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圓覺經》講座 四▪P2

  ..續本文上一頁,無有是處。」你沒有超出輪回,還在輪回中,想要辨別圓覺,想要看圓覺是什麼,「彼圓覺性」你所看到的圓覺,「即同流轉」也跟著在輪回。你在輪回中要找圓覺,你找到了,那個也還是輪回,跟你一起在輪回。「即同流轉」就是跟著你那個輪回一樣的,在那裏輪回的流轉。「若免輪回,無有是處。」說可以不輪回,你可以看到圓覺,不會輪回、不會流轉,「無有是處」是不可能的。

  

  世尊就舉例了,爲什麼不可能。舉很淺顯的例子:「譬如動目,能搖湛水;」你把眼睛在那裏搖來搖去,一潭很靜止的水,因爲你的眼睛在那裏動來動去,靜止的水都會被你轉起來。「能搖湛水」,「湛」就是靜止的水,那個水都會被你搖起來。

  

  「又如定眼,由回轉火;」你如果看一個蠟燭、一個香,在你前面一直動,你看它就變成一個回,像旋轉的火。前個例子是你的眼睛在動,可以把不動的都轉動了;現在是眼睛不動,但有一個燈在你前面轉得很快,你看它根本就是一個圈,不是一個燈,而是一個旋轉的火。

  

  「雲駛月運」我們晚上看到月亮,還有雲,當雲在飄的時候,我們就會覺得「咦,那個月亮在走耶!」這是大家都有的經驗。「舟行岸移」,你的船在河裏面走的時候,你會覺得岸在往後移動。類似這樣的經驗太多了,像是我們坐火車到站了以後停下來了,過一會兒忽然覺得車站在動,其實是我們的車子在動,是車子在走,這就是「舟行岸移」。「亦複如是」,這些事情都這個樣子的。

  

  你如果在旋轉的輪回當中,你看出去的所有東西,就像剛才所舉的「舟行岸移」一類的例子,它都是在動的。我們現在的遊樂場裏面,不是有旋轉木馬嗎?木馬一直在轉,你坐在上面,看外面的東西就都是在轉,不動的都在動、不轉的都在轉;所以「亦複如是」,都是這個樣子的。

  

  「善男子!諸旋未息,彼物先住,尚不可得,何況輪轉生死,垢心曾未清淨,觀佛圓覺而不旋複,是故汝等便生叁惑。」

  

  世尊說:「善男子!諸旋未息,」那些舟行岸移啦、旋轉火啦、雲駛月運啦,這些狀況就是諸旋未息。「彼物先住,尚不可得」你在旋轉的時候,想要其他的東西能夠停住不動,都得不到,「何況輪轉生死」何況生死輪轉,是比舟行岸移、旋轉火這些更深、更深沈的旋轉。「垢心曾未清淨」你有汙垢的心,它們還沒有清淨,也就是識心未曾達到真心,還是識心、還不是自性,這就是「垢心曾未清淨」識心還沒有清淨。「觀佛圓覺而不旋複」此時你想要看佛的圓覺,哪有不旋轉的。

  

  大家可能會有一個疑問,那些菩薩應該已經清淨了,爲什麼好像輪轉生死對菩薩來講,還是一個秘密藏呢?祂們應該不會有這樣子的困難呀?這個問題我可以這樣說,我們看起來覺得很大的菩薩,可能還不夠大、還不夠高深;如果修行只是到自性這個地方還不夠,祂要自性、法性都清淨,才能夠觀圓覺,才能觀得到,不然還是觀不到的。修行者的程度要到法性也清淨了,那才不是普通的菩薩。

  

  一般而言,在這個地方,菩薩都還在進行當中,還在做修行、還沒有完全的清淨,所以還是會有「垢心曾未清淨」,還是在這個狀態。「觀佛圓覺而不旋複」是沒有辦法的,你在這種狀況下,想要看佛的圓覺,而不旋複,而不轉動,怎麼可能呢?是不可能的。你看到的還是轉動的,看不到那個不動的。

  

  「是故汝等便生叁惑」所以你們就生出這叁個問題。叁惑就是前面問的叁個問題。如果你覺得有這叁個問題,你也想問這叁個問題,就代表垢心未曾清淨。如果這叁個問題,你覺得根本不是問題,那麼你的垢心已經清淨了,你已經出輪回、真的出輪回了。

  

  「善男子!譬如幻翳,妄見空華,幻翳若除,不可說言此翳已滅,何時更起一切諸翳。何以故?翳華二法非相待故。亦如空華滅于空時,不可說言虛空何時更起空華。何以故?空本無華,非起滅故。生死涅槃同于起滅,妙覺圓照離于華翳。」

  

  世尊就再舉例來說明這件事情。「善男子!譬如幻翳」這邊的幻翳,可以對照到前面講的「垢心曾未清淨」,就是像眼睛長了白內障,或者扭曲了,水晶體的彎曲度變了,那麼就變成近視眼、遠視眼、或者老花眼,那些就是幻翳。「妄見空華」有幻翳的眼睛一看出去,東西好像都變了。像我這種老花眼,如果不帶眼鏡,沒有調整的話,很多東西都變成雙層的,這些就都是妄空華。你的眼睛有毛病了,看出去就會顯得奇怪,怎麼是這樣子的?「幻翳若除」如果把幻翳拿掉了,喔,本來看成是兩層的東西,現在沒有了,就清楚了。

  

  幻翳若除,當然就看不見那個空華了。你看不見空華了,你不可以再問「此翳已滅,何時更起諸翳」?你就沒有必要去問,眼睛的毛病已經解除了,幻翳已經解除了,那「何時更起一切諸翳」這個毛病什麼時候再生出來?就沒有必要問,你也不會問這個問題。如果你知道戴上眼鏡就看清楚了,你就不會認爲,那個空華怎麼消滅了呢?什麼時候它再會生出來?你就不會想問這個問題。因爲你知道空華是假的嘛,是眼睛出了毛病才生出來的呀,所以那個雙重影就不是真的。

  

  爲什麼呢?世尊說:「何以故?翳華二法非相待故。亦如空華滅于空時,不可說言虛空何時更起空華。」你就不會再問雙重影什麼時候再生出來,因爲你知道,把眼鏡拿下來空華就生出來了。你不會有這個問題,因爲你知道這兩個東西根本不相關的,空中本來就沒有雙重影,是你的眼睛有毛病了才有空華。所以你不會去問,什麼時候這裏會有雙重影,什麼時候沒有雙重影,它是怎麼生出來的?你不會問這種蠢問題,因爲你知道那個根本不相幹。

  

  所以「何以故?翳華二法非相待故。」它們沒有關連,它不是一個真實的東西嘛。「亦如空華滅于空時,不可言說虛空何時更起空華。」不會有這個問題,就像一個戴眼鏡的人,他有老花眼,他不戴眼鏡時,看東西都模模糊糊,而且變雙重了,一根線就看成兩根線。以前我看電線,咦,怎麼兩根?看月亮,咦,怎麼變成兩層?這就是散光嘛。只要配上散光的眼鏡,再一看,電線就是一根,月亮也是一個了。我們知道,這是眼睛的問題,眼睛不好有散光。所以在這個時候,有這樣經驗的人,他絕對不會去問:什麼時候電線又會變成兩條?不會問這個問題。因爲他心裏很清楚,這個問題是蠢問題,不需要問,這兩個東西之間沒有關連。

  

  「何以故?空本無華非起滅故。」空本無華,跟起和滅沒有關連,它們之間沒有關連的。「生死涅槃同于起滅,」生死與涅槃等同是一個起滅。「妙覺圓照離于華翳。」這個妙覺就是圓覺,圓覺不是生死、也不是涅槃,非生死非涅槃,祂都不是。祂是離開了華翳,華,就是空華,翳,就是幻翳,祂根本跟這兩個沒有關系。意思就是,圓覺跟生死和涅槃都沒有關系。

  

  「善男子!當知虛空非是暫有,亦非暫無,況複如來圓覺隨順,而爲虛空平等本性。」

  

  何況這個圓覺,如來的圓覺隨順,「隨順」就是順,就是跟這個圓覺一致,是合一、一致的,如來的「圓覺隨順」,祂就是「虛空平等本性」,祂就是虛空的本性,而且還特別指出是平等的本性。虛空已經跟空華和幻翳沒有關連,那麼虛空的「平等本性」,跟幻翳和空華更沒有關系,更遠了,更連不上關系了。

  

  「善男子!如銷金礦,金非銷有,既巳成金,不重爲礦,經無窮時,金性不壞,不應說言本非成就。如來圓覺,亦複如是。」

  

  善男子!「如銷金礦」,如同提煉金礦,那個金並不是因爲你去提煉它才變成金的,在礦裏面它本來就是金,但是,你需要把礦裏面的渣除掉,那些金才會聚攏起來,成爲一塊完整的金。但是這個完整的金,並不是它本來沒有,不是因爲你提煉它,它才變成了金,不是的;它本來就是金,但是要把礦沙清除掉,它才會聚合起來,變成一塊完整的金。

  

  「既已成金」既然已經變成完整的一塊金,「不重爲礦」它就不會再成爲礦。所謂不會再成爲礦,就是它不是礦了。其實要把它還原成礦也很容易,只要再把那些雜質丟進去、混在一起,它又會變成礦。但是已經做到成爲金了,沒有人會再要變成礦;我們已經把它提煉成金了,當然不會把它變回礦。

  

  「經無窮時,金性不壞」你不管怎麼做,它本來就是金,金的性質並沒有改變、不會變;不是因爲你提煉了以後,它才變成金,不是的,它本來就是金,從來沒有變過。

  

  「不應說言本非成就。」不能說祂本來不是佛,不能說它本來不是金,「本非成就」不能夠這麼說。「如來圓覺,亦複如是。」如來的圓覺也是這樣子的,說衆生本來成佛,他本來就是,就像它本來就是金子。我們說:喔,他成佛了!他成佛,但是他沒有改變啊,還是原來的樣子。也不是因爲修練了以後才成佛的,他的佛性是永遠不變的,不管經曆多少,就算他變成衆生,衆生就是礦,它裏面的金子的金性沒有改變,就算修成了也沒有改變。所以「如來圓覺,亦複如是。」就是像金子這樣子。

  

  「善男子!一切如來妙圓覺心,本無菩提及與涅槃,亦無成佛及不成佛,無妄輪回及非輪回。」

  

  「善男子」,這個就是稱呼金剛藏菩薩。「一切如來妙圓覺心」,一切如來的圓覺,「本無菩提」祂沒有菩提、也沒有涅槃、沒有成佛、也沒有不成佛,「及非輪回」沒有輪回、也沒有非輪回,祂什麼都沒有。

  

  「善男子!但諸聲聞所圓境界,身心語言皆悉斷滅,終不能至彼之親證所現涅槃,何況能以有思惟心,測度如來圓覺境界。如取螢火,燒須彌山,終不能著。以輪回心,生輪回見,入于如來大寂滅海,終不能至。是故我說一切菩薩及末世衆生,先斷無始輪回根本。」

  

  釋迦牟尼佛這裏就說了:「善男子!但諸聲聞」,「聲聞」就是羅漢乘,「所圓境界」他所能夠達…

《《圓覺經》講座 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