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你曾經馳騁在我夢中的森林。可是你爲何在這裏?我不是已經下了豁免令嗎?”
“偉大的國王,有哪一個領導者能坐視夥伴的痛苦而不顧呢?今天有只運氣不好卻懷孕的母鹿來求我救她腹中的孩子,可是我們必須遵守抽簽的規定,所以,只好由我來代替它犧牲。這是我身爲一個領導人的權利與義務。”鹿王說明了來意。
國王聽了心中一震,慨然說 :“多高貴的菩提鹿王啊!你說的一點都沒錯,一個有擔當的王者必須關心他的臣民,你的自我犧牲讓我學到寶貴的一課。從此你和你的鹿群可以自由的生活,不再再到捕獵的生命威脅,我會放你們走,當作是我給你這位“老師”的禮物!”
“這真是一個珍貴的禮物啊!但我還是不能走,我還有話要說。”鹿王說。
“請說吧!”國王回答。
“人類的王啊!今天我的鹿群從此性命無虞,可是其他的動物呢?”依然必須活在箭雨的恐嚇痛苦中。我真正的希望是,所有的動物都能安逸的度日,我實在不能眼睜睜的看著其他動物重蹈我們的覆轍,而我們卻幸免于難。您能了解嗎?”
國王聞言大吃一驚,“難道,你願意爲了確保其他動物的安全自由,而犧牲自己及鹿群的生命嗎?”
“是的,我願意這麼做。相信您只要看過它們痛苦的模樣,也會于心不忍,放他們自由的。求求您萬能的王,真正的和平,是讓所有的動物都能快樂無懼的生活。”
國王完全無法想像,他反覆思量,鹿王的話不停的在腦中盤旋……
“你是對的,”經過一番審慎的思索、考量後,國王決定,“從此在我的領土上,所有地上跑的動物都能永享安樂的生活,它們的生命將不再受捕獵的威脅,獵人的箭也不會再落在兔、豬、鹿、熊、虎、豹、獅的身上。這樣,我的老師,你覺得如何?”
“可是,那天上飛的呢?它們的生命被一張張攤開的網威脅,原本快樂自在飛翔的它們,同樣會被飛打的石頭或利箭奪去性命,如雨般落在您的領土上。我請求仁慈的您能網開一面,讓鳥兒也能自由的生活吧!”
“鹿王啊!你越來越得寸進尺了,但我決定達你的心願,從今天起,鳥兒也可以自在的生活,安全的築巢。這樣你滿意了嗎?”國王問。
“那再想想那些沈默的魚兒,除了我,還有誰會爲它們說一句公道話呢?它們一邊在您的河流、小溪、湖裏遊著,一邊被鈎子、魚叉和大網所驚嚇。當我爲她們的生命提心吊膽的同時,我的生活是談不上安全自在的。偉大的王啊!放了它們吧!”
“我太感動了,”國王流下淚來,“我從不曾這麼感動過,我決定讓魚兒也能自由的生活,沒有人能在我的領土上殺它們。”
于是,國王對它的隨從宣布:“各位大臣和人民聽好了,昭告天下,從此所有的動物都不再生活在危險中,人們不能獵殺我的這些夥伴,這是命令。”
然後,國王回過身,再一次詢問鹿王:“你現在感覺和平了嗎?”
成群的馬兒唱著悅耳的歌聲飛上蔚藍的天空,鹿群平靜而安詳的吃著草。
“是的,我終于感到四海一家的真正和平了。”菩提鹿王歡喜的跳上跳下,非常高興它救了全部的動物,然後帶領它的鹿群重回森林深處。
國王感念菩提鹿王偉大的情操,就在他們談話的地方建了一座石碑,上面寫著:“紀念國王最崇敬的老師—菩提鹿王。”
從此,國王終其一生,竭盡心力關懷周遭的人事物。
◎真正的慈悲,來自看見他人的苦痛,你有一種責任感,希望能夠給予他人一點幫助。
◎無我的愛,才是真正充滿慈悲心的“愛”,不求回報的“真愛”。
◎讓動物受苦是完全缺乏慈悲的表現。對動物慈悲,並不是因爲人是萬物之靈,而是人必須跟所有的生物共患難。
一本書的良心
修道院院長花了十八辨士,買了一本上等羊皮紙製成的完整版《聖經》。
一天,有位修道士來探訪院長,看到了這本《聖經》,當晚院長發現他的書不翼而飛,立刻猜到是誰拿走了,但院長並沒有追問,因爲他知道當一個人作賊心虛時,常常爲了要脫罪而嫁禍他人。
修道士到山下的城裏想轉賣這本書,並開出十六辨士的價碼,有位買主說:“把書給我,好讓我去查明它是否值這個價錢。”修道士同意了。
于是,買主將書帶到修道院間院長:“神父,請您告訴我這本書是否值十六辨士?”
“喔!這是本很精致的書,它當然值這些錢。”院長不動聲色的說。
後來,買主把錢給了修道士,並告訴他,院長說這是一本很棒的書,這價錢十分劃算。
修道士驚訝的問:“他只說了這些嗎?沒提到別的事?”
“沒有,什麼也沒說。”買主回答。
修道士立刻回絕了這筆買賣,並且回到修道院,聲淚俱下的求院長收回這本書。
院長並未接受,只說:“好弟兄,走吧!就當它是我送你的禮物。”
“可是如果您不收下這本書,我一輩子都會良心不安的。”修道士繼續乞求院長。
從此以後,修道士跟隨院長在修道院內修行。
—荒漠神父
◎遇到逆境時,是不是能夠很平靜的去接受這個事實,或是只會大發脾氣?別人做錯時,是否能寬恕人、慈悲的隨順衆生?更重要的是,是否能時時觀照看好自己的清淨心,要求自己不受貪、愛、嗔恨心的幹擾。
◎真正的智慧,一定是建立在慈悲的基礎上。
◎唯有藉助同情的力量,來寬恕別人所犯的錯誤,你才能與他人和平相處。
◎寬恕,是可以解決萬世仇恨的。如能包容、慈悲,將愛心升華、擴大,才能舒解心中的不平。
◎慈與悲,並不是感傷的體諒與救助,而是快樂的寬恕與導引。慈悲,如果不是天性的話,也應該要把它養成一種習慣才好。
走一盤生死棋
一位嘗盡人間疾苦的年輕人來到僧院,問:“我對人生已無任何希望,只想尋求解脫,但我沒有耐心靜坐冥想,研讀學習,或過簡約的生活,我在現實世界裏痛苦的載浮載沈,有沒有什麼捷徑能夠幫助我這種人?”
“有的,”住持回答:“你能告訴我這一生你學過什麼、最在乎什麼嗎?”
“我什麼都不在乎。因爲家境富裕,我不需要工作。真要說有什麼東西能引起我注意的,恐怕只有棋子了。我倒是花了不少時間在這上面。”年輕人回答。
住持想了一會兒,找來一個懂棋藝的僧人,並准備了棋盤和棋子。
准備妥當後,住持對會下棋的僧人說 :“這裏有一把劍,曾立誓服從我的你,必須聽我的命令,和這個年輕人下一盤棋,你若輸了,我就用這把劍結束你的生命,但我保證你會重獲新生;你若贏了,我就會殺了這個年輕人。既然棋子是他這輩子唯一在意的東西,輸棋而喪命也是理所當然的。”
在住持的臉上,看不到一絲的玩笑意味,這是一場真正的生死決鬥。
棋局開始了,年輕人緊張得直冒汗,棋局成了他的生命關鍵。起先他並未抓到要訣,漸漸的,他發現前進的方法,並把握住機會給對方迎頭痛擊。
正當僧人的棋局岌岌可危時,年輕人擡頭看到僧人經年靈修充滿智慧及慈愛的臉,想起自己毫無意義的人生,一股憐憫之情油然而生,于是他“慎重的”犯了一個又一個的錯誤,終至一敗塗地,再也無法挽回。
突然,住持傾身向前,拂手弄亂了棋盤,然後看著茫然失措的兩個人說:“既無勝者,亦無輸家,這盤棋結束了。”
接著,住持對年輕人說:“你的憐憫與犧牲小我的情操,自你全神貫注在下棋時,源源不絕的散發出來,今天你已經學會了如何專注及發揮同情心,只要在這裏待一段時間,用同樣的態度修行,你必定得悟。”
年輕人遵照住持的指示,果然達成了他的心願。
—禅宗故事
◎過著不貪婪的生活,讓你的心充滿仁慈,保持正念,專注一處,使內在平穩、集中。
◎精神修煉是一種很單純的心靈培育的功夫,它使我們的內心無貪、無嗔、無癡,或者使其專注、清醒、安定和充滿慈悲。
失去一只腳一樣能跳舞
我是一個醫生,曾經遇到過一個因爲骨癌而切除一條腿的病人。
第一次見到他時,他只有二十四歲,這個被痛苦掩埋而易怒的年輕男孩,對所有四肢健全的人都充滿恨意,覺得上天對他很不公平,他這麼年輕就要承受如此恐怖且無可計算的損失—一條腿。
我們用繪畫、想像和深層心理治療,幫助他從悲傷、憤怒及痛苦中重新面對自己。兩年後他真的改變了,逐漸:“走出自己”,去探望重大傷殘的人們,然後說出一個個令我感動的故事。
有一次,他去看一個與他年紀相仿的女孩,天氣很熱,人人都看得到他短褲下的義肢。護士或許是想使女孩高興點,于是將收音機開著,但女孩依然十分沮喪,被切除一對乳房的她,甚至不肯擡頭看他一眼。
沒想到,我的病人竟然拿下他的義肢,在病房裏用他僅有的一只腳跳起舞來,隨著音樂打起拍子。
她驚訝的看著這個跳得興高采烈的單腳舞者,突然笑出聲說:“如果您能跳舞,那我不就可以唱歌了!”
又過了一年,我們回想起這些年的治療,分享著彼此認爲最有意義的事。當大夥兒正聊得起勁兒時,我打開他的檔案,看到幾張他剛開始接受治療時的畫,便遞給了他。
他看了看,挑出一張。當時我要他畫一張自己身體的畫,他畫了一個花瓶,但瓶身中間有一道反覆用黑色蠟筆畫的大裂縫,仿佛暗喻著自己殘缺的身體。那時他咬緊牙根,忿恨不平的度日。對他而言,自己猶如這個無法裝水、插花的花瓶,無法再發揮上天所賦予的功能。
現在距離那件事已過了幾年,他說:“喔!這張畫還沒完成。”
于是我遞給他一盒蠟筆,“你何不現在完成它呢?”
他挑出一枝黃色的蠟筆,對我說:“你看,裂開的地方就是光明出現的地方。”他在裂…
《慈愛手冊 ~愛與智慧的心靈小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