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法如何融入現代高科技生活中?▪P4

  ..續本文上一頁把企業變成淨土,這樣我們就把它融進去了。

  

  ※經典上的兩個證明

  

  對于這樣的想法,我其實很不放心,我怕這只是我的幻想,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可是我很高興的,在《華嚴經》〈華藏世界品第五之二〉看到兩句話:「有世界名普光寶莊嚴,佛號勝智大商主。」我們這個娑婆世界,也就是一個相當于普光寶莊嚴這樣的世界。像這樣的世界是無量無邊的,當中有一個普光寶莊嚴世界,那裏有一位佛,佛號是勝智大商主。這個不是老板嗎?這不是老板成佛了嗎?還有另外一個:「有世界名妙音藏,佛號大力善商主。」我只找到這兩個,如果大家還有找到的話,希望再提供給我,我只找到這兩個。

  

  不過找到這兩個,我已經夠了。那代表什麼意義?企業家可以成佛。企業家可以成佛的話,我說:「企業是菩薩淨土」,這個就可以成立。菩薩成佛的時候,「一切能做貢獻、創造價值、成就功德之衆生來生其國」,這個可以成立。光是這樣,我還是覺得不夠。我想,如果這件事情,代表了法界裏面真實的事情,不是我幻想的,那麼就應該要有企業已經是菩薩淨土了。

  

  ※兩本書的成功例子

  

  所以我就去找,就從兩本書裏找到了。這兩本書是同一個作者──柯林斯(Jim Collins)寫的,一本是《從A到A+》、一本叫做《基業長青》。這兩本書列舉了,一本是十一個企業,一本是十七個企業。大部分是美國的企業,其他國家,像日本、歐洲也有。《基業長青》寫的是經營已經六十年以上的,有些是百年以上的企業。《從A到A+》中的企業,經營時間比較短一點,也有差不多叁十幾年,而且這些企業都是美國上市的公司。

  

  第五級領導人

  

  如果一個企業,從A等級轉折變成了A+,轉折上來保持了十五年,長期變好,至少保持十五年,他就去看,有這樣轉折的那些企業,他就把它拿來研究。他發覺一件很重大,而且也很奇怪、意外的事情。就是所有的,這樣子轉折的公司,在轉折這一段時間,一定會出現一個第五級的領導人。

  

  企業管理學裏面,企業的領導人只有四種;因爲現在說的這位領導人,都不屬于這四種,是另外一種,所以他說,是第五級領導人。事實上,這種領導人有一個特征,他不是從第一級、第二級、第叁級、第四級,然後變成第五級的,他是「咚!」空降下來做,然後他就是第五級這樣的人。所以這樣的領導人,有關第一級、第二級、第叁級、第四級那一些企業管理的能力都不會,掉下來的時候,就現學,當因緣際會派上他的時候,他就去現學。

  

  這樣子的第五級領導人,有一個非常清楚的共同特征。他去訪問那些還活著的領導人:「咦!你怎麼那麼有辦法,把這個企業,把它這樣子,—下子就提升上去了,就變成A+了,你是怎麼做到的?」這些第五級領導人的表現都一樣,他會說:「啊!是前任的老板,CEO他太好了。」或者是他現在的,有一位同事:「哦!那個人太優秀了。」或者是「我們這個公司,有些什麼特別的優點,或者有什麼專利權、有什麼好東西,所以才會這樣子。」反正,他一定去找理由,那些理由一定不是他。他就要找個理由,爲什麼這個公司會變得那麼好,反正都是別人的關系,都不是我。如果他實在找不到理由了,他就會說:「我運氣好,現在運氣好,比較景氣啦…。」無論如何他都不會認爲:「這是我做的」。

  

  這樣的公司,中間也會遇到困難,也會犯錯啊!當他們遇到困難、犯錯的時候,你去問他爲什麼這樣?他一定說:「啊!這是我不好。我什麼地方沒有做到,我什麼地方沒有注意。」他不會說別人。他也不會說:「我運氣太不好了。」他也不會說:「啊!現在不景氣啦!」都不會,就是有這個特征。

  

  第四級以下的領導人,從第四級開始,遇到這樣子的問題時,他們的回答又是另外一樣。爲什麼做好呢?「我的功勞呀!我的能力好啊!才做的好啊,沒有我的話,是不行的啦!」如果做不好、遇到不行的話:「不景氣嘛!運氣不好嘛!」正好反過來。我看到這個地方的時候,我就知道,唉呀,他講的第五級領導人,就是菩薩,就是悟了本來面目的人。或者不見得悟了本來面目,但是一定是超越了我相,已經達到無我的人,一定是這樣的人。這樣子的人是什麼?就是菩薩嘛!

  

  這位作者還分析,這樣子的人,他們都是因緣際會被選上去的。他們開始都沒有顯赫功績:「我經營企業多厲害,我多會。」都沒有,都是因緣際會,好像那個時候也沒有人好挑了,只好挑他。其實挑他的時候,也不知道他能不能做得好,他自己也沒有信心,到底能不能經營,他自己也搞不清楚。所以這個作者就說,如果是這個樣子挑選出來而成功了,他的成功又這麼高,那表示第五級領導人,其實是很多的。不然,怎麼誤打誤撞,還會碰到那麼多個呢。所以這個人數,在我們這個世界應該是不少的。而且這種人都是沒有名,在做這個事情之前,根本看不出來他是一個很好的企業家,或者是一個很好的專業經理人,看不出來的。爲什麼呢?這種人都不求名、也不求利,他沒有凸顯他自己。

  

  我們這個社會呢,常常要去看:「哦!這個人是英雄豪傑。」我們就想要選他,我們都想選一個超人,對不對?就找超人。哪裏有超人!這些人統統不像超人,都平平凡凡的。爲什麼呢?所有的超人都是我執很重的人。我相很重的人,才會成爲超人嘛!這種人已經無我相了,當然你就看不見他了。但是在大家都看不見的時候,居然有這麼多個,所以,我會認爲這些人就是菩薩。他也沒有信佛教,也沒有幹什麼,但是我認爲,這就是菩薩。他們投胎轉世再來,就是來做菩薩,修菩薩行的,因緣際會到了,他就做,他就照做。

  

  企業可以是菩薩淨土

  

  我看了這本書以後,就確定一件事情,企業可以是菩薩淨土,沒有問題,這件事情是存在的。而且很多菩薩,都裝得像是一個平凡人一樣,跟我們混在一起。所以,我們當中可能就有菩薩,我們自己不知道,他自己都不知道。

  

  我很用心的讀完這兩本書以後,就確定企業可以是菩薩淨土,而且也真的有很多菩薩隱姓埋名,他也不認爲自己是菩薩,但他就是菩薩。看到這種情形,我也有了一個想法,就是:「佛法是宇宙的真理,不需要貼上一個標簽『我是佛法』,祂才是菩薩。」不需要,這個菩薩自動就在宇宙裏面,在我們世界裏面,祂就是存在的。這樣讓我更相信佛法是宇宙的普遍法則,不是單獨只有我佛教才有,其他的教就沒有了,或者你不是佛教就沒有了,沒這回事。管你是不是佛教,這是宇宙裏面普遍存在的真理,這是一個真實的事情。

  

  我相信,我們采取這樣的態度,來看待這些事情的時候,我們就有辦法把祂提出來。祂是有了,隱藏在那裏,如果我們把祂提出來,把祂標明清楚、定義清楚、把祂看得更清楚了,這個企業就會發達的。現在是有,但是並不那麼凸顯、那麼發達。你要用心的去追查的時候,才會「哦!祂藏在那邊、躲在那邊。」但是被我看出來以後,我要把祂抓出來:「你們不出來不行啦!你們這些菩薩躲在那邊,趕快來拯救人類,要出來啦!」這樣子的話,這些人他自動會出來的,他們能夠把這個企業,一個、一個經營成爲一個小小的淨土。

  

  經營成爲一個淨土的時候,來生其國,就是來做員工的這些人,哇!他們能做出貢獻、他們能夠創造價值、能夠成就功德,這個企業不賺錢才怪,這個企業一定是愈來愈發達的。這個菩薩,他是爲了建淨土來的,所以祂不會不願意這樣子建淨土,怎麼樣把企業經營好的那個秘密告訴別人。那麼,所有不是菩薩的那些老板,也就會跟著學,不得不學呀,你不學就要被淘汰了,有競爭的壓力嘛!好,只要跟著去學,這個世界所有的企業,漸漸的在一段時間之內,都要轉變成爲淨土,全部都會轉變。只要有幾個這樣的菩薩出來,經營這樣成功,然後又把他的方法公開教別人,整個世界就會轉變。

  

  如何建立菩薩淨土

  

  這才是一個融入現代生活裏面,又把人類的這個問題轉掉的一個方法。企業可以成爲菩薩淨土,這樣子的方法,我只是看到這種可能性,實際去做,我還是不知道要怎麼去建立淨土。就在這個時候,我看到《維摩诘所說經》〈佛國品第一〉,以前這一段我看不懂,就在我弄清楚以上所講的那些事情以後,我就看懂了這個部份,原來就是在教我們怎麼建立淨土。

  

  就在〈佛國品第一〉這裏,有一段經文:「如是寶積。」這是釋迦牟尼佛對寶積菩薩說法,寶積是一位長者之子。祂對寶積說:「菩薩隨其直心則能發行。 隨其發行則得深心。隨其深心則意調伏。隨意調伏則如說行。隨如說行則能回向。隨其回向則有方便。隨其方便則成就衆生。隨成就衆生則佛土淨。隨佛土淨則說法淨。隨說法淨則智慧淨。隨智慧淨則其心淨。隨其心淨則一切功德淨。是故寶積,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

  

  最後那一句的重點,就是:「是故寶積,若菩薩欲得淨土。」祂想要得到淨土,想要建立企業淨土,祂就要「當淨其心。」把祂的心清淨;不是把物清淨,是要把心清淨,讓這個心變得清淨了。「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隨著祂的心清淨了,就得到了淨土,人間淨土就建立了。所以,要建立淨土是從心下手的。

  

  菩薩內心的修行

  

  祂說:「菩薩隨其直心則能發行。隨其發行則得深心。隨其深心則意調伏。」我就不重複了;就是直心、發行…

《佛法如何融入現代高科技生活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