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斷告訴自己:“只要還有一線希望,我就應該繼續飛,說不定能救活一些動物也說不定,無論如何我都不能放棄。”
此時,在天界用象牙和黃金建造的宮殿中,有一些天人正在休閑遊玩,他們看見在下面的小鹦鹉。有些天人嘲笑它愚蠢,“多麼傻的一只小鹦鹉啊!想用羽毛上的幾滴水來撲滅熊熊烈火。真是荒唐!自不量力。”
其中有一位天人,卻深深被眼前的景象所感動。他戴上一對金色的翅膀,化做老鷹往小鹦鹉的方向飛去。
當大老鷹悲憫的眼神出現在小鹦鹉的身邊時,它仍然視若無睹的繼續救火。“回去吧!小鳥兒,你這樣做無濟于事的。”老鷹用雄壯、宏亮的聲音警告小鹦鹉 :“這幾滴水珠怎麼能對抗大火呢?在一切尚未太遲之前,快逃到安全的地方吧!”
小鹦鹉怎麼也聽不進去,仍然固執的繼續救火。它耳中不斷傳來老鷹急切的聲音:“停止吧!停止吧!傻鹦鹉。救救你自己吧!”
但是,小鹦鹉繼續飛奔于河邊和火海之間。它心想:“我不需要一只老鷹來給我這種忠告。慈愛的母親很久以前告訴過我,我不需要忠告,只需要幫忙!”
老鷹看見小鹦鹉這麼堅持的奮勇救火,開始感到慚愧。擡頭看向天界的天人,別人的生命對他們來說,仿佛只是一場遊戲。當地面上傳來衆多動物驚恐的呼喊求救時,老鷹也聽見遠方傳來天人嘲笑、譏諷的聲音。
頓時,覺得自己不再想當什麼天人了,只想當一只勇敢的小鹦鹉,一起幫忙救火。
老鷹流下神的眼淚,眼淚滴落在鹦鹉鼓動的翅膀上,滴在燒焦的花苞上,再滴到地面,草地從灰燼中又重新綻放出綠意。
突然間,火焰熄滅了,濃煙也消失了。小鹦鹉乘機將身上的汙泥洗淨,像小太陽般在天空快樂的飛翔。
它高興的笑著說:“現在,一切終于好多了。神的眼淚落下,熄滅了樹葉和枝芽上的火焰,大地重生,吐出新芽,長出紅花綠葉。”
一切景象又恢複到從前。擡頭望向湛藍的晴空,動物們能夠再見到朋友和快樂飛翔的小鹦鹉。
它們歡呼著:“幸虧勇敢的小鹦鹉感動了天,才會降下這場甘霖大雨。”
—早期佛教故事
◎愛是理性的犧牲,而不是感性的占有。愛是無怨無悔、心甘情願的奉獻,愛是美化外在環境、淨化內在心靈的源頭,愛是慈悲的顯現。
◎真正的犧牲,要像蠟燭一樣,雖然自己是消失了,但只要他人得到光明,也就夠代價了。
◎把生命奉獻給衆生,即使僅是一位衆生,才有生命的光明與快樂。
麻煩的舌頭
一位弟兄說:“我的舌頭帶給我麻煩。在人群中時,我無法控製我的舌頭不詛咒或唾棄人們的好行爲,我該怎麼辦?”
馬多斯神父回答他:“如果你無法控製自己,那就遠離人群獨自生活吧!和別人一同生活必須圓滑一點,這樣才能四面八方轉動。”
神父又說:“我獨居並不是因爲我有美德,而是因爲我懦弱,能在人群中生活的人都是很堅強的。”
◎自我控製是最強者的本能。
◎唯一真正的控製力在于內心,那是對自己未來的關心和責任感,以及對他人福祉的關懷。
◎釋迦牟尼佛說 :“這個世間的一切都是變化無常的,凡事都是在不穩定的狀態。”這個世間只有一個東西你可以控製,就是控製我們的“心”。掌握了心,你就掌握了世界;無法控製我們的心,我們就變成世界的奴隸。
風浪板與海豚
一個晴朗、陽光燦爛的日子,我帶著風浪板到水裏去,即使我的身體在那天還不能如此做。我一向對自己的能力很有信心,也能辨認風向及潮流。
我並未感覺到朋友們給的警告,享受著不受束縛、獨自沖浪時,快速通過水中那種很 high的感覺。我覺得我永遠可以繼續下去。
當我看著海岸線往後退時,我了解已經遠離熟悉的海域了,但我依舊相信自己可以回到岸邊。
當我覺累了,便掉頭轉身回到岸邊,突然,連接操縱杆與板子的環節斷掉了,我無助的困在水中。
剛開始,我並不會恐懼,猜想著救難船會看到我,而我要面對的最糟情況,就是他們對我單獨出海的愚蠢行爲嚴加訓誡。
當我抱住風浪板漂流時,可以感覺到潮水的力量將我拉離海岸越來越遠,我越來越冷,也越來越累,我開始害怕沒有人會發現我,我不知道自己漂流了多遠,只覺得我無法抓住風浪板了,但我知道如果放開板子就完蛋了。
我有好幾年沒禱告了,這時不禁禱告:“找個人,不管是誰,請救救我吧!我不想溺死,不想獨自一個人死去。”
突然間,我的板子被劇烈撞了一下,又一下。我看不到是被什麼東西撞擊,但撞擊仍持續著,慢慢的把我推向海岸。一時間,我只想到鲨魚,接著才意識到這裏的海域沒有鲨魚。
在我旁邊先出現了鳍,然後頭伸出水面,那是一雙海豚的眼睛,它又沈入水中,繼續慢慢的、平穩的撞擊著。我看見離岸邊越來越近,我所能做的,就是抱住板子,讓海豚帶領我進入安全的水域。
當救難船發現我時,我可以聽到他們的叫聲:當海豚繼續帶領我時,我可以感受到在我之下那股平穩而確實的力量,我一直喋喋不休的談著救了我的海豚。
當船靠近時,救生員將我救出水面,我心中湧起許多不同的感覺—筋疲力盡,卻又是如此無法置信的快樂。我安全了,我還活著,我是多麼感謝上天啊!
那天我學到了許多事,包括安全與恐懼,而我所學到最重要的教訓就是“信賴”。
—現代啓示錄
◎接受忠告,實際上就是增加一己的能力。
菩提鹿王
佛陀的前世曾是一只菩提鹿王,聰明的它帶領著鹿群,走到森林深處一個由參天古木形成的安全庇護所。
後來有個喜好打獵的國王繼位,每當旭日東升,他便帶著隨從在原野與森林中尋找獵物的蹤迹,並瘋狂不停的發射弓箭,一直到日落西山,載滿一車車的珍禽異獸,鹿、熊、兔子、松鼠、猴子、羚羊、老虎和獅子等豐盛的戰利品,才心滿意足的打道回府。
看著這些滿載而歸的獵物,國王無比歡喜。但他的人民卻很痛苦,打獵破壞了原野,迫使農夫和商人離開原來的工作崗位,而且國王爲了追趕獵物,荒廢了政務。
最後人們想出了一個辦法,決定在森林裏架一個又高又深的柵欄,趕一兩群鹿進去,讓國王隨心所欲的打獵,那麼尋常百姓的田地便不會被破壞,也不必再幫國王追趕獵物。
柵欄建好後,他們趕了兩群鹿進去,這些嬌弱的動物有如發狂般,繞著圈子尋找生路,最後卻只能筋疲力竭、絕望顫抖著等待降臨在自己身上的噩運。人們開心的向國王報告這個好消息。
其中一群鹿就是菩提鹿王的鹿群,它安撫夥伴們說:“藍天在上,綠野在下,有生命就有希望,不要放棄,我們會找到出路的!”它雄偉的鹿角閃閃發亮,深遂的眼睛炯炯有神。
很快的,國王趕赴這場爲他特別准備的狂獵之宴。就在他蓄勢待發之際,瞥見兩只美麗的鹿王,心喜之余便說:“任何人都不准射殺這兩只鹿王!”然後,轉頭對著鹿群瘋狂射擊。
驚恐萬分的鹿群,爲了躲避如大雨般的亂箭,反被彼此的鹿角及亂蹄所傷。每隔幾天同樣的慘狀便重演一次,不是被射死,就是被射傷,就算僥幸逃過箭靶,也同樣被驚慌的同胞弄得遍體鱗傷。
于是,兩個鹿王見面協商。菩提鹿王面色凝重的說:“好兄弟,我試過了所有的方法,就是找不到求生之路,萬箭齊發使我們死傷慘重,只能苟延殘喘的活著,實在很痛苦!不如就這麼約定吧!每天我們派一只鹿,抽簽決定出誰犧牲自己,這是萬不得己的下下之策,但唯有如此才能減少其他夥伴的傷亡。”它們達成協議。
隔天,前往打獵的國王和隨從們,看到柵欄裏有一只鹿,不避不躲,發著抖卻驕傲的站在牆下。
國王對這奇特的景象深感疑惑,自問自答的說:“這是什麼?喔!這些鹿真偉大,它們選出一只鹿讓我們殺,那其他鹿就能安然存活了。鹿王真是聰明。”
“我們就接受她們的安排吧!從現在起,只射那只單獨站在牆下的鹿。”國王下令。但他心中感覺有些沈重,于是放下弓箭,無言的回到皇宮。
當晚,國王輾轉反側,難以入眠,寤寐中,夢到一只發光的鹿……
有一天,一只懷孕的母鹿抽到了死亡之簽。它來到鹿王的面前,請求說:“如果能安全的生下我的孩子,那我真的很樂意死去,可是如果我今天出去……,我不是貪生怕死,而是爲了我可憐未出世的新生命,求求你饒了我,放我一條生路。”
“規定就是規定,我不能通融,抽到了簽就一定得死,沒有例外。”鹿王說。
傷心的母親只好去找菩提鹿王,它跪下來,求菩提鹿王救救它未出世的孩子。
菩提鹿王仔細聆聽,然後溫柔的說:“沒錯,按規定你一定得犧牲,不過,你放心,從現在起我會負起責任,讓你安心生下孩子。”母鹿于是開心的道謝離開。
看著安心離開的母鹿,菩提鹿王心卻不由得沈重起來:沒有別的鹿可以代替母鹿,如果它真的放過母鹿,能代替的就只有自己了,不是嗎?
菩提鹿王平靜的走向鹿群,它彎曲而漂亮的鹿角、健壯的臂膀、明澈的眼眸、黝黑銳利的蹄,在在都是它們安全的象征,它從未讓它們失望,從未讓它們沮喪,更不輕言放棄它們,總是盡力爲它們尋找出路,如果誰有危險,它一定是第一個前去救助,從不以統治者自居。
國王隨從們的箭已經蓄勢待發,但當他們看到這次站在牆下的竟然是鹿王時,不禁大聲問:“菩提鹿王,你怎麼會在這裏?你知道國王已經放你一條生路了,不是嗎?”
“我必須在這裏救另外兩條生命。”鹿王回答 :“殺了我吧!你我都各有使命。”聞言後,隨從們驚慌得急速通知國王到來鹿園。
當國王看到牆下的菩提鹿王時,吃驚的說 :“我認識你…
《慈愛手冊 ~愛與智慧的心靈小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