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未曾有因缘经》之二▪P3

  ..续本文上一页这里不是用这个专有的术语。收摄其心的意思是:你的心是收拢的。所谓收拢,就是你的心是愈来愈简单,愈来愈纯化,就是收摄。也可以说是归纳的,也可以说是归元的,这就是收摄。那么邪念是什么呢?是发散的,那个心啊,愈来愈复杂,愈来愈复杂。那个心念是发散出去的,就是邪念。我们用另外一个说法:一个是向外驰求的,这是坏的,是邪念;一个是摄心内证的,就收摄了,就这两个方向。

  

  六者修习智慧,照除烦恼无明暗。这第六,用我们的专有术语,就是般若智,就是智慧,智慧波罗蜜。这边的智慧,这部经特别强调,就是懂因缘,识知宿命,就是般若智。就是这六个波罗蜜。

  

  所以六波罗蜜,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就是所谓的六波罗蜜;加上四无量心:慈、悲、喜、舍,就是它说的十波罗蜜。四无量心,加上六波罗蜜,就是十波罗蜜。修这个十波罗蜜,就就算修菩萨行了,就可以避免生死的风险。因为你修这个就可以修到无生忍,这样子就远离了生死的风险。

  

  天帝又再问,那什么是慈?你见到有痛苦的人,就起那个慈心,作为救护,皆令得所。慈是什么呢?看见人家有困难、有需要,你去满足他的需要。有这样子的心,就是慈。那悲是什么?悲一样也是看到别人有困难、有痛苦,你心里面起的心是,帮他把困难、痛苦消除,这就是悲。慈是看到人家有困难,有某种需要,你去满足他的需要,这是属于慈。悲稍不同的是,面对这种状况,去帮人家把痛苦排除,那就是悲。

  

  喜是看见人家有好,我就高兴;看见人家好,我就跟着好,跟着高兴。喜真正的意思,就是随喜。前面讲到嫉妒,嫉妒是看见人家好,我心里就起嫉妒;这里不是,看到人家好,我就跟着人家一起好,很替人家高兴,不是嫉妒心,是起喜心,替他高兴。看见人家好,就替他高兴,也随顺着去做同样的、高兴的事情。这个就叫做随喜。所以这个喜,就是随喜。

  

  舍是看见人家有痛苦,我们就布施给他,协助他;做这样事情的时候,不要他回报。把要人家回报的心全部舍掉,「不望现报、不望生报、不望后报」,所有的回报,全部都不要。所以这边的舍,就是把要回报的心舍掉。

  

  这样的慈悲喜舍,还只是慈悲喜舍,还没有到无量。为什么又说它是四无量心,要无量呢?因为做这个事情是对所有一切众生做的,众生是无量的,你对众生行慈,众生那么多,你的慈就必须要是无量的,所以就变成无量心。因为众生无量,慈心无量;众生无量,悲心也无量;众生无量,喜心也无量;众生无量、舍心也无量;所以这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是这么来的。

  

  这样的话,十波罗蜜就全有了。这样子的十波罗蜜,就把菩萨道全部含摄了,全部总摄、包含。这个时候,天帝听了野干说十善行法,又听到菩萨行,他所有的疑惑都解了。听了非常的高兴,非常的欢喜。所以他就跟他的八万侍从、八万诸天一起,修敬。一起非常的恭敬,叉手合掌,对野干说:「弟子今日,八万诸天,一心同时,发菩提心,如和上说,菩萨道行,当具奉行。唯愿和上,随喜听许。」

  

  野干就答:「宜知是时,斯则是其本心所望。」野干就说,如你们的愿。诸天就叉手合掌,叉手是什么?叉手就是右拳在左胸一比,合掌、叉手表示一个礼节,西方现在都还保留着;拿帽子在胸前一比,没有帽子就手一比,敬礼的时候就这样表示。叉手合掌之后,他们就开始修了。

  

  但是他们还继续再问,他们想要供养;希望能够设供养。野干就回答说:「唉呀,你们就不要问了。」它说 :「我吃什么你们最好不要问,讲起来太难听了。」可是天帝说:「不管好不好,你就说给我们听嘛!」野干没办法,因为他们想要照它所吃的来供养它。它说,它是吃狮子、老虎的粪便,还有吃那些死人的腐肉;有的时候,饿得不得了的时候也吃泥土。这么一直吃,但是从来没有吃饱过。

  

  这个时候,天帝他们听了就很难过、很悲哀,就对野干说:「唉!照你所说的食物,我们也供养不下去,那就没有办法了。我们要回到天上去了,以后我们怎么来报答师恩呢?」野干就说:「你们就把你们所学到的,到天上以后,再辗转教给别人,这样子就是报恩了。就是报我的恩,也报一切诸佛的恩,也会增长你们的福德。」

  

  诸天就起立,跟野干说:「弟子之徒,今还天宫,未审和上,何时当舍此罪报身得生天堂,共相见也。」野干说,最多七天,它就要把野干的这个身舍掉,就是要死了,「就会生到兜率天去。如果你们也可以、要生天的话,希望你们也能生到兜率天。」为什么呢?兜率天中有很多菩萨,专门教化诸天的佛法就在兜率天。所以天帝就跟它说:「我们会遵守您的教诲,如果我们在忉利天福尽以后,命终了,我们也会想办法生到兜率天去,与师相见。」讲完了,就在野干身上洒上花,然后就离开了。这些天人回去以后,七天,那个野干不离开它的座位,七天就命终,就生到兜率天做天王子。还是一样,识知宿命,以十善教化诸天。

  

  我们再回到波斯匿王这边,这个时候,佛就告诉波斯匿王:「那个野干是谁?就是我,释迦牟尼佛。我当时就是做了野干。当时那个帝释天,就是舍利弗。当时那个阿逸多的老师忧波达,就是弥勒佛。还有八万诸天,跟着玉皇大帝的八万诸天,就是现在娑婆国土,八万菩萨打不退者。」那个时候的八万诸天,就是现在的八万菩萨。

  

  佛又告诉他:「我回忆过去,从初发心,到修菩提行,乃至证到无生法忍。于其中间,」在这个过程当中,与弥勒佛、舍利弗,一直都是很好的修行同伴,都在一起的。不要命的去追求明师,「亲近奉侍,研精学问,成就智慧。智慧力故,于五道中,随所生处,教化成就,无量众生,令得度苦。至今成佛,」直到现在,「我成释迦佛了,皆由般若智慧方便,断除一切结习因缘,成等正觉。」完全是靠这个般若智。就是懂得这些因缘结习的般若智,所以现在才能够再继续,用智慧来教化这娑婆世界的众生修行。

  

  这个时候波斯匿王,还有他一起来听法的眷属,听了以后就心开意解,非常的高兴,起来作礼。他原先坐都坐不下去,根本不想听,想要借机会跑掉,听到现在就高兴了。也不知道疲倦了,他说:「为什么会这样呢?世尊您以前讲四圣谛、十二因缘、出世间法的时候,我们都很笨,听了都不了解,所以身体才会疲倦。现在听您讲这个菩萨法,大家听了,虽然好像还没有全懂,但是心里面很开心,就觉得很满足。那么,希望佛能够教我们,怎么修这个菩萨法?」

  

  佛就问波斯匿王:「这个菩萨法,修身口意三业,这个十善道、十波罗蜜,是总摄了一切的菩萨法、佛法,你们能够修吗?」波斯匿王就说:「唉,正如您说的,这个法实在很难修,尤其这个意根的心道三法,很难修。该怎么修呢?」佛就告诉他:「告诉你们一个修法,因为你们的心很粗的,要好好修很难。你们的烦恼都被风这么一搧,就动来动去,根本忍不住,所以你们也没有办法持久的。想要修这个十善的话,就用三个时间来修。一个是上时。就是一醒来,到早饭中间,这一个时间修一修,这就是上时。中时是什么呢?吃一顿饭的时间。吃饭你最多半个小时嘛,就是半个小时之内的事情,这是中时。那么再一个下时,就是走路散步的时候,那也半小时不到的事情。修十善就是这三个时间修就好了。」

  

  波斯匿王想:「这样子修有用吗?这么短的时间,这样子修一修有用吗?」佛就告诉他:「有用,修的时间虽然短,但是有用。」祂就举例,为什么有用。「譬如说,你累积了一百年的稻草、或者是木材,只要点一个小小的火,一下子就把它烧光了。修这个十善,虽然三个时间那么短短的,修一修而已,你累积的业障,恐怕堆积如须弥山这么多;但是没有关系,这个小小的火可以燎原,所有的这些稻草、木材,小小的火一点了以后,一烧就光了。所以你们不用担心,这样子的时间就够了,就可以把你们的业障消掉。消掉了,你们的菩提心就发芽了,以后就会长成佛果。」

  

  波斯匿王听了以后更高兴,就跟世尊说:「弟子今者,大得善利,所以者何,闻世尊说,修十善道,功德因缘,能令众生,成菩提芽,弟子今者,志乐菩提,当勤修行,心不退却。」那么,「佛说是时,随从王者,」所有跟着波斯匿王来的那些人,全部都发心要修菩提道,要修菩萨道,要修十善法。

  

  这一段,如果大家有上过修行班二,修行班三的话,修行班一二三都上过的话,以上所教的法,全部都学过了。这个就是波斯匿王他们学到的,现在再补充一些经文上面没有的因缘给大家。

  

  在前面,有安陀罗国王,还有他那个出主意的臣子,以及被他杀掉的摩罗婆王。我们的经文里面,只说到被安陀罗国王设计陷害的阿逸多王,他死了以后,就掉到地狱,后来又做了野干。从野干又再上生,到后来,原来它是释迦佛。我们就好奇的想要知道,那个安陀罗国王,他死后的下场是什么?他那一生,我们用世间人的角度来看的话,他是意气风发、功成名就的,那应该是得意万分。他想办法从阿逸多王那里得到了一百万兵,加上自己一百万,就把摩罗婆国灭了,把摩罗婆国王斩首。

  

  我们很想要知道,这个安陀罗国王死后会是什么?当然这个故事,释迦佛是在两千多年前,差不多三千年那个时候讲的;祂讲的那个故事,对祂而言已经是无数劫前的事情了。我现在就问,无数劫前的安陀罗国王,以及他的那个出主意的臣子,下场是什么?我现在告诉大家,他们现在还在地狱。我讲的时间是现在,现在还在地狱。安陀罗国王在地狱,他那个出主意的臣子也在地狱,他更惨,他还被很重的手镣脚铐铐住,在地狱还被铐住。

  

  另外那个摩罗婆国王,当时他的下场也是下地狱,但…

《《佛说未曾有因缘经》之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