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好上師,要有叁德相!
時間:2008年12月31日上午9:00~11:00
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诃薩(叁稱)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叁稱)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金剛總持祈請文》
法王藏文開示:
今天開始有叁天的時間,特別爲了華人舉行「宗門實修」的課程。
首先,在此要特別問候前來的各位仁波切、堪布、善知識、法師,還有來自各地的法友,「我帶著歡喜的心,謝謝各位的前來!」
這一次的課程,一方面是跟各位分享個人對于佛法和修持的了解;另一方面,也是測試自己語言程度的一個機會。因爲這是一個中文課程,要以中文來講說,所以,也是看看自己中文的程度如何。就像祈願法會之後,也有叁天的英文課程,在那叁天當中,也是測試自己、看看自己英文程度的一個機會。從語言的角度來說,還讓人覺得有一些害怕呢。
這一次的課程,我還沒辦法全程都說中文,會以藏語與華語交換的來講說;而且這次還有其他語言的翻譯,所以,也需要講一些藏語,他們聽得懂,才能翻譯。但總的來說,會盡力的說華語,希望這樣,能讓各位生起親切的感覺。
如果有任何錯誤,一般來說,上師與弟子之間,應該是弟子請求上師原諒;但是以語言的角度來說,如果我華語有任何說錯的地方,也請求弟子能夠原諒。
■「老媽媽」給回家的孩子,新年新味道!
法王中文開示:
今天我坐的法座有點高,「高處不勝寒!」
今年的經濟不太好,很多人的荷包就感冒、打噴嚏了!「哈啾!」尤其幾次印度恐怖事件,很多人對來到這裏會感覺害怕,各位算是勇士吧,居然敢來這裏!所以,我首先要贊歎各位這份不顧一切的熱忱勇氣。
我呢,像個老媽媽一樣,家裏快要過年了,應該要爲孩子們准備好飯菜,但是,老媽媽有點糊塗了,不知道要做什麼飯,所以要請弟子們、孩子們多多原諒!
今天我還是糊裏糊塗的做了這麼一餐飯,鹹的、辣的不知道,就讓大家嘗一嘗,不知道味道如何?就是新年有新味道!
(接著,法王自己將上一段中文開示翻譯成藏文,讓其他六國翻譯譯成各國語言,現場弟子透過FM耳機收聽)
■一入藏傳,就要開始找「上師」?
法王中文開示:
接下來說中文了啊!但是不要拍手,因爲拍手的話,我會覺得好像(語氣)斷掉了。
一個人只要接觸到藏傳佛教的頭一天啊,就會聽到「上師」或「喇嘛」這些名詞,自己的筆記本上多了一個「上師」這個名詞,很多人就這樣子莫名奇妙的,在尋找、追隨上師、上師、喇嘛、喇嘛的過程當中,遇到很多起起伏伏的情況。
問題是在于每個人都有自己對上師的一個解釋,因爲這些不同的解釋呢,結果把事情變得複雜,被稱爲「法王」的我,也不喜歡做那麼複雜的傻事。
所以,別人請我作上師的時候呢,首先,我都會臉色黑一點、嚴肅一點,看著弟子的面上,勉強的說一聲:「好吧!」,其實我自己(法王笑)…其實我自己很難知道,在對方的心目中需要成爲什麼樣的上師。
我時常想:「我要成爲別人心目中的那一個上師,還是我自己心目中的那一個上師?」
(接著,法王將上一段中文開示翻譯成藏文)
■上師,就是要能引導弟子的心,不斷進步
法王中文開示:
早上這一堂課,我們先放下自己對「上師」的各種想法,看看經典中是怎麼提到「上師」的。
上師在梵文稱爲「咕噜」,有些人叫我:「咕噜」,但是我不太喜歡,我還是覺得「喇嘛」或「上師」比較好聽!意思是「上等」或者「具備穩重的殊勝功德」,他能夠引領弟子的心,讓弟子不斷的進步。
所以,光是從「上師」這個名字,就可以大略的知道意思。我們不只是口頭上說:「上師、上師」;更要先想一想,到底「上師」這個名詞是什麼意思?「上師」不是「下師」、也不是「中師」,爲什麼要是「上師」?所以我們要看看這個意思啊。
佛法的每一乘當中都有講到「上師」的定義,但是基本上對于上師的條件是一樣的,不同的在于每一乘的上師,要具備它那一乘的(戒定慧)叁學跟知識,不管是聲聞乘、大乘或是密乘。
尤其弟子對于上師,在每一乘有不同的看法,譬如說:聲聞乘或者大乘,弟子看待上師或者是善知識、如佛一般,意思是對上師要等同對佛一般的恭敬。
但到了密乘呢,我們依止上師,不僅僅是看待他如佛一般,而是──他就是佛!
(接著,法王將上一段中文開示翻譯成藏文)
■上師應具備的叁種德相
法王中文開示:
各乘對上師的解釋與各乘上師的條件,我就不多說了。接下來,主要說說上師要具備的功德。
岡波巴大師曾經說過「一個上師應該具備的德相」或者條件,這個請堪布丹傑來念,你們自己去抄吧,反正這就是一個「祖師教言」!我的聲音不標准,所以就請堪布出馬。
堪布丹傑:
對于上師應該具備的德相,岡波巴大師曾經說(出自《勝道寶鬘》
一應當具備斷除對此生的貪著;
二能以大智慧導引他人入道;
叁能以大悲憫而不舍弟子。
法王中文開示:
這本書(指《噶舉祖師教言》)裏面可能沒有,所以你們自己去抄。
■應斷除對此生的貪著
法王中文開示:
接下來我們就看看這個解釋,第一世DB法王、或者說是第一世黑寶冠持有者杜song虔巴,他說的解釋有點長,你們可能沒辦法抄下來啰,但是你們可能要先聽一聽,他對第一個德相「應當斷除對此生的貪著」的解釋,堪布來念一下!
堪布丹傑(念誦杜song虔巴教言):
杜song虔巴教言提到:「上師若是貪著此生的話:也就是說當弟子做各種承侍時,上師才給予關懷;如果弟子不作承侍的時候,上師就不教授口訣。然而上師的一生能夠有多長?若是自己增長很多貪嗔等罪,讓弟子也因爲上師而增長罪惡,這樣不善的話,『猶如雙牛,容易墮入深淵』,因此教授師、上師必須要斷除對此生的貪著。」
法王中文開示:
我們先談談「斷除此生的貪著」這個德相,這是什麼意思呢?
談到這個「此生的貪著」,不僅僅是說:「對此生沒有任何念想」的意思,譬如說世間八法,以前祖師們說世間八法有叁種:白、黑、花叁種世間八法:
白的世間八法-連登地菩薩都有,譬如對事物的得失可能仍然會有歡喜、痛苦等。
花的世間八法-有點想法(有點貪著),有點花剌剌(參雜黑、白世間八法)的。
黑的世間八法-完全投入世間八法。
(接著,法王將上一段中文開示翻譯成藏文,並繼續以藏文開示)
法王藏文開示:
「要斷除對此生的貪著」,並不是完全不考慮今生,不想今生任何事情,而是指沒有貪著心在裏面,因此過去的一些祖師,提到不貪著此生,或者不被世間八法所影響的時候,將「世間八法」分成叁種。
第一種白的世間八法:是指登地的菩薩們,他們不貪著此生,但是他們還是會思考、考慮今生的事情,他們也是會産生歡喜的心等等;
第二種花的世間八法:這是摻雜的、還沒到登地,仍有煩惱在裏面,有一些貪著,但是又沒有像一般世間人完全掉入世間八法中;
第叁種黑的世間八法:指的是完全的世間人,完全落入到世間八法稱譏毀譽…等這些貪著當中去了。
法王中文開示:
如果一個人腦子裏面只會想此生的名聞利養,這就是貪著此生;沒有這種貪著的話,就是不貪著此生。這不表示說,對于此生沒有任何執著、或者任何想法,如果他的腦子中只會有今生,沒有來世,那才是「貪著此生」!
(接著,法王將上一段中文開示翻譯成藏文,並繼續以藏文開示)
法王藏文開示:
這裏提到,第一個條件是「不貪著此生」,這個定義要清楚,什麼是不貪著此生?意思是說他不只是思考今生而已,不只是完全只想到今生,事實上如果一個人,他完全不考慮到來世,沒有想到未來,只想到眼前今生的情況,那麼他甚至不能稱爲是一個修行者、一個學佛的人。
爲什麼呢?如果一個修行者、學佛的人,會想到來世,想透過今生的修持,來世要投生到一個善道,得到一個暇滿人身,然後能夠繼續好好的修持佛道、聖道,讓自己越來越趨向究竟、快樂的道路。所以,他會想到來生;如果一個人只局限、貪著在今生,不想到來生的話,他就不能稱爲一個修行者。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現今一些修持法門會強調,佛法要在今生當中,跟生活、跟你的此生結合在一起,這種說法當然是非常好的。如果我們無法落實佛法于生活當中,無法在今生實踐佛法的話,你的確是不可能成就些什麼,未來也不會得到些什麼好的東西。要注意的是,這裏說到「要將佛法落實于生活當中」,但也不要太執著、太落入世間法當中了。
意思就是說,你可能變成是爲了得到一些利益、變得更有名聲、更多人供養、更多的名聞利養等而修持,或者你修持佛法的目的,只是爲了讓自己開心一點,爲這樣(世間法的目的)而修持。那就不對了。
法王中文開示:
「如果這樣(爲世間法而修持),這可能是一種錯誤了,這可以說你貪著此生了!」所以,這個「貪著此生」的松與緊,要抓得非常好,意思就是說是不能太緊或太松。
「不貪著此生」不是說完全不考慮今生,你可能會發覺很難找到一位這樣的上師,或許可能會有,但很難,少數幾位而已。所以,要知道不貪著此生的標准是什麼?
但是你也不能太松,如果你看到一位上師,他還是有人我之分、親疏之分,你卻說:「這樣也可以!他也不貪著世間!」這樣也不行,這樣又太松了!
(接著,法王將上一…
《一位好上師,要有叁德相!》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