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些光学现象阐明心外无法
王守益
您想了解《金刚经》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吗?本文能提供您清楚的验证与了解。
摘要:
佛法离不开生活,生活也离不开佛法,真所谓「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本文就是在人类生活经验中抽取一些光学现象,来说明佛法的精义。这些光学现象每个人都能觉察到,是极简单的科学;而有关佛法的部分则是其核心所在。因此我们将研究的结果拿来和佛学上的几部重要经典相验证,藉以消除佛经的神秘及难懂。本文的中心部分在于提出「心相空间」的理念,藉此不单可以将科学与佛学沟通及连结,而且对于人心及宇宙的关系,乃至其虚妄与真实都能够提供充分及彻底地了解。最后本文简单地提出由此修佛成道的方法,以供有缘人作参考。
一、几种常见的光学现象
1.烛光的倒像:假设我们面前有一支烛,它正在燃烧着,火光是向上的。但从中学的物理教科书里我们就知道它在我们眼内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一个倒像,即燃烧的火光是向下的。构成这倒像的原因是我们的眼睛犹如凸透镜一般,只能呈现出倒像。因此,我们看到的人是倒立在我们视网膜上的。图1是从某一本书上影印下来的,从此图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倒像是怎样形成的。这种倒像的情形我们是不能直接觉察出来的,我们看到及感觉到的都只是正像,甚至还可以用手触摸来确定确实是正像。
图1
我举出这个倒像实验的目的是想说明人体内或心内有一些调制(modulation)功能及作用,将我们所得的光学数据作了倒像的处理。这就像电脑机器人中装置有电脑软体程式一样。
图2
2.波长与色彩:色彩的来源在物理上是很清楚的。一物体的颜色是由照射到那个物体的光反射到观察者眼睛内网膜上,网膜得到刺激生出讯号,再由神经等作用给出心上的颜色的感觉。反射光波长较长的显出偏红色,波长较短的偏向紫色,这样子我们就能看到那个物体的五颜六色。所以颜色只是代表那物体反射光波长的分布情形,而且是我们自己内心所显现的。另一点必须要说明的是我们观测者眼睛也加上了大幅度的调制作用;这可从图2看出来,红外和紫外都被切除了,在黄色与绿色中间约五千五百埃波长的地方得到最大的响应。这是从普通物理学书上的图形影印下来的,它适合普通人的眼睛。有色盲的人及一些有特异能力的人,他们眼睛的特性曲线与图2就可以有大大不同之处。至于其他生物的眼睛当然也可以大不相同;例如猫狗之属可能对红外线部分有相当好的响应,因为它们夜间看东西比人类要清楚很多。
我举这个实验现象的目的也是说明人体内或心内有颜色的「着色」或染色作用;同时也有大幅的调制作用(指特性曲线对于红外及紫外波长的切除等等)。
图3
3.大镜中像:如图3,一片干净的镜子反射出观测者背后的烛光。因为镜子很大,观测者不觉得他的前面是镜子,以为虚像的烛光是真实的烛光。观测者受了大镜子的欺骗,感觉到虚像烛光的真实与直接。其实受骗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内心的计算程式是按照光走直线这样来计算的。如果镜子不够大或不够干净,观测者可以辨别是镜子在反射,他也可以运用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感觉出真实烛光的位置,而不致受骗了。
这个例子显示我们内心的结构具备了计算、研判、认定、感觉为真实等等的特性。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察觉这些复杂的过程而是直接去感受的,因此不能知道它是虚像的烛光。
4.闭目观想:假设有一位喜好蛋糕的女孩(如图4)。她张大眼睛看见了一个三层蛋糕在她面前(图a)。她闭上眼睛后,不禁要回想这美丽的蛋糕(图b)──这种观想是大家都有过经验的。也许过了很多年,仍然能够观想出来。
这种观想能力的具备,表示我们内心的程式有录放影机的功能,可以将影像录起来,记忆存档,想看的时候再放出来。
图4
5.作梦的梦境:作梦时的感觉是很真实的。图5表达此人梦到自己在回家的途中,也许在徘徊,也许在省思。左下角画的一只狗,它也有梦,梦到的可能是一只大骨头。
图5
作梦除了显示内心结构有放影机功能之外,另外还有两个问题值得省思:(一)梦中所涉的境遇有时在后来的生活中确实会出现;这应表示内心结构包含着若干微妙的因素,甚至可以超越时间的先后秩序。(二)梦境所发生的处所究竟在「身」内或是在「身」外?在「心」内或是在「心」外?「身」与「心」的范围该如何定位?又如何圆融?
6.眼现空花:假设一个人,尤其是体弱或贫血的人,蹲立在地上。他一下子突然站起来(如图6)时,可能觉得眼冒金花。这样的经验我想很多人都有过,只是并没有很在意它。我们现在来看一下这些金花的性质:很显然这些花不是实有的,而是一种「空华相」,只有当事人看得见,在旁边的人却看不见,而且一下子就消失了;有时候打一个喷嚏,也会看见很多金花。
图6
这里的重点是要看这些金花发生的处所在哪里?在身内或身外?在心内或是心外?答案是很容易得出的──我们看到的金花是在头上及眼前,甚至还在四周一亮即灭。所以我们会觉得金花在身外,但也不能说在身内就一定没有。另一个问题的答案应是在「心内」;因为如果是在心外,根据前面第2个例子,我们没法子看到心外的东西,所以就不可能看到金花了。综合来说,这种空中金花──心中形象(心相)的发生处所或所发生的空间应是在心内而不局限于身内,是可以在身外的;于是我们对「心」的范围究竟在哪里、有多大,就感到有兴趣去深入探讨。
二、心相的空间
1.如图7,设原有一物,如一烛光。原本不知此烛及火焰是红色或是其他彩色。一观测者的内心结构经过倒像处理、色彩调制(染色过程)、距离计数、经验(指内心程式)研判、认定、执着它是一支真实的红色或彩色的蜡烛。重点是观测者所得的像(心相)已非原来物体的像;而原物体本来的像,我们若不观测则无法得知。不管我们用甚么方法去观测,此观测方法所得的结果总是这种观测方法下的产物,已不是原来的东西。所以严格地说,我们无法获知该物体的本来真象,所获知的都是我们心中所生的形象(心相)。
2.为方便讨论起见,我们可以用三度空间加时间的实际座标系统来考虑。设图7右边的座标系统为物理空间的真实系统,它可以用来描述一支烛的位置及这支燃烧着的烛对于时间的变化。因为我们观测者所看到的红色或彩色烛,是原来的烛经过我们内心结构作过染色等调制作用所生的影像,而必然不是这支烛原来的颜色及形象,严格讲应该说这支烛本来是不能说有颜色或是无颜色。为了表达清晰起见,我们可以使用两个座标系来描叙,如图7左右二边的二座标系。在左边座标系内,我们可以看到烛是红色或彩色的。
图7
反之,在右边的座标系统中就不能确定其有无色彩等特性;因为在这里我们假设这物体(烛)有它的客观的独立存在,而且未受到观测过程的影响。所以右边这个座标所描述的空间可以称为假设存在的「客观空间」。相对地,左边座标系统所描述的空间可以称为观测者实际观测的主观心理的「心相空间」。用「心相」的意思是指这种空间是内心所现形象的场所。又因为这两件物体(两支烛)应该就是同一支烛,这两组座标系统应该重合为一个,如虚线箭头所示(因座标原点位置本来可以自由选取,当然可以选取它们重合在一起)。
从上述可知:每位观测者都有一个他自己的心相空间,以描述他的心相;而每个人的心相(心中形象)当然也各自不同。如前述色盲人以及有特异能力的人,他们所得的心中形象显然是有所不同的。这种个别有所不同的形象或心相,在《楞严经》里称之为「别业妄见」。又因我们多数人所见到的某物体(如红烛),虽然彼此不能真正作比较,但都认定是得到相同的心中形象;这在《楞严经》里称之为「同份妄见」,因为多数人的视觉特性曲线(见图2)大致是相同(同份)的。
这种由视觉所得的心相空间,也就是我们所看到的万象世界,即是《圆觉经》所谓「六尘缘影」中的「色」尘缘影;因为我们是「缘」着原来物体(如原来的烛)的特性(对反射光波波长的选择…
《由一些光学现象阐明心外无法(王守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