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它吸進去,那個地方就變成黑洞。科學講的黑洞是這樣子的。那我們佛法有沒有呢?是有對應的。但是你要修行,修到涅槃。涅就是黑、盤就是圓,一個黑的、圓的,不就是黑洞嗎?
這個在形象上面已經對應了。至于涅槃是什麼味道?你要修呀!你沒有修,光是聽這個名辭,你是不知道的。你修,就是拿自己做實驗;自己進入涅槃,就是進入黑洞。等你進過一次以後,就會知道,原來涅槃是這麼回事。這個要自己做的,佛法不會跟你戲論。
如果你自己不修,自己不做,涅槃是什麼味道,終究與你無關。涅槃是什麼?用世間人的說法,就是死跷翹,什麼都沒有了,徹底的空解。那個什麼都沒有啊,是很徹底的,連命都沒有,是這個狀況。通常一個人如果功力不夠,靠近涅槃狀況的時候,就會害怕。因爲那個跟死差不多的,他會害怕,馬上就出來,不敢進去。那是不是我們大膽一點,進去就是了?功力不夠的,進去就出不來了,圓寂了!所以你問:「有什麼關系?」,就是這樣的關系。
反物質對應到佛法的哪一個部分?這個我不知道。至于黑洞之後有沒有白洞?有,有白洞,那就是從涅槃出來,也就是乘願再來。所以,科學的那些東西,都可以在佛法修行裏面找到對應的。
你喜歡對應嗎?我告訴你更精彩的!修行到了相當程度,你自己心中會有星星、月亮、太陽,全部都有。但是,如果你自己沒有實際體驗,就只好聽人家胡說八道,是真是假,你也不知道。這個完全都是要靠自己去體驗的。
問:佛法所講的地獄,或者無間地獄,在物理學上,有可能被證明出來嗎?
師:物理學沒有辦法。佛法涉獵的很多內容,是科學接觸不到的。因爲科學自己把它限製在一定要用五官、六根所能夠測量、觀測、接觸的對象,除此以外,他不管。佛法沒有這麼狹隘的限製,所以不一樣。
問:請問梁教授,涅槃的經驗,是需要經過打坐,還是其他任何的方式都可以?
師:並不一定要打坐,但是在到達涅槃的過程中,是要有打坐這個過程。以我自己的經驗,它出現的時候,並不是在打坐的時候。我每次那些很特別的狀況出現的時候,都是在跟我的道友在聊天的時候,它就出來了。真正有意要它出來時,反而出不來。
問:涅槃是不是跟「定」有關系?是不是要從定來進入涅槃呢?
師:有,有關系。而且那個定,要定到什麼程度呢?八地菩薩的不動定。不動就是不變,那個時候,才能夠破時間。
問:第九地還是第八地?
師:八地,至少八地。當初我了解時間的時候,大概在第八地。
問:到第八地?我知道通常我們入定,有初禅、二禅、叁禅…,可是我不知道八地菩薩的定是到哪裏?
師:那就不用知道,沒關系啦!我們要有一個態度,不知道就不知道,知道就知道,這樣子就好了。
問:梁教授,如果要測量定的層次,最好的尺度是什麼?
師:要看你用什麼尺度去量啦!我現在講的尺度,不是一般講的這種尺度。
問:測不准嗎?
師:不是測不准,是測不到。不可測、不可量、不可說、不可思、不可議,思議所不及。
問:請問梁教授,要達到無生法忍,要到第八地才成;對我來說,禅定好像非常難,我的心比較亂,定不了那麼深,可是我要想今生今世解脫,是不是念佛比較保險一點?
師:你說往生是嗎?
問:對。
師:往生是比較容易的一條路,但是很慢哦!你到了阿彌陀佛那個世界的話,那邊很慢哦。
問:那沒關系,慢慢學。
師:那也可以,不是說不可以。像我的師父,以前對我們講的話,對我們問的:「往生阿彌陀佛好不好?」他說:「唉呀!不要、不要,那是幼稚園,不要去,太慢了!」現在我不這樣講,因爲我後來的了解,可以去,如果那邊嫌慢的時候,就再回來。我們這個娑婆世界,就是高風險、高利潤;阿彌陀佛那裏是低風險,低利潤。
問:如果有人說,涅槃只是一個假設,我們要怎麼樣來回應?
師:不需要回應,不用回應啊。笑一笑就好了;或者就說:「是不是假設,你自己去涅槃一下,不就知道了。」當然也不是他要去就能去,不是那麼簡單的。並不是死翹翹就是涅槃;你死了還不算涅槃,涅槃是連識心都死掉。
問:涅槃跟空有什麼關系?
師:涅槃比空還要深。
問:請問梁教授,科學是屬于客觀性、邏輯性的東西;而梁教授您的經驗,以科學的觀點來看,都是比較個人的。有什麼辦法,可以幫助科學來了解您的經驗?
師:不需要啊!要了解的話,他們自己來了解,他們自己來修就可以了。但是他們自己如果有很多限製,不可以這樣、不可以那樣,那他也進不來。佛法並沒有說,不准你來學;都是他們自己限製的。
我體會到的東西,都是宇宙裏真實存在狀況;用佛法來講,那叫做實相,並不是去編造的。至于說,能不能repeat,要不要repeat,還是一句老話,你要去做。佛經裏面寫了那麼多東西,那個都是人家repeat過的紀錄,還不是照樣在repeat、重複啊!等你修過的那個路程,你就會發現:「哦!原來他們講的東西,就是我走過的路。」
你們問我,我讀經的經驗,是怎麼樣?那個經,當我不懂的時候去讀它,我不會懂的。並不是一個本來不懂的人,讀了經就變懂,我覺得不可能;經書是給已經懂的人拿來印證的,「哦!我的經驗跟他是一樣的。」是這樣子的。我從來沒有一次,把一個不懂的經,就這麼讀、讀、就讀懂了,從來沒有。都是等我懂了以後,才恍然大悟,「噢!原來經上講的是那麼回事!」,都是這個樣子。所以我知道,那個經典留下來,是給已經懂的人拿來驗證的。這個驗證很重要哦!如果你自己雖然有了這個經驗,但沒有人驗證,你心裏面就還是會疑惑,這個到底對還是不對,是不是幻覺啊?會有這些問題。與經典互相驗證以後,你心裏就踏實了,「哎!找到了,原來叁千年前,有人也走過這條路!」所以,經典是用來驗證的。
你們問我,身體的病痛,和修行有沒有關連?當然有,關連非常密切,而且非常複雜。裏面豐富到你難以想象,也複雜到你難以想象。很多佛教徒說:「這個臭皮囊不要管它,不要了。」其實,說我們的身體是臭皮囊,只是一個方便的手段,用來解脫某一種糾纏、和痛苦的一種手段。並不是說,你可以把你的身體搞得很爛,更不是一定要把它摧殘得很爛,你就解脫了,不是這個意思的。身體是一個修行非常重要的工具,你要非常的珍惜它。
問:當一個人有相當的程度禅定以後,是不是會産生很細的心思,去尋找病源?
師:是可以找。
問:除非有入定?
師:對。如果我有入定,我要去找那個根源;我找到根源,就把可以它化空。當你真的把它化空,解掉了以後,那個病就不見了,就是不見了。就跟電腦,軟體裏面有病毒的時候,你把它拿掉,那個問題就不見了,一個道理,原因是一樣的。
《佛學與科學的交會》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