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段中文開示翻譯成藏文)
■能以大智慧引導弟子入道
法王中文開示:
那麼接下來,提到上師要具備的第二個條件,是「要以大智慧導引他人入道」。
杜song虔巴的教言當中有一個解釋,(法王開玩笑說)請我們的大堪布來念一下。
堪布丹傑(念誦杜song虔巴教言):
若無智慧,則不知講說合適弟子心意的法,爲了能符合有情種種的意願,應該要次第的開示,符合弟子心意的口訣,不應在弟子求法的時候,上師卻說我不知道。因此應該具備大智慧,導引入道的力量。
法王中文開示:
所以呢,因爲弟子的根器不同,所以上師應該根據不同意願,開示符合弟子心意的口訣。
(接著,法王將上一段中文開示翻譯成藏文,並以藏文再作開示)
法王藏文開示:
上師具有大智慧,是指要能夠符合弟子的程度或情況而講說,所以,就算這位大師自己很有智慧,但是說出的學問,卻不符合弟子的程度,這樣也是不行的,這樣無法稱爲「具備大智慧」。所以,上師所說的教法,要與弟子的心意相結合,這是非常重要的,這樣子他所具備的智慧或知識,才能真正引領這個弟子。
■能以大悲憫而不舍弟子
法王中文開示:
對于「能以大悲憫而不舍弟子」這個條件,第一世DB法王有一個解釋。(法王請堪布以中文念誦)
堪布丹傑(念誦杜song虔巴教言):
如果沒有悲憫心,自己才受到一點痛苦,就覺得我不能夠度化弟子,而産生許多憂傷。或在幫助頑劣的有情時,雖然以法相待,卻可能得到諸多粗言惡語的回應,這時如果上師不具備大悲憫心,可能會覺得爲弟子說這麼多的法,而這個惡人卻聽不見,會感覺到辛苦,而生起舍棄的心。
若是悲憫微小,當弟子痛苦時,也可能連一點忙也幫不上。因此,對于自己關注的弟子,應該具備「即使犧牲生命,也不讓弟子去惡道」這樣的大悲憫心。
法王藏文開示:
第一世DB法王解釋「要以大悲憫而不舍弟子」說,當一個上師攝受弟子的時候,如果他不是對弟子有這樣的一種悲憫心與慈悲心,只是想透過這個弟子,讓自己得到一些暫時的利益或者各種私利,那麼有一天當利益用盡,他就會舍棄這個弟子,這樣是不行的。
所以,對一位真正具備大悲憫心的上師,他「不舍弟子」是指:這位上師無論是在眼前或是更長遠的,不論就短暫的或者究竟的利益來說,他總是一直想著要帶領這個弟子,想著怎樣可以幫助這個弟子,讓他出離他的無明、出離這個輪回、煩惱,讓他真正能夠自立起來;直到他真正自立,能夠利益到衆生,這段期間我都不舍棄他,都要以大悲心來眷顧與利益這位弟子。如果一位上師有這樣的想法,他就可以說是「以大悲憫而不舍弟子」了。
接著,還提到如果一個上師他自己的大悲心不夠,的確有些弟子他是很頑劣、很頑固的,所以,剛開始這位上師可能會看到這個弟子這麼頑劣、他很可憐需要幫助,也給予他一些教導,在佛法上、生活上都盡力給予各種幫助。但如果這位上師不具備大悲心,遇到弟子頑劣時,可能他就會說:「啊!這個不行了!我怎麼教他都聽不懂,這不是我的錯啊,這可是弟子你自己的錯,不管你痛苦也好、快樂也好,我都不管你了!」
所以,第一世DB法王杜song虔巴解釋說:「要具備即使舍棄性命,也不讓弟子去惡道這樣的大悲憫心。」這是很重要的一點!
最近有一種情況,有一些上師他會說:「啊!弟子你要做這個,要做那個!」如果弟子不做,上師會說:「喔,你這是違犯叁昧耶戒啊!你這是要落入到金剛地獄的!」許多上師會這樣子作怪。
但是,請看這裏解釋到「真正的上師,他甯願舍棄自己的性命,也不會讓一個弟子墮入到惡道』,更不用說墮入到金剛地獄!所以,如果各位聽到這樣的說法,要有一個了解:一位真正的上師是不會用落入金剛地獄的話來威脅弟子的。
■上師功德要比過患多
法王中文開示:
總的來說,上師的功德與過患、或者優點與缺點當中,優點要比缺點還多、功德要比過患多。意思是說即使上師沒有那麼多的功德,但至少會對弟子說:「來世比此世還重要,佛法比世間法還重要!」就像一個很熱情、慈悲的媽媽一樣,有些母親可能沒有什麼學問,但是她很想要幫助這個孩子,就會不斷、不斷地說:「你要做好人!讀好書!」至少也要像這樣子。
但是所謂的「功德」呢,不是自己認爲的,而是要按照經典當中所形容的功德來觀察上師,不然的話,就不如法了。就像我剛才提到的,每個人心中對「上師」都有不同的解釋,所以同樣的,每個人也會對「功德」有著不同的想法,認爲這樣才算功德、那樣不算功德。
不同地方的人對「功德」也常有不同的想法,譬如亞洲的人認爲有功德,西方的人不一定會覺得這算什麼功德;西方的人覺得有功德,有時候亞洲人會覺得有點怪怪的。所以,我們要按照經典當中所說、所形容的來判斷。
就連對佛陀,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看法,譬如說外道,就會覺得「佛陀有些缺點,佛陀也不怎麼樣!」所以最好是按照經典,按照佛所說的法,去判斷「什麼才算功德,什麼才算過患」。
(接著,法王將上述中文開示譯爲藏文)
法王藏文開示:
接下來,也許有人會問:「那要怎麼去看上師的功德呢?」這裏法王提到:「我們不要按照個人的想法,去看上師的功德;而是按照經典當中所形容的。」
爲什麼呢?因爲我們只是一個世間人,我們的看法跟想法,其實不一定准確,有的時候我們認爲是好的,其實可能是壞的。所以,我們要怎麼樣來判定一個上師的功德?就要透過經典所形容的。
同樣的,這裏也舉一個例子,就像是佛陀在世的時候,當時有一位叫善星比丘的弟子,他不覺得佛陀有任何了不起,覺得佛陀與自己差不多,甚至對佛陀也生起了種種邪見……,但是我們不能因爲這個善星比丘看到了他所認爲的佛陀缺點,就說:「這就是佛陀的缺點。」不是這樣的!
我們常常口頭會說:「佛陀具備一切功德、遠離一切過患。」但是你怎樣能夠真正知道呢?唯一的方法,是透過經典當中所講述的「四谛」等教法,才能夠真正了解到佛陀或者上師他是具備一切功德、遠離一切過患的。
今天早上就開示到這裏。下午可能說一些關于弟子的事情,我准備說說身爲上師的怎麼折磨弟子。(弟子笑)
【忏悔文】
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月藏經吉祥文】
《月藏經》所雲,聖教廣弘之實語。
我昔行苦行,爲諸衆生故,舍己自身樂,令法久熾然。
我昔舍身命,爲諸病人故,亦爲貧衆生,令法久熾然。
我昔爲菩提,舍財及妻子,寶象馬車乘,令法久熾然。
我昔供諸佛,緣覺及聲聞,父母諸師長,令法久熾然。
爲聞菩提故,無量阿僧祇,備受種種苦,令法久熾然。
我修戒律儀,長夜常勤行,十方佛爲證,令法久熾然。
我昔常忍辱,忍諸惡衆生,爲衆除煩惱,令法久熾然。
我昔勤精進,堅固常伏他,度脫諸衆生,令法久熾然。
我修禅解脫,無色叁摩提,恒沙不可數,令法久熾然。
我昔爲般若,住在于閑林,演說無量論,令法久熾然。
我昔常憐愍,舍己身血肉,及舍身支節,爲增正法眼。
我愍惡衆生,以慈而成熟,安置于叁乘,增長正法施。
我昔智方便,度脫諸惡見,安置于正彗,法雨令不絕。
我昔以四攝,救度諸衆生,滅惡煩惱火,令四衆久住。
我昔除外道,諸惡邪見網,安置于正路,四衆得供養。
【回向】(法王領衆叁拜)
願消叁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了,
普願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
《一位好上師,要有叁德相!》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