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是很快的就從地獄出來,在人道做了王公貴人,做了好幾生。之後就生天,生天了以後,現在是佛,在佛世界。當時在那一生來看的話,他是很倒楣的,對不對?被殺頭,國家也被滅了,還下了地獄。我們如果來算他們的報酬率的話,那一生看起來,最賺的是安陀羅國王,最虧的是摩羅婆國王,次虧的是阿逸多王。但是如果用比較長的時間,算到現在的話,最虧的是安陀羅國王,和他的臣子,臣子可能更虧;摩羅婆國王和阿逸多王都不錯。所以到底要怎麼算這個賺賠呢?真實的狀況是,要把時間拉得很長來算,算出來才是有智慧的結果嘛。如果只看一生的話,你以爲很賺,其實是大虧啊!那麼摩羅婆國王爲什麼會掉到地獄?因爲他被人家滅了國、砍了頭,所以下地獄嗎?不是,是因爲他前生做過出家人,但是犯戒;所以他會受這個要下地獄的報。甚至這個被滅國、被殺頭,都是跟他做出家人的時候,犯了戒有關系,所以才會受這個報。這個報受完了,他就生上去,現在是佛。
從這個角度來看,好像倒楣的事情並不是壞事,在那一生,看起來是倒楣的事情,反而把債務還清,破産法成立,然後又重新站起來。把債務還完了,又重新再起來了。用當時那一生來看,最賺的就是安陀羅國王了;但是他是最虧的,你用長時間來看,他真是虧得不知道虧到什麼程度了。因爲無量劫都在地獄,你賺那一生有什麼意思?賺一生那麼一點點,賠那麼多生,你到底賺什麼?
你看看我們世間的、現在的人,不是常常做這種事嗎?就是爲了這一生,然後留下無窮的後患,還以爲自己賺了,實際上虧了都不知道。所以,不懂這個事情的話,就是沒智慧。你看得懂這樣的事情,才叫做有智慧。這個情況也像有些公司,不是只看今年怎麼樣、怎麼樣;你用十年來看,他已經破産了。只看一年他是賺的,甚至只看一季,眼光那麼短。只要眼光是短的,就是沒智慧。有智慧的話一定是時間很長的,這一生不夠,要好多生來看,才會有智慧。
【現場問答】
問:有一天走在路上念百字明,念著念著忽然發現周遭的外境消失了,只剩下自己邊走邊念。請問這是攝心內證嗎?這是舍所留能的初步嗎?
師:我想這個應該算是入定,就是入定。
問:阿逸多受王位後,修十善法一百年,還受不了色誘而落入地獄。請問要如何修十善法才可免于色誘?
師:這個好問題。阿逸多王不但修一百年的十善法,他前面在跟他老師修學、還沒有做國王的時候,他就學會九十六種學問,什麼算命、斷吉凶、念咒、施法、施藥,什麼都會。但是人家來陷害他,他就算不出來吉凶,沒辦法算。這是沒辦法的。所以也可以知道,現在你學的那些學問,都沒辦法免掉這個事情。修十善還沒有辦法免,要怎麼樣子才可以免呢?要修十波羅蜜,把十波羅蜜修好了可以免。不是修了十波羅蜜就可以免,十波羅蜜要修好了,至少修到無生法忍,證無生法忍,才可免。不然沒有辦法免。
還有一個辦法,是當時不可免,就像阿逸多王學了那麼多東西,還是不免要上當;但是他學的東西,對他有沒有幫助?有。當他掉到地獄的時候,他所學會的那些東西,對他就有幫助了,那是肯定的。所以還是有幫助,不過還是要去受那個苦。這些受苦對我來講,我把它解釋成出麻疹,這個麻疹還是要出一下,以後就可免了。有的人可能出麻疹也不能免,還會繼續出,一出、二出、叁出,原因是因爲沒有學菩薩法。你要這個麻疹出一次就可以了,你還是要修菩薩的十波羅蜜。有這個功夫,那才能夠免,上一次當以後就可以出來了。像阿逸多王,上過這個當以後,他就不會再上了。
問:請問師父,我每天出門都會看到一個鄰居。有一天她跟我講,她叫謝秀端,于是我當下就在心裏,把她的形象和她的名字連接在一起,于是我便認識了這個女人。請問這是不是識發生的過程?我發現如果這連接名字的動作,是因爲心中的時間感才會發生,請問這個時間感是不是行?如果是,那就是行産生了識,對不對?
師:不對,不是這樣說的。識和行的關連不是這樣子解的。
問:有ABC叁個人,A與B是好朋友,B與C是好朋友,A與C是一般朋友。C有一天偶然機會下,發現B有習慣性,在不被A發現的情況下,搶走對A有好感的追求者。A也對對方有好感,但都沒多久就分手了,之後又是如此,C與B溝通後,得到的結果是:公平競爭。請問C該如何處置?
(一)告知A,但破壞A與B,B與C之間的關系。
(二)告知A,A相信B,B與C之間關系變差。
(叁)用《佛說未曾有因緣經》的故事方式,去啓發A思考。
(四)或梁師有更好方法,請梁師開示。
(五) A與B之間有何因緣?
師:哇!這個問題很複雜嘛!我想你講的事情應該滿多的,C既然與B已經溝通了,而且得到了結果,這是經公平競爭的結果嘛。這樣的話,C該如何處理?我覺得你的這些方法,只有這個第叁,用《佛說未曾有因緣經》的故事去啓發A,就啓發A而已。至于我有沒什麼方法?我什麼辦法都沒有。
問:布施錢財時,是否要考慮現實狀況?
師:你看看我們的十善法,我們這回講的六波羅蜜,這個布施波羅蜜是在布施什麼?在幹什麼?爲什麼菩薩要修這個布施波羅蜜?當然十波羅蜜都要修,我們現在只來探討布施波羅蜜,爲什麼要修?
布施波羅蜜是什麼呢?就是把你自己的好東西,對你個人而言,那是你的好東西,送給別人。這個是布施。平常我們自己的好東西,當然要把它留下來;我認爲是好東西的,不是我的我都要把它拿過來,現在已經是你的東西了,又是你喜歡的好東西,修布施是在幹什麼?就把這些好東西給別人。這個動作是違反人性的動作。爲什麼要做一個違反人性的動作?就是爲了把我執磨掉。布施,其實就是在把你的我執磨掉。
我要說磨的原因,因爲這個實際狀況就是在磨掉。這個我執是很厚的、很堅硬的,你沒有辦法把它一下子就拿掉、打掉,你做不到的。我們怎麼磨呢?就是用布施,用每次的布施,就把你那個人性、我執的部分,把它磨一點、磨一點,就這樣。磨久了才能夠把這個我執磨掉。
我執是什麼?就是無明殼。你把它磨掉了,才有辦法把這無明殼打出一個洞來。這個洞不是這麼打就打得掉的,是在那裏磨的,很辛苦的。這麼磨磨磨,把它磨掉的。一生不夠,要用很多生,很多生持續不斷的修這個布施。所以這個布施,根本就是在磨你的我執。把這個我執磨掉了,你就修成了,你就回到原點了,你就回到本明了,那個時候才能起修佛道。
所以布施的錢財,是否要考慮現實,自身的現實狀況?你要考慮的話,就是在維護這個我執,要維護它,不要把它傷得太重,就是這個呀。你可以考慮,但是這樣子磨,要把它磨掉的時間,就遙遙無期啦,就很長啊!
問:經中許多地方,譬如講悲的部分,都提起將善業回向衆生。但是爲什麼師父曾經指示我們不要回向呢?
師:因爲有別的原因。這部經裏面要他們回向,我們爲什麼不要這麼做呢?因爲我發現,我們很多人這麼做了以後,産生了其他負面的事情,所以不要大家做。一方面,自己的功夫不夠,自己也沒有多少善業,靠那一點點善業活命都不太夠,所以還是暫且不要回向,等本錢夠一點的時候再說吧。因爲有很多事情出了狀況,所以才做這樣子的調整的。我們是對我教的方法,是針對我們所遇到的問題而設的。那個經典,那個時候他們是針對他們的狀況而設的。
問:如果屬下是其他部門的頭痛人物,調到本部門,如何與該同事和平共處?
師:喔,就是一個其他部門的頭痛人物,調到我這個部門來了,做我的部下。那麼這個人,我怎麼去跟他同事?這是一個籠統的提問,所以我也只能籠統的回答。那麼就好好的跟他和平共處,沒辦法做什麼特別的回答。
我們今天問題就到這裏。謝謝各位。
《《佛說未曾有因緣經》之二》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