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法華經》講座 十二▪P3

  ..續本文上一頁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是人鼻清淨 于此世界中 若香若臭物 種種悉聞知 

  須曼那阇提 多摩羅栴檀 沈水及桂香 種種華果香 

  及知衆生香 男子女人香 說法者遠住 聞香知所在 

  大勢轉輪王 小轉輪及子 群臣諸宮人 聞香知所在 

  身所著珍寶 及地中寶藏 轉輪王寶女 聞香知所在 

  諸人嚴身具 衣服及璎珞 種種所塗香 聞香知其身 

  諸天若行坐 遊戲及神變 持是法華者 聞香悉能知 

  諸樹華果實 及酥油香氣 持經者住此 悉知其所在 

  諸山深險處 栴檀樹華敷 衆生在中者 聞香悉能知 

  鐵圍山大海 地中諸衆生 持經者聞香 悉知其所在 

  阿修羅男女 及其諸眷屬 鬥诤遊戲時 聞香皆能知 

  曠野險隘處 師子象虎狼 野牛水牛等 聞香知所在 

  若有懷妊者 未辨其男女 無根及非人 聞香悉能知 

  以聞香力故 知其初懷妊 成就不成就 安樂産福子 

  以聞香力故 知男女所念 染欲癡恚心 亦知修善者 

  地中衆伏藏 金銀諸珍寶 銅器之所盛 聞香悉能知 

  種種諸璎珞 無能識其價 聞香知貴賤 出處及所在 

  天上諸華等 曼陀曼殊沙 波利質多樹 聞香悉能知 

  天上諸宮殿 上中下差別 衆寶華莊嚴 聞香悉能知 

  天園林勝殿 諸觀妙法堂 在中而娛樂 聞香悉能知 

  諸天若聽法 或受五欲時 來往行坐臥 聞香悉能知 

  天女所著衣 好華香莊嚴 周旋遊戲時 聞香悉能知 

  如是展轉上 乃至于梵世 入禅出禅者 聞香悉能知 

  光音

  淨天 乃至于有頂 初生及退沒 聞香悉能知 

  諸比丘衆等 于法常精進 若坐若經行 及讀誦經典 

  或在林樹下 專精而坐禅 持經者聞香 悉知其所在 

  菩薩志堅固 坐禅若讀誦 或爲人說法 聞香悉能知 

  在在方世尊 一切所恭敬 愍衆而說法 聞香悉能知 

  衆生在佛前 聞經皆歡喜 如法而修行 聞香悉能知 

  雖未得菩薩 無漏法生鼻 而是持經者 先得此鼻相」 

  他還沒有得到無漏的,也就是他那個鼻根歸元並沒有成功,還沒做到。但是,他已經先得到了。因爲這一部經,祂是對這一個羅漢乘講的,所以,祂就會說,

  「雖未得菩薩,無漏法生鼻。」講這個無漏法生的鼻,用菩薩乘和佛乘的話來講的話,所謂「無漏法生鼻」就是,你的那個鼻根歸元還沒有成功,還沒有做到。但是,已經得到這些鼻相了。

  

  『複次,常精進!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經,若讀、若誦、若解說、若書寫,得千二百舌功德:若好、若醜、若美、不美及諸苦澀物,在其舌根,皆變成上味,如天甘露,無不美者;若以舌根,于大衆中有所演說,出深妙聲,能入其心,皆令歡喜快樂。又,諸天子、天女、釋梵諸天,聞是深妙音聲,有所演說,言論次第,皆悉來聽。及諸龍、龍女、夜叉、夜叉女、幹闼婆、幹闼婆女、阿修羅、阿修羅女、迦樓羅、迦樓羅女、緊那羅、緊那羅女、摩

  羅伽、摩

  羅伽女,爲聽法故,皆來親近,恭敬供養。及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國王、王子、群臣、眷屬、小轉輪王、大轉輪王、七寶千子、內外眷屬,乘其宮殿,俱來聽法。以是菩薩善說法故,婆羅門居士、國內人民,盡其形壽,隨侍供養。又,諸聲聞、辟支佛、菩薩、諸佛,常樂見之。是人所在方面,諸佛皆向其處說法,悉能受持一切佛法,又能出于深妙法音。』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是人舌根淨 終不受惡味 其有所食啖 悉皆成甘露 

  以深淨妙聲 于大衆說法 以諸因緣喻 引導衆生心 

  聞者皆歡喜 設諸上供養 諸天龍夜叉 及阿修羅等 

  皆以恭敬心 而共來聽法 是說法之人 若欲以妙音 

  

  滿叁千界 隨意即能至 大小轉輪王 及千子眷屬 

  合掌恭敬心 常來聽受法 諸天龍夜叉 羅剎毗舍阇

  「羅剎毗舍阇」就是專門吸人精氣的那些鬼。

  

  亦以歡喜心 常樂來供養 梵天王魔王 自在大自在 

  如是諸天衆 常來至其所 諸佛及弟子 聞其說法音 

  常念而守護 或時爲現身」

  這是舌根這一邊的功德,就像這樣子。「舌根」的話,舌就是兩個用途,一個是拿來說話,一個就是拿來吃東西,這兩種都有了。

  

  『複次,常精進!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經,若讀、若誦、若解說、若書寫,得八百身功德:得清淨身如淨琉璃,衆生喜見。其身淨故,叁千大千世界衆生,生時、死時、上下、好醜、生善處、惡處、悉于中現;』都會在他的身中現出來,他的身就好像叁千大千世界。

  

  『及鐵圍山、大鐵圍山、彌樓山、摩诃彌樓山等諸山,及其中衆生,悉于中現;下至阿鼻地獄,上至有頂,所有及衆生,悉于中現;若聲聞、辟支佛、菩薩、諸佛說法,皆于身中現其色像。』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若持法華者 其身甚清淨 如彼淨琉璃 衆生皆喜見 

  又如淨明鏡 悉見諸色像 菩薩于淨身 皆見世所有 

  唯獨自明了 余人所不見 叁千世界中 一切諸群萌 

  就是他自己可以看到他自己的身體,就是整個叁千大千世界,所有的形象都呈現在他的身中,但是,他自己知道,別人看不見。

  

  天人阿修羅 地獄鬼畜生 如是諸色像 皆于身中現 

  諸天等宮殿 乃至于有頂 鐵圍及彌樓 摩诃彌樓山 

  諸大海水等 皆于身中現 諸佛及聲聞 佛子菩薩等 

  若獨若在衆 說法悉皆現 雖未得無漏 法性之妙身 

  以清淨常體 一切于中現」

  這是身根。再來,是最後一根了。

  

  『複次,常精進!若善男子、善女人,如來滅後,受持是經,若讀、若誦、若解說、若書寫,得千二百意功德;以是清淨意根,乃至聞一偈、一句,通達無量無邊之義。解是義已,能演說一句、一偈,至于一月、四月,乃至一歲,諸所說法,隨其義趣,皆與實相不相違背;若說俗間經書、治世語言、資生業等,皆順正法;叁千大千世界,六趣衆生,心之所行、心所動作,心所戲論,皆悉知之,雖未得無漏智慧,而其意根清淨如此;是人有所思惟、籌量、言說,皆是佛法,無不真實;亦是先佛經中所說。』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是人意清淨 明利無濁穢 以此妙意根 知上中下法 

  乃至聞一偈 通達無量義 次第如法說 月四月至歲 

  是世界內外 一切諸衆生 若天龍及人 夜叉鬼神等 

  其在六趣中 所念若幹種 持法華之報 一時皆悉知 

  十方無數佛 百福莊嚴相 爲衆生說法 悉聞能受持 

  思惟無量義 說法亦無量 終始不忘錯 以持法華故 

  悉知諸法相 隨義識次第 達名字語言 如所知演說 

  此人有所說 皆是先佛法 以演此法故 于衆無所畏 

  持法華經者 意根淨若斯 雖未得無漏 先有如是相 

  是人持此經 安住希有地 爲一切衆生 歡喜而愛敬 

  能以千萬種 善巧之語言 分別而說法 持法華經故」

  意根就到這樣子的狀況。

  

  

現場問答

  

  問:我有邀約他來聽,可是他不來,那我還有沒有功德?

  

  答:這邊經裏面講的是,那個功德,是講那個有來的,邀約有來得到的功德。至于那個沒來的,有沒有功德呢?應該也有,但是,不是祂經文裏面講的那麼多,功德應該還是有的。

  

  問:除邀約對方來聽聞佛經之外,我該如何隨喜;如何隨力演說內容?

  

  答:應該說,你懂了多少就講多少,你會多少就講多少,就你聽懂的講,也沒有要你做你不會的,就是你聽懂的。可能你會有一個疑問說,也許我懂錯了呢?沒關系,你認爲對就行,你認爲聽到的是這樣。至于你懷疑:我到底是不是講對的呢?我如果講錯了,會不會有什麼問題?不會,你只要認爲你是懂的就講。如果你自己還有懷疑說,我這樣講了到底對還是不對?那表示你還沒有弄懂。就是你心裏面怎麼覺得就是什麼。

  

  問:經文第216頁倒數第叁行,何謂梵世?

  答:梵世指的就是梵天,就是梵王天的那個梵天。

  

  問:我觀想明點,那個明點可以化成是蓮師還是智崇上師?

  

  答:你不要管,祂化成什麼就是什麼,不是你搞的。你搞的,是你造作的,祂自己變成什麼就是什麼。

  

  問:持《法華經》有如是功德,即便是業報很重也是如此嗎?

  

  答:應該說也是如此。因爲如果你能夠持《法華經》,表示業報已經不重了。如果你的業報真的很重,你不可能持《法華經》的。你自己不會持《法華經》,看到《法華經》就討厭。所以,你願意持,也已經在持,這個已經表示業報已經不重了。

  

  問:如果以「十二因緣」來解釋這些下一生、下一世的功德,等同于無明以下的哪一種層次呢?還是這其中是否有關連?

  

  答:這個問題,我覺得問題本身不太對。我不知道在問什麼,我看不懂。下一世就是下一世,爲什麼要跟「十二因緣」有關連呢,而且還要跟「十二因緣」的哪一個層次,沒有關系呀!我不知道這個,這個問題,我關連不起來。

  

《《法華經》講座 十二》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