號之一;如來還有一個尊號叫「善逝」。「如來」就是來自由,就是來到世間,祂是自由的;「善逝」,「逝」就是死掉了,「善逝」就是很會死,代表去自由。所以如來善逝,合起來的話,就是來去自由,那就是解脫自在啊!

  

  問:臺北市有一個圓覺宗組織,與貴組織有何區別?

  

  答:哦!另外有稱圓覺宗的,應該都是我師父的徒弟,所以是我的師兄所辦的。有什麼區別?你可以說有區別,也可以說沒區別。要說區別,就是我們還是不一樣;說沒區別,他們都是華藏祖師的徒弟。既有區別,也沒有區別。

  

  問:《金剛經》是否是在啓發本自具足的菩提心?法報化叁身,何期自性圓滿具足;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何期自性光明朗淨,住在菩提心的狀態,就是是名、也是離相的清淨心,是嗎?

  

  答:是。

  

  問:如此能自在解脫,就可以清楚明白,也能生萬法,是嗎?

  答:是。

  

  問:實相是一種什麼境界呢?請老師開示。謝謝。

  

  答:實相是什麼呢?實相還是一種相,但是實相是,你已經離相了,這個時候你所見到的相、你所運用的相、你把它視爲寶物可以運用的這些相,就是實相。如果說,你沒有辦法離相,那這些相都是牢籠,都是枷鎖;都是把你困住的,讓你看不清楚的。

  

  問:菩薩應離一切相,發菩提心。相,先不讓它生出來,就不必去做離相的功課啦,是不是?師父是否能教我們如何讓相不生出來呢?

  

  答:經文裏面說,菩薩應離一切相發菩提心,如果這個相不准它生出來,那不是我們也不用去做離相的功課啊?是啊,可是它已經生出來了。你若一直停留在佛世界,不要入世,那就沒有生出來;你只要入了世間,成爲人了,就已經是生出來了,所以你現在能夠問這個問題的時候,要不生出來,已經不可能了,因爲你已經生出來了呀!現在,你能做的就是要想辦法能夠離開它、超越它,不被它捆綁,就只有這條路了。

  

  問:打坐中曾達到人我消失的空靈世界,一片光芒、法喜充滿的境界。如今一次又一次的靜修,卻被空所鎖住。如何破空,而永遠簡單地進入叁摩地的境界?

  

  答:你的狀況是被空相所鎖;「空」被你知道了,它就還是相啊!要知道,只要被你知道就是相,不一定還要什麼色聲香味觸法,非色聲香味觸法。所以這個空被你知道了,你就已經鎖在相裏面了。

  

  問:何謂四句偈?

  答:在《金剛經》裏任選四句話,就是四句偈。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之叁》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