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一毛钱,也不需要受什么自焚之苦,就可以把你的罪消了,以后你就会安稳,后世也会变好。」
提违听了以后好高兴,她的忧虑就得解了,原来有方法可以解的;就好像重罪的人,获得特赦一样,可以出狱了。所以就很恭敬的对辩才礼拜、问讯,同时也叫她的佣人来,把很多毛毯、锦绣绸缎迭起来,做了一个高座。她又散花烧香,劝请辩才登上高座来教导他们。辩才接受了,就坐上高座。提违带领了家里的奴婢眷属五百余人,围绕着辩才,叩头恭敬,合掌而立,听辩才教导。提违希望辩才:「教我们怎么灭罪。除罪的方法是什么?怎么做?」辩才就开始教他们了。他教的方法就是十善法,我已经
过大家了。
他说:「所有的罪都是从哪里来的呢?都是从身口意三业出来的。身业就是杀、盗、淫,口业就是妄言、两舌、恶口、绮语,意业呢?」我们现在说是贪嗔痴,这个经典是说嫉妒、瞋恚、憍慢、邪见四个,总共就是十恶。「就会受这个恶的果报。我们现在要非常诚心的忏悔,于过去、于今生,如果我有这十恶的罪,我全部都忏悔,发誓以后再也不做了。这样忏悔了以后,并且还要为我的先人、父母、夫婿、兄弟,他们如果也有这十恶的罪,我也代他们来忏悔。我这样子忏悔,以后就改恶修善,不做恶了。所得到的福德因缘,就施与一切受苦的众生,也令他们得到。」
「众生有罪,我当代受。」经文里面是这么说,但是我现在把它解成:众生有罪,我借用《零极限》的方式,「只要被你知道的,都当做是我的」把它解释成这样。并不是说只要有罪我就去代受,不是这样。我觉得比较好的方式是这样:「只要被你知道的,众生所有不好的事情,只要我听到了、知道了,都当作就是我的事情。」《零极限》就是这样,把他所知道的事情都当作是他自己的事情;虽然他知道那个都是别人的,但是只要被我知道了,都是我的。我把它解释成这样。
「复立誓言,缘我今日改邪就正,悔罪修福。从是因缘,舍身受身至成佛道。」从这样做以后,我就会成佛了;然后常常遇到明师与善知识,寿命很长。我的父母、夫婿、儿子六亲眷属,都常相保守,不经苦患,「莫如今也」都不会像现在这么不幸。于是辩才就告诉提违说:「悔过灭罪法都是这样子的。」所以提违和她的眷属,就在辩才前面跪下合掌,跟辩才说:「弟子之徒,奉尊教诲,如法忏悔已。愿尊更赐余善法教,当勤奉行,增本功德。」希望他再教些让他们增加功德的方法。
他没有再
,也还是刚才那个法,辩才说:「你就诚心的,『归佛归法归比丘僧』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说三遍,就三皈依。今当尽形寿受十善道,我弟子某甲,从今尽形寿不杀、不盗、不邪淫是身善业;不妄言两舌、不恶口绮语,是口善业;不嫉妒、不瞋恚、不憍慢、不邪见,是意善业。是则名为十善戒法。」就把这个十善法教了。
我们讲的十善法,也就是这样子的十善法;就是当时
给提违的。提违与眷属都很高兴,他们就奉行。他就准备了各种的美味,跟辩才说:「『愿尊留神,垂愍教化。』我准备造一个宫殿,你随便取用,我终身来奉事。」辩才就说:「你现在已经能够舍邪就正,净修十善法,已经是正法子了。再来就是用这个十善法教其他的人,这样就算报了师徒的恩了。你已经得度了,我不留下来了,我要到别的地方去度化了。」这个时候提违知道,辩才老师他不愿意留下来。所以准备了很多珍宝要给他,希望他看在珍宝的份上留下来。可是辩才不接受,辞退之后就走了。
提违想:「唉呀,今天我能够有这样子,都是尊师和尚教导我的,他又不肯留又不受珍宝,怎么办呢?」心里面就很悲伤,也没办法。辩才走了以后,提违就带了她自己的眷属,修十善法,辗转相传,经过满长的时间。
这个时候,这个国家忽然遭遇到旱灾,农作物都贵了,稻米、小麦都涨价了,就有很多人民受饥饿之苦。这时有五个比丘,修行是怠惰的,也没有什么学问,又不读经书,也不了解经书当中的义理;也没有实修、不持戒精进,所以世间一般的人对他们并不尊重,就没有供养他们。这时候食物又贵了,所以他们更加贫穷困苦,都快活不下去了。这五个人就商量:「唉,我们要找一条生路啊,我们也要适应环境,人命是很重要的呀,我们总不能等死啊。」
所以他们就想办法,去讨了一些绳索,准备了一些绳床,在旷野当中扫洒干净,挂起一些华幡旗子,把场地庄严起来。然后他们五个人依次就在那个环境里面打坐。外表看起来好像在打坐的样子,可是他们心里面的想法是邪恶、污浊的。为什么说他是污浊呢?因为他并不是想要把心静下来,他是想,这么做以后可以赚到钱,可以得到人家的钱财供养。这个就是邪浊的啦,但是外面装出一副打坐修行的样子,环境也布置得看起来像是在修行。
世间的人都看外相,看不到他心里在想什么,一见就说:「哎,这是圣人喔,这是修行人喔。」所以就来供养,很多人就来供养他们各种饮食,这五个人就吃饱了。本来要饿死的,这么一弄以后就有东西吃,就吃饱了。他打坐、装作修行的样子,是为了赚取生活所需的物资,是一个赚钱法,不是修行法。所以说他是「内思邪浊」。
这个时候提违也听到风声:「喔,有五个圣人在那里修行。」因为她一直想要供养她的师父,她的师父不受她供养,所以现在听到这样的事情,她就很高兴。「喔,又有很好的修行人在那里了。」就派人去找。有人回来就告诉她,有五个修行人,独自坐在山泽那边,世人都云集,如事天人。提违很庆幸,她供养师父的愿望可以满了。
所以第二天就驾车,带了香华伎乐,到五比丘那里去。提违一到就礼拜问讯,设施供养。供养饮食以后,提违就恭敬合掌,跟比丘说:「尊德至重,无上福田,众生蒙佑,不宜自轻。弟子愚意,欲请尊灵,临顾贫舍,展释微诚,唯愿慈哀,济度群生。弟子亦有清净园林,流泉浴池,严饰光荣。」她想要请他们到她家去,她要用她家的林园来供养他们。这样子说完了,就叩头再三。
这五个比丘知道她的意思,就答应了。提违就非常的欢喜,驾了宝车,把那五个比丘迎到她自己家里面供养。提违家有十顷的林园,还有流泉浴池,奇杂花果,还有很多鸟、鸳鸯,在园里面都长得很好。她又建房子,铺设好家俱,请他们五比丘住在里面。提违决定终身奉养他们,随时奉事饮食汤药,不让他们有缺少。
这五比丘受到这样的供养,就不需要住在那个山里面了,更享受一点、更加快乐了。但是他们心里面还在想:「唉呀,人生在世,真是各种遭遇都有,求财济贫也都可以如意;很多人的愿望也都可以如意,但是没有像我们这样子,不劳而获,什么都不用做。这表示我们比较有智慧呀!」这五个比丘,看到提违主人这么殷勤、尊重,他们五个人又再商议:「虽然得到提违的供给,我们日日都很快乐,但是以一年来看的话就不一定啦!我们的钱也没有多到可以帮助别人,所以我们应该想一个更好的办法,赚更多的钱,以后就可以享受快乐,更加不必担忧以后没有钱用。」
他们决定了一个办法,他们五个人,四个在提违准备的这个林园宫殿里面住,轮流派一个人出去,到各个聚落去宣传,说现在有四个比丘在那里「寂静闲居,护持禁戒,断绝酒肉不食
蒜,称于梵行。修禅止观,证无漏业,不久修行就会成阿罗汉,则为天下无上福田。」你们赶快去供养,就会得到福报。这一宣传,很多人听了以后就带了钱财来恭敬供养。这样过了好多年,提违也还在供养他们,一直供养他们到她命终。提违命终以后就生了化乐天,因为她是很诚心的在供养,虽然这五个比丘不好,可是她供养的心是真诚的、是善的,所以她得到善报,生到化乐天去了。
这五个比丘专行巧伪、邪浊心,福尽命终,那一生命终了以后,就生地狱中。生地狱中生多久啊?八千亿劫,受大苦报。地狱的苦受够了以后,生上来受饿鬼报,做饿鬼的形,也是苦。如是辗转经八千劫,饿鬼的罪受完了以后,就生上去畜生道,受六畜身,偿其主人先世供养。他就变成牛、马、骆驼、驴、骡这种畜生,受这种畜生苦。做什么?他就是某一个人养的畜生,来替这个主人做事,那些主人都是以前供养他的人,他用畜生的苦力来还债,靠他的筋力、体力,来报偿他的主人。如是辗转又八千世,畜生的罪受满了以后又获得了人身,但这个人身没有男女根,就是石女,这样子又做了八千世,总是以体力劳动来报偿主人,于今不息,这就是扇提罗。
佛就告诉波斯匿王说,提违是谁啊?就是皇后。辩才是谁啊?目犍连。帮皇后抬轿子的扇提罗,就是这五比丘。波斯匿王听了以后就说:「您说五个人,抬轿子的只有四个人,没有五个啊,另外一个人在哪里?」佛就告诉波斯匿王,另外一个人在你们宫里面专门挑粪,处理厕所的。皇后听了以后,毛骨悚然;这是真的,因为她知道还有一个挑粪的;怎么佛陀知道还有一个在那里挑粪,心里就好害怕。她起来跟佛顶礼合掌,说:「如果是这样子的话,扇提罗是我前世的师父,我现在把他当牛马这样子差使、抬轿,这样子会有罪吧!请佛听我的忏悔,我这个罪太重了。」
佛告诉皇后说:「这是皇后你的福德,没有罪。每一个众生,他们所受的果报、业报都不同的;你为善的就受福报,为恶的就受恶报。皇后在做提违那个时候是直心清净,所以你的福报就是这样。因为你做得很好,所以从那以后,你世世所生,常常会遇到明师,都会受到教诲。你做善就会得到善,禄入又得禄。所以到现在,食、福都很自然,又碰到佛出世,很幸福。都是因为你前面种了福德因缘的关系,你才能听到正法,能够如说修行。对于扇提罗那个事情,你没有罪,扇提罗他们会受到那样子待遇…
《《佛说未曾有因缘经》之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