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好上师,要有三德相!
时间:2008年12月31日上午9:00~11:00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金刚总持祈请文》
法王藏文开示:
今天开始有三天的时间,特别为了华人举行「宗门实修」的课程。
首先,在此要特别问候前来的各位仁波切、堪布、善知识、法师,还有来自各地的法友,「我带着欢喜的心,谢谢各位的前来!」
这一次的课程,一方面是跟各位分享个人对于佛法和修持的了解;另一方面,也是测试自己语言程度的一个机会。因为这是一个中文课程,要以中文来讲说,所以,也是看看自己中文的程度如何。就像祈愿法会之后,也有三天的英文课程,在那三天当中,也是测试自己、看看自己英文程度的一个机会。从语言的角度来说,还让人觉得有一些害怕呢。
这一次的课程,我还没办法全程都说中文,会以藏语与华语交换的来讲说;而且这次还有其他语言的翻译,所以,也需要讲一些藏语,他们听得懂,才能翻译。但总的来说,会尽力的说华语,希望这样,能让各位生起亲切的感觉。
如果有任何错误,一般来说,上师与弟子之间,应该是弟子请求上师原谅;但是以语言的角度来说,如果我华语有任何说错的地方,也请求弟子能够原谅。
■「老妈妈」给回家的孩子,新年新味道!
法王中文开示:
今天我坐的法座有点高,「高处不胜寒!」
今年的经济不太好,很多人的荷包就感冒、打喷嚏了!「哈啾!」尤其几次印度恐怖事件,很多人对来到这里会感觉害怕,各位算是勇士吧,居然敢来这里!所以,我首先要赞叹各位这份不顾一切的热忱勇气。
我呢,像个老妈妈一样,家里快要过年了,应该要为孩子们准备好饭菜,但是,老妈妈有点糊涂了,不知道要做什么饭,所以要请弟子们、孩子们多多原谅!
今天我还是糊里糊涂的做了这么一餐饭,咸的、辣的不知道,就让大家尝一尝,不知道味道如何?就是新年有新味道!
(接着,法王自己将上一段中文开示翻译成藏文,让其他六国翻译译成各国语言,现场弟子透过FM耳机收听)
■一入藏传,就要开始找「上师」?
法王中文开示:
接下来说中文了啊!但是不要拍手,因为拍手的话,我会觉得好像(语气)断掉了。
一个人只要接触到藏传佛教的头一天啊,就会听到「上师」或「喇嘛」这些名词,自己的笔记本上多了一个「上师」这个名词,很多人就这样子莫名奇妙的,在寻找、追随上师、上师、喇嘛、喇嘛的过程当中,遇到很多起起伏伏的情况。
问题是在于每个人都有自己对上师的一个解释,因为这些不同的解释呢,结果把事情变得复杂,被称为「法王」的我,也不喜欢做那么复杂的傻事。
所以,别人请我作上师的时候呢,首先,我都会脸色黑一点、严肃一点,看着弟子的面上,勉强的说一声:「好吧!」,其实我自己(法王笑)…其实我自己很难知道,在对方的心目中需要成为什么样的上师。
我时常想:「我要成为别人心目中的那一个上师,还是我自己心目中的那一个上师?」
(接着,法王将上一段中文开示翻译成藏文)
■上师,就是要能引导弟子的心,不断进步
法王中文开示:
早上这一堂课,我们先放下自己对「上师」的各种想法,看看经典中是怎么提到「上师」的。
上师在梵文称为「咕噜」,有些人叫我:「咕噜」,但是我不太喜欢,我还是觉得「喇嘛」或「上师」比较好听!意思是「上等」或者「具备稳重的殊胜功德」,他能够引领弟子的心,让弟子不断的进步。
所以,光是从「上师」这个名字,就可以大略的知道意思。我们不只是口头上说:「上师、上师」;更要先想一想,到底「上师」这个名词是什么意思?「上师」不是「下师」、也不是「中师」,为什么要是「上师」?所以我们要看看这个意思啊。
佛法的每一乘当中都有讲到「上师」的定义,但是基本上对于上师的条件是一样的,不同的在于每一乘的上师,要具备它那一乘的(戒定慧)三学跟知识,不管是声闻乘、大乘或是密乘。
尤其弟子对于上师,在每一乘有不同的看法,譬如说:声闻乘或者大乘,弟子看待上师或者是善知识、如佛一般,意思是对上师要等同对佛一般的恭敬。
但到了密乘呢,我们依止上师,不仅仅是看待他如佛一般,而是──他就是佛!
(接着,法王将上一段中文开示翻译成藏文)
■上师应具备的三种德相
法王中文开示:
各乘对上师的解释与各乘上师的条件,我就不多说了。接下来,主要说说上师要具备的功德。
冈波巴大师曾经说过「一个上师应该具备的德相」或者条件,这个请堪布丹杰来念,你们自己去抄吧,反正这就是一个「祖师教言」!我的声音不标准,所以就请堪布出马。
堪布丹杰:
对于上师应该具备的德相,冈波巴大师曾经说(出自《胜道宝鬘》
一应当具备断除对此生的贪着;
二能以大智慧导引他人入道;
三能以大悲悯而不舍弟子。
法王中文开示:
这本书(指《噶举祖师教言》)里面可能没有,所以你们自己去抄。
■应断除对此生的贪着
法王中文开示:
接下来我们就看看这个解释,第一世DB法王、或者说是第一世黑宝冠持有者杜song虔巴,他说的解释有点长,你们可能没办法抄下来啰,但是你们可能要先听一听,他对第一个德相「应当断除对此生的贪着」的解释,堪布来念一下!
堪布丹杰(念诵杜song虔巴教言):
杜song虔巴教言提到:「上师若是贪着此生的话:也就是说当弟子做各种承侍时,上师才给予关怀;如果弟子不作承侍的时候,上师就不教授口诀。然而上师的一生能够有多长?若是自己增长很多贪嗔等罪,让弟子也因为上师而增长罪恶,这样不善的话,『犹如双牛,容易堕入深渊』,因此教授师、上师必须要断除对此生的贪着。」
法王中文开示:
我们先谈谈「断除此生的贪着」这个德相,这是什么意思呢?
谈到这个「此生的贪着」,不仅仅是说:「对此生没有任何念想」的意思,譬如说世间八法,以前祖师们说世间八法有三种:白、黑、花三种世间八法:
白的世间八法-连登地菩萨都有,譬如对事物的得失可能仍然会有欢喜、痛苦等。
花的世间八法-有点想法(有点贪着),有点花剌剌(参杂黑、白世间八法)的。
黑的世间八法-完全投入世间八法。
(接着,法王将上一段中文开示翻译成藏文,并继续以藏文开示)
法王藏文开示:
「要断除对此生的贪着」,并不是完全不考虑今生,不想今生任何事情,而是指没有贪着心在里面,因此过去的一些祖师,提到不贪着此生,或者不被世间八法所影响的时候,将「世间八法」分成三种。
第一种白的世间八法:是指登地的菩萨们,他们不贪着此生,但是他们还是会思考、考虑今生的事情,他们也是会产生欢喜的心等等;
第二种花的世间八法:这是掺杂的、还没到登地,仍有烦恼在里面,有一些贪着,但是又没有像一般世间人完全掉入世间八法中;
第三种黑的世间八法:指的是完全的世间人,完全落入到世间八法称讥毁誉…等这些贪着当中去了。
法王中文开示:
如果一个人脑子里面只会想此生的名闻利养,这就是贪着此生;没有这种贪着的话,就是不贪着此生。这不表示说,对于此生没有任何执着、或者任何想法,如果他的脑子中只会有今生,没有来世,那才是「贪着此生」!
(接着,法王将上一段中文开示翻译成藏文,并继续以藏文开示)
法王藏文开示:
这里提到,第一个条件是「不贪着此生」,这个定义要清楚,什么是不贪着此生?意思是说他不只是思考今生而已,不只是完全只想到今生,事实上如果一个人,他完全不考虑到来世,没有想到未来,只想到眼前今生的情况,那么他甚至不能称为是一个修行者、一个学佛的人。
为什么呢?如果一个修行者、学佛的人,会想到来世,想透过今生的修持,来世要投生到一个善道,得到一个暇满人身,然后能够继续好好的修持佛道、圣道,让自己越来越趋向究竟、快乐的道路。所以,他会想到来生;如果一个人只局限、贪着在今生,不想到来生的话,他就不能称为一个修行者。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现今一些修持法门会强调,佛法要在今生当中,跟生活、跟你的此生结合在一起,这种说法当然是非常好的。如果我们无法落实佛法于生活当中,无法在今生实践佛法的话,你的确是不可能成就些什么,未来也不会得到些什么好的东西。要注意的是,这里说到「要将佛法落实于生活当中」,但也不要太执着、太落入世间法当中了。
意思就是说,你可能变成是为了得到一些利益、变得更有名声、更多人供养、更多的名闻利养等而修持,或者你修持佛法的目的,只是为了让自己开心一点,为这样(世间法的目的)而修持。那就不对了。
法王中文开示:
「如果这样(为世间法而修持),这可能是一种错误了,这可以说你贪着此生了!」所以,这个「贪着此生」的松与紧,要抓得非常好,意思就是说是不能太紧或太松。
「不贪着此生」不是说完全不考虑今生,你可能会发觉很难找到一位这样的上师,或许可能会有,但很难,少数几位而已。所以,要知道不贪着此生的标准是什么?
但是你也不能太松,如果你看到一位上师,他还是有人我之分、亲疏之分,你却说:「这样也可以!他也不贪着世间!」这样也不行,这样又太松了!
(接着,法王将上一…
《一位好上师,要有三德相!》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