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覺講座《妙法蓮華經》(十一)
時間:2012年08月11日
地點: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大樓201演講廳
主講:智崇上師
紀錄:張春美
整理:郭藤輝、梁玉明
〈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爾時,佛告諸菩薩及一切大衆:『諸善男子!汝等當信解如來誠谛之語。』複告大衆:『汝等當信解如來誠谛之語。』又複告諸大衆:『汝等當信解如來誠谛之語。』」同樣的話連續說叁次,佛覺得他們不相信。所以,一再地告誡,我說的都是誠實、真誠的話。
「是時菩薩大衆彌勒爲首,合掌白佛言:『世尊!惟願說之,我等當信受佛語。』如是叁白已,複言:『惟願說之!我等當信受佛語。』」這是接著上一品。上一品說過,怎麼會有一個父親是這麼年輕,而他的兒子是百歲老人,這樣子的疑問。什麼原因呢?希望世尊告訴他們。這個世尊就會想:我這樣說,他們會相信嗎?所以,祂一再的說:「我接下來說的,都是真的,不是假話。」說了叁次。說了叁次之後,祂還是不接著說。所以,彌勒菩薩就說:「我們會相信您,請您說,我們會相信。」也這麼說了叁次,然後又再說:「我們會相信您說的。」
「爾時,世尊知諸菩薩叁請不止,而告之言:『汝等谛聽,如來秘密神通之力。』」這時他才要把真的秘密講出來,就是要把真正的東西揭露了。
「一切世間天人及阿修羅,皆謂今釋迦牟尼佛,出釋氏宮,去伽耶城不遠,坐于道場,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一切世間的天就是天神,或者人、阿修羅,大家都以爲我釋迦牟尼佛,從釋家族的皇宮裏面出來,到伽耶城不遠的一個地方,做了道場,然後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然,善男子!我實成佛已來、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那由他劫。」祂說,我成佛不是你們說的那樣子,其實,我早就在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那由他劫。那由他,就是很大數目的單位,已經大到是無量,再加上無量無邊。那麼長久以來就已經成佛。不是你們所知道的,在這一生才從釋家族的皇宮出來修道成佛。
那麼長久的時間成了什麼樣子?只看這樣子講,還沒有感覺,所以,祂就用譬喻來說這個時間有多長、多久。祂說:
「 譬如五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叁千大千世界」,五百千萬億,這是一個很大的數目單位。「那由他」也是一個很大的單位。「阿僧祇」又更大的一個單位,這些單位都是無量的。這樣多的叁千大千世界。叁千大千就很多了,還要這麼多的叁千大千世界。
「假使有人抹爲微塵。」把這麼多的叁千大千世界抹成粉,抹成微塵。
「過于東方五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國,乃下一塵,如是東行,盡是微塵。諸善男子!于意雲何?是諸世界可得思惟校計知其數否?」把這麼多的叁千大千世界都抹成微塵、抹成粉,我們往東方走,每經過一個五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國,這裏所謂的國就是世界,像娑婆世界或什麼其他世界,就是這邊所說的國。經過這麼多的世界,放下一個微塵,再經過這麼多的世界,又放下一個微塵,直到把這些微塵都放完了。那麼你知道到底經過了多少世界?你算得出來嗎?光是抹成微塵那個數目都算不出來了,還這樣子一一放下微塵,那更是沒辦法算了。
「彌勒菩薩等俱白佛言:『世尊!是諸世界無量無邊,非算數所知,亦非心力所及。』心都沒辦法想象的。
『一切聲聞、辟支佛以無漏智,不能思惟、知其限數,我等住阿惟越致地。』「阿惟越致地」就是十一地。
『于是事中亦所不達。世尊!如是諸世界無量無邊。』是這樣,無法想象的。
「爾時,佛告大菩薩衆:『諸善男子!今當分明宣語汝等,是諸世界若著微塵及不著者,盡以爲塵。一塵一劫,我成佛已來,複過于此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劫。』」祂的意思是什麼呢?這麼,每經過很多、很多的國土,才放下一塵。這麼一直放,有的有放下一塵,有的沒有放下一塵,不管有沒有放下一塵的那些世界、那些國土,全部都把它抹成粉、抹成微塵。一個微塵就是一劫,那個時間是無法想象的多。我成佛以來,比這個時間還要久遠。
『自從是來,我常在此娑婆世界說法教化,亦于余處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國導利衆生。』從那以後,我就在這個娑婆世界,常常來說法教化衆生了。也在其他的世界,也是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國,那也是不知道多少,時間、空間都是這麼無量,就在那裏導利衆生、教導衆生。所以,祂現在說真話了,以前都是哄哄你們的,祂不是說假話,祂是在哄你們,是在教導你們。
『諸善男子!于是中間,我說燃燈佛等,又複言其入于涅槃,如是皆以方便分別。』在這個教導裏面,我在中間也有說過,說燃燈佛入了涅槃,這樣子的事情,都是一種方便,都是一種方便的分別,看狀況而定,你們需要怎麼樣子才聽得進去,我就說怎麼樣子的教導。
『諸善男子!若有衆生來至我所,我以佛眼觀其信等諸根利鈍。』祂用佛眼來看衆生的性根的好壞。
『隨所應度,處處自說名字不同,年紀大小,亦複現言當入涅槃。』那麼,祂就會就他們的狀況來說,說我是誰,每次說的名字,都不樣的,年紀大小也不同,而且都會說,我會入涅槃。所謂涅槃就是滅度,就是死亡。
『又以種種方便說微妙法,能令衆生發歡喜心。』說一些大家聽起來很高興的佛法,大家聽了以後就會很歡喜。
『諸善男子!如來見諸衆生樂于小法,德薄垢重者,爲是人說:我少出家,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我看見衆生都喜歡小法。當然,祂講的小法,我們常人看起來是很大的法。但是對祂來講是很小。「德薄垢重」,德行很單薄,汙垢又很沈重。爲這種德薄垢重者說:我年少的時候出家,現在得了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大家注意啰!你聽到祂說的,都是祂做王子的時候出家,然後就得到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凡是聽到這樣子的佛法的人,都是樂于小法、德薄垢重者。所以我們聽的都是這種德薄垢重,又樂于小法的。如果還有人又堅持這樣,那他就是堅持的德薄垢重者。
『然我實成佛已來,久遠若斯。』其實,我成佛很久、很久了,不是這麼慢的。
『但以方便教化衆生,令入佛道,作如是說。』爲了教化衆生,就衆生的狀況,因爲他樂于小法、德薄垢重,所以才這麼說的。
『諸善男子!如來所演經典皆爲度脫衆生。或說己身,或說他身;或示己身,或示他身;或示己事,或示他事;諸所言說皆實不虛。』如來祂要說法講經典,都是爲了衆生,祂真正的動機就是爲了度衆生。說的時候,也說自己的、也說別人的;也顯示自己的,也有顯示他人的;也有顯示自己的事,也有顯示別人的事。不管怎麼說,都是真實不虛。
『所以者何?』爲什麼我這樣子說是真實不虛?
『如來如實知見叁界之相無有生死。』祂知道叁界之相,就是無色界、色界、欲界這叁界裏面的相,是沒有生死的。其實,叁界裏面有生死,祂說,我如來是知道沒有生死。
『若退若出亦無在世及滅度者;』你要退出世間、要出來或要在世間,也沒有所謂在世間,沒有死亡,沒有滅度,這種事情都沒有。這叁界裏面的相,都是
『非實非虛,非如非異,不如叁界,見于叁界;』這些不是實,也不是虛的,不是如是的,也不是一種非異。「不如叁界」,都是這麼不如實的叁界,但是見到了叁界。
『如斯之事,如來明見,無有錯謬。』這樣子的狀況,如來是很清楚明白的,不會弄錯的。
『以諸衆生有種種性、種種欲、種種行、種種憶想分別故,欲令生諸善根,以若幹因緣、譬喻、言辭種種說法,所作佛事未曾暫廢。如是,我成佛已來甚大久遠,壽命無量阿僧祇劫,常住不滅。』祂不但常住不滅,前面祂還說,這個叁界本來就沒有生滅、沒有生死,不管怎麼樣都是,它是不如叁界,並不是等于叁界、如同叁界,不是這樣,但又見于叁界中之種種。這種狀況,祂是清楚的,不會錯的。但是所有的衆生,他們有種種性、種種欲、種種行、種種憶想分別故,
『欲令生諸善根』希望他們能種善根。
『以若幹因緣、譬喻、言辭、種種說法,』做了佛事,來度化衆生。祂所做的度化、所做的佛事,沒有停止過,這麼早成佛以來一直沒有停過。壽命這麼長,所以,祂在這裏是常住不滅,一直在這裏做,沒有滅度過、沒有消失過,久遠以來就這樣不停的做了。
『諸善男子!我本行菩薩道所成壽命,今猶未盡,』我修我的菩薩道所得到的壽命,到現在還沒有用完。不但沒有用完,
『複倍上數。』比剛才講的那個數目還要多。
『然今非實滅度,而便唱言當取滅度,』雖然今天實際上沒有滅度。因爲沒有滅度,所以提倡、就是講我要滅度。所謂滅度,就是涅槃。
『如來以是方便教化衆生。』祂是不會滅度,但是祂就說要滅度,而且真的滅度給你看。這個都是爲了教化衆生,所以不是祂要滅度,而是祂用滅度來教化衆生。
『所以者何?』爲什麼這樣?
『若佛久住于世,薄德之人不種善根,貧窮下賤,貪著五欲,入于憶想妄見網中,若見如來常在不滅,便起憍恣而懷厭怠,不能生于難遭之想、恭敬之心,是故如來以方便說:『比丘當知,諸佛出世,難可值遇。』所以者何?諸薄德人過無量百千萬億劫,或有見佛,或不見者,以此事故,我作是言:『諸比丘!如來難可得見。』斯衆生等聞如是語,必當生于難遭之想,心懷戀慕,渴仰于佛,便種善根,是故如來雖不實滅而言滅度。』祂把道理、原因講了。
『所以者何?』爲什麼?因爲如果佛一直在世間,都不會死掉,那個福氣薄、德行薄的人就不種善根。貧窮下賤的人,更加貪著五欲。
『入于憶想妄見網中』,就進到他自己的妄想中。
『若見如來常在不滅』,如果如來一直在那裏的,不會不見,不會消失的,也不會死。
…
《《法華經》講座 十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