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读诵,广为人说,如来都知道、都看得见──现在还是一样,祂都知道。能够这样做的人,他就是能够挑起如来菩提心的担子,能够承担如来的菩提心。为什么呢?如果一个不是大乘者,他喜欢一些小的法,这样的人会有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会有着了四相的见解,那么对于像《金刚经》这样的经典,就听不进去,没有办法接受了。因为《金刚经》是要我们离相的;要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是要真的离了相的人才做得到。
这部经在任何地方出现的时候,天界的、修罗道的都会来供养。你就知道摆了这部经的地方,天人和修罗道他们看到了就像看到佛塔一样,所以他们就会来这里供养,他们会绕着佛塔走,而且走的时候还会撒下香花。──这也就是为什么这部经出现的地方,那些鬼会怕,因为这部经一出现,天人修罗都来了,都在那里供养,那些鬼就吓跑了。
【现场问答】
问:佛在世时,应还无塔庙,而《金刚经》中有如佛塔庙该如何理解?
答:佛在世的时候是不是没有佛塔庙,可能是定义问题,因为佛的塔庙并不一定 要像现在的建筑样子才算。大家如果去过西藏,就会知道他们把一些石头堆起来,那就是塔庙了。所以,不是一定要怎么样才叫佛塔庙,这个问题很容易理解。因此,不要那么着相,执着那个塔庙的相。
问:无所住心固然有别于消极不作为、无所谓或以拖待变。我自许以无所住心脱离目前职场困顿,然而却又是一种以拖待变、无所作为,若真下定决心在50岁退休,则原有敬业热忱、理想性格都难以发挥,那世上还有正邪可言吗?请师父慧眼赐教。
答:你把无所住心理解成什么呢?是消极不作为或者无所谓、以拖待变?大概是这个情况。但这个还是相,还是一种住。讲到这里,这个经文里面说应该「不住色声香味触法生心」,是吧?我的师父在讲解这个地方时还补了「不住非色声香味触法生心」,这样才完整。既要「不住色声香味触法生心」,也要「不住非色声香味触法生心」,两个都不能住。所以,这个消极、无所谓、以拖待变,或者失业、无所作为,那是「非色声香味触法」,也不能住的!因为相也不可以住,非相也不可以住;非相和相是拿来冲销的,冲销了以后,那个才是无所住而生其心。
无所住心生出来的是什么相?它不是相,也不是非相,它是说不出来的、不能说的,它是离了相的。那么它离了相,应该说什么呢?就是离了相的菩提心。没有相了,那么他有主动权,他有能力。能力做什么呢?他有能力用一切相,什么相他都可以用。所以,这个时候这些相就不是你的牢笼了、不是你的枷锁了;相就变成你做事的工具了,甚至是你的珍宝了。这些相就是被你用的,而不是把你捆绑的东西。
所以,我现在告诉你:你的什么敬业的热忱啦、理想性格啦,在无住的状况生出无所住心的时候,才能够发挥出来啊!那么世间的所有的相都变成你的工具、你的宝贝、你的珍宝;如果变不过来,表示你没有无所住啊!!你还是有所住啊!因为你是在困顿中,你还在被捆绑中嘛!你遇到那么多困顿,当你真的脱离的时候,那困顿就都不见了啊!所以你并没有做到无所住心,而且根本就是有所住,所以才困顿的。你的那些困顿不就是相吗?你就被那些困顿的相限制住了,这个状况就是被捆绑中的囚犯。所以,我想你想问的是怎么做啊?就是你若真的能够离相,你现在所遇到的那些困难,你会看到那不是困难,而是你可以用的工具,是你的宝贝!看不到,表示你没有做到;若做到了,就看得到。所以你的状况就是如人入暗则无所见;如果你把那个相拿掉了,你不住相了,那你马上就是在大太阳下,什么都看得清清楚楚,这样根本就没有困顿嘛!
问:「如来是如语者」,「如」是什么?
答:「如」是指真如,如来是如语者,如语者祂讲的话是真如之言。
问:有事发生与人争斗的时候,如何做到无我相?
答:做得到啊!我相拿掉了,你还是可以跟人家争斗啊!这个正如同六祖惠能说的──他抡刀上阵还是在定中啊!大家想:哎
!这样真的不是要有我相才会争斗,离了我相还是可以跟人家打仗啊?那个根本都不困难啊!大家读到这个好像要无我相,因为没有我,所以我就不会跟人家争吵。其实这个时候你并没有无我相,你是把我相躲起来不跟人家冲突,并没有达到无我相。争斗不争斗跟有没有我相一点关系都没有!
还有一点,你若真的做到无我相,而别人是有我相的,当他要找你争斗时,他会找不到着力点。所以,做到的话没有问题的啦!争斗的时候,照样是可以无我相;大家不要以为在争斗的时候,一定是有我相。
问:看见美如西施的女人,如何做到无人相?
答:其实美如西施的人,没有人看过。那是历史上的想象,是一个想象,是吧?那个想象本身就是相。所以你要做到没有人相,那也是很容易的呀!只要「西施即是丑施」,你就把它冲销,就没有了嘛!美的就是丑的,就冲销了。只要一冲销了,就没有相;那就无人相,就没有西施了。
问:当做到快乐等于痛苦时,是不是符合《金刚经》?
答:做到的话,就是。但是《金刚经》只是这样念、这样讲没有用,你要做到真的等于,就是《金刚经》。
问:经中所云「现在心不可得,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那心在何处?是否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清净心?由不执着及离相修行,而得此心?
答:《金刚经》讲的「现在心不可得,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这三个心是被知道的,所以那是相──被你知道就是相。这三个心不可得的意思,这些相你没有办法得到。为什么呢?因为这三个心,你留不住它,不可得就是因为留不住。
当你知道留不住的时候,你就能够生出清净心,而这个清净心是不可被知的。我们说出来的这个清净心,都不是真的;真的是不可被知的,祂的特质是不可被知。所以我们写出来的、讲出来的清净心、菩提心,都不是真的;真的不能够被讲的。那真的在哪里?那个能讲的就是,所以祂是什么呢?祂就是能知嘛,祂就是能知、能讲;祂不能够被知、被讲。我写出来这个「能知」二字也是假的,那个能写出这个「能知」二字的才是真的。
问:在此红尘浊世中,修行不大容易,许多情境需以智慧去处理。请问我们人类之智慧,是由教育中的知识转化而成,或由修行之清净心去得到智慧?人生许多顿悟而来之智慧,似乎是由人生经验及修行转化而来。
答:说到我们需要有智慧……我们现在的教育并没有教给我们智慧;而是教给我们知识!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现在一般的文化里面,大概就以为知识就是智慧。事实上,知识不是智慧,这个地方弄错了。所以,我们的教育拼命的让学生要有知识;以为知识灌进去,灌多了,就会变得有智慧。事实上这是错的。那么,什么地方在教智慧?我告诉你,《金刚般若波罗密》这个就是智慧,所以《金刚经》就是在教你智慧。
所以,你们真想要有智慧,就是多读《金刚经》,来听《金刚经》。这部经就是佛陀在教众生要有般若智,这就是智慧。
那么智慧是什么?智慧就是,当我们遇到困难了,我们想办法把那个难题解掉、弄懂了──这种能够解决问题、困难的能力就是智慧。知识是什么?知识就是,有人遇到了困难,他用智慧去把那个困难解决了以后的结果。那个结果已经定型了,是死的啊!那不是一个能力,那是人家用智慧解决困难,所留下来的一些成果。把那些成果累积起来,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知识。所以知识是什么呢?是智慧所生出来的成果,这个成果本身不是智慧;而且生出来,那个就定型了,只不过就是那样而已。
我们去学很多这个东西,结果呢?你会学的话,还可以从这些结果去回溯到他的智慧,那个还是有用、有帮助的。但是我们现在的人大概都不是这样,都想直接用。哦,他这个成果,我把它记起来,下次遇到相同的状况,我就套用──那样子是学不到智慧的。所以,我会认为知识是智慧的尸体!它是智慧的成果,但它是智慧的尸体。我们拼命吃智慧的尸体,不会有智慧;拼命的吃进去,装了很多尸体,还是不会有智慧。
这个观点,只有把《金刚经》弄通了,才会看得出来,不然根本都看不出来。但是你如果会吃尸体,又会回溯;从他的成果,回溯到他的源头,这么做你就可以把他的智慧学到了。还是可以学到智慧的,不是从知识那边就一点都没用。但是你要会啊,不会的话,还是没有用的。
问:佛、菩萨头上的光圈及毫光等三十二相,似乎是一种磁场,是能量散发出来的,有人看过吗?
答:当然有人看过啊!不但有人看过,有人他自己就有;但那还是相。你要说它是一种什么能量、什么磁场,这只是名词的问题。
问:我们修行重点,是否是去修这个心,以及修离相而得之清净智慧,而不必去执着、去念几百部经?
答:对,主要就是要有这个清净心。只要你的菩提心活过来了,就是等于读了所有的经典。
问:佛经中许多说法,是否有些是比喻,而非真有其事?《圣经》中也有不少比喻。
答:佛经所讲的东西,我告诉你,全部都是比喻,真正的东西说不出来,所以如来会说祂没有说。因为真正的,没有办法说出来;只要被说出来的,都是比喻,也就是都是假的。
问:所谓不着相,是不是就是不执着?
答:对。
问:请问《金刚般若波罗蜜》的意义是指什么?
答:金刚就是不坏,般若就是指智慧,波罗蜜就是到彼岸;一个不会坏的、金刚不坏的、到彼岸的智慧。所谓彼岸,就是佛世界。什么样子就是到了佛世界?菩提心只要一启发了,就是到了佛世界。
问:以身布施,指的是什么?
答:这个以身布施,不是指我们人间,指的是像一些极乐世界的人,或者是某一个天界的神;他们会生出无量无边的化身,这边讲的是这种境界。大家会想,我只有一个身,怎么有那么多身可以布施啊?我们人的话,就这么一个身,布施完就没了,所以祂讲的不是我们人身的状况。
问:般若波罗蜜,印度文是否为智慧?
答:对啊,是智慧。
问:如来的涵意为何?
答:「如来」是佛的十个尊号之一;如来还有一个尊号叫「善逝」。「如来」就是来自由,就是来到世间,祂是自由的;「善逝」,「逝」就是死掉了,「善逝」就是很会死,代表去自由。所以如来善逝,合起来的话,就是来去自由,那就是解脱自在啊!
问:台北市有一个圆觉宗组织,与贵组织有何区别?
答:哦!另外有称圆觉宗的,应该都是我师父的徒弟,所以是我的师兄所办的。有什么区别?你可以说有区别,也可以说没区别。要说区别,就是我们还是不一样;说没区别,他们都是华藏祖师的徒弟。既有区别,也没有区别。
问:《金刚经》是否是在启发本自具足的菩提心?法报化三身,何期自性圆满具足;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何期自性光明朗净,住在菩提心的状态,就是是名、也是离相的清净心,是吗?
答:是。
问:如此能自在解脱,就可以清楚明白,也能生万法,是吗?
答:是。
问:实相是一种什么境界呢?请老师开示。谢谢。
答:实相是什么呢?实相还是一种相,但是实相是,你已经离相了,这个时候你所见到的相、你所运用的相、你把它视为宝物可以运用的这些相,就是实相。如果说,你没有办法离相,那这些相都是牢笼,都是枷锁;都是把你困住的,让你看不清楚的。
问:菩萨应离一切相,发菩提心。相,先不让它生出来,就不必去做离相的功课啦,是不是?师父是否能教我们如何让相不生出来呢?
答:经文里面说,菩萨应离一切相发菩提心,如果这个相不准它生出来,那不是我们也不用去做离相的功课啊?是啊,可是它已经生出来了。你若一直停留在佛世界,不要入世,那就没有生出来;你只要入了世间,成为人了,就已经是生出来了,所以你现在能够问这个问题的时候,要不生出来,已经不可能了,因为你已经生出来了呀!现在,你能做的就是要想办法能够离开它、超越它,不被它捆绑,就只有这条路了。
问:打坐中曾达到人我消失的空灵世界,一片光芒、法喜充满的境界。如今一次又一次的静修,却被空所锁住。如何破空,而永远简单地进入三摩地的境界?
答:你的状况是被空相所锁;「空」被你知道了,它就还是相啊!要知道,只要被你知道就是相,不一定还要什么色声香味触法,非色声香味触法。所以这个空被你知道了,你就已经锁在相里面了。
问:何谓四句偈?
答:在《金刚经》里任选四句话,就是四句偈。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之三》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