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段中文开示翻译成藏文)
■能以大智慧引导弟子入道
法王中文开示:
那么接下来,提到上师要具备的第二个条件,是「要以大智慧导引他人入道」。
杜song虔巴的教言当中有一个解释,(法王开玩笑说)请我们的大堪布来念一下。
堪布丹杰(念诵杜song虔巴教言):
若无智慧,则不知讲说合适弟子心意的法,为了能符合有情种种的意愿,应该要次第的开示,符合弟子心意的口诀,不应在弟子求法的时候,上师却说我不知道。因此应该具备大智慧,导引入道的力量。
法王中文开示:
所以呢,因为弟子的根器不同,所以上师应该根据不同意愿,开示符合弟子心意的口诀。
(接着,法王将上一段中文开示翻译成藏文,并以藏文再作开示)
法王藏文开示:
上师具有大智慧,是指要能够符合弟子的程度或情况而讲说,所以,就算这位大师自己很有智慧,但是说出的学问,却不符合弟子的程度,这样也是不行的,这样无法称为「具备大智慧」。所以,上师所说的教法,要与弟子的心意相结合,这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子他所具备的智慧或知识,才能真正引领这个弟子。
■能以大悲悯而不舍弟子
法王中文开示:
对于「能以大悲悯而不舍弟子」这个条件,第一世DB法王有一个解释。(法王请堪布以中文念诵)
堪布丹杰(念诵杜song虔巴教言):
如果没有悲悯心,自己才受到一点痛苦,就觉得我不能够度化弟子,而产生许多忧伤。或在帮助顽劣的有情时,虽然以法相待,却可能得到诸多粗言恶语的回应,这时如果上师不具备大悲悯心,可能会觉得为弟子说这么多的法,而这个恶人却听不见,会感觉到辛苦,而生起舍弃的心。
若是悲悯微小,当弟子痛苦时,也可能连一点忙也帮不上。因此,对于自己关注的弟子,应该具备「即使牺牲生命,也不让弟子去恶道」这样的大悲悯心。
法王藏文开示:
第一世DB法王解释「要以大悲悯而不舍弟子」说,当一个上师摄受弟子的时候,如果他不是对弟子有这样的一种悲悯心与慈悲心,只是想透过这个弟子,让自己得到一些暂时的利益或者各种私利,那么有一天当利益用尽,他就会舍弃这个弟子,这样是不行的。
所以,对一位真正具备大悲悯心的上师,他「不舍弟子」是指:这位上师无论是在眼前或是更长远的,不论就短暂的或者究竟的利益来说,他总是一直想着要带领这个弟子,想着怎样可以帮助这个弟子,让他出离他的无明、出离这个轮回、烦恼,让他真正能够自立起来;直到他真正自立,能够利益到众生,这段期间我都不舍弃他,都要以大悲心来眷顾与利益这位弟子。如果一位上师有这样的想法,他就可以说是「以大悲悯而不舍弟子」了。
接着,还提到如果一个上师他自己的大悲心不够,的确有些弟子他是很顽劣、很顽固的,所以,刚开始这位上师可能会看到这个弟子这么顽劣、他很可怜需要帮助,也给予他一些教导,在佛法上、生活上都尽力给予各种帮助。但如果这位上师不具备大悲心,遇到弟子顽劣时,可能他就会说:「啊!这个不行了!我怎么教他都听不懂,这不是我的错啊,这可是弟子你自己的错,不管你痛苦也好、快乐也好,我都不管你了!」
所以,第一世DB法王杜song虔巴解释说:「要具备即使舍弃性命,也不让弟子去恶道这样的大悲悯心。」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最近有一种情况,有一些上师他会说:「啊!弟子你要做这个,要做那个!」如果弟子不做,上师会说:「喔,你这是违犯三昧耶戒啊!你这是要落入到金刚地狱的!」许多上师会这样子作怪。
但是,请看这里解释到「真正的上师,他宁愿舍弃自己的性命,也不会让一个弟子堕入到恶道』,更不用说堕入到金刚地狱!所以,如果各位听到这样的说法,要有一个了解:一位真正的上师是不会用落入金刚地狱的话来威胁弟子的。
■上师功德要比过患多
法王中文开示:
总的来说,上师的功德与过患、或者优点与缺点当中,优点要比缺点还多、功德要比过患多。意思是说即使上师没有那么多的功德,但至少会对弟子说:「来世比此世还重要,佛法比世间法还重要!」就像一个很热情、慈悲的妈妈一样,有些母亲可能没有什么学问,但是她很想要帮助这个孩子,就会不断、不断地说:「你要做好人!读好书!」至少也要像这样子。
但是所谓的「功德」呢,不是自己认为的,而是要按照经典当中所形容的功德来观察上师,不然的话,就不如法了。就像我刚才提到的,每个人心中对「上师」都有不同的解释,所以同样的,每个人也会对「功德」有着不同的想法,认为这样才算功德、那样不算功德。
不同地方的人对「功德」也常有不同的想法,譬如亚洲的人认为有功德,西方的人不一定会觉得这算什么功德;西方的人觉得有功德,有时候亚洲人会觉得有点怪怪的。所以,我们要按照经典当中所说、所形容的来判断。
就连对佛陀,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看法,譬如说外道,就会觉得「佛陀有些缺点,佛陀也不怎么样!」所以最好是按照经典,按照佛所说的法,去判断「什么才算功德,什么才算过患」。
(接着,法王将上述中文开示译为藏文)
法王藏文开示:
接下来,也许有人会问:「那要怎么去看上师的功德呢?」这里法王提到:「我们不要按照个人的想法,去看上师的功德;而是按照经典当中所形容的。」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只是一个世间人,我们的看法跟想法,其实不一定准确,有的时候我们认为是好的,其实可能是坏的。所以,我们要怎么样来判定一个上师的功德?就要透过经典所形容的。
同样的,这里也举一个例子,就像是佛陀在世的时候,当时有一位叫善星比丘的弟子,他不觉得佛陀有任何了不起,觉得佛陀与自己差不多,甚至对佛陀也生起了种种邪见……,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这个善星比丘看到了他所认为的佛陀缺点,就说:「这就是佛陀的缺点。」不是这样的!
我们常常口头会说:「佛陀具备一切功德、远离一切过患。」但是你怎样能够真正知道呢?唯一的方法,是透过经典当中所讲述的「四谛」等教法,才能够真正了解到佛陀或者上师他是具备一切功德、远离一切过患的。
今天早上就开示到这里。下午可能说一些关于弟子的事情,我准备说说身为上师的怎么折磨弟子。(弟子笑)
【忏悔文】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月藏经吉祥文】
《月藏经》所云,圣教广弘之实语。
我昔行苦行,为诸众生故,舍己自身乐,令法久炽然。
我昔舍身命,为诸病人故,亦为贫众生,令法久炽然。
我昔为菩提,舍财及妻子,宝象马车乘,令法久炽然。
我昔供诸佛,缘觉及声闻,父母诸师长,令法久炽然。
为闻菩提故,无量阿僧祇,备受种种苦,令法久炽然。
我修戒律仪,长夜常勤行,十方佛为证,令法久炽然。
我昔常忍辱,忍诸恶众生,为众除烦恼,令法久炽然。
我昔勤精进,坚固常伏他,度脱诸众生,令法久炽然。
我修禅解脱,无色三摩提,恒沙不可数,令法久炽然。
我昔为般若,住在于闲林,演说无量论,令法久炽然。
我昔常怜愍,舍己身血肉,及舍身支节,为增正法眼。
我愍恶众生,以慈而成熟,安置于三乘,增长正法施。
我昔智方便,度脱诸恶见,安置于正彗,法雨令不绝。
我昔以四摄,救度诸众生,灭恶烦恼火,令四众久住。
我昔除外道,诸恶邪见网,安置于正路,四众得供养。
【回向】(法王领众三拜)
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
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
《一位好上师,要有三德相!》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