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菩薩戒:我在聖地,成爲佛子!

  

菩薩戒:我在聖地,成爲佛子!

  

時間:2009年01月02日上午9:00~11:00

  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诃薩(叁稱)

  大衆向法王行叁問訊禮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叁稱)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金剛總持祈請文

  

法王藏文開示:

  

今天是課程第叁天,也是最後一天,在今天早上這堂課當中,主要是要傳授菩薩戒,按照「發菩提心」的儀軌給予菩薩戒。在菩薩戒之後,要送大家新年禮物,所以今天的課程會早一點結束。

  

法王中文開示:

  

但是有一個情況,昨天我說,要給你們一幅我畫的一個白度母畫像,但是白度母畫像還沒有到,白度母嘛事情很多,有點忙,還沒到,所以今天除了福袋,還有我寫的白度母的一個心咒,今天沒辦法給大家白度母。各位如果留下來繼續參加祈願法會,那就有機會得到白度母畫像。我昨天說,布施也不一定要給一個東西,我心裏真的想給你們這個白度母畫像,就算是已經真的給了,不過今天白度母還沒印好,所以有點不好意思,今天還沒辦法給。但是希望在座每一個人,都得到白度母長壽尊的加持,在新的一年裏,身體健康。不管你們有沒有拿到那個畫像,我都已經在你們的心中畫好了一個白度母!我在你們心中布施那個白度母,會永遠跟隨你們!

  

(法王自己翻譯成藏文)

  

■受持「菩薩戒」叁要點

  

法王中文開示:

  

接下來我們要受菩薩戒。各位很多人想受菩薩戒,我沒有時間一個一個給,所以今天就大衆一起受菩薩戒。一開始,我們要知道菩薩戒的次第。

  

1.「得戒處」:首先我們要講得戒處,有兩種,一個是善知識或者上師,另一個是佛菩薩的象征或者所依處,就是在佛像前,受菩薩戒。

  

2.「求戒者」:第二個是領受菩薩戒的「求戒者」,可以指天神或者人道衆生。想要受菩薩戒的求戒者,他最好已經具備了八種「別解脫戒」其中一個戒。譬如居士有居士的「五戒」,出家就有這個沙彌、沙彌尼、比丘、比丘尼戒,但是至少也要具備「皈依戒」這個基礎。爲什麼皈依戒這麼重要呢?就像經典所說,皈依是一切戒律的基礎。

  

3.「受戒的儀軌」:像無著菩薩的《瑜伽師地論》,裏面就有菩薩戒,菩薩戒有不同的儀軌,文字上有些不同,平常漢傳佛教主要是以《梵網經》來說菩薩戒,但是今天這個儀軌是從寂天菩薩所撰的《入菩薩行》而來,就是「直至菩提藏」這一偈,以這個儀軌來受菩薩戒。

  

(法王自己翻譯成藏文)

  

法王中文開示:

  

菩薩戒分爲只領受「願菩提心」、只領受「行菩提心」,或者是願、行兩種菩提心一起領受這叁種不同的儀軌。今天要給的是第叁種,也就是願跟行菩提心一起領受的儀軌,按照《入菩薩行論》當中菩提心的偈文,頭六句,就是第一個偈子再加上兩句就是「願菩提心」,之後六句是「行菩提心」。

  

「願菩提心」:「直至菩提藏,皈命諸佛前,法及菩薩衆,如是亦皈依。如昔諸善逝,先發菩提心。」

  

「行菩提心」:「複次循序住,菩薩諸學處。如是爲利生,我發菩提心,複于諸學處,次第勤修學。」

  

(法王自己翻譯成藏文)

  

■前行:以「七支供養」積聚資糧、淨除罪障

  

法王中文開示:

  

在這個儀軌,也就是《入菩薩行論》〈受持菩提心〉品當中的偈頌,分爲「前行」、「正行」跟「結行」叁個部分。首先「前行」,指的就是我們要具備一個善的動機,尤其菩薩戒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戒律,我們一定需要有大的福德爲基礎,這樣子才能幫助我們,如果菩提心還沒生起,有大福德可以讓菩提心生起,如果菩提心已經生起,具備大福德的話,能讓菩提心更加增長,因此在前行當中,也包括了「七支供養」來積聚大福德。

  

(法王自己翻譯成藏文)

  

法王中文開示:

  

在一切有情的面前,我們爲了利益一切衆生,因此領受了菩薩戒。所以我們要讓自己的心,真正能夠成爲法器,就要先生起菩提心,自己要准備好。所以,首先「前行」當中我們要積聚非常大的福德資糧,才能真正容得下菩提心、真正發起菩提心。因此等一下受戒之前,我們要唱頌的是〈普賢行願品〉中的一些偈文,就是〈普賢行願品〉當中的「七支供養」的偈文。

  

(法王自己翻譯成藏文)

  

法王中文開示:

  

所以「前行」,就是要幫助我們具備順緣,積聚資糧;同時幫助我們消除逆緣,淨除罪障。所以,如果不這樣積資淨障,産生助緣,很難真正生起菩提心,我們就需要透過「七支供養」,來積聚大福德,「七支供養」可說是大乘最重要的部分之一。而經典中記載得最清楚的依據,就是〈普賢行願品〉當中「七支供養」的偈文。

  

一個初學者,逆緣跟障礙通常比較多,而順緣比較少。所以我們需要透過「七支供養」來積聚廣大的福德,除了透過美妙的聲音或曲子來做唱頌,還要思維偈文的內容,每一支供養,都有甚深的涵意:

  

1.「禮拜支」:透過禮拜可以對治我們的我慢心。

  

2.「供養支」:可以對治我們的吝啬;

  

3.「忏悔支」:可以對治我們因爲叁毒而造的各種罪業;

  

4.「隨喜支」:可以對治我們嫉妒的心;

  

5.「請轉*輪支」:能夠對治我們的無明,還有謗法的罪業;

  

6.「請佛住世支」:就是「請佛不入涅槃」、「請佛長久住世」,能消除、對治我們過去各種無法見佛、無法親近上師的惡業;

  

7.「回向支」:能對治不信因果的想法,尤其能對治不相信「果」的念頭。

  

所以這些七支供養,不只是唱誦,不只是文字而已,我們要知道它每一支當中,都有對治的意義在裏面。

  

法王中文開示:

  

現在唱〈普賢行願品〉。

  

所有十方世界中,叁世一切人師子,我以清淨身語意,一切遍禮盡無余。

  

普賢行願威神力,普現一切如來前,一身複現剎塵身,一一遍禮剎塵佛。

  

于一塵中塵數佛,各處菩薩衆會中,無盡法界塵亦然,深信諸佛皆充滿。

  

各以一切音聲海,普出無盡妙言辭,盡于未來一切劫,贊佛甚深功德海。

  

以諸最勝妙華鬘,伎樂塗香及傘蓋,如是最勝莊嚴具,我以供養諸如來。

  

最勝衣服最勝香,末香燒香與燈燭,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養諸如來。

  

我以廣大勝解心,深信一切叁世佛,悉以普賢行願力,普遍供養諸如來。

  

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十方一切諸衆生,二乘有學及無學,一切如來與菩薩,所有功德皆隨喜。

  

十方所有世間燈,最初成就菩提者,我今一切皆勸請,轉于無上妙*輪。

  

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至誠而勸請,唯願久住剎塵劫,利樂一切諸衆生。

  

所有禮贊供養福,請佛住世轉*輪,隨喜忏悔諸善根,回向衆生及佛道。

  

(法王自己翻譯成藏文)

  

■七重因果教授

  

法王藏文開示:

  

剛剛我們一起這樣唱誦並且積聚資糧,之後接下來我們需要具備、要生起一個善的動機,也就是要發起菩提心。發起菩提心,有透過「七支因果」、也叫做「七重因果教授」的方式,或者是「自他交換」的各種口訣來生起,譬如「七重因果教授」,首先透過「知母」、然後「念恩」、然後「報恩」、然後「慈心(悅意慈)」、「悲心」、「增上意樂」、「菩提心」,以這樣一個七重的口訣,次第生起菩提心。透過這樣一個觀修,我們要觀想,一切在輪回中受著苦痛的衆生,都是我們多生多世的親人、朋友,帶著這樣一念心,來觀想練習,要生起一種難忍的大悲心,要生起「我要帶領他們、救護他們、幫助他們出離輪回」這種強烈的發心,有了這種心,就能引發出我們真正的菩提心,這樣的一個善心跟慈悲,是我們現…

《菩薩戒:我在聖地,成爲佛子!》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