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法王藏文開示:
皈依外在的因有叁種,也就是剛剛談到的佛、法、僧叁寶:
一、佛寶:佛陀出離了生、老、病、死等輪回的痛苦,並且成就了圓滿的佛果,這就是外因當中第一個:佛寶。
二、法寶:佛陀並不是自己得到解脫、出離輪回就好了,同時佛陀希望每一個人也知道這個方法而能夠出離輪回,因此他開示出「法寶」
叁、僧寶:當時佛陀爲周圍的弟子、群衆說法,他們也修持這些法教,那就是「僧寶」。
如此,我們說世間當中,皈依外在的因:叁寶,都已經圓滿具備了,這就是由釋迦牟尼佛所開始、所帶領起來的,所以我們要生起一念感恩的心
■皈依的內因
但另一方面來說,更重要的是皈依內在的因,這是指什麼呢?就是我們自己實際的修持。
一、確信「佛寶」:首先,對于佛寶,我們知道爲什麼殊勝的原因之後,要生起信心,知道這是真實的皈依處,知道佛所說的教法都是正確無誤的。
二、實修「法寶」:當我們實際開始修持這些教法,這就是「法寶」。
叁、依止「僧寶」:我們修持的時候需要依靠「僧寶」,「僧寶」本來的定義是指:證悟的聖僧,但是現在我們周圍可能很難找到這樣的聖僧,所以周圍的法友們,就是我們修持道上、修行旅程上的伴侶,就是「僧寶」。
當我們認知皈依外在的因:佛、法、僧叁寶,並且把握機會實際發願修持,我們可以說,外、內的叁寶,都同時具備了。這樣,我們就能真正出離輪回。接下來就要授與皈依,這樣,我們就真正邁入修持旅程,修行的第一步,就從現在、當下開始。
■你可以發誓持守「皈依戒」嗎?
法王藏文開示:
皈依有兩個不同的情況,第一種就只是領受「皈依」,只是生起一念心:「啊!我要依止叁寶,我想要依靠叁寶…」第二種,是你真的發誓要守護這個學處而領受「皈依戒」。
法王藏文開示:
如果你心裏只是想「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這是第一種皈依;但第二種,你會想:「啊!我不只要皈依佛、法、僧,還要學習各種皈依的學處,並且發誓持守這些學處,持守皈依戒!」這兩種是不同的。
第一種皈依:如果各位僅是想:「我要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這樣也是很好的。每一個人的情況都不同,如果你還沒完全准備好,可以只做第一種皈依,不領受皈依戒。我們常說,做很多事情,最好一開始就准備好,才能完成,要不然有頭無尾不太好。
第二種皈依戒:如果在座有人想領受皈依戒,那你可以問問自己:「我准備好了沒?」、「我有這種大願心、大心力嗎?」、「我能發這麼大的誓持守皈依戒嗎?」如果答案是「是」,那麼,你就可以領受「皈依戒」。
法王中文開示:
不要以爲自己很厲害啊!(大衆笑)
法王藏文開示:
無論如何,就算你沒辦法領受皈依戒,而僅是說「我想皈依叁寶,皈依佛、法、僧」,這也是非常非常難得的。爲什麼呢?因爲我們今天是在菩提迦耶,佛陀成道的聖地,他在這裏真正出離了生、老、病、死,出離了輪回,而得到證悟;我們能夠在這裏皈依,即使僅只是有「我要皈依佛、法、僧」這樣的心,也是非常難得的!
所以要看各位自己的情況,來領受不同的皈依哦!
■念誦皈依文,生起歡喜心
接下來我會念誦中文的皈依文,接著還有藏文和韓文的皈依文。因爲中文跟韓文自己的語言當中已經有「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這樣的偈文,我比較熟悉,所以會念中文跟韓文,但英文比較沒有大家都熟悉的標准皈依文,而且西方人士對藏人特別親近友善、特別喜歡藏人,所以我今天就把所有西方人當成藏人,你們就跟著我念藏文吧。
法王中文開示:
大家跟著我一起念誦,不要我還沒念你就念了,這樣的話…就得不到戒的啊!(大衆笑)
我從今天起
皈依 佛
皈依 法
皈依 僧(叁遍)
法王藏文開示:
各位要想:「我已經得到皈依了」,要生起「得到了皈依」的心。
(接著,法王帶領大衆念誦藏文及韓文皈依文,念畢,皆提醒大衆要思維已得戒)
法王藏文開示:
接下來,要談皈依的學處,尤其對剛剛發心領受皈依戒的人來說,特別要持守以下這些皈依的學處。這裏,分爲叁寶不共的學處和共同的學處兩者。共同的學處又分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不能做的,第二部分是我們應該去做的。
一,共同的學處
1.應斷的學處
首先第一個叫不能做的學處,也就是應斷的學處,指的是:
自皈依佛,不皈依世間外道天神;
自皈依法,不傷害衆生;
自皈依僧,不結交惡友。
我想對第一個「皈依佛之後」這個學處,特別做一些解釋。
■自皈依佛,不皈依世間外道天神
法王藏文開示:
我們說「皈依佛之後,不皈依外道天神」,意思是什麼呢?佛陀在律典當中,曾經對在家衆弟子說:居士和在家衆,你們供奉或祭祀世間的天神是可以的,而且也是有利益的。但是當時有六群比丘非常頑皮,出了很多狀況,他們聽到佛陀這樣講之後,就去供養世間天神,而且做得很過份,供養得很誇張,因此被批評了,有人就報告給佛陀。這時,佛陀再次解釋說:「我之前說供奉或者祭祀天神也有利益,這是針對在家衆說,而不是針對出家衆說的。」
佛陀說完之後,這六群比丘聽到了,又開始找方法搞破壞,他們就故意去破壞很多大梵天、就是印度教天神的像,這麼做當然又受到了批評。這時候佛陀又說了:「我告訴出家衆不可以供奉、祭祀世間天神,但我沒有要你們去破壞其他宗教的神像。」
佛陀這樣說,被六群比丘聽到了,他們又故意搗蛋,只要哪裏有其他宗教的神像或者寺廟,譬如說梵天像,他們就故意繞繞繞繞…繞很大一圈,就是故意不走到那裏,這時候佛陀又說:「我只是說出家衆不可以供養外道,沒有要你們不恭敬,或者故意繞遠路離開。」佛陀說:「如果你們經過外道的寺廟,或者見到神像的時候,還是可以祈願,同時可以念一些吉祥文。」
這是律典當中記載的一段故事哦!所以,如果在座各位是在家衆,有時爲了祈福、求平安、祈求健康長壽等等而供養或祭祀世間天神,是可以的,而且也是有利益的,就像律典當中所說的。
但是這裏有一個重點就是:雖然供奉、祭祀世間天神,但是你不能舍棄真正的皈依處,就是「叁寶」。意思是什麼?有人爲了恢複健康而祭祀天神之後,就舍棄了皈依叁寶,這樣是不行的。如果生了病,爲了求得健康,而供奉一些世間的天神,是可以的。對華人來說,像玉皇大帝、太上老君、二郎神、孫悟空、媽祖、關公這些神明,各位想供養或者祭祀,也都是可以的。
法王中文開示:
但是,不可以失去根本的皈依處哦!如果一遇到狀況就說「那個不管用啊,太上老君比較管用!(大衆笑)這樣就完蛋啦!」(大衆笑)
法王藏文開示:
這就是第一個學處「皈依佛之後,不皈依世間天神。」爲什麼要有這樣一個學處呢?其實這段話,闡述了佛教非常重要的一個觀念、要點,也就是:我們自己是自己的救怙!這是什麼意思呢?如果你想要真正完全離開這個輪回,出離痛苦,唯一的方法是什麼?也就是只有你自己如法的修持,才是最重要的,才能成爲自己的救怙。
以上是這個學處最主要的精神。如果自己不好好修持,完全把希望寄托在某一個外在的神明,譬如說一棵樹長得很漂亮,以爲有樹神,就皈依這個樹神;或者一座山很特別,你就皈依這個山神,這樣是不行的。
每一個人,每一個衆生,其實都具備了能成爲自己救…
《誰能帶你,出離生老病死苦?》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