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久快樂。我在日常生活中修行正念,體驗到了深刻的平和、自在和喜悅。”
25.冷漠和缺乏愛使我們受苦,但,執著使我們受的苦更多。
26.少了正念,執著鐵定會變成憎恨。感情初綻時,我們以爲,沒有愛人的日子,是難以忍受的。然而,當執著變成爲憎恨之後,與愛人共度的生命才是煎熬,分手似乎是唯一的選擇。
27.如果修行真快樂,依法修行,認知一切衆生之間的互生互依本質,你將一天比一天自在,一天比一天安穩。漸漸地,你將進入佛陀所說的那個彌漫著愛的樂園。佛陀對愛所做的教誨,真摯完整。這種愛永遠帶領人至真正的快樂。
28.快樂不是單一個人的事,而是有互依互生的本質。如果你能使一個朋友微笑,他的微笑也將滋潤你。你若找到了通往和平、喜悅和快樂的道路,你也是替大家找到了通往和平、喜悅和快樂的道路。
29.真愛他,就要爲他活在當下。真愛中,沒有所謂的面子。
30.正念修行便是愛的修行,理解的不足是所有心結的根本。
31.修行負責任的行爲,以保持菩薩的美麗。
32.無怨一身輕。“修行,是要去灌溉花朵,而不是去帶來更多垃圾。這就像是種花,要是花長得不好,我們不會責備花或是跟花吵架,我們會責備自己沒有好好照顧花朵。老伴,就是花。好好照顧,就會愈來愈美。”
33.在你的靈魂中,也有這麼一個地方,你不允許任何人隨便進去,只有你最愛、最信任的人才可以進去。
34.愛有兩種。一是染汙的愛,就是“貪”。二是不染汙的愛,就是“信”。
35.由于助人而受親愛,由于柔和而有魅力,由于溫和而爲人所偏愛,由于有一切德而受尊重。
36.愛,是深刻的、美麗的、完整的。在性關系中,尊重是最重要的元素之一。性的交流應該像是儀式般,在正念下,與尊重、關懷、愛一起舉行。如果你只是爲欲望而行,那就不是愛。欲望,不是愛。愛,不只是負責,還有關懷的素質。
37.僧伽是願意以理解和愛的精神,來愛你們、祝福你們的朋友。
38.這個世界有太多的苦難與不平,需要我們付出善心的愛與溫暖的手。
39.愛是一種關系,而愛如果沒有他者來愛是不完全的。
40.貪心是最猛烈的火,憎恨是最壞的執著,迷惑和錯誤的見解 是最難脫逃的網,愛欲是最難渡過的河流。
41.布施愛心,把慈悲供養別人。
42.從情感中解脫出來是生活的大目標。
43.發心于人間和平與正覺世間的行動,承擔有情衆生與自然世間的宇宙責任。
44.我們所有的世界是在我們內心;世界是以心爲主導,而心必須要適當的訓練與淨化。
愛的真谛
愛
帶給我們能力,
使我們可以看到沒有愛的人
看不到的事。
1.校長要扮演釋迦牟尼佛,老師要扮演菩薩,可以是智慧的文殊師利菩薩,可以是慈悲的觀世音菩薩,關愛學生,學校就變成極樂世界。
2.德烈莎修女:“不管如何我總是愛他們!”(就是意志力支持著德烈莎修女在印度這般苦難的地方堅持付出、奉獻,散發愛的力量!)
3.修行的重點在此,要能包容別人的缺點,才能領導衆生,了解自己的缺點,才是真正的修道。
4.我是萬人之友,萬人的夥伴,一切衆生的同情者。我修慈心,常 以無傷害爲樂之本。以慈心接待弱者、強者、一切衆生。
5.慈悲的眼睛,看不到憎恨,連有過失的人都要憐憫。
6.什麼是慈悲?就是只做善事。讓自己做盡一切善事就是(自度);感召衆生作盡一切善事就是(度人)。度:(佛教術語)渡也。生死譬海,自渡生死海又渡人,謂度。
7.實踐對別人産生共鳴的溫暖心情。
8.嗔恨之火燃燒著人類世界,唯有慈愛才能給予冷靜和安撫;慈愛爲第一善德。
9.慈悲是一種感受、一種力量,除了幫助別人外更能包容別人,不要看不起別人,所以不要輕率批評別人。
10.戰勝了自我情感的人確實是慈祥可愛。他們對萬事萬物無貪無嗔,以平等之心對待一切,這就是我與衆不同之處。
11.個人是關鍵!如果個人能變得善良和平,這馬上就會帶給他的家庭(團體、社區)一種正面的氣氛。當父母是好心安詳的人,一般而言,他們的小孩也會發展出那種態度和行爲。
12.真正的慈悲是建立在認識到他人和你自己一樣有快樂的權利,因此連你的敵人也是和你一樣是個追求快樂的人,而且和你一樣有權利快樂。在這個基礎上所發展出來的一種關懷的感覺就是我們所謂的“慈悲”,它遍及每個人,不管那個人對你的態度是敵對的或是友善的。
13.爲了修持慈悲心,一個人必須丟開自私的愛,這個世界太多的愛是以自我爲中心的,人們只愛個人的自我。
14.自殺可以殺身,而自私卻會阻殺精神上的開展。
15.佛陀永遠是轉惡爲善,轉恨爲愛;他是慈悲的完滿化身。
16.佛陀說:“假使有人愚笨地對我作了錯事,我將回答他以無限的愛,他愈做惡,我愈做善,我永遠地放出淨善的芳香。”這種慈悲是佛陀對一切衆生的愛心。
17.物質的獲得本身,不能帶來永恒的快樂與和平。和平必須先奠基于人的內心,才能帶給他人和平乃至擴大到世界。
18.沒有愛,生命將無可能存在;沒有愛,生命將會是痛苦,生命將會是一種懲罰。我們必須學會愛的技術。我們也需要互相支持,以建立一個有愛的家庭、單位、社區。世界是好是壞,全視我們日常的生活方式,以及我們愛的方式。
19.非暴力的本質便是愛,是出于愛和無私的意願。非暴力行動生于對苦難的覺醒並由愛孕育,是對抗逆境的最好方法。
20.愛與奉獻的修行,是祈求淨化心靈,團結意志,並激起他人的覺醒與慈悲。
21.以愛來奮鬥,那就是我們對全體人類的真正貢獻。
22.我們是爲愛和寬恕而生而死,而不是爲了更多的仇恨和毀滅。
23.愛,帶給我們能力,使我們可以看到沒有愛的人看不到的事。
24.言語中只有原諒,只有希望,只有喜悅。
25.真正的領袖,不只是需要長槍巨炮,還需要道德力量,基本的要件是心懷非暴力和慈悲的精神。
26.“我愛我自己。我愛所有的衆生。”我們谛觀自己的受、想、行、識,不出幾個禮拜,愛的渴望就會變成一股深厚的意願。
27.懷著愛和信心,發出心靈最深的敬意。
28.愛,會滲入我們的思想,言語、行爲,我們的身心都變得和諧、快樂、輕松,能安全渡過一切傷害,了脫忿怒、煩惱、恐懼、焦躁。
29.讓我們可以好好谛觀真正的自己、耕耘對自己的愛、決定怎麼對世界表達這份愛的最好辦法。
30.人生最大的困擾是—是非。
31.一個不愛自己的人就不會愛別人。
值得自己愛的是怎樣的一個自己!
32.一旦降服了內心,心靈中不再有嗔恨,就不會有外在的仇敵。
愛與智慧
沒有恨、只有愛,
沒有冷漠、只有熱情,
社會才溫馨。
1. 人生最大的美德是慈悲。
2.“有心就有福,有願就有力。”有慈悲的心腸,就能獲得福報;有慈悲的願力,就會付出行動。
3.願給一切衆生安樂叫做慈;願拔一切衆生的痛苦叫做悲。
4.慈悲在心,衆生之福。
5.本食大師:“須知救人誓願,勝于百千堂塔鄧立之功德。”“傷在他的身,痛在我的心。”
6.最幸福的人生,就是能寬容與悲憫一切衆生的人生。
7.能救人的人就叫作菩薩。把握一日的付出,即是一日的菩薩。
8.慈悲與願力是理論,服務衆生的工作是實質的表現。我們要把無形的慈悲化爲有形、堅固、永遠的工作。
9.普天叁無-
普天之下,沒有我不愛的人;
普天之下,沒有我不信任的人;
普天之下,沒有我不原諒的人。
10.願人心能淨化,願社會能祥和,願天下能無災。
——證嚴法師
11.能付出愛心就是福,能消除煩惱就是慧。
12.有智慧的人,即是覺悟後的有情衆生。
13.人生什麼最有價值?就是愛。
14.把犧牲當作享受,能夠付出愛心的人,永遠都很快樂,而且活得有意義。
15.有力量去愛人或被愛的人都是幸福的人。
16.無染的愛:
要談情,就必須談長情-覺悟的情;
要說愛,就必須說大愛-解脫的愛。
17.看淡自己是般若,看重自己是執著。
18.只有愛還不夠,必須還要有個“忍”。
19.人生最大的修養是寬容。
寬恕別人的過失,就是自己的榮譽。
20.能夠寬恕別人將可以化解心中的痛苦;接受別人的寬恕更可 以反省自己的過錯。
21.不要論斷別人,就不被論斷,
不要定人的罪,就不被定罪;
要饒恕人,就必蒙饒恕。
毅然伸出愛心的手擁抱仇敵。
愛自己·愛衆生
有愛能包容,無愛枉一生;
愛的世界裏,甯靜又祥和。
1.有錢的人把自己的房子裝飾得漂亮;
有德的人把自己的身心修養得很好。
2.有信仰的人最富貴,具道德的人最安樂,
肯修行的人最安心,有智慧的人最可敬。
3.世界上最困難的工作就是控製心靈。
4.我們是自己命運的製造者,是自己行爲的主人和執行者,同時也是自己行爲的受難者。
5.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批評別人就是虧待自己。
6.有愛能包容,無愛枉一生;愛的世界裏,甯靜又祥和。
7.推銷産品,要靠品質;推銷自己,要靠品行。
8.微笑,能淨化心靈,是世界…
《真愛手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