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君规教言论释▪P37

  ..续本文上一页感恩图报之心。因国王对他们非常爱护,为保护自己国家的百姓,国王御驾亲征,眷民们所爱戴的君主能亲自督战,为民为众不顾自身,故全军都会齐心协力,为保国家而奋勇作战,从内心里不愿做令国王不欢喜的逃兵,为报恩令国王生喜,他们会奋不顾身勇往直前地痛击敌方。

  后方军具威风故,依彼进攻对方敌,

  尽力反击莫后退,战略得当方便巧,

  天众相助得胜利。

  冲锋陷阵的军队要毫无畏惧,因为后面有强有力的军队——上等英勇之主力军,国王和重臣们压后阵,仗此势力,全力以赴地迎头痛击,谁也不能后退。作战之上策是一鼓作气,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历史上的军家兵法也多是承许依此窍诀能获胜。布兵列阵得当、方便善巧,护法天众也会相助,从而易于取胜。据说,藏地有两个部落打仗时,其中的一个部落受美青护法神以吉祥草的帮助,未伤死一人而大获全胜,对方却是一败涂地。

  如是依靠巧方便,排兵布阵之君主,

  虽使对方兵死伤,然其罪过极轻微,

  亦不一定受果报。

  如果国王依靠种种善巧方便,排兵布阵对抗敌方,虽然让对方遭到惨重的死亡,乃至全军覆没,而其罪过也是极为轻微的。真正的法王确实很需要这个方法,否则是很矛盾的。若他国来犯,自己是位持戒的居士,不去迎战,任敌方摧毁城堡殃及无辜民众,这是有过失的。若是发心非常清净,早作如是善巧安排,在自卫还击的战争中杀伤人马也是轻罪或无罪。历史上几度灭佛的运动中,某些修行人为了保护佛教让他人杀死很多人,也是掌握了这个窍诀。

  若谓如此为何故

  因彼依靠大悲心,

  光兵而与敌方战。

  如果有人问:与对方作战杀害那么多众生却没有很大罪过,这是为何

  此是因为君主依靠大慈大悲之心,用兵迎战的缘故。

  君主为护诸众生,子妻家族之利益,

  舍弃自己及受用,以此所作为基础,

  所具福德更增长。

  君主为了保护国境内的所有众生、家族中的子女妻眷等的利益,将自己置之度外,舍弃一切受用而率军亲征,以此利益诸民众之大悲心为基础,如是发心清净,不但没有过失,反而其福德力更加增长。正如佛陀在因地为商主时,以悲心杀了欲夺五百商人之生命的短矛黑人,而积累了七万劫的资粮一样。

  奉行佛法国境中,不由自主起战争,

  国王应当如是行。

  真正信奉佛法的国境上,若不由自主地遇到了战争,国君绞尽脑汁也想不出办法和解时,就应当如是作战。

  一切君主恒时中,应当如何作观想

  此即依靠八种想:先于所属诸众生,

  生起自己亲子想,犹如父亲教化子,

  即使杜绝蛮横者,不舍悲心第一想。

  凡是为一切如母众生离苦得乐的君主们,在昼夜六时中,应当如何观想思维呢

  即是依靠八种观想:首先是对自己的眷属诸众生,生起全是自己的亲生子女想。众所周知,父亲教化孩子时,表面上示现种种粗暴恶狠的行为,恨铁不成钢,为了自己孩子能成才成器,对他严厉地责骂殴打,但实际上,对他的悲心一刹那也未舍离过。同理,君主的内心对那些野蛮者的悲心,犹如大海和波浪一样一刻也不能舍弃。作为君主,如果不经常这样思维观察自己悲心是否常在,就很容易失去德行或毁坏戒律。所以说首要的乃是不舍悲心。

  于诸蛮横不驯者,生起染病患者想,

  不作损害不嗔怒,断除其过第二想。

  君主对那些行为蛮横刚强不驯的众生,应生起彼为患染重疴的病人之想。当然,一个重病者或精神不正常的患者,已经失去理智,像日常生活中每当目睹那些麻风病及精神病患者,不管他对自己或周围的人如何的谩骂或追打,都不应对他生气,而应生起同情心、怜悯心,绝不应对他作断指等损害,只是想尽量断除他的过失。

  于诸痛苦之众生,生起慈悲之想后,

  断除损害尽己力,行饶益事第三想。

  君主对这些毫无自在、随业牵转恒时痛苦的众生,时常思维彼等所感受的种种痛苦,生起强烈的慈爱悲悯之心,此后自己尽心尽力断除损害他们的想法和减少刑罚,行饶益彼等之一切善法。凡夫众生都有身心上的各种不共的痛苦,如云:“诸苦众生沉溺于分别念之波浪中,安乐机会实难得。”确实如此,凡是在风心尚未获得自在之人,必然有痛苦。所以,大家在短短共住的日子里,常应相互体贴安慰,不要有别人兴旺发达时去抬举拍马,偶遇不顺时再踩上一脚的世俗小人之举,自己要有一个与人为善、平等利益他人之准则和行为。

  于诸具足乐财众,应当生起欢喜想,

  毫无贪心嫉妒心,欣然随喜第四想。

  对那些具足安乐和财富的人,应当生起欢喜心,不要对彼生贪心,企图将其财产据为己有,也不能生嫉妒心,以不正当手段损害他,希望他不得安乐或者其财富损耗殆尽。往往那些嫉妒心重的人会做出很多愚蠢的非法行,自己还不以为然,旁观者看得一清二楚,对他提醒时他也是执迷不悟,所以大家常观自心,常修随喜,积累这一分不需要花费任何精力和财富的功德。

  敌众虽然加害我,彼无自由嗔恨等,

  以过患因造罪业,断惑爱敌第五想。

  俗语云:“无论是多么完美的人也会有三个敌人,无论是多么恶劣的人也有三个好友。”也就是说世人谁都会不同程度地被人加害,这是难免的,那么在遇到难免的加害时,我们是不是应以牙还牙呢

  不是。因为他对我生嗔心是他为烦恼所左右,没有一点自由,以烦恼过患为因而造作种种罪业,害我、打我、辱骂我、冤枉我……此时我们不能以嗔恨心来变本加厉对他更凶,而应以友爱的方式忍辱或劝阻,使他断除嗔恼,从而善巧地保护他的善根福德。不能一语未称心便怒发冲冠,所以大家要好好修忍辱,圣天菩萨云:“若忍无劬劳,能得大福德,若于忍作障,有谁愚同彼。”至少,从某一角度上来说,不要因小事把自己搞得很辛苦,一定要和睦相处。

  爱护知心密友想,以前如何友爱者,

  后亦慈爱情稳固,慈爱诸众第六想。

  君主对待一切众生的慈爱,应像爱护自己的知心密友一样,常把他们作为自己的密友想,昔日是如何的友爱关心,现在还是保持以往的爱心,以后也是如此,彼此的情谊始终如一,稳固不移。往往人格的好坏,可以从交友中得到很好的说明,人格好的人性情稳固,不易喜新厌旧,几十年一直保持友好的关系。人格坏的人,朝三暮四,今日一个朋友,明日一个挚交,如狗熊挖雪猪一样,抱一个丢一个。先辈大德像阿底峡尊者等,都特别强调这一点:情谊要长久稳固。所以,大家平时共处时,不要过冷过热常犯冷热病,要像古人所说的“君子之交淡如水”,关系将要出现僵局,互让一步修忍辱,不要换密友像换洗衣服一样的频繁。君主对众生也应这样保持无有变迁的慈爱。

  于彼一切诸受用,当起犹如妙药想,

  不以贪欲邪享用,不贪而享第七想。

  我们知道:妙药对疾病有起死回生的作用,然后病愈之后,谁也不愿意再服用。那么,同样我们对待衣食住处等一切受用,应像病人对待妙药一样不能贪执,它只是帮助我们生存下去的资具助缘,没有必要贪执,不能将它看得特别重,否则一旦业力现前,顷刻间一失尽光,自己会痛苦难忍的。再者,也不能颠倒享用,像以非法手段邪道所获或违背因果等获取的财富,用来自己享受都属于邪享用。对这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身外之物,应如过眼烟云,不能也不应过分贪执。

  于己生起无我想,寻求法义依法师,

  精勤听闻佛法后,如法行持第八想。

  君主对自己的五蕴之身不能执著,要生起无我之想,“我”实际上不存在实体,应尽力借此假身寻求佛法之真义,依止善知识精勤听闻佛法,为今生不作恶后世不受苦准备资粮,听闻佛法后,了知积累资粮的方法和应做,之后如法行持,是君主的第八想。

  具足此等八种想,奉行佛法之君主,

  依靠他人之供养,亦使宝库渐增长。

  其他非法之君主,依靠谄诳狡诈法,

  亦比不上其一分。

  具足如上所述八种想、完全信奉佛法如理行持的君主,他所积累的资粮也是与人不共的,依此别人会对他恭敬供养,从而也能使国家的宝库渐渐增长。其他那些行持非法的国王,依靠谄诳狡诈等种种非法手段,企图维护自己的财富名位,但与奉行佛法的君主相比,亦是不及一分。因为行持佛法的国王对自己和众生的今生来世都有很大的利益,而狡诈的国王,每天对大量的众生唯作残忍的杀害,只是对自己所喜爱的那几个人有一点私利,二者确实无法相比。正像如今自以为是的国王觉得做得很满意,但与古代先贤圣王以佛法护国相比,真是不及一分。

  如是具足八想者,天众及时降雨水,

  庄稼丰收无饥荒,不会失毁诸受用。

  无有凶猛野兽等,威胁不幸之逼迫。

  这样,具足八想的君主所统辖的国境内,天众拥护,能应人们所需而及时降下适量的雨水,使得五谷丰登,无有饥馑等灾荒之年景,谁都不会失毁各种衣食受用,境内的野兽也都非常温顺,互不伤害,没有大鱼吃小鱼、小鱼吃毛虾的势力大者威胁弱小者的不幸逼迫,人与人、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都是祥和相处。这样的国境才是极圆满的。

  加害君主诸怨敌,自然而然无勤中,

  亦为自罪所毁灭,尔后无有怨敌也。

  有些为业力所牵的人,对自己的大恩君主,非但不报恩,反而心起歹意,妄图加害于君主,君主是不是需要组织强大的力量来对付他,进行打击呢

  大可不必。因为这种人会为其罪业所使,自然而然中将自己毁坏。像“文革”中某些愚昧的人,原本蓄意加害于有些大德,结果却是自取其害。所以,人要正,若不正自然会遭到非人、天众、护法神的暗中惩治,徒然自食其果。有鉴于此,任何人对持正法的君主切莫妄起歹意。

  如是依法护众生,君主于此世间界,

  无论何人皆成善,无有任何罪恶业,

  后世转生善趣中,生于天界成天子,

  生生世世皆安乐,诸君主当如是行。

  君主依法护持众生,对这个世界的任何人都能以权…

《君规教言论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般若摄颂释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