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些光學現象闡明心外無法
王守益
您想了解《金剛經》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嗎?本文能提供您清楚的驗證與了解。
摘要:
佛法離不開生活,生活也離不開佛法,真所謂「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本文就是在人類生活經驗中抽取一些光學現象,來說明佛法的精義。這些光學現象每個人都能覺察到,是極簡單的科學;而有關佛法的部分則是其核心所在。因此我們將研究的結果拿來和佛學上的幾部重要經典相驗證,藉以消除佛經的神秘及難懂。本文的中心部分在于提出「心相空間」的理念,藉此不單可以將科學與佛學溝通及連結,而且對于人心及宇宙的關系,乃至其虛妄與真實都能夠提供充分及徹底地了解。最後本文簡單地提出由此修佛成道的方法,以供有緣人作參考。
一、幾種常見的光學現象
1.燭光的倒像:假設我們面前有一支燭,它正在燃燒著,火光是向上的。但從中學的物理教科書裏我們就知道它在我們眼內視網膜上所成的像是一個倒像,即燃燒的火光是向下的。構成這倒像的原因是我們的眼睛猶如凸透鏡一般,只能呈現出倒像。因此,我們看到的人是倒立在我們視網膜上的。圖1是從某一本書上影印下來的,從此圖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倒像是怎樣形成的。這種倒像的情形我們是不能直接覺察出來的,我們看到及感覺到的都只是正像,甚至還可以用手觸摸來確定確實是正像。
圖1
我舉出這個倒像實驗的目的是想說明人體內或心內有一些調製(modulation)功能及作用,將我們所得的光學數據作了倒像的處理。這就像電腦機器人中裝置有電腦軟體程式一樣。
圖2
2.波長與色彩:色彩的來源在物理上是很清楚的。一物體的顔色是由照射到那個物體的光反射到觀察者眼睛內網膜上,網膜得到刺激生出訊號,再由神經等作用給出心上的顔色的感覺。反射光波長較長的顯出偏紅色,波長較短的偏向紫色,這樣子我們就能看到那個物體的五顔六色。所以顔色只是代表那物體反射光波長的分布情形,而且是我們自己內心所顯現的。另一點必須要說明的是我們觀測者眼睛也加上了大幅度的調製作用;這可從圖2看出來,紅外和紫外都被切除了,在黃色與綠色中間約五千五百埃波長的地方得到最大的響應。這是從普通物理學書上的圖形影印下來的,它適合普通人的眼睛。有色盲的人及一些有特異能力的人,他們眼睛的特性曲線與圖2就可以有大大不同之處。至于其他生物的眼睛當然也可以大不相同;例如貓狗之屬可能對紅外線部分有相當好的響應,因爲它們夜間看東西比人類要清楚很多。
我舉這個實驗現象的目的也是說明人體內或心內有顔色的「著色」或染色作用;同時也有大幅的調製作用(指特性曲線對于紅外及紫外波長的切除等等)。
圖3
3.大鏡中像:如圖3,一片幹淨的鏡子反射出觀測者背後的燭光。因爲鏡子很大,觀測者不覺得他的前面是鏡子,以爲虛像的燭光是真實的燭光。觀測者受了大鏡子的欺騙,感覺到虛像燭光的真實與直接。其實受騙的原因是因爲我們內心的計算程式是按照光走直線這樣來計算的。如果鏡子不夠大或不夠幹淨,觀測者可以辨別是鏡子在反射,他也可以運用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感覺出真實燭光的位置,而不致受騙了。
這個例子顯示我們內心的結構具備了計算、研判、認定、感覺爲真實等等的特性。更重要的是我們不能察覺這些複雜的過程而是直接去感受的,因此不能知道它是虛像的燭光。
4.閉目觀想:假設有一位喜好蛋糕的女孩(如圖4)。她張大眼睛看見了一個叁層蛋糕在她面前(圖a)。她閉上眼睛後,不禁要回想這美麗的蛋糕(圖b)──這種觀想是大家都有過經驗的。也許過了很多年,仍然能夠觀想出來。
這種觀想能力的具備,表示我們內心的程式有錄放影機的功能,可以將影像錄起來,記憶存檔,想看的時候再放出來。
圖4
5.作夢的夢境:作夢時的感覺是很真實的。圖5表達此人夢到自己在回家的途中,也許在徘徊,也許在省思。左下角畫的一只狗,它也有夢,夢到的可能是一只大骨頭。
圖5
作夢除了顯示內心結構有放影機功能之外,另外還有兩個問題值得省思:(一)夢中所涉的境遇有時在後來的生活中確實會出現;這應表示內心結構包含著若幹微妙的因素,甚至可以超越時間的先後秩序。(二)夢境所發生的處所究竟在「身」內或是在「身」外?在「心」內或是在「心」外?「身」與「心」的範圍該如何定位?又如何圓融?
6.眼現空花:假設一個人,尤其是體弱或貧血的人,蹲立在地上。他一下子突然站起來(如圖6)時,可能覺得眼冒金花。這樣的經驗我想很多人都有過,只是並沒有很在意它。我們現在來看一下這些金花的性質:很顯然這些花不是實有的,而是一種「空華相」,只有當事人看得見,在旁邊的人卻看不見,而且一下子就消失了;有時候打一個噴嚏,也會看見很多金花。
圖6
這裏的重點是要看這些金花發生的處所在哪裏?在身內或身外?在心內或是心外?答案是很容易得出的──我們看到的金花是在頭上及眼前,甚至還在四周一亮即滅。所以我們會覺得金花在身外,但也不能說在身內就一定沒有。另一個問題的答案應是在「心內」;因爲如果是在心外,根據前面第2個例子,我們沒法子看到心外的東西,所以就不可能看到金花了。綜合來說,這種空中金花──心中形象(心相)的發生處所或所發生的空間應是在心內而不局限于身內,是可以在身外的;于是我們對「心」的範圍究竟在哪裏、有多大,就感到有興趣去深入探討。
二、心相的空間
1.如圖7,設原有一物,如一燭光。原本不知此燭及火焰是紅色或是其他彩色。一觀測者的內心結構經過倒像處理、色彩調製(染色過程)、距離計數、經驗(指內心程式)研判、認定、執著它是一支真實的紅色或彩色的蠟燭。重點是觀測者所得的像(心相)已非原來物體的像;而原物體本來的像,我們若不觀測則無法得知。不管我們用甚麼方法去觀測,此觀測方法所得的結果總是這種觀測方法下的産物,已不是原來的東西。所以嚴格地說,我們無法獲知該物體的本來真象,所獲知的都是我們心中所生的形象(心相)。
2.爲方便討論起見,我們可以用叁度空間加時間的實際座標系統來考慮。設圖7右邊的座標系統爲物理空間的真實系統,它可以用來描述一支燭的位置及這支燃燒著的燭對于時間的變化。因爲我們觀測者所看到的紅色或彩色燭,是原來的燭經過我們內心結構作過染色等調製作用所生的影像,而必然不是這支燭原來的顔色及形象,嚴格講應該說這支燭本來是不能說有顔色或是無顔色。爲了表達清晰起見,我們可以使用兩個座標系來描敘,如圖7左右二邊的二座標系。在左邊座標系內,我們可以看到燭是紅色或彩色的。
圖7
反之,在右邊的座標系統中就不能確定其有無色彩等特性;因爲在這裏我們假設這物體(燭)有它的客觀的獨立存在,而且未受到觀測過程的影響。所以右邊這個座標所描述的空間可以稱爲假設存在的「客觀空間」。相對地,左邊座標系統所描述的空間可以稱爲觀測者實際觀測的主觀心理的「心相空間」。用「心相」的意思是指這種空間是內心所現形象的場所。又因爲這兩件物體(兩支燭)應該就是同一支燭,這兩組座標系統應該重合爲一個,如虛線箭頭所示(因座標原點位置本來可以自由選取,當然可以選取它們重合在一起)。
從上述可知:每位觀測者都有一個他自己的心相空間,以描述他的心相;而每個人的心相(心中形象)當然也各自不同。如前述色盲人以及有特異能力的人,他們所得的心中形象顯然是有所不同的。這種個別有所不同的形象或心相,在《楞嚴經》裏稱之爲「別業妄見」。又因我們多數人所見到的某物體(如紅燭),雖然彼此不能真正作比較,但都認定是得到相同的心中形象;這在《楞嚴經》裏稱之爲「同份妄見」,因爲多數人的視覺特性曲線(見圖2)大致是相同(同份)的。
這種由視覺所得的心相空間,也就是我們所看到的萬象世界,即是《圓覺經》所謂「六塵緣影」中的「色」塵緣影;因爲我們是「緣」著原來物體(如原來的燭)的特性(對反射光波波長的選擇…
《由一些光學現象闡明心外無法(王守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