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俱舍論頌▪P2

  ..續本文上一頁用果因余二者。

  異熟無覆無記法,有記所生衆生攝,

  等流果與自因同,離系果爲心滅盡。

  依何因力所生果,士夫作用而産生,

  非爲前生有爲法,唯一有爲增上果。

  五因現在執自果,俱有相應二生果,

  同類遍行今過去,異熟過去方生果。

  煩惱性與異熟生,余法初聖者次第,

  除異熟因遍行因,同類因外余叁因,

  即是心與心所法,異熟因外余亦爾。

  經中說緣有四種。其中因緣爲五因;

  一切心與心所法,除最後刹等無間;

  所緣緣爲一切法;能作因稱增上緣。

  俱有相應此二因,于正滅法起作用,

  叁因生法起作用,此外二緣則相反。

  四緣生諸心心所,以叁緣生二種定,

  他法則由二緣生,非自在等次第故。

  作大種因有二種,爲大種造之五因,

  大種所造叁互因,作諸大種之一因。

  欲界善與不善心,有覆以及無覆心,

  色界以及無色界,除不善外二無漏。

  欲界善心生九心,彼唯由八心中生,

  不善心由十心生,彼中産生四種心。

  有覆無記心亦爾,無覆五起生七心。

  色界善心生十一,彼由九心無間生,

  有覆由八心中生,彼心産生六種心,

  無覆無記叁心生,彼中産生六種心。

  無色無覆亦同彼,善心産生九種心,

  彼由六心中産生,有覆七心生七心。

  有學之心四心生,彼中産生五種心,

  無學五心中産生,彼中産生四種心。

  十二心亦分二十,生于叁界分二心,

  俱生加行之善心,許異熟生威儀心,

  工巧化心四無記,色界之中除工巧。

  叁界煩惱性之心,六心六心二心得,

  轉色界善叁心得,有學四心余本身。

  

第二品終

  

第叁品 分別世間

  

地獄餓鬼與旁生,人類以及六欲天,

  即是欲界分二十,由地獄洲之差別。

  此上住所十七處,即爲色界于其中,

  初叁靜慮各叁處,第四靜慮有八處。

  無色界則無住所,由轉生而分四種,

  彼處同分與命根,即心相續之所依。

  彼中地獄等五趣,經中宣說各名稱,

  非煩惱性非有記,所謂衆生非中有。

  身不同與識不同,身不同與識一致,

  相反以及身識同,無色界中初叁處,

  此等即是七識處,余者非有彼能毀。

  有頂無想天衆生,經說有情之九處。

  因于不欲之中住,是故其余非稱處。

  四處有漏之四蘊,自地獨識未說處。

  如若歸納有四類。有情具卵等四生,

  人與旁生具四種,一切地獄與天界,

  中有唯有一化生,餓鬼亦有胎生二。

  死有中有間蘊生,未至應至之境故。

  中有並非是後世,如谷相續同法故。

  影像本體不成立,及不同故非比喻,

  若一無有二共存,非相續因二法生。

  佛親說故有尋香,說五衆生經亦成。

  此一引業相同故,如當本有之身形,

  本有即是死有前,居生有之刹那後。

  同類具天眼者見,具有業之神變力,

  諸根具足具無礙,不可退轉即尋香。

  生起顛倒之心故,欲行淫往所去境,

  濕生化生欲香處,地獄中陰頭朝下。

  一者明知而入胎,他者亦有知住胎,

  亦有知生余均迷,卵生亦有恒不知。

  了知入胎前叁種,輪王緣覺與佛陀,

  福或智慧或福慧,廣大之故次第知。

  無我僅是蘊而已,煩惱與業作因緣,

  轉世中陰之相續,猶如燈火而入胎。

  如同牽引漸持續,轉生後以業煩惱,

  再次前往他世間,是故有輪無初始。

  此即緣起十二支,分爲叁份前與後,

  各自均有二緣起,中間八種壽圓具。

  煩惱現時爲無明,宿業諸識名爲行,

  識即結生之諸蘊,名色顯露六處前,

  六處叁者聚前蘊,觸能知苦樂等前,

  淫愛之前乃爲受,愛即行淫之貪者,

  取爲得財而奔波,有爲能生後世果,

  結生之蘊即是生,至受之間爲老死。

  傳說此乃位緣起,主要之故稱支分。

  爲能遣除前後際,以及中間之愚癡。

  煩惱有叁業有二,七事如是亦爲果。

  前際後際略因果,由中因果可推斷。

  煩惱中生煩惱業,從彼業中産生事,

  事中生事與煩惱,此乃有支之規律。

  此許緣起即是因,緣生承許爲果法。

  智慧違品之他法,無明如妄非親等。

  言說彼爲結等故,惡慧則非是見故,

  與彼正見相應故,宣說染汙智慧故。

  名即非爲色法蘊。觸六聚合而産生,

  前五乃爲有礙觸,第六僅能謂名稱。

  觸分明與無明他,無垢煩惱其余者,

  害心隨貪相應觸,感受安樂等叁種。

  從中所生之六受,前五身受余心受。

  近心之因中而生,總共則有十八種。

  欲界緣自具十八,緣色界境有十二,

  無色叁種初二禅,十二種受緣欲界,

  緣自八受無色界,則有二受余二禅,

  六受則是緣欲界,緣自地則有四種,

  緣無色界唯一種,無色未至定四受,

  緣色上界僅一種,正行一受自對境,

  十八種受均有漏。其余已說當說故。

  于許煩惱如種子,如龍樹根與糠秕,

  業如具皮果藥花,事如成熟之飲食。

  四有之中生有惑,自地根本諸煩惱,

  其余叁有具叁種,無色界則無中有。

  有情依食而存住,段食欲界叁處性。

  彼並非爲色之處,不利自根解脫故,

  觸食思食與識食,均爲有漏叁界有。

  意成求生及尋香,中有以及現成名。

  前二食爲利此世,增長所依及能依,

  爲引他世與形成,次第而說此四食。

  斷絕善根與結合,離貪退失死生心,

  唯一承許爲意識,死與生心依等舍,

  一緣無心皆無有,涅槃爲二無記法。

  惡趣天人阿羅漢,次第而死則于足,

  臍與心間識滅盡,氣息分解依水等。

  聖者造無間罪者,必定趨入正邪道。

  器世最下風輪厚,十六洛叉廣無數。

  水深一百十二萬,爾後深度八十萬,

  剩余凝結成金輪,水輪金輪之直徑,

  一百二十萬叁千,四百五十周叁倍。

  須彌山與持雙山,持軸山與擔木山,

  善見山與馬耳山,象鼻山與持邊山。

  爾後乃是一切洲,彼等之外鐵圍山,

  七山爲金彼爲鐵,須彌四寶之自性。

  八萬由旬沒水中,如是上方亦八萬,

  八山高度半半減,彼等厚度亦等高。

  彼等七間爲七海,初者八萬由旬寬,

  彼爲內海邊叁倍,余海半半而遞減。

  剩余水即外大海,叁十二萬由旬寬。

  南贍部洲之叁邊,二千由旬馬車形,

  一邊乃叁由旬半,東勝身洲如半圓,

  叁邊與此均相同,一邊叁百五由旬。

  西牛貨洲爲圓形,周長七千五由旬,

  彼之中央叁千五,北俱洲八四邊等。

  彼等之間八小洲,身洲勝身聲不美,

  聲不美對拂妙拂,勝道行洲及行洲。

  此向北越九黑山,即是所謂之雪山,

  複次香醉山之內,有水寬度五十海。

  此下二萬由旬處,即是無間地獄處。

  彼之上方七地獄,八獄之外十六獄。

  四邊煻煨屍糞泥,利刃原等無灘河。

  其他具疱地獄等,即是八種寒地獄。

  日月位于山王半,五十五十一由旬,

  午夜日落與正午,以及日初爲同時。

  夏季第二月之末,自九日起夜晚長,

  所有冬季四月中,變短白晝則相反。

  晝夜長爲一須臾,日行南北方之時,

  因與日輪極趨近,自之影子彼現虧。

  須彌山有四層級,間距一萬一千也,

  分別高出一萬六,八千四千與二千。

  居于彼處有持盆,持鬘常醉之藥叉,

  四天王天衆天人,七山亦爲彼之處。

  須彌山頂卅叁天,彼邊八萬由旬也,

  方隅四層之彼處,手持金剛護神居,

  中央稱爲善見城,邊長二千五由旬。

  一由旬半金自性,大地莊嚴具彈性,

  于彼處有尊勝宮,邊長二百五由旬。

  外衆車苑粗惡苑,雜林苑與喜林苑,

  彼等林苑之四方,距離二十爲妙地,

  東北之隅大香樹,西南隅爲善法堂。

  彼上諸天無量殿,如是欲天如是行:

  二二相交抱執手,發笑目視而行淫。

  如滿五歲之孩童,直至達到十歲間,

  轉生彼處色界衆,身體圓滿著衣生。

  叁種生起貪欲者,即指一切欲天人。

  叁種生起安樂者,叁禅之中共九地。

  猶如從彼至下量,爾後向上亦複然,

  除依神變與他者,彼等不得見上界。

  四大部洲與日月,須彌山王及欲天,

  梵天世界一千數,許爲小千之世界,

  彼之千數承許爲,二千中千之世界,

  彼之千數叁千界,同時壞滅一同生。

  南贍部洲衆生量,四肘以及叁肘半,

  東勝身洲西牛貨,北俱盧洲二倍增。

  具有貪欲天人身,四分之一聞距至,

  一聞距半之間增。一色界身半由旬,

  彼上半半而遞增,少光天衆之上天,

  身量均成兩倍增,無雲天減叁由旬。

  北俱盧洲壽千年,二洲半半而遞減。

  此贍部洲不一定,最終十歲初無量。

  人類衆生五十歲,最下欲天之一日,

  如是自壽五百年,上天二倍二倍增。

  色界無晝夜時壽,劫數等同自身量,

  無色界壽二萬劫,向上依次而增長。

  少光天起爲大劫,彼之下天半大劫。

  複合地獄等六獄,日漸等同欲天壽,

  是故彼等之壽量,亦與欲天年相同。

  極熱地獄半中劫,無間地獄一中劫,

  旁生最長一中劫,餓鬼月日五百年。

  芝麻器中每百年,取出一粒至窮盡,

  即是具疱地獄壽,余壽漸成二十倍。

  除開北俱盧洲外,其余均有中死亡。

  色名時際分別爲,極微文字與刹那。

  極微微塵鐵水塵,兔毛羊毛象日塵,

  虮虱青稞與指節,後後較前增七倍。

  廿四指節爲一肘,四肘乃爲一弓量,

  五百弓量一聞距,阿蘭若八一由旬。

  一百二十刹那間,乃爲彼之刹那也,

  六十彼刹一頃刻,須臾日月叁十倍。

  不足叁十在內月,十二數量爲一年。

  多劫壞劫無轉獄,直至器世滅盡間。

  成劫即指從初風,至有地獄衆生間。

  中劫即從無量歲,直至人壽十歲間。

  最終上增爲一次,彼等壽即八萬間,

  如是已成此世間,存住二十中劫也。

  成壞空劫亦同等。八十中劫一大劫。

  叁無數劫現成佛,下減百歲間出世。

  緣覺增減皆出世,麟角喻百劫得果。

  諸轉輪王現世間,不越人壽八萬間。

  金銀銅鐵轉輪王,次統四叁二一洲,

  二不共存如佛陀,他迎自往布沙場,

  預備兵器勝無害,能仁相正明圓勝。

  先前有情如色界,爾後漸次貪執味,

  懈怠者作積蓄後,具執著者封地主,

  複次以造惡業道,壽命短暫爲十歲,

  劫以兵疾饑荒盡,次第七日…

《俱舍論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俱舍論釋 總論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