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中 經行及坐臥
現場問答
問:一般的忏悔是起了貪瞋癡才要忏悔。現在,用意識心就要忏悔。請問師父,如何忏悔?
答:我想這個問題,好像這個問題在問的時候,是說起貪瞋癡的時候,你會忏悔。但是對用了意識心就要忏悔,你就不會了。意思是這樣子。如果你不會的話,那就不要做,你就做你會的。你就連忏悔都不知道怎麼做時,這個地方你還不能做,你只能做到你會做的地方,就是起貪瞋癡你就忏悔。
問:如何證入空性?我如何保任?弟子在修《金剛心念誦法》時,除頭頂有水流入腦中的感覺,雙手掌心也有一股氣,流入手裏面。請問師父,這兩股氣是什麼,要不要理它,需要觀想甘露從手外面流入體內嗎?
答:前面的問題很大,空空洞洞,真正要問的是這個實際的。你就把它當作是甘露,不是要觀想,不需要觀想,也不是不理它,你就認爲它是甘露流入身體裏面,你就這麼認爲就好了,並不是要去觀想。
問:「不如叁界,見于叁界」是什麼意思?
答:不如,這個如就是如同、等同,不如這個叁界,也就是說跟這個叁界並不一致的意思。因爲這個叁界,跟大家所問的、所知道的叁界是不一樣的,所以他才能夠看到這個叁界,真正的狀況是這一個意思。
問:壽命可應行菩薩道而倍增?
答:壽命是會應你行了菩薩道,你種了善根、你種了功德而改變、而增加的,這是很多經典都講到了。是不是倍增,那就不一定了,但是會增加。你種了善根、種了功德,就是會改變,就是會增加。這樣就是業障消除了,善德、善業增加,所以,當然會改變。
問:若以佛的壽命來決定自己的修行,這樣的心是否是向外的,修行的心是不夠純淨的?
答:如果你的思維方式,是依佛法的壽命,原來是這麼無量的長。依這個做基礎,來決定自己的修行要怎麼修,或者決定自己是不是要修行,這樣的心是向外的,這樣的心是不夠純淨的。爲什麼我會這樣回答你呢?因爲你的問題完全在邏輯的框架裏面,依據佛的壽命是這麼長的、無量無邊的,然後我來決定要怎麼修行。整個思維是一個邏輯的推演,這個不是一心淨信,這個是邏輯思維。所以,這樣的心是不是向外的?是。是不是不純淨的?是。因爲整個敘述,是用了識心裏面的邏輯思維的結構在那裏推演。這個就是向外的,這個就是不純淨的。
還有一點時間。因爲今天早上我做了一個夢,就來講講我的夢。那個夢境是一個滿好玩的狀況,到最後跟這個《法華經》有關系。那個夢境是這樣:好像就是現在這個時候,我們這個世界裏有一位修行者、一位高僧,他覺得他自己快要成佛了,也是快要取涅槃、要證果了。但是他還正在進行中,正在進行中的這個時候,他又提出一個問題,公開的在這個社會裏面提了一個問題,就是:「我這樣子是不是真的成道了?是不是真正取了涅槃?我這樣子的方法,好不好?對不對?」好像想要得到社會一些高人,或者大師提供的意見和協助。但是他還沒有真的死掉,還在進行中,雖然身體不好,但是要問問題的時候,還可以爬起來問。所以還在進行當中,我夢裏面出現了這樣子的狀況。
結果有一個人,就以大師的姿態出來說:「你這個樣子是,什麼『西法東來』。」喔!那一位要證果的大師有好多徒弟,徒弟們聽了以後好高興,證明他是成道了,表示他是證果了。當時,我看有一點不對,怎麼這樣講?他還在進行中,他到底會得到什麼?他也許只不過就是圓寂罷了,沒有什麼證果、不證果,也不是什麼涅槃不涅槃。他還在,還活得好好的,只是他自己說他要到這樣子呀!至于結果是什麼,目前還在進行中,應該還不能夠斷定。我當時的夢境裏面感覺到,怎麼現在就可以斷定?所以我就出來說話了,我出來說甚麼話呢?我說:「妄語罪重,慎之、慎之!」小心、小心!這個妄語的罪是很重的。後來又補充一些,我也忘掉了,好像只是心念裏面有補充,是說你現在不需要判斷,等那個結果出來再說,不需要現在就鐵口直斷。我說:「你等著看後面呈現怎麼樣的結果再說,現在還在進行中。」我表達的意思是這個樣子。我表達完就醒了。
很奇怪的,醒了以後這個夢還在繼續,繼續什麼呢?就有人、有一個聲音問我。他問了一個問題:涅槃相怎麼判斷?這個問題就是怎麼判斷這個是涅槃相,和不是涅槃相。我當時對這個問題,立刻就回答:「想要找答案,讀《法華經》」。這個經驗也很奇怪的,這個夢醒了,就應該就沒有做夢才對,這個夢竟然還繼續,還有東西。我這樣子回答以後,我心裏想,你們還在看什麼涅槃相,那個涅槃都是假的,還看什麼涅槃相。還在那裏要證、不證;涅槃、不涅槃,那個都是小乘。你讀了《法華經》之後,你這些都不會要了!也就是說,根本就沒有這個問題啦!還有什麼成道、不成道;涅槃、不涅槃的問題,都沒有啦!大家今天讀《法華經》的這個〈壽量品〉,就會知道,你還停留在證果、不證果;涅槃、不涅槃,你離開《法華經》還好遠哦!
接下來,我心裏面就有一個答案,另外的想法又出來了。我們這一些修行者,如果還喜歡小乘佛法、聲聞乘或者辟支佛乘,又好喜歡,什麼樣子是小乘佛法?我告訴你,我以前在初中高修行班,教你們的一心叁觀,那就是小乘的佛法。但是我當時吹牛的時候,不是這樣講的。我說,那就是最無上乘的佛法。講的時候,都是挂上無上乘的名字。爲什麼現在會說呢?因爲我定義的非常清楚,什麼樣子叫做涅槃?只要入解脫門就是入涅槃。講這些東西講的那麼清楚的,不是小乘是什麼,那就是小乘佛法。只要你講這些東西,提倡這些東西,要證這些東西、取這些東西,就是小乘佛法,那就表示你喜歡小乘佛法。
這些會在娑婆世界裏面的修行者,又喜歡這些小乘的佛法的人,都是些什麼人呢?都是佛在講《法華經》的時候,退席的比丘。因爲那些沒有退席的修行者,都已經得到授記。授完記以後,統統跑到別的世界去了,不會留在娑婆世界。因爲娑婆世界是五濁惡世,祂們都跑到別的、好的世界去了。因爲這些退席的人沒有離開,沒有上《法華經》的課,他們也沒有得到授記,所以他們繼續留在娑婆世界,還在這裏混。那些沒有退席的都已經到別的世界去了。還有一種會留在這個娑婆世界,是另外一種人。另外一種什麼人呢?就是那些大菩薩,祂就特別要在五濁惡世來度衆生的、來修練的。祂們不會喜歡小乘佛法,祂們不會要這些東西的,也會在娑婆世界。所以,只要你留在娑婆世界,又喜歡小乘佛法,我可以肯定,你就是退席者,就是退席的那一幫人。爲什麼我會知道這一點呢?因爲我就是退席者,所以還留在這個娑婆世界混,現在要補修這個《法華經》。所以那個時候退席也沒有關系,現在補修、補上課,把這個課補了就可以了。
所以《法華經》非常重要。因爲這一部經,就把整個秘密真正、徹底的解開,揭開給你了,你就不會在那些錯的觀念裏面,被箍住了而出不來。現在講到這裏,我就覺得我師父教我的東西裏面,祂有一句話,應該是最重要的,就是「走一步,抹一步」。在《法華經》這裏,我看到的,就說你可以修羅漢乘的法,修完了就要把它丟掉。這個才是「走一步,抹一步」。如果你丟不掉,你就停留在那裏,不會再進步。佛陀已經告訴你們,這個聲聞乘的和辟支佛乘的這些佛法都是化城,是祂隨機變給你的。你的問題已經解決了,就要把它丟掉。所謂「走一步,抹一步」,你就要把它丟掉。
同時也跟《金剛經》裏面所講的「如筏喻者」,「筏」就是渡河的那個筏,你渡河的時候是要用這個筏,這個筏就是我們修行的法。所以這個筏就是船的意思,渡河的時候,是要用筏,你修行的時候,要用這個法。但是這個地方,你修過了就要把它丟掉。現在你渡過了河,那個船就要留在那邊的,不要扛著繼續跑,沒有這個必要,所以「走一步,抹一步」、「如筏喻者」,是同樣的意義。
大家會想,這個小乘的佛法要把它抹掉。我告訴你,我現在的了解不只這樣子。就像《法華經》,當你把這一部經都修完、都學到了,還是要抹掉,還是繼續走,不會停止,沒有停止的時候。沒有停止的時候才壽命無量,對不對?你都要停止了,就是死了,是不是,這個才是壽命無量。我現在的了解,因爲做了一個夢,而我今天要講的就是這一段,真是太奇妙了。今天這個夢真是太奇妙,做完了,醒來繼續進行,好奇怪。
《《法華經》講座 十一》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