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圓覺經》講座 十一▪P3

  ..續本文上一頁麼生起來,以後又沒有了,上上下下、生生滅滅的那個狀態,你是了知的。你了知那個心念的規律、以及狀態,了解它,它在做什麼事情,是怎麼回事情,它的生住滅念的變化。它在幹什麼,你是清楚的。

  

  「分齊頭數」對自己心中的念,你可以把它歸類,分辨這是哪一類,一條一條的分門別類的,把它都厘清楚了。因爲我們心念總是很多的,如果你不弄清楚,它是雜亂的;你這種對自己心念清楚的狀況,是全面性的清楚,有系統的,都把它厘清楚,這就是「分齊頭數」。

  

  「如是周遍四威儀中,分別念數,無不了知。」在你安居這叁個月裏面,你還是有行住坐臥這四威儀,在行住坐臥的當中,「分別念數,無不了知。」你心念再怎麼變化,所有的心念你全都清楚。所以這不只是數息而已,是你的心念全部都清清楚楚,「漸次增進」愈做愈好,愈做愈進步,「乃至得知百千世界一滴之雨」,就會知道百千世界裏面,任何一滴雨你都很清楚,都能分別清楚。

  

  「猶如目睹所受用物」,就好像看見你現在拿的筆,或者其他什麼東西一樣,這麼清楚。到這裏,都還是對相的覺性,做到這樣是覺性,但是是對相的覺性。所以就算做到這樣,還是一樣「非彼所聞一切境界,終不可取。」就算做到這些,都不可講、也不可想的;有就有吧,當它是好事一樁。「是名『叁觀初首方便』。」這個就是修這叁觀的,開始的方便法。做到這樣才是初開始的方便 法。

  

  「若諸衆生遍修叁種,勤行精進,即名如來出現于世。若後末世鈍根衆生,心欲求道不得成就,由昔業障,當勤忏悔,常起希望,先斷憎愛、嫉妒、谄曲,求勝上心。叁種淨觀,隨學一事,此觀不得,複習彼觀,心不放舍,漸次求證。」

  

  「勤行精進」如果有一個人,把這叁種修行方法,都努力的、全部都精進修行了,這個就叫做「如來出現于世」,就是佛出來了。只要有一個這樣子的衆生,他這樣修,就是佛出現于世;那就變成正法時期了,就不是末法時期了。當然不容易啦,勤苦這麼修,叁個都修到了,那就是如來出現于世。但是以後的、末世的鈍根衆生,根器不是那麼利根,比較遲鈍的,雖然心還是想要求道,但是修不到、修不得、修不出來。

  

  「由昔業障」那都是因爲過去業障的關系,怎麼辦呢?「當勤忏悔」你就要努力的、勤快的去忏悔,「常起希望」保持希望說:我還是有機會的啦!「先斷憎愛、 嫉妒、谄曲,」先要把這幾個毛病、習性斷掉。憎愛,就是愛恨,斷掉愛啊、恨啊、這樣子的情。嫉妒心也要斷掉。愛和恨,我想大家都知道的,嫉妒,我想大家也知道,大家都有的嘛!不過我以前不知道什麼叫嫉妒,問了很久以後,才曉得什麼叫嫉妒。嫉妒是什麼呢?就是看見別人好,心裏面就不高興,想要把它破壞,那就是嫉妒。我都沒有這種心,看見人家好,我就好高興。學了好久以後才曉得,「啊!有這樣子嫉妒的事情喔!」

  

  谄曲的谄就是谄言害人,曲就是歪歪曲曲的,那個心思是複雜、歪歪曲曲的,要把這些東西斷掉。很多修行人沒有斷掉,而且他自己還不知道;這些東西不斷,就會製造業障。你過去的業障,也是由憎愛、嫉妒、谄曲所製造出來的。如果你現在這個習性沒有斷掉,你就還在繼續造業。所以我們忏悔,是把過去造的,把它消除掉;這樣不夠啊,還要能夠不再繼續造。所以一定要斷這個,否則,就會製造出以後的業報、業障,雖然你想修,也告訴你這樣的修法了,你還是沒辦法,就是不會修出來,因爲你有業障。

  

  爲什麼不會修出來?因爲過去的業障把你阻擋了。所以要先把這個斷掉,然後「求勝上心」積極的、努力的求好。「叁種淨觀」這叁種修法,你隨便選一個修,如果修了半天也修不出來;再換下一個,再修。還是修不出來,再換下一個,叁個輪流換,努力的修,不要放棄。那麼慢慢的,還是會得證的。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圓覺汝當知:一切諸衆生,欲求無上道,先當結叁期,忏悔無始業。經于叁七日,然後正思惟,非彼所聞境,畢竟不可取。奢摩他至靜,叁摩正憶持,禅那明數門,是名叁淨觀。若能勤修習,是名佛出世。鈍根未成者,常當勤心忏,無始一切罪,諸障若消滅,佛境便現前。』」

  

  「結叁期」就是夏季的叁月安居。這裏就是綜合前面所解說的內容,歸結一句話,你修不好,主要還是業障的關系,業障就是讓你修不出來。所以,修行的重點,反而不是那個修行的技巧、方法,不是這叁觀怎麼做的問題,是業障要先消除。業障消除了, 佛境便現前,境界自己就現出來了。沒有消掉業障,祂就是不會現前的。所以大家想要求道,想要佛境現前,可是又不願意把業障消掉,也不願意停止造業,那是相互沖突的、矛盾的,那是不可能做成功的。

  

  好,我想我們就講到這裏。大家有什麼問題?

  

  【現場問答】

  

  問:吃肉時,觀想心中夕陽照肉,可否爲肉消業?

  

  師:不是,不是照那個肉,是照那個衆生的靈。祝福它能夠到好的地方去,不要爲這個身體而生起痛苦,消除他失去身體的痛苦。這樣做就可以消業了。

  

  問:如何避免自己成爲聲聞?

  

  師:當然,如果你不知道的話,也沒辦法。除非你知道什麼是聲聞,然後你自己不要去變成那樣就好。如果你根本不知道什麼是聲聞,我想,要避免自己成爲聲聞,我也不知道怎麼避免。至少你要做菩薩乘,修菩薩乘的話,那就不會成爲聲聞。所以你就專注,專注什麼是菩薩乘,你要修學菩薩的修行。這樣子的話就可以了。

  

  聲聞乘有一個比較明顯的特征,他只管自己,他修行只修自己;沒有辦法幫別人,也不想幫別人。如果他已經曉得要修,他只是把自己修好,這樣還是好的,更嚴重的,連聲聞乘都不是,他心中只有自己,沒有別人,目中無人。有沒有這樣的人?有啊!有這樣的人。但是他們都不會知道,都不自知。如果你是心中只有自己,沒有別人,當然不可能成爲菩薩乘。

  

  菩薩乘都是把別人看得比自己還要重要,處處想著要幫別人。有這樣的講法,目的就是把那種心裏只有自己的人篩選出去。一開始就讓他知道,他不適合。他也不喜歡只爲別人,那他怎麼辦呢?受不了,他自己就出局了。不過有的人,很勉強的,他也可以爲別人。可是他把別人都看成是他自己;所以他還是在我相裏面,只不過他的我相變大了。這樣還是沒有脫離,還沒有超越。這樣子的人,會跑到菩薩乘裏面來混,在裏面混吃混喝,這種人比較麻煩。

  

  問:做不到勤苦叁昧,如何修?

  

  師:做不到就努力做,還有什麼其他辦法?你做不到,真正的原因就是業障。所以你要更努力的去忏悔業障,要斷這個貪瞋癡慢妒。

  

  問:今天所說的覺,能覺一世界;此算是他心通的進階版嗎?也算神通的進階版嗎?

  師:也可以算神通啦!他心通也可以算啦!但這個是不可取的。

  

  問:十叁地菩薩不以神通修成,但是否具有此能力?是否與不以神通修成相違背?

  

  師:這個我不太懂,十叁地,祂沒有說祂不以神通修成,沒有說祂不要用呀。祂用的時候就用啦!只是祂用完就完了,根本不會去執著的,祂不會取的。但是祂是否具有此能力,祂當然有這個能力啊!怎麼沒有呢?祂初階的方便就已經都有了,怎麼修成功了還會沒有?當然不是,當然有這個能力啊!是否與不以神通修成相違背?唉,十叁地不以神通修成,那是你說的,跟你說的相違背。

  

  問:若佛滅後,施設形像,心存目想。這個形像是指肉身、或報身、或者化身、或咒輪?

  

  師:這樣子想象,就是你的想象呀,跟那個肉身、報身、化身沒關系,也跟什麼咒輪沒關系。那個咒輪都是你拿來想象的東西,就是你去想象的,你自己這麼想,然後製造那個氛圍。那個氛圍就讓你感受到,佛還在世,佛就在你身旁,就跟你在一起。就這樣子。讓你感受到這樣。

  

  你沒有辦法這樣子感受,就去想象,把這個氛圍製造出來,自己就浸在裏面;就好像看電影,看到後來就成佛了。看一個成佛的電影,看到裏面,「哇!好陶醉。」就這樣,你就變成了,就這樣子呀!

  

  像我自己現在呢,我真的覺得,十方諸佛跟我就在一起啊,不是假的,是真的。這個我連想象都不用,就真的是這樣呀!你還不能像我這樣子做到的話,你就憑想象,這樣子來把它製造成功。等于你自己拍一部成佛的電影,這樣子看一看,很陶醉,就變成了,等于是這樣子啦!

  

  問:何謂菩薩乘?

  

  師:何謂菩薩乘?菩薩乘就是菩薩乘啊!祂修六波羅蜜、六度萬行、四無量心,祂要饒益一切衆生,協助一切修行者修行。自己也要修,也想修成,這就是菩薩乘。那個只想自己修成的,那就是小乘。或者只希望我的親朋好友、我的好夥伴修成,那是辟支佛乘。菩薩乘的話,就不管阿狗、阿貓,跟我有緣、無緣,都要平等看待,這就是菩薩大乘。

  

  問:涅槃不就是自性嗎?

  師:你要這麼說也可以。如果有人要說這兩個不一樣,也可以,都可以的。

  

  問:氣靜不下來怎麼辦?

  師:慢慢讓它靜下來,有辦法讓它靜下來呀。

  

  問:何謂覺性的覺性?

  師:不可說,沒辦法說的。

  

  問:可否舉例對覺性的覺?

  師:沒辦法說。

  

  問:無愛憎、無相,如何維系婚姻?

  

  師:沒有愛恨才能真正維系一個超水准的婚姻呀!你有愛有恨,那就是打打鬧鬧的婚姻啦!你已經超越了愛憎,你們的婚姻那真是超級版的啦,這個還不能維持啊?這個才能維持,才是一個永恒的好婚姻。

  

《《圓覺經》講座 十一》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