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覺經》講座(五)/20100710
主講:智崇上師
時間:2010年7月10日
地點:臺北科技大學綜合科館第一演講廳
紀錄:張春美、周雅容
整理:李明慧、羊憶玫
大家好,我們來看《圓覺經》〈彌勒品第五〉。
我們都知道,彌勒菩薩是釋迦佛之後的下一位佛,祂現在還是菩薩,據說要五十六億年祂才會成佛。這是一個說法,佛世界的說法是很多的,我們不要以爲只有一種說法,還有其他很多種的說法。那麼,大家就會問:到底哪一個說法是對的?我的回答是:每一個都是對的!
我們看經文〈彌勒品第五〉。
「于是彌勒菩薩在大衆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叁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廣爲菩薩開秘密藏,令諸大衆深悟輪回,分別邪正,能施末世一切衆生無畏道眼。于大涅槃生決定信,無複重隨輪轉境界,起循環見。』」
先來解說這一段。「于是彌勒菩薩在大衆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叁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每篇經文都有這一段,在前面幾品我們已經講解過了,就是彌勒菩薩坐在大衆當中,從座位站起來,到佛的足前頂禮,頂禮之後,順時鍾繞著佛走了叁圈,走完了以後再「長跪叉手」。所謂長跪,就是單膝著地的跪下來,不是雙膝著地,另外一只手,叉手,就是碰到地上,這個時候才發言。
「大悲世尊」,就是稱呼釋迦牟尼佛。「大悲世尊!廣爲菩薩開秘密藏」彌勒菩薩說:世尊啊!您爲菩薩講了很多秘密,告訴我們很多我們不知道的事情,「令諸大衆深悟輪回」使得大家對輪回,都有深刻的體悟,深刻的了解;「分別邪正」能夠分辨在輪回裏面,哪一些是正見、哪一些是邪見。
「能施末世一切衆生無畏道眼」,能夠給末法時期的衆生,有不恐懼的、正確的見解。道眼,就是正確的看法、正確的見解。「于大涅槃生決定信」,對于涅槃産生真正的相信,要去接受。「無複重隨輪回境界,起循環見。」 不會再不斷的重複、停留在輪回的境界當中。「起循環見」循環就是一直在重複,這個重複也就是輪回。就是不會再生起這種循環的、輪回的見解。任何生滅、任何往複、任何來回,都是循環見、輪回見,就都不會再起這樣的循環見了。
所謂「循環見」,也可以說是分別的見解,用我們比較熟悉的話,就是邏輯思惟。所有的邏輯思惟都是循環見,這些循環見都是環環相扣的。我們所謂的邏輯就是:因爲這樣,所以那樣,然後又怎麼樣,……一直這樣推演下去,這都是循環見。所以,識心的運作模式,用「循環見」就把它概括了。我們常常都會認爲自己很會思惟,很有邏輯,還以爲自己很高明;其實這些都是輪回見,都是識心的、輪回的見解。
我們常常會聽到一種說法:「應該這樣、不應該那樣;應該那樣、不應該這樣。」不斷的在那裏「應該、不應該」,然後又常常用這個應該或不應該去看別人,去框別人:「你這樣子是應該的、你那樣子是不應該的。」然後去評斷別人、要求別人。很多人常常會這樣做,但是,他就是不要求自己。也有人是這樣去要求自己,沒有去要求別人,但是他會要求自己。
不管你是去要求別人、或是要求自己,這樣做,都很痛苦的。你要求別人就是別人痛苦,你要求自己就是自己痛苦,同樣都很痛苦。這些應該、不應該,就是「循環見」。
所以彌勒菩薩說,如果世尊您給了我們衆生無畏道眼「于大涅槃生決定信」,這樣我們就不會停留在輪回的境界當中,不會産生輪回的見解。這個意思就是,世尊給了我們這些好處、幫助。
「『世尊!若諸菩薩及末世衆生,欲遊如來大寂滅海,雲何當斷輪回根本?于諸輪回,有幾種性?修佛菩提幾等差別?回入塵勞,當設幾種教化方便度諸衆生?惟願不舍救世大悲,令諸修行一切菩薩及末世衆生,慧目肅清,照曜心鏡,圓悟如來無上知見。』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叁請,終而複始。」
接著又說:「世尊!若諸菩薩及末世衆生,欲遊如來大寂滅海」,彌勒菩薩說,如果有菩薩、還有末世的衆生,他想要到佛世界去一遊;「如來大寂滅海」,那就是佛的世界,大寂滅海,也可以說,就是大涅槃。如果想要到佛世界去,到如來大寂滅海去遊曆的話,「雲何當斷輪回根本?」怎麼樣可以把輪回的根本斷掉?輪回的根本沒有斷掉,是不可能去如來大寂滅海的。所以祂這裏第一個問題就是,怎麼樣子把輪回的根本斷掉。
「于諸輪回,有幾種性?」在輪回裏面有幾類?有哪幾類?「修佛菩提幾等差別?」如果要修佛的菩提,也就是要去如來大寂滅海遊曆,有幾等差別?有幾種?「回入塵勞,當設幾種教化方便」,回入,就是回到凡塵以及勞苦的這個塵世間,進到這個凡塵的世間,「當設幾種教化方便?」要教導在凡塵中的衆生,方法有幾種?意思就是可以教導衆生、度衆生的方法有幾種?
「惟願不舍救世大悲,令諸修行一切菩薩及末世衆生,慧目清淨,照曜心鏡,圓悟如來無上知見。」這樣子做、這樣子教化,可以讓一切修行的菩薩,以及末法時期的衆生,「慧目肅清」慧目就是見解,就是他的見解是清淨的。「照曜心鏡」他的心境是明朗的,就像鏡子一樣是幹淨的,上面沒有塵埃;他的心就像清淨的鏡子一樣,是清楚明白的。「圓悟如來無上知見」能夠了解如來的無上知見;知與見,就是知見。「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叁請,終而複始」彌勒菩薩講完了以後五體投地,就是做大禮拜,連續做了叁次。
「爾時,世尊告彌勒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爲諸菩薩及末世衆生,請問如來深奧秘密微妙之義,令諸衆生潔清慧目,及令一切末世衆生,永斷輪回,心悟實相,具無生忍。汝今谛聽,當爲汝說。』時彌勒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衆默然而聽。」
這時候世尊就回答祂了,「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指彌勒菩薩,你們「乃能爲諸菩薩及末世衆生,請問如來深奧秘密微妙之義」,能夠爲菩薩及末世衆生,問如來深奧的、秘密的、微妙的道理,能夠替衆生問這麼好的問題;「永斷輪回」讓他們可以永斷輪回,然後「心悟實相」,心能夠悟到真實的相貌。
我們本來說相都是虛的、是幻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都是虛幻的;可是在虛幻的相裏面,它是有真實的相。並不是說,所有的相都是虛幻的,所以相裏面就沒有真實的相。在這些相當中是有真實的相,這個真實的相,你要達到的話,你的心要有體悟,才能夠在虛幻的相當中,悟出真實的相。這個真實的相還是被知的,但是它是實相。也就是說,永斷輪回以後,你就能夠「心悟實相」,體悟真實的相。
「具無生忍」具有無生忍這樣的深度、或者是程度、或者是境界。「無生忍」是什麼呢?就是無生,沒有生,你能夠承受得了,這就是「無生忍」。所以「無生忍」也可以說是一種「定」,就是定得很深,深到什麼程度?深到無生!就是沒有生,所有的生都沒有了,就是無生。這個「無生忍」,要到什麼程度才到呢?八地菩薩,不動地的八地菩薩就是達到「無生忍」。也可以說,你的定力達到「無生忍」的時候,你就是八地菩薩,也就是不動地了。
我們知道,不動地菩薩這裏,時間就沒有了,到這個地方是沒有時間的,所以祂會感覺到不動。當祂感覺所有一切都不動的時候,那個時候就是沒有時間,不會有時間的。也可以說,你覺得還有時間,就沒有到無生忍,就是還沒有證無生忍。你能夠證無生忍,達到無生忍的話,就是你已經超越了時間,就是八地菩薩。所以世尊說,希望使得末世的衆生,能夠「永斷輪回,心悟實相,具無生忍。」喔,這是個很高的程度。
「汝今谛聽,當爲汝說」你們現在好好的聽,我爲你說。「彌勒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衆默然而聽。」 這個時候,彌勒菩薩就很高興的來接受佛的教導,大衆也安靜下來聽講。
「善男子!一切衆生,從無始際,由有種種恩愛貪欲,故有輪回。」
世尊在第一句話就是告訴大家,輪回怎麼産生的。祂說,所有的一切衆生,「從無始際」從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的,就是找不到那個開始的起點,這個就是「無始際」。當然就是很久很久以前,不知道多久以前的那個時候開始的。像我們爲小孩子講故事,一開始都是說:很早很早以前,有一個王子怎樣怎樣……,差不多就像這個意思。
很早很早以前,由于衆生有種種恩愛貪欲,故有輪回。很簡單吧!輪回怎麼來的呢?原來是因爲有恩愛、貪欲。我們現在當然有恩愛貪欲,而這些恩愛貪欲不是現在才有,是早就有了,無始以前就有了。有了這個恩愛貪欲,就有輪回,輪回就來了。也可以說,恩愛貪欲跟輪回可以劃上等號。輪回是什麼?就是恩愛貪欲。
「若諸世界一切種性,卵生、胎生、濕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當知輪回,愛爲根本。由有諸欲助發愛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續。欲因愛生,命因欲有,衆生愛命,還依欲本。愛欲爲因,愛命爲果。」
「若諸世界」就是在所有的一切世界裏面,「一切種性」一切衆生的種類,卵生的也好、胎生的也好、濕生的也好、化生的也好,他們「皆因淫欲而正性命」,他們都是因爲淫欲而有了生命。沒有淫欲,哪來生命?這就是所謂生物的生命現象,所有的生命現象都是這樣。
生命裏面有卵生,像鳥、雞、蛇、龜,他們都是生蛋的;生出蛋來,然後蛋再孵化出小生命,新的生命,這就是卵生。
胎生,就像哺乳類動物,他們是生出一個小baby,小baby是直接生出來,不是經過蛋再孵化…
《《圓覺經》講座 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