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未曾有因缘经》之二▪P4

  ..续本文上一页是很快的就从地狱出来,在人道做了王公贵人,做了好几生。之后就生天,生天了以后,现在是佛,在佛世界。当时在那一生来看的话,他是很倒楣的,对不对?被杀头,国家也被灭了,还下了地狱。我们如果来算他们的报酬率的话,那一生看起来,最赚的是安陀罗国王,最亏的是摩罗婆国王,次亏的是阿逸多王。但是如果用比较长的时间,算到现在的话,最亏的是安陀罗国王,和他的臣子,臣子可能更亏;摩罗婆国王和阿逸多王都不错。所以到底要怎么算这个赚赔呢?真实的状况是,要把时间拉得很长来算,算出来才是有智慧的结果嘛。如果只看一生的话,你以为很赚,其实是大亏啊!那么摩罗婆国王为什么会掉到地狱?因为他被人家灭了国、砍了头,所以下地狱吗?不是,是因为他前生做过出家人,但是犯戒;所以他会受这个要下地狱的报。甚至这个被灭国、被杀头,都是跟他做出家人的时候,犯了戒有关系,所以才会受这个报。这个报受完了,他就生上去,现在是佛。

  

  从这个角度来看,好像倒楣的事情并不是坏事,在那一生,看起来是倒楣的事情,反而把债务还清,破产法成立,然后又重新站起来。把债务还完了,又重新再起来了。用当时那一生来看,最赚的就是安陀罗国王了;但是他是最亏的,你用长时间来看,他真是亏得不知道亏到什么程度了。因为无量劫都在地狱,你赚那一生有什么意思?赚一生那么一点点,赔那么多生,你到底赚什么?

  

  你看看我们世间的、现在的人,不是常常做这种事吗?就是为了这一生,然后留下无穷的后患,还以为自己赚了,实际上亏了都不知道。所以,不懂这个事情的话,就是没智慧。你看得懂这样的事情,才叫做有智慧。这个情况也像有些公司,不是只看今年怎么样、怎么样;你用十年来看,他已经破产了。只看一年他是赚的,甚至只看一季,眼光那么短。只要眼光是短的,就是没智慧。有智慧的话一定是时间很长的,这一生不够,要好多生来看,才会有智慧。

  

  【现场问答】

  

  问:有一天走在路上念百字明,念着念着忽然发现周遭的外境消失了,只剩下自己边走边念。请问这是摄心内证吗?这是舍所留能的初步吗?

  

  师:我想这个应该算是入定,就是入定。

  

  问:阿逸多受王位后,修十善法一百年,还受不了色诱而落入地狱。请问要如何修十善法才可免于色诱?

  

  师:这个好问题。阿逸多王不但修一百年的十善法,他前面在跟他老师修学、还没有做国王的时候,他就学会九十六种学问,什么算命、断吉凶、念咒、施法、施药,什么都会。但是人家来陷害他,他就算不出来吉凶,没办法算。这是没办法的。所以也可以知道,现在你学的那些学问,都没办法免掉这个事情。修十善还没有办法免,要怎么样子才可以免呢?要修十波罗蜜,把十波罗蜜修好了可以免。不是修了十波罗蜜就可以免,十波罗蜜要修好了,至少修到无生法忍,证无生法忍,才可免。不然没有办法免。

  

  还有一个办法,是当时不可免,就像阿逸多王学了那么多东西,还是不免要上当;但是他学的东西,对他有没有帮助?有。当他掉到地狱的时候,他所学会的那些东西,对他就有帮助了,那是肯定的。所以还是有帮助,不过还是要去受那个苦。这些受苦对我来讲,我把它解释成出麻疹,这个麻疹还是要出一下,以后就可免了。有的人可能出麻疹也不能免,还会继续出,一出、二出、三出,原因是因为没有学菩萨法。你要这个麻疹出一次就可以了,你还是要修菩萨的十波罗蜜。有这个功夫,那才能够免,上一次当以后就可以出来了。像阿逸多王,上过这个当以后,他就不会再上了。

  

  问:请问师父,我每天出门都会看到一个邻居。有一天她跟我讲,她叫谢秀端,于是我当下就在心里,把她的形象和她的名字连接在一起,于是我便认识了这个女人。请问这是不是识发生的过程?我发现如果这连接名字的动作,是因为心中的时间感才会发生,请问这个时间感是不是行?如果是,那就是行产生了识,对不对?

  

  师:不对,不是这样说的。识和行的关连不是这样子解的。

  

  问:有ABC三个人,A与B是好朋友,B与C是好朋友,A与C是一般朋友。C有一天偶然机会下,发现B有习惯性,在不被A发现的情况下,抢走对A有好感的追求者。A也对对方有好感,但都没多久就分手了,之后又是如此,C与B沟通后,得到的结果是:公平竞争。请问C该如何处置?

  (一)告知A,但破坏A与B,B与C之间的关系。

  (二)告知A,A相信B,B与C之间关系变差。

  (三)用《佛说未曾有因缘经》的故事方式,去启发A思考。

  (四)或梁师有更好方法,请梁师开示。

  (五) A与B之间有何因缘?

  

  师:哇!这个问题很复杂嘛!我想你讲的事情应该满多的,C既然与B已经沟通了,而且得到了结果,这是经公平竞争的结果嘛。这样的话,C该如何处理?我觉得你的这些方法,只有这个第三,用《佛说未曾有因缘经》的故事去启发A,就启发A而已。至于我有没什么方法?我什么办法都没有。

  

  问:布施钱财时,是否要考虑现实状况?

  师:你看看我们的十善法,我们这回讲的六波罗蜜,这个布施波罗蜜是在布施什么?在干什么?为什么菩萨要修这个布施波罗蜜?当然十波罗蜜都要修,我们现在只来探讨布施波罗蜜,为什么要修?

  

  布施波罗蜜是什么呢?就是把你自己的好东西,对你个人而言,那是你的好东西,送给别人。这个是布施。平常我们自己的好东西,当然要把它留下来;我认为是好东西的,不是我的我都要把它拿过来,现在已经是你的东西了,又是你喜欢的好东西,修布施是在干什么?就把这些好东西给别人。这个动作是违反人性的动作。为什么要做一个违反人性的动作?就是为了把我执磨掉。布施,其实就是在把你的我执磨掉。

  

  我要说磨的原因,因为这个实际状况就是在磨掉。这个我执是很厚的、很坚硬的,你没有办法把它一下子就拿掉、打掉,你做不到的。我们怎么磨呢?就是用布施,用每次的布施,就把你那个人性、我执的部分,把它磨一点、磨一点,就这样。磨久了才能够把这个我执磨掉。

  

  我执是什么?就是无明壳。你把它磨掉了,才有办法把这无明壳打出一个洞来。这个洞不是这么打就打得掉的,是在那里磨的,很辛苦的。这么磨磨磨,把它磨掉的。一生不够,要用很多生,很多生持续不断的修这个布施。所以这个布施,根本就是在磨你的我执。把这个我执磨掉了,你就修成了,你就回到原点了,你就回到本明了,那个时候才能起修佛道。

  

  所以布施的钱财,是否要考虑现实,自身的现实状况?你要考虑的话,就是在维护这个我执,要维护它,不要把它伤得太重,就是这个呀。你可以考虑,但是这样子磨,要把它磨掉的时间,就遥遥无期啦,就很长啊!

  

  问:经中许多地方,譬如讲悲的部分,都提起将善业回向众生。但是为什么师父曾经指示我们不要回向呢?

  

  师:因为有别的原因。这部经里面要他们回向,我们为什么不要这么做呢?因为我发现,我们很多人这么做了以后,产生了其他负面的事情,所以不要大家做。一方面,自己的功夫不够,自己也没有多少善业,靠那一点点善业活命都不太够,所以还是暂且不要回向,等本钱够一点的时候再说吧。因为有很多事情出了状况,所以才做这样子的调整的。我们是对我教的方法,是针对我们所遇到的问题而设的。那个经典,那个时候他们是针对他们的状况而设的。

  

  问:如果属下是其他部门的头痛人物,调到本部门,如何与该同事和平共处?

  

  师:喔,就是一个其他部门的头痛人物,调到我这个部门来了,做我的部下。那么这个人,我怎么去跟他同事?这是一个笼统的提问,所以我也只能笼统的回答。那么就好好的跟他和平共处,没办法做什么特别的回答。

  

  我们今天问题就到这里。谢谢各位。

  

《《佛说未曾有因缘经》之二》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