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无有是处。」你没有超出轮回,还在轮回中,想要辨别圆觉,想要看圆觉是什么,「彼圆觉性」你所看到的圆觉,「即同流转」也跟着在轮回。你在轮回中要找圆觉,你找到了,那个也还是轮回,跟你一起在轮回。「即同流转」就是跟着你那个轮回一样的,在那里轮回的流转。「若免轮回,无有是处。」说可以不轮回,你可以看到圆觉,不会轮回、不会流转,「无有是处」是不可能的。
世尊就举例了,为什么不可能。举很浅显的例子:「譬如动目,能摇湛水;」你把眼睛在那里摇来摇去,一潭很静止的水,因为你的眼睛在那里动来动去,静止的水都会被你转起来。「能摇湛水」,「湛」就是静止的水,那个水都会被你摇起来。
「又如定眼,由回转火;」你如果看一个蜡烛、一个香,在你前面一直动,你看它就变成一个回,像旋转的火。前个例子是你的眼睛在动,可以把不动的都转动了;现在是眼睛不动,但有一个灯在你前面转得很快,你看它根本就是一个圈,不是一个灯,而是一个旋转的火。
「云驶月运」我们晚上看到月亮,还有云,当云在飘的时候,我们就会觉得「咦,那个月亮在走耶!」这是大家都有的经验。「舟行岸移」,你的船在河里面走的时候,你会觉得岸在往后移动。类似这样的经验太多了,像是我们坐火车到站了以后停下来了,过一会儿忽然觉得车站在动,其实是我们的车子在动,是车子在走,这就是「舟行岸移」。「亦复如是」,这些事情都这个样子的。
你如果在旋转的轮回当中,你看出去的所有东西,就像刚才所举的「舟行岸移」一类的例子,它都是在动的。我们现在的游乐场里面,不是有旋转木马吗?木马一直在转,你坐在上面,看外面的东西就都是在转,不动的都在动、不转的都在转;所以「亦复如是」,都是这个样子的。
「善男子!诸旋未息,彼物先住,尚不可得,何况轮转生死,垢心曾未清净,观佛圆觉而不旋复,是故汝等便生三惑。」
世尊说:「善男子!诸旋未息,」那些舟行岸移啦、旋转火啦、云驶月运啦,这些状况就是诸旋未息。「彼物先住,尚不可得」你在旋转的时候,想要其他的东西能够停住不动,都得不到,「何况轮转生死」何况生死轮转,是比舟行岸移、旋转火这些更深、更深沈的旋转。「垢心曾未清净」你有污垢的心,它们还没有清净,也就是识心未曾达到真心,还是识心、还不是自性,这就是「垢心曾未清净」识心还没有清净。「观佛圆觉而不旋复」此时你想要看佛的圆觉,哪有不旋转的。
大家可能会有一个疑问,那些菩萨应该已经清净了,为什么好像轮转生死对菩萨来讲,还是一个秘密藏呢?祂们应该不会有这样子的困难呀?这个问题我可以这样说,我们看起来觉得很大的菩萨,可能还不够大、还不够高深;如果修行只是到自性这个地方还不够,祂要自性、法性都清净,才能够观圆觉,才能观得到,不然还是观不到的。修行者的程度要到法性也清净了,那才不是普通的菩萨。
一般而言,在这个地方,菩萨都还在进行当中,还在做修行、还没有完全的清净,所以还是会有「垢心曾未清净」,还是在这个状态。「观佛圆觉而不旋复」是没有办法的,你在这种状况下,想要看佛的圆觉,而不旋复,而不转动,怎么可能呢?是不可能的。你看到的还是转动的,看不到那个不动的。
「是故汝等便生三惑」所以你们就生出这三个问题。三惑就是前面问的三个问题。如果你觉得有这三个问题,你也想问这三个问题,就代表垢心未曾清净。如果这三个问题,你觉得根本不是问题,那么你的垢心已经清净了,你已经出轮回、真的出轮回了。
「善男子!譬如幻翳,妄见空华,幻翳若除,不可说言此翳已灭,何时更起一切诸翳。何以故?翳华二法非相待故。亦如空华灭于空时,不可说言虚空何时更起空华。何以故?空本无华,非起灭故。生死涅槃同于起灭,妙觉圆照离于华翳。」
世尊就再举例来说明这件事情。「善男子!譬如幻翳」这边的幻翳,可以对照到前面讲的「垢心曾未清净」,就是像眼睛长了白内障,或者扭曲了,水晶体的弯曲度变了,那么就变成近视眼、远视眼、或者老花眼,那些就是幻翳。「妄见空华」有幻翳的眼睛一看出去,东西好像都变了。像我这种老花眼,如果不带眼镜,没有调整的话,很多东西都变成双层的,这些就都是妄空华。你的眼睛有毛病了,看出去就会显得奇怪,怎么是这样子的?「幻翳若除」如果把幻翳拿掉了,喔,本来看成是两层的东西,现在没有了,就清楚了。
幻翳若除,当然就看不见那个空华了。你看不见空华了,你不可以再问「此翳已灭,何时更起诸翳」?你就没有必要去问,眼睛的毛病已经解除了,幻翳已经解除了,那「何时更起一切诸翳」这个毛病什么时候再生出来?就没有必要问,你也不会问这个问题。如果你知道戴上眼镜就看清楚了,你就不会认为,那个空华怎么消灭了呢?什么时候它再会生出来?你就不会想问这个问题。因为你知道空华是假的嘛,是眼睛出了毛病才生出来的呀,所以那个双重影就不是真的。
为什么呢?世尊说:「何以故?翳华二法非相待故。亦如空华灭于空时,不可说言虚空何时更起空华。」你就不会再问双重影什么时候再生出来,因为你知道,把眼镜拿下来空华就生出来了。你不会有这个问题,因为你知道这两个东西根本不相关的,空中本来就没有双重影,是你的眼睛有毛病了才有空华。所以你不会去问,什么时候这里会有双重影,什么时候没有双重影,它是怎么生出来的?你不会问这种蠢问题,因为你知道那个根本不相干。
所以「何以故?翳华二法非相待故。」它们没有关连,它不是一个真实的东西嘛。「亦如空华灭于空时,不可言说虚空何时更起空华。」不会有这个问题,就像一个戴眼镜的人,他有老花眼,他不戴眼镜时,看东西都模模糊糊,而且变双重了,一根线就看成两根线。以前我看电线,咦,怎么两根?看月亮,咦,怎么变成两层?这就是散光嘛。只要配上散光的眼镜,再一看,电线就是一根,月亮也是一个了。我们知道,这是眼睛的问题,眼睛不好有散光。所以在这个时候,有这样经验的人,他绝对不会去问:什么时候电线又会变成两条?不会问这个问题。因为他心里很清楚,这个问题是蠢问题,不需要问,这两个东西之间没有关连。
「何以故?空本无华非起灭故。」空本无华,跟起和灭没有关连,它们之间没有关连的。「生死涅槃同于起灭,」生死与涅槃等同是一个起灭。「妙觉圆照离于华翳。」这个妙觉就是圆觉,圆觉不是生死、也不是涅槃,非生死非涅槃,祂都不是。祂是离开了华翳,华,就是空华,翳,就是幻翳,祂根本跟这两个没有关系。意思就是,圆觉跟生死和涅槃都没有关系。
「善男子!当知虚空非是暂有,亦非暂无,况复如来圆觉随顺,而为虚空平等本性。」
何况这个圆觉,如来的圆觉随顺,「随顺」就是顺,就是跟这个圆觉一致,是合一、一致的,如来的「圆觉随顺」,祂就是「虚空平等本性」,祂就是虚空的本性,而且还特别指出是平等的本性。虚空已经跟空华和幻翳没有关连,那么虚空的「平等本性」,跟幻翳和空华更没有关系,更远了,更连不上关系了。
「善男子!如销金矿,金非销有,既巳成金,不重为矿,经无穷时,金性不坏,不应说言本非成就。如来圆觉,亦复如是。」
善男子!「如销金矿」,如同提炼金矿,那个金并不是因为你去提炼它才变成金的,在矿里面它本来就是金,但是,你需要把矿里面的渣除掉,那些金才会聚拢起来,成为一块完整的金。但是这个完整的金,并不是它本来没有,不是因为你提炼它,它才变成了金,不是的;它本来就是金,但是要把矿沙清除掉,它才会聚合起来,变成一块完整的金。
「既已成金」既然已经变成完整的一块金,「不重为矿」它就不会再成为矿。所谓不会再成为矿,就是它不是矿了。其实要把它还原成矿也很容易,只要再把那些杂质丢进去、混在一起,它又会变成矿。但是已经做到成为金了,没有人会再要变成矿;我们已经把它提炼成金了,当然不会把它变回矿。
「经无穷时,金性不坏」你不管怎么做,它本来就是金,金的性质并没有改变、不会变;不是因为你提炼了以后,它才变成金,不是的,它本来就是金,从来没有变过。
「不应说言本非成就。」不能说祂本来不是佛,不能说它本来不是金,「本非成就」不能够这么说。「如来圆觉,亦复如是。」如来的圆觉也是这样子的,说众生本来成佛,他本来就是,就像它本来就是金子。我们说:喔,他成佛了!他成佛,但是他没有改变啊,还是原来的样子。也不是因为修练了以后才成佛的,他的佛性是永远不变的,不管经历多少,就算他变成众生,众生就是矿,它里面的金子的金性没有改变,就算修成了也没有改变。所以「如来圆觉,亦复如是。」就是像金子这样子。
「善男子!一切如来妙圆觉心,本无菩提及与涅槃,亦无成佛及不成佛,无妄轮回及非轮回。」
「善男子」,这个就是称呼金刚藏菩萨。「一切如来妙圆觉心」,一切如来的圆觉,「本无菩提」祂没有菩提、也没有涅槃、没有成佛、也没有不成佛,「及非轮回」没有轮回、也没有非轮回,祂什么都没有。
「善男子!但诸声闻所圆境界,身心语言皆悉断灭,终不能至彼之亲证所现涅槃,何况能以有思惟心,测度如来圆觉境界。如取萤火,烧须弥山,终不能着。以轮回心,生轮回见,入于如来大寂灭海,终不能至。是故我说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先断无始轮回根本。」
释迦牟尼佛这里就说了:「善男子!但诸声闻」,「声闻」就是罗汉乘,「所圆境界」他所能够达…
《《圆觉经》讲座 四》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