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威令其行善,不造任何罪業,彼王後世不會墮入惡道,而轉生善趣中。正如《親友書》中所講的“從明至明者,彼于後世中,成爲天界子,享無量安樂”,君主生生世世無苦唯樂,故奉勸各位大君主當如是行持。
第七品 觀察具德
正法念住經中說,一切遍知釋迦佛,
以其願力爲遣除,天衆放逸轉天界。
《正法念住經》中如是說:已了知萬法本性的遍知釋迦牟尼佛,以他自己的發願力,爲了遣除天界衆生放逸的過失,而轉生于天界。
名爲鵝王賢時尊,昔于頂髻佛陀前,
親耳聆聽善妙說,一切君主行佛法。
彼將此等諸佛法,傳與夜摩天天王。
當時,世尊名爲鵝王賢時尊,回憶起往昔曾于頂髻佛前,親耳聆聽過佛陀所宣說的一切君主應行持佛法的善說,並將這些教言如理如實地傳給夜摩天衆及天王。
總結善妙教言義,上下次第作排列,
當以簡明語宣說,諸位君主請谛聽!
對夜摩天王所傳的教言全載于《正法念住經》中,尊者將其中所載總結成言簡意赅的善妙教言,從上到下順著次第重新作了排列。因爲,如今的人一見到浩如煙海的藏經,不樂翻閱,習慣從簡了知,故尊者應機說法,爲了我們方便拜讀,將經義用竅訣性的簡明金剛語作了歸納宣說,諸位君主請認真聽聞!
今世來世欲獲得,廣大善妙諸功德,
君主應當慎行持,此叁十五條佛法。
君主若想獲得今生來世的廣大善妙功德,則必須謹慎行持此經中所講的叁十五條佛法。這叁十五條對已經發了大乘菩提心的君主們尤爲切要,因爲你們中極少部分人的信心、智慧、人格都具足,而絕大部分是此叁中缺一,故而很有必要常以此叁十五條衡量自己的相續,逐漸使法融入自心。
今生來世諸善妙,根本即是智慧故,
于諸真實之智慧,恒常串習第一條。
現世能見到的一切善妙功德和來世的各種善妙功德,其根本即是智慧,這種智慧或以宿世積累今世因緣成熟而顯現的,或是即生以聞思修行而現量獲得。像古人讀私塾,先是死背硬記多年再聽講解。古來的寺院僧人亦是有背誦經論的良好傳統,這都是智慧熏習的根本做法,但又貴在恒常串習,若是一暴十寒,肯定不會于相續中生起真實的智慧,唯有如水滴日日降于器中,功若恒久則漸漸能盈。智慧的積累亦複如是,貴在于恒常串習,此爲第一條。
何人今生來世中,于諸美好善妙事,
深思熟慮而行持,內心功德第二條。
無論是明君聖主,還是一介凡夫,對今生來世的美好善妙之事,首先深思熟慮、胸有成竹之後,再有計劃按步驟如理行持,這是內心的功德。像某些大德爲了從根本上救護衆生,首先他並不要求一個賴以吃肉生存的民族馬上吃素,而是先提倡放生,持續幾處大量放生之後,再提倡戒殺,再宣傳吃素,大家都能順理成章地接受,改變舊日的惡習,這就是大德的內心功德。
恭敬供養諸上師,依此通達勝義谛,
謹依具相善知識,獲得圓滿第叁條。
君主若有幸遇到具緣殊勝的所依具相上師,就應該盡心盡財盡力供養恭敬上師,依此因緣,自己能通達勝義谛的真實義。像《事師五十頌》中所要求的那樣,謹小慎微地依止具相善知識,他能有許多智慧方便使自己今生的事業如願,來世圓滿福慧資糧成就佛果。
將諸斷見或邪行,以及惡見說爲法,
此等卑劣之惡友,完全舍棄第四條。
君主要徹底斷除惡友,對那些認爲前世沒有來世不存在、不承認因果的斷見者,或者如勝論派、數論派等以及世上五花八門的歪門邪道者,把不可思議的惡見自诩爲甚深的妙法,將自己的貪心無恥地蒙上密宗雙運的面罩,自己肮髒的靈魂把萬事萬物都看成貪嗔癡的對境,自己沒有勇氣膽量面對,反以佛法做擋箭牌,這樣的卑劣惡友應當完全舍棄。
誹謗業力及因果,嚴重顛倒之邪見,
一切罪業之根源,舍棄邪見第五條。
誹謗業力及因果,生起嚴重的顛倒邪見,這些邪見是一切罪業的根源,如雲“甯毀犯屍羅,不損壞正見,屍羅生善趣,正見得涅槃”、“十不善中邪見重”等,邪見的罪業在正見未生起之前,縱忏也難清淨,所以務必要舍棄邪見。否則,生邪見之人,如善星比丘,雖在佛身邊也未能得救而墮爲花園中的餓鬼,是故君主應爲之。第五條是舍棄邪見。
內外一切有爲法,悉皆依因而産生,
了知因果道非道,具足正見第六條。
凡是內有情衆生、外器世界無情物的一切有爲法,都是依靠種種因緣聚合而産生的,這些因緣所生之法中,有正道與非道之別,若能依自己的智慧辨別出何爲正道何爲非道,如法取舍因果之理者,即具足了正見,此爲第六條。
具有功德高尚士,以及劣者之特點,
毫不混淆而通曉,知人特性第七條。
常言道:“善用人之人可爲帥,善戰之人可爲將。”意爲作爲統率衆人之君主關鍵在于會用人之長。能用人之長就要確知各人之特性,如有些人具有高尚的人格,淵博的學識,他人所不共的內外密功德,所作所爲極爲如律如法;有些人品格極爲卑劣,對整個人類,以及佛教都非常有害。作爲君主,雖有如海之度量可以容納他們,但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數,絕不能混淆。無論是任何環境裏,難免魚龍混雜,君主一定不能像整天喝糊塗湯一樣總是稀裏糊塗的。對某些沒有辨別智慧的人,常有不要執著好壞之托詞,若好壞已無有執著,那麼,廁所裏的不淨糞與餐廳裏的美食應該一起進口吧。所以,高尚者和卑劣者之特性不能混淆而應通曉。
各種想法衆人語,不能一概視爲實,
接受應理具義語,明辨真妄第八條。
大千世界無所不有,種種人種種想法衆多不一,說法更是不同,同樣的一句話,十個人就可從十個角度言诠,正如人們常說:“菜有幾切,話有幾說。”這就無形中要求主事者有明辨的智慧,不能輕信他人之語,要識破對方所言的動機目的,以粗細情節詳加觀察分析抉擇,舍棄無益和非理之語,接受應理和有意義之言語。君主必須具備明辨真假的智慧,否則事情很難成辦,即便是成辦也是幾經周折。所以,君主應該使自己具備明辨真妄的智慧,這是第八條。
擁有持法行饒益,可靠穩固之朋友,
君主勝伏全世界,具此功德第九條。
如雲:“一個籬笆叁個樁,一個好漢叁個幫。”一個人無論如何具有勇智,必定要有得力的好友相助。而好友首先要有做人的優良品德,依世法和佛法而行持,並且有一顆饒益他人的善良慈悲之心,性格穩固,無論外境是勝是劣,自己始終不變,極爲可靠。若君主擁有這樣的朋友,一定能勝伏全世界人們的狂心邪念,至少也能懾服自己周圍的人們。擁有具德之友,此爲君主第九條。
君主如若恒舍離,非理狡詐不可靠,
不行饒益不穩友,獲得安樂第十條。
與上一條相反,君主如果恒常遠離那些發心不正、行爲狡詐、性情不可靠、從來不爲別人著想、不饒益別人、如楊柳一樣不定的朋友,必然會獲得安樂。這樣的人,且不說與他爲朋友,即便是大家共處的團體中有這麼一個人,心裏就有難言之味,只要有他存在,總會有讓人不快樂的節目出演。所以,君主當遠離這種惡友。
所謂自眷民清淨,善察今生與來世,
合法君主與眷屬,相續清淨十一條。
在一個國境內,作爲君主僅僅本人行持如法是不夠的,同時要求所屬之眷民相續清淨方爲圓滿。這個相續清淨就是他們身語意的發心和行爲,都以二規衡量,對今生和來世是否真正有意義,仔細觀察取舍之後依理如法而行,這樣,內心世界清淨透明,外在行爲如法如律。如行菩薩道者所受持的菩薩戒中,以愛護衆生爲中心,那麼大菩薩善教其所化眷屬衆戒殺放生吃素,眷衆馬上從心裏和行爲上發心吃素,這也是眷屬依教奉行相續清淨的標志之一。這樣君主以法宣化,弟子如教慎行是真正如法清淨之行。
依靠布施與愛語,以及同行等四攝,
君主自己之聲譽,名揚天下十二條。
如雲:“叁世諸佛方便道,是爲四攝法之精。”也就是說君主們今世名揚天下,來世成佛的方便乃是奉行四攝法,即布施、愛語、利行、同事。首先以財法二施能令弟子身心安樂,愛語能讓人們生起歡喜心,利行是所作所爲全饒益別人,同事則是平等地與衆人打成一片,無有高下與衆相合。這些是過去諸佛已行之方便,現在諸佛正行之方便,未來諸佛必行之方便,君主如是行四攝法必定能譽滿叁千。
增上功德之大敵,乃是懶惰懈怠故,
爲成今生來世利,斷除懈怠十叁條。
無論是何人都希望自己成爲功德圓滿之人,而功德圓滿的竅訣就是精進積累點點滴滴的功德,如雲:“法本無主人,誰勤誰得大。”從反面說明增上功德的最大敵人是懶惰懈怠。老豬它不懂事理整天吃了睡、睡了吃,考慮不到今生來世的利益,更談不上功德二字,但作爲正常思維的人,聞慧不增上,思慧無見長,修慧沒一分,窮其原因,並不是智商極低,而是在與老豬比賽愚癡之故。所以,若真正爲現來利益著想,應當斷除懈怠,這是第十叁條。
無論成辦任何事,時間不應拖過長,
倘若集中精力做,圓滿諸願十四條。
所謂“夜長夢多”,意爲做事不宜拖長,拖長容易改變主意,辦事情過程中易節外生枝,不易成辦。因此無論承辦任何事情,都要一鼓作氣,不能拖拖拉拉,如十萬大禮拜八個月還沒磕一半,五十萬加行叁年也完不成,有些難得之法也就沒有因緣聽聞。若是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地去做,很快就能完成,就像精進的人最多五、六個月必定能圓滿五加行。所以不管任何事情,只要集中精力去做都能圓滿成辦。
如若過分貪飲食,則致身心不堪忍,
斷除貪執適度食,應行此法十五條。
飲食對欲界衆生來說是必不可少的,但絕不能過于貪執,若過于貪,不利于身體心理的健康。像貪著美味佳肴的人,成天爲飲食而奔波忙碌,連做夢也在想如何找到稱心可口的佳肴,且不說晝夜思維法義,甚至在經堂上課時也在打妄想,吃什麼喝什麼,哪裏談得上調伏自心
有一定思想的人應該斷除貪執飲食,尋求精神糧食,像加哲仁波切所說:“合法食以無貪印持。”應行此法是第十…
《君規教言論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