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未曾有因缘经》之三

  

佛说未曾有因缘经》(三)

  

时间:2011年06月18日

  地点:台北科技大学

  主讲:智崇上师

  纪录:张春美、周雅容

  整理:周雅容、梁玉明

  

  请翻开《佛说未曾有因缘经》第六十四页,我们就从这里开始。

  

  这里在讲一个事情,就是前面佛在祇洹精舍说法,来听法的,也有波斯匿王的皇后。皇后是坐四个人抬的轿子来的,抬轿子的是四个扇提罗。扇提罗的意思就是石女,是没有女性的性征,但是力气很大的人。他们抬着轿子停在精舍门口,皇后就进去听经了。有一个黄门管理着扇提罗,皇后要这个黄门好好照顾轿子和扇提罗;可是这个黄门也想听经,所以自己也跑进去听经了。他交代那四个扇提罗好好看顾轿子,但是在看顾的时候他们睡着了,结果轿子上面挂着的一个宝珠,就被小偷偷走了。

  

  黄门听经听了一段时间,就出来看看轿子,再看看状况如何。一看就看到那个最大的宝珠不见了。他想这下子糟糕了,他怕皇后怪他跑去听经,没有好好照顾轿子,所以他就骂扇提罗:「你们为什么把这个珠子偷走了?」黄门想推卸责任,他担心皇后会怪罪,所以就拿鞭子抽打扇提罗。这些扇提罗被抽打得受不了了,他们说:「我们没有偷啊!不是我们偷的呀!」黄门不管,还是照样抽打。当中有一个实在被打得受不了,就趁机跑进精舍里面,大喊大叫;大家都觉得很奇怪:「怎么搞的?怎么回事啊?」

  

  这时候世尊就叫阿难到黄门那边去,跟他讲:「不要打这些扇提罗,他们是皇后前世的师父,他们没有偷。他们为什么被这样子鞭打呢?是因为他们前世的罪业,不是因为偷了这个珠子。」他们因为前世造了恶业,要受今世的果报,才会有这样子的遭遇。皇后在一旁听到了,觉得佛说的话很奇怪,就起身恭敬的问佛说:「您说抬这个轿子的扇提罗,是我前世的师父,这是什么意思啊?」请世尊把这个因缘讲一讲。

  

  佛就告诉皇后,把扇提罗都叫进来,看看祂说的到底对不对。皇后就命令黄门把扇提罗统统叫来,这四个石女一来到佛前,就哭着跟佛磕头,跪着合掌对世尊说:「我们没有偷这个珠子呀,是什么原因被这么狠打,身体都受伤了。」世尊说:「罪业因缘,自身所造。」你的罪业因缘,是你自己造的,不是父母给你的,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那是什么罪业啊?他们心里面想:「如果我偷了这个珠子的话,当然就是我的罪我该受,可是我又没有偷这个珠子啊!」我们一般心里面想的,那个因缘就是偷珠,然后就该被打,这个就是合乎因缘。现在没有偷珠而被打,佛陀又说这个是自身造的业,不是父母给的、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那就是有另外的事情啦。

  

  佛陀说:「人行善恶,善就受善报,恶就受恶报,是一致的。你以前贪着利益,心里面行了邪恶的邪见、邪行,后世就要受恶报。」意思就是,你前世做的恶,后世就会受报;所以你现在是在受果报。大家只看到今生,以为:「我没有做啊,我没有偷珠啊,你说我偷了珠才打我的,这个因缘好像不对。」其实并不是现在的因缘,而是背后有更大的因缘造成的。

  佛陀为了解释给他听,就跟他讲:「你心里面有恶念,你做了恶行,身体就会受损;就像铁摆在那边,会生锈、受损一样。当你心里面有恶心、又做了恶行,你就损毁了自己的形象,就会受损、受伤。」这个时候,波斯匿王觉得,因缘的背后有更大的事情。所以他就说:「这些因缘好像是我们不知道的,这四个石女,他们前世到底有什么因缘,得到这样子的结果?就请释迦佛您说给我们听吧!」

  

  佛就说:「好,想要听这样子的因缘,是有善心的,我就讲给你听。」在祂还没有正式讲这个因缘之前,先讲一般的状况。祂说:「在我的佛法当中,是有一些比丘,他们的言行和心是不一致的,是相反的。他出家做比丘不是真正想修行,而是想要获得供养;有好的吃、有钱财,他是为了钱财利养来出家的。这就心口不一了。也有为了想要得到名誉、要得到眷属」,所谓眷属,就是一些跟班的、拥戴的人。「想要得到名誉,想要得到一些拥戴的人,而来出家。也有是因为不想被国王、王法,派公差、苦差事去做;出了家,国王、王法就管不到了,就不会被王法所差役,所以才出家的。这都不是真心出家,心与行是不一致的,并没有想要从身口意三业解脱出来,也不想度身口意的苦;以这个不净的心,接受了信众的布施供养。这样做了以后,后世就会受到灾难、遭殃,要偿还人家以前供养给他的。这个情况、这种问题,现在我要讲清楚。」

  

  佛告诉波斯匿王说,过去无量劫以前,有一个大国名叫裴扇阇,那个国里面有一位女人叫提违,是婆罗门种。她的丈夫死了,守寡又没有儿子、也没父母,但是有很大的家产,是富有的;就是孤伶伶一个人,有很大的家产。按照婆罗门的法,这样子的不如意,就要自焚,自己把自己烧死。所以就有婆罗门天天跑到提违家里面去,要教导她、教化她。说:「你今天会这么不幸,都是因为你前世有罪,你不敬奉婆罗门,又不孝顺父母,对丈夫也不好,也没有慈爱的心养育儿女,所以你今生就落得这样。你现在如果再不修福,再不灭罪的话,下辈子会更惨,会堕入地狱当中,那么你更加要后悔莫及了。」

  

  提违就问:「那我应该做什么善事,才能够减这个罪呢?」婆罗门就说:「灭罪有二种,一个是罪轻的,自己把头发绑起来,然后斋戒沐浴,到天神庙里面去向那罗延天忏悔,并且设食物来供养一百位婆罗门。再用乳牛,就是有生出小牛的乳牛一百头,送给婆罗门,这样子你就可以减罪了。这是罪轻的。为什么这样可以减罪呢?因为婆罗门都修行的,他们不吃酒肉五辛葱蒜,只有喝牛奶,以牛奶为食。你这样子供养他们,他们是很清净的、有修行的,所以就能够让你的罪减了、灭了。

  

  但是你的罪很重,所以你这样做还不行。你要把你家中所有的财物,统统布施给五百个婆罗门,得到你的布施以后,他们就会念咒、帮你祈愿,让你的罪消了,以后你就会生在大富的家里面。想要灭罪的话,你还要再怎么做呢?还要到恒河边去,把柴火堆积起来,自己把自己烧死。你在烧的时候,婆罗门就会帮你念咒,这样的话,你以前所造的一切重的罪、轻的罪,统统就灭掉了,以后再投生的时候就没有罪了。同时你的父母、兄弟、夫婿、儿子都会寿命很长,很快乐。」

  

  提违听他这么说,就说:「好,那我就这么做。」决心这么做了,所以就派了十辆车到山上去砍柴,准备自焚。这个时候,在她的国里面有一个修行人,名叫

  底婆,用中文来讲,就是辩才;有很好的口才、很精进持戒、多闻又有智慧,常常以慈心来教化天下,令人改邪就正、舍恶修善。这个辩才听到了提违想要自焚来灭罪,他心里面就起了怜愍的心,就到她家去问提违:「你准备了那么多的薪柴,你要做什么?」提违说想要自焚来灭罪。

  

  辩才就问:「你的罪业是跟着你的精神走的,并不是跟着你的身体;你把身体烧了,你的精神没有烧啊,那么罪怎么能解呢?怎么能灭呢?人的祸福都是由心起的,你心念善果报就善,心念恶果报就恶;这个善恶苦乐的受报,是跟着心念走的。譬如说,一个人饿死了,他就做饿鬼;苦恼死的就受苦恼报,欢喜死的话就受欢喜报,安隐快乐呢,果报也就是安隐快乐。你现在已经在苦恼中了,为了想要把罪消掉,希望得到善报;你用自焚这种苦恼,想要得到快乐,这样子说不通呀!」

  

  他告诉提违:「提违啊,像一个病重的人,病得很痛苦。如果有一个人跑到他面前骂他,不但骂他,还来拧他的耳朵。你觉得怎么样?病人被这样拧了以后,他心里面就快乐了吗?就开心了吗?其实是更加生气,会更加愤怒嘛!」提违就说:「嗯,这个人已经生病了,没有看到别人的时候,心里面已经苦恼了,现在又被拧耳朵,当然更加生气,怎么会好呢?」

  

  辩才就说:「你现在就是这样啊!你因为有罪,所以就孤独一生;心里面已经苦恼了,现在又想要自焚来离开苦恼。你用火烧身自焚,怎么可能快乐而离开苦恼呢?你会更增加苦恼嘛!这个就像病人被骂,又被人家拧耳朵,他会快乐吗?你还去自焚,当你被火烧的时候,是这个身体被烧了,但是你的神识还没有走,你就很痛苦啊。你命终的时候,产生的是大苦恼,那么你死了就会堕入地狱,去受更大的苦。你这样子做只是得到更大的苦,想要离苦,那是不可能的。」

  

  然后又告诉提违:「就好像一只牛拉了一部车,这个牛很讨厌这部车,所以就想办法把这个车弄坏,以为就可以不用拉了。但是这个牛如果真的把这个车子弄坏了,第二部车又会套在它的脖子上,对不对?一定是这样。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它的罪业因缘没有完。罪业因缘没有完,你想要把它丢掉,丢不掉的啦!你把那个东西毁了,后面接着又来了,因为罪业因缘没有完。人也是一样,你想要把这个身体烧了,就好像牛要把那个车毁了一样。你烧了百千万身、一直烧,那个罪业都不会完的,不会因为你这样子就灭了。你这样做的话,不是就像到了阿鼻地狱一样,在那里一天就被烧死八万次,又活过来八万次。不断地被烧,一直要把那个罪烧完才会结束。你想这么一烧就想要脱离,哪有这种事情。」

  

  辩才这么开导她,提违就了解了,就决定不自焚了。「我不自焚,该怎么做可以把罪业消除?」她问辩才。辩才回答:「你前面的心做了恶,所以有罪,你做的恶就好像乌云,暂时把月亮盖住了。后来你心里面有了善,这个善心一出来,就好像你点了灯一样,把黑暗的夜晚照亮了。你现在想要灭罪,我教你一个方法,不要你花…

《《佛说未曾有因缘经》之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