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法王教禅修:安住在佛陀成道相▪P3

  ..續本文上一頁,但怎麼畫,它就不是一個圈;你想畫右,但它就跑到左邊;想要左邊一拉,就會到右邊。但是如果不斷練習畫,你越來越熟悉、越來越熟悉,就會真正得到一種自在,這時候你一筆要到右邊,就是右邊,很漂亮的;到左邊,就是左邊,很自在的!

  

同樣的,所謂的「禅修」,是一種練習,讓我們的心得到一種自在和自主性;透過禅修,我們以前那很剛硬、很頑強、硬梆梆的心,變柔軟了,當它柔軟下來,就有了彈性,是很靈活的,哪裏都可以去了……所以,當你的那一念心變得靈活而柔軟,這就是到位的禅修!

  

■專注,讓心所有的力量,用在自己心上

  

法王藏文開示:

  

接下來,我們要談到如何練習禅修呢?對一個初學者來說,首先你要有一個專注、專一的心,禅修的力量,才能夠展現出來。

  

法王藏文開示:

  

禅修的力量,就是要讓心所有的力量,能夠自在地用在一個目標、對象上;而那個「對象」,不在別的地方,就是自己那個心!很散亂的那個心,把它收進來,讓所有的心力放在一個目標上。

  

■禅修身要:讓心如箭,直而不散亂

  

法王藏文開示:

  

所以,我們初學禅修的時候,要練習讓我們的心能夠專一。身體有些要點要注意,爲了讓我們的心能夠像箭一樣專一,不失焦點、不散亂,像箭一樣直直的射出去,要能這樣,身體要點是很重要的,掌握身體的要點,能夠幫助我們的心,能夠像箭一樣的直直地射出去,而不散亂。

  

關于身體的要點,傳統上有很多規定,譬如「七支坐法」,簡約來講也有五個要點;器具上也有一些規定,舉例來說,像是要坐在一個禅修墊上,在經典當中,它連高度寬度等等都有規定,但是現在很方便了,到處都可以買得到,各位可以看到很多廣告在賣禅修墊,這真的很不錯,大家可以去買,總比你花很多錢去買轎車、買摩托車好!

  

1.全身放松:身體要放輕松。禅修的時候,身體放輕松了,心也很容易放輕松。

  

2.身體坐直:再來就是身體要坐直、不可以歪,身體坐直的時候,會幫助心更加的定、更加的直。

  

3.兩眼微張:眼睛稍微往下看,輕松看著鼻尖的前方虛空,不要太用力,硬往自己鼻尖看,這樣看久了會發覺可能就要開始翻白眼了!或者說看得太用力,看到眼珠子好像要掉下來,不用這樣,不要太用力,而是輕松地往下看,看著自己鼻尖前方的虛空。

  

4.金剛跏趺坐:傳統上,我們叫做「雙盤」。這對很多人都滿困難的,尤其是對許多外國人跟現代人來說,「雙盤」是很困難的。但我小時候在家鄉,也不知道真正的原因是什麼,可能是因爲西藏密乘、金剛乘非常流行,所以任何有關金剛的東西藏人都非常喜歡,譬如:金剛杵、金剛鈴、金剛拳或者是金剛跏趺坐,小孩子小時候就喜歡比賽金剛跏趺坐,看誰能夠盤最久,所以說藏人比較容易金剛跏趺坐。但是對于外國人來說,有時候真的很難,我有時候會看到一些外國人要「雙盤」很吃力,一只腳好不容易先推上來,再用力把另一只腳拉上來,實在很辛苦!

  

就讓我聯想到一個故事,以前有一個上師,他有一只老鼠,那只老鼠也要禅修,但是不知道怎麼雙盤,所以呢,就拿著一根繩子還是線,就把那只老鼠的腳綁起來「雙盤」了!就好像那個畫面是一樣的,所以呢,各位禅修的時候,不ㄧ定硬要那樣金剛跏趺坐,事實上,我們單盤也是可以的,就是ㄧ般我們看到的菩薩坐姿,ㄧ只腳放在另一只腳上,單盤就可以。

  

5.手持定印:再來一個禅修的要點,就是我們的手是要持定印(雙手右上左下交扣,拇指輕碰)這樣子放著。

  

■讓心專注在一個清淨的所緣境,利益更大

  

法王藏文開示:

  

以上是身體坐直、讓心能夠安定的禅修身要。接下來,就是禅修,讓心專一的方式,當然我們也可以透過專注在一朵花,或者是ㄧ個聲音,來練習心的專一跟禅定;不過經典提到,我們可以專一在一些清淨的所緣境上,像是佛像等等,專注在這上面,利益更大。

  

但是這裏有一個要點,我們常常說專一在一個所緣境上面,並不只是用眼睛的看,而是我們的心也在看。或者說,是我們的心系在、憶念在一個東西上面,而不只是眼睛在看而已。

  

法王中文開示:

  

有人以爲,心和所緣是兩個,所緣在那邊,自己的心在這邊,然後自己看著那個所緣,就是專注,不是這樣子的。要讓心融入那個所緣,心和所緣合一,這樣才容易自然專注。

  

(法王自己翻譯成藏文)

  

法王藏文開示:

  

所以,很多時候我們說讓心專注、讓心系在所緣上,那並不一定是一個外在的物體,最重要的還是我們這一念心。

  

■觀想佛陀成道相,讓心安住在上面

  

接下來,我們可以用一個「清淨的所緣境」讓心專注,做一段禅修。那這個「清淨所緣」是什麼呢?我們知道這裏是佛陀成道的地方,所以我們現在要觀想,佛陀成道的時候,當時他坐在這個菩提樹下的形象,就像經典所形容的。

  

法王中文開示:

  

我們憶念,在菩提樹下、金剛座上,那時候佛陀成道時的相貌。

  

法王藏文開示:

  

經典形容他身是金色,這裏金色不是像上了漆的那種硬硬的顔色,不是這樣,而是像充滿了光明的一尊佛陀,而且他的面容非常慈祥,他的眼睛非常慈悲地眷顧著我們、眷顧著衆生。觀想出這樣子的相,它可以是一種剎那、剎那清晰,就是說你剎那、剎那想出這個相貌它大致的樣子,心呢就放在佛陀的身上、相貌上,心不要散亂到其他地方,你也可以是整個佛相觀清楚,或者也可以從佛陀身體的某一個部位、某一個相貌開始想,然後把它想清楚,都可以的,總之,專注在這上面,盡力地專一在上面。

  

法王藏文開示:

  

剛開始我們並不是很熟悉禅修的時候,沒有辦法馬上做到「止的禅修」,沒有辦法完全做到不散亂。一般來說,「止的禅修」意思是沒有散亂,因此,禅修止的時候,要點是:「短時間、多次數」,也就是練習「止的禅修」的時候,每ㄧ次時間要短,專一、不散亂、然後多次數的,這樣子不斷地練習。

  

剛開始,也不要太刻意想說:「我不要散亂!」我們只要只要告訴自己:「我要專注于這個所緣境上,我要將這個所緣境觀想得清楚」,之後可能散亂了,這時要知道自己散亂了,覺知它,然後馬上用正念、正知,將我們心再拉回來,這樣也是可以的。所以不需要因爲散亂而難過,只要提醒自己隨時的拉回來就行。

  

接下來,我們要這樣子做「止的禅修」。我們現在要想的所緣是「端坐在菩提樹下的釋迦牟尼佛,他的身體是金色的,放著光明,非常慈祥的一個面容。」我們心中這樣子去想,可能會發覺我們這個相不是很清楚,或者不是很穩定,沒有關系,但是要不斷地、不斷地再現出這個相,多幾次的清晰地顯現出來,這可以幫助我們的心定下來。

  

法王中文開示:

  

好,那接下來,我們就做「止的禅修」,觀想「佛陀金色成道相」,讓心安定地專注在上面。身要方面,身體要先坐直,眼神要輕松地看著鼻尖的虛空,手做禅定印。然後呢,我們心中,要想著佛陀金色的身相,讓心安住在那上面,讓自己的心自然融入到佛陀慈悲的相上……要微笑,眼睛慈悲地看著衆生,看到自己的心好像融入到裏面。

  

(法王帶領大衆禅修)

  

■短時間,多次數,心放松,身不變

  

法王藏文開示:

  

我們說做「止的禅修」,要多次數、短時間的練習,但並不代表每次一做完,啊,身體就要垮下來,不需要這個樣子,而是你自己定一個時間,告訴自己,我大概要坐多久,但是身體不需要有任何變動,身體還是保持一樣的姿勢;有的時候,突然垮下來的話,之前的那種延續性會被阻斷。所以這是告訴自己:「我要短時間禅修」,心短座、短座地專注、放松,但是身體姿勢不用變。

  

■止的禅修之前,先讓身心完全放松

  

法王藏文開示:

  

我們平時一天工作可能很繁忙,一天下來已經太累了,非常疲勞,一回到家,馬上又要讓心專注在一個東西上,做剛剛談到這種「專一在一個所緣境」的禅修方式,有的時候比較不容易進…

《法王教禅修:安住在佛陀成道相》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